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构诗学巴比伦塔--评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7月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ce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la Scies) Ju1.2002 Vo1.24 No.4 第24卷第4期 建构诗学巴比伦塔 评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 孙 辉 (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厄尔・迈纳率先开展了比较诗学的研究,他的《比较诗学》是世界“比较诗学”研究的第一个成果。 他从文类展开比较,进而提出“原创性诗学”,以此来观照世界各大文明形态的诗学,找出各自的洞见及盲点,从 而揭示出了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但他又努力驱除由此引发的相对主义,力求建构具有世界性的诗学话语。 关键词:厄尔・迈纳; 比较诗学;原创性诗学;文类;相对主义 中图分类号:I 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69(2002)O4—0030一O3 大文豪歌德在倡导建立德国民族文学时就预言了世界文 的局部性、片面性却是能为大家所接受的事实,并且选择必然  学的时代将会到来,哲人马克思的展望也与之相辉映:“各民族 带来有得有失的后果这点也是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的。的精神生产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 选择使得一种诗学只注重文学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而不是全 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 部,因而“没有任何一种诗学可以包容一切”,“每种诗学体系不 文学。”科技的发展让地球村的神话日益变成现实的今天,在世 可避免地都只是局部的、不完整的。”[1](1o25)由此可见,跨文 界文学的意义上谈论文学成为必然。于是“文学是什么”的谈 化的立场不仅具有兼顾公正与仁慈的伦理学意义,更是比较文  论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聚变为建构诗学巴比伦塔的学术激情。 学自身的内在要求。跨文化要求跨越时间和地域,因此厄尔・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正是这项宏伟工程的一个富有成 迈纳对自己的研究作出了以下要求:“……所考察的文学越是 果的开始。 广泛多样,所建构的比较诗学理论也就越为坚实可信……,” “……厄尔・迈纳十赞赏韦勒克对比较诗学的界定:“比较研究 “文学本身”的研究把作者的目光引向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 要使我们的论述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就不能局限于历史 对古今中外文学的跨时空考察并不是天马行空蜻蜓点水, 者的任务是研究文学本身。”[1](P343)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对 上某个世纪或某次运动。”[1](P343) “文学是什么”的回答。在两种大异其趣的声音中,他对着历史 而是扎扎实实的文本细渎。贯穿《比较诗学》一个清晰的声音 地表举起了钻头,一番开掘之后,东、西方两套原创性诗学浮出 是作者对文学本体性地追问:“什么是文学本身?”他站在跨文 了历史地表。两套原创性诗学何以大相径庭?因为它们是基 化的立场以开阔的视野审视不同的文化圈中人们对此说了什 于不同的基础文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基础文类?因为东西 么,并以世界各国文学史的事实来烛照东西方诗学的盲点与洞 方对文学诸要素的选取方式有别。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步追问、 见。 一层层开掘,直到掘出了文学的原始地表——文学要素。 既然向文学诸要素的不同倾斜造成了东西方对基础文类 厄尔・迈纳的研究成果《比较诗学》的行文路向正好与其 的不同选择,作者便抓住文类这一突破口来展开细读,在书的 思维路向相逆。