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英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四年规划(2011-2015)

来源:六九路网
金英小学信息化工作2011-2015四年行动计划

一、引言

浦东新区金英小学始终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将信息技术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教师中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教师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很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学校自主开发数字化网络平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整合的研究,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整合的研究。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构建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了学校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目前各地已有几十所学校,借助金英小学自主开发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金英小学也通过优质资源对外辐射,逐步实现品牌建设。

学校目前是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单位;CBE中国基础教育网络试验学校;学校在“十一五”期间高质量完成两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教研的研究》;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二、宏观背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根据《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和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努力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特色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现状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716人,教职员工65人,专任教师58人。其

中小学高级教师35人,占教师总数的63%。中青年教师47人,占教师总数的86%,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使学校充满了活力。教师们勤于钻研,努力进取,不仅具有较好的业务素养,而且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目前,区级骨干8人,署级骨干7人,校级骨干3人。

(2)硬件设施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大量投入,目前,学校拥有学生用机100多台,生机比为7.2:1;教师用机为60台左右,师机比1.2:1。学校现有计算机专用教室2间、语音室1间、另外美术专用教室、音乐专用教室和23个教学班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8个教室具有交互电子白板功能。

(3)教育教学资源

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学校开发了涵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资源库”、“课堂教学课例研究资源库”、“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平台”、“学科课堂教学资源库”、“学生学习资源库”、“教师电子档案袋系统”等。同时建立了“教学图片素材”专题网站,并购买了华师大博士后工作站开发的“教学支持系统”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语文、音乐、美术、体育、自然学科都有各自的教学实践平台以及相应的网络资源库。

学校现有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共计11679篇,教学叙事反思3769篇,各学科课堂教学资源14247件,网络视频资源957个,共完成的基于网络课例平台的课例622个。

四、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根据学校“立足内涵建设,实现共同发展”的办学目标要求,打造数字化示范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满足师生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构建数字化校园为根本任务,以加强应用、资源共享为核心,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保障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夯实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金英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努力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二)分阶段目标 一级指标 阶段目标 (1)完善更新信息化硬件设备。 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学校信息化教育环境,进一步增加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更新,确保学校网络及其它信息化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校园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构建信息文化长廊方便学生休息时间学习、查询资料。 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每个楼层长廊中,放置2-3台可以上互联网的电脑,同时布置书架,休闲板凳,放上分别针对各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画册、图书、杂志、拼音报、英文报,以及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营造良好的休闲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求知的学习习惯。信息文化长廊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 (3)建设学校数字化阅览室。 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学会学习,拓宽知识面提供有利条件。数字化阅览室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针对小学生阅读的数字读物。让学生对某一方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学校将建设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数字化阅览室,增加一定量的数字读物,供学生学习阅读。 11学年 初步建立 12学年 基本完成 13学年 14学年 责任部门 信息部 责任人 黄 军 设计 初步构建 基本完成 总务处 信息部 王 华 黄 军 基础设施 初步建立 逐步完善 基本完成 总务处 信息部 王 华 黄 军 平台研发 修改完善现有平台。 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具有较强的数据关联、自动汇聚和资源推送等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对于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通过组织信息化专家、教师代表进行进一步的需求调研,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完善,加快构建一个集教学、教研、学生学习、学校管理、资源建设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平逐步完善 逐步完善 逐步完善 逐步完善 信息部 黄 军 台。 (1)加强对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辅导,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提高全体教师对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增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的意识。 a)邀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b)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具体的优秀案例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整合方法的培训。 c)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使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教学模式探索。 d)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分头探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课题部 信息部 黄一青 黄 军 创新课堂教学 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 (2)运用课堂教学资源平台,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收集整理所需的网络教学资源加以整合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自然、便捷、高效地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教学部 信息部 顾莉华 黄 军 (3)继续以课例研究的方式,探索基于网络、基于微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寻找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课题部 信息部 黄一青 黄 军 (4)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使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不断升华自己的教学。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课题部 信息部 黄一青 黄 军 (1)探索“电子书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电子书包”已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开始试点,国内也有不少地区正在探索试行“电子书包”。学校也将通过英语、自然、探究课等学科教学试点“电子书包”,从而探索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2)开发“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科技素养。 “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充分体现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在小学中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与实践活动必将为学校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学校将探索开展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知识建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提升学生整体科技素养 初步试点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信息部 黄 军 改变学生学习 初步试点 实践探索 实践探索 信息部 黄 军 资源库建设 在目前开发的教师电子档案袋、课堂教学资源库、课例研究资源库、教学设计资源库、学生学习资源库等资源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试卷资源库、计划小结资源库、学生优秀作文资源库,使学校数字化资源更加全面丰富。同时将继续推行基于项目申报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使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所需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学校校本特色数字化资源库。 实践探索 逐步完善 形成资源 形成资源 信息部 黄 军

五、实施保障

1.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齐抓统管,校长要亲自抓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加强人员和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任务实施、设备运营、系统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等。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例会,了解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附:金英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张蕊清(支部书记) 副组长:黄 军(信息主任)

成 员:胡 波(校办主任) 顾莉华(教导主任) 黄一青(科研主任) 王圆圆(德育主任) 陶 红(英语教导)王 悦(语文教导) 张美琴(数学组长) 范菊华(数学组长) 朱妍华(语文组长) 卞 燕(语文组长) 张瑞芳(英语组长) 秦 蕾(综合组长) 王静洁(综合组长) 陈 珺(信息管理) 2.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机制

以政府部门投入为主,学校自筹为辅。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财务制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做好每年年初预算,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可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进行基本建设和维护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教育信息化政策保障机制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基础,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校教育信息化的有关工作条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做到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各项保障机制,以激励机制为主,对教师信息技术考试、自制课件、参赛获奖的,要予以表扬、奖励,形成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

4.建立教育信息化科研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发展很快的事业,高新技术应用最多,发展变化最快,为了确保其健康发展,必须开展前瞻性研究。以学校科研部门为主,学校信息技术部为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应用实践,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趋势,开发新应用,实现新的持续性发展。同时,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性

研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的有效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

2012年4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