指向文学本身的研究意向使得作者不是一上 主体部分,作者按照为多数人所接受的三分法对戏剧、抒情诗、 来就说西方诗学如何如何东方诗学如何如何,而是首先展开对 叙事文学逐一进行阅读批评。在阅读中,他借助“原创性诗学” “文学要素”的讨论,他将文学要素列为五种:诗人、作品、文本、 寻求东西方诗学的逻辑原点,并对两套诗学体系的预设前提作 诗、读者。他接着指出在不同的文化中或同一文化的不同时 出了反思。找到了逻辑原点,纲举则目张,两套诗学体系的面 期,人们对五要素的重视程度并不相同,并因这种选择而导致 目更清晰了。 了“我们对某个方面的强调同时就隐含着对其他方面的忽略。 所谓“原创性”并不单单表明时问上在前,而且还意味着对  我们获益的性质决定着我们受损的性质……”[1](P27)五要素 后起者具有规范制约的能力。作者专列一节“摹仿论的残余”的分法也许未必能得到普遍认可,但各种文化对文学要素选择 谈及这一点。西方诗学在其走向今天的途中不断创新,不断背 收稿日期:2001—09—03 作者简介:孙30 辉(1974一),女,湖北宜昌人,暨南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离传统,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悖论出现了,其中“最古怪”的一 [I](P316)厄尔・迈纳这一对东西方诗学预设前提的反思是颇 他向我们道出了原创性诗学塑造文学传统的运作程 点是“西方文学批评在拒绝亚里士多德极其批评方法的同时却 有见地的,它从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作品中遴选出个别的,将其命名为 保持了摹仿论的残余”[1](P84)——在后起的批评中,人们无 序:法避免使用诸如“虚构和虚构性,世界、本源和原创性、文学性、 经典,再选出一些作品环绕在这些经典周围,于是有了“有关诗 情节、结构、人物、整体”之类的术语。而且,作者从大量的经验 归集或归类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是较之经典大而较之文学 事实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和自己不熟悉的理论打交道往往 小的,但是,原创性诗学往往使出“障眼法”把这种基于优选作 会把最具批判和创新精神的批评家带回到摹仿论这一安全的 品的优选文类预设为文学总体。厄尔・迈纳以剥洋葱皮的手 港湾中来。”即便是极端者如贝克特,“暗示出一种反摹仿论的 法在此向我们揭示了总体的虚妄性,使得我们不至于把相对性 诗学”[1](P83),他也并没有走向“抒情——表现的”诗学或“反 当作必然性来接受。在他的反思的启发下,我们可以以跨文化 抒情的”诗学。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人们对抒情文类青睐有 的大诗学的眼光重新检视迄今为止的各式各样的书写物,打破 把那些被原创性诗学打人冷宫而 加,于是造就了一个诗歌的国度。好诗作到唐,后起文类词、 原有的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曲、戏剧、小说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诗歌的影响,在创作和理论 又具有文学性的篇什拥人文学的怀抱,让无韵之离骚们在有韵 上似乎存在着一种“同谋”关系——词人、曲作者、戏剧家、小说 之离骚们面前并不自觉低人一等,如此则可以无遗珠之憾矣。 家纷纷在各自的创作中追求诗意,当代作家沈从文、许钦文、周 那么,原创性诗学是如何处置那些圈子外的“多余人”呢? 立波、孙犁、汪曾祺、刘绍棠、何立伟等都注重在小说中追求诗 可以招安的招安,不可以招安的讨伐。招安术如前文所述,以 意;中国古代的许多批评文字甚至干脆就是以诗的形式写成, 原创性诗学的基础文类或日优选文类的标准来品评其他文类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仅具有诗的形式,而且本身诗味十足, 的创作,藉此来影响后起的其他文类的创作并在不同的程度上 审美价值不让于诗。金圣叹评《水浒》日:“存耐庵之书其事小, 改写已有的其他文类的创作。文学文本在被阅读的过程中实 存耐庵之志其事大”[2],李渔论戏曲也言:“然卜其可传与否, 现自己的存在,一部以诗的方式被阅读的小说或戏剧已经在一 则在三事,日情,日文,日有裨风教。”[3]儒家重伦理道德教化 定程度上被改写成了一首长诗,小说的小说性、戏剧的戏剧性 的诗教遗风于此可见一斑。又如,金圣叹以为《西厢记》一书有 其时已被遮蔽起来。原创性诗学与后起文类之间的矛盾有时 “狮子滚球”,“烘云托月”之妙[4],《水浒》一书有将欲避之必 还会激变为冲突。英国浪漫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摆脱原 先犯之之妙[5],毛宗岗读《三国》,读出该书“有将雪见霰,将雨 创性诗学的束缚或讨伐而“引人了一种本质上是抒情的诗学, 闻雷之妙”,“有浪后波纹,雨后震 之妙”,“有笙箫夹鼓,琴瑟 恰当地强调诗人而不是读者(但也并没有完全忽视)的情感与 间钟之妙”,“有近山浓抹,远树轻描之妙”,“有奇峰对插,锦屏 表现”,“这种偏离常规的抒情相对论一直被用来对抗否则便会 对峙之妙”[6]。从中不难见出,这些清代的大牌批评家仍以读 继续占主导地位的摹仿论……”[1](P331) 诗的方式在读小说,他l"J 1对于叙事性的关注远不及对笔墨趣味 东西方文化语境下的原创性诗学的盲点以及因其运作而 的把玩。西方人十分注重小说的叙事,他们对“并行的同时性” 造成的偏见就这样被多次爆光。坐井观天,在各自的圈子里孤 的恐惧简直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作家亨利詹姆斯的话可以为 芳自赏的做法已成明日黄花。可是,打破圈子互赏互识的时 此作一个形象的注脚:“当我现在说话的时候,有一只苍蝇在 候,相对主义又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飞,亚马逊河口一只海鸥正啄获一条鱼,在亚德隆达荒原上一 在文本细读中作者多次感到相对主义的困扰,因而,在书 棵树正在倒下,一个人在法国打喷嚏,一匹马在鞑靼尼亚正在 的最后一部分,他着重谈到了相对主义的问题,作出了驱逐相 死去,法国有一双胞胎正在诞生。”[7]中国人并没有这种惶恐 对主义幽灵的努力。他在中文版前言中不无遗憾地谈到“所有 不安,只需一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轻轻松松地打发过去 本书的评论者似乎都对这一章无话可说。”[I](PI)在谦逊的自 他承认可能这是全书最薄弱的一部分。其实,薄弱 了。时空的经营,对生活世界的把握程度没有成为关注的焦 我反思中,点,文势的精巧,笔墨的趣味始终是清一代批评家萦胸挂怀之 也只是相比较而言,虽然作者在此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问 所在,而这些又与中国古代批评家对诗歌的批评方式何其相 题,但他提出的三种方法还是颇有启发性的。他首先提出以推 似。中国当代也有学者认为不仅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的古代 论性的方法来驯化相对主义,在书的前部分分文类细读的基础 小说叙事中存在着对诗学意境说的借鉴,当代小说亦不乏意境 上,作者得出了以下既能自圆其说也能令人信服的结论:西方 的构筑,并较详尽地分析了当代小说意境构筑的方式及功能。 诗学建立在戏剧的基础上,其他诗学则建立在抒情文类的基础 [8] 上。并由此推论其结果:因而西方诗学是这样的形态,而东方 各种文化中的原创性诗学在漫长的时间流程中逐步确立 诗学是那样的形态。使这一点变得为人所熟知,这正是作者在 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因而它们不仅具有规范性,还不乏排他性, 书的前部分努力要做到的。在他看来,熟知这些便能驯化相对 它们挑选作品,任命经典,塑造传统。“文学理论需要一种文学 主义,因为如果人们熟知了某一诗学体系内文类的相对性,就 概念——一种假定的诗歌总体,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总体只 能更好地理解不同体系之间的相对性。人们可以设想,西方如 是一批已知的单个范例性作品——即经典而已。可是,这些极 果因某些历史机缘而重抒情文类,那么今天的西方诗学可能会 端的东西不能满足所有的需要,因而明显需要第三个概念:即 与东方的抒情诗学十分相似。既然这样,那种对别人特别挑剔 有关诗归集或归类的概念,这一概念比单个范例作品的概念 而对自己特别宽容的相对主义又怎么能够站得住脚呢?于是 大,但又比假定的总体——即文学——这一概念要小得多。” 相对主义便被驯化了。接着他又提出了评判性的方法作为前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方法的延伸。上述方法使我们能够把不同文化中的诗学并 《花城》、《山花》纷纷推出专栏以呼应这股热情。他们的宣言 置齐观,可是,被放到一起的时候它们会“吵”起来,它们会对同 就是“要在文体上‘坏’它一次”,他们要以新的写作姿态冲击 一现象同一问题发言,所说的又可能正好针峰相对。比如,中 原有的文类界限,“让人写小说时也能吸取散文的随意结构,诗 国人爱把“抒情诗中的说话者与实际生活中的诗人等同起来”, 歌的诗性语言,评论的理性思辨;同样让人写散文时也不回避 而西方更乐意“把诗人从诗里移置出来”。如何评价这两种正 吸纳小说的结构方式。”[9]如何看取这种现象?西方传统的摹 好相对的理论方法?厄尔・迈纳认为这就需要“辩识并反思我 仿论诗学和东方传统的抒情诗学对此是否具有言说能力?是 们的偏见。”[1](P337)作者把他的因西方文学批评的教育而变 怒斥他们为破坏父亲钟表的坏孩子予以讨伐驱逐?还是以父 得根深蒂固的“遗传谬论”悬置于两件事实的支点之上:其一, 亲的丰厚遗产招安将其纳入旧有体系?生长着的文学呼吸着 研究中国的抒情作品时将实在的诗人与说话者作出区分的无 理论的生长。梦想中冲天的巴比伦塔给东西方的写作者许诺 效性,其二,西方的某些诗人诗作也可以佐证这种无效性。这 了一个美丽的前景,也敦促中外的理论界学人走上一条不能拒 样,就在悬置偏见的同时辨识了异域诗学中与偏见相左的方法 绝的慢慢长路。艾金伯勒认为“是研究的目的和目标决定着某 之合理性。作者并不止于此,他接着追问偏见的根源。结果问 一特定的途径能否通向比较诗学。”厄尔・迈纳本人所说的那 到了原创性诗学上:正是基于戏剧的摹仿论诗学使得西方人倾 样,“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条路上只能有一个行者。”[1](P45) 向于将诗人从诗歌里移置出去。追问偏见的根源并非扳回一 局以证明偏见的排他性是合理的。厄尔・迈纳的反思之路继 参考文献: 续延伸:人们欣赏戏剧和阅读诗的方式是有差别的,我们把戏 剧作者从戏剧中移出不妨碍我们欣赏戏剧。而阅读诗歌却很难 [1] [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 金圣汉.第五才子书序二[M]. 不理会诗人。这样,通过几个来回,洋葱皮被层层剥离,这一现 [3]李渔.笠翁文・香草亭传奇序[M]. 象引起的纠葛基本上得到了澄清。另外,作者还提供了作为选 [4] 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之十七[A].第六才子书卷四: 《惊艳》首评[M]. 择的一种参照。 [5] 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一回首评[M]. 除了严谨的学理探讨奠定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学术意向还 [6]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M].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精神生产的世界性要求综合性的、有涵 [7]饶荒子.中西比较文艺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盖力的诗学,局限于某一文类而作出的理论概括在新的创造面 [8]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前而无能为力,创造上的文类综合要求着学术上的理论综合。 [9]李巍.凸凹:文学的怪物[J].文学自由谈,1999,(2). 在当前的创作中,日益熟知西方诗学的中国作家表现出了对迄 今为止已有文类的规范或者说束缚的不满,创建薪文类的热情 [责任编辑:都春屏] 目前以破坏旧文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有人将这些文学怪物 形象地称作“凸凹文本”。一些文学期刊如《莽原》、《大家》、 Constructing a Babylon Tower in Poetry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AI Myner ̄Comparative Poetry SUN Hui (Chinese Department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AI Myner is the first person to study comparative poetry,whose Comparative Poetry is a big achieve— ment in the world ̄comparative poetry.On the basis of literary comparison,he puts forward“proto—creative poetry’’so as to enlighten diferent kinds of poetry and concludes that cross—cultural studies are necessary.However,he tries to get rid of the consequent relativism and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global poetry discourse. Key Words: AI Myner; comparative poetry;proto—creative poetry;literature; relativism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