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六九路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19444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6.04.27

(21)申请号 201520959781.7(22)申请日 2015.11.27

(73)专利权人天水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坚家河4

号(72)发明人虞太康 张惠琴 李江 郭俊青

陈育伟 闫春子 王疆(74)专利代理机构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李琪(51)Int.Cl.

H01B 13/2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塑复合带纵包成型模具,由依次平滑连接的进带孔、稳带区、第一过带孔、第一变形区、第二过带孔、第二变形区、成型孔、第三变形区、第四变形区、预成型区及搭盖成型区构成,所述进带孔为矩形孔结构,所述稳带区由矩形导向槽构成,所述第一过带孔为顶部呈弧形的矩形孔结构,所述第一变形区由侧边向外伸出的梯形导向槽构成,所述第二过带孔和成型孔均为弧形孔结构,所述第二变形区、第三变形区和第四变形区分别由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构成。通过本实用新型模具可以获得表面圆整、光滑的铝塑复合带纵包效果,长期使用复合带基本没有磨损。 C N 2 0 5 1 9 4 4 4 2 UCN 205194442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平滑连接的进带孔、稳带区、第一过带孔、第一变形区、第二过带孔、第二变形区、成型孔、第三变形区、第四变形区、预成型区及搭盖成型区构成,

所述进带孔为矩形孔结构,所述稳带区由矩形导向槽构成,所述第一过带孔为顶部呈弧形的矩形孔结构,所述第一变形区由侧边向外伸出的梯形导向槽构成,所述第二过带孔和成型孔均为弧形孔结构,且所述成型孔的半径小于第二过带孔,所述第二变形区、第三变形区和第四变形区分别由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构成,且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的半径逐渐缩小,所述预成型区由两侧边相搭接的第一圆形导向槽构成,所述搭盖成型区由两侧边相互搭盖的第二圆形导向槽构成,且所述第二圆形导向槽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导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带孔的两侧设有固定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孔的上部设有电缆穿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导向槽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压耳。

2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一种铝塑合带纵包成型模具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铝塑复合带纵包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铝塑复合带纵包结构是电缆综合护层的主要单元,广泛应用于光缆、铁路信号电缆、通信电缆及部分电力电缆中。电缆综合护层可起到防潮、屏蔽、保护缆芯的作用,其由内层(屏蔽层)连续纵包的铝塑复合带以及外护层连续挤包的聚乙烯(或其它材料)组成,由于铝塑复合带纵包包覆和外护层挤包在同一道工序中连续完成,因此铝塑复合带的纵包工艺质量对电缆综合护层,甚至是整根电缆的质量都有着很大影响。

[0003]铝塑复合带的纵包过程就是将平板状的铝塑复合带变形成管状结构的过程,由于铝塑复合带很薄,厚度仅为0.25mm或0.3mm,其中铝基带厚度为0.15mm或0.2mm,其表面贴覆的薄膜厚度为0.05mm,因此会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问题。铝塑复合带纵包时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0004]1. 断带。在铝塑复合带通过模具变形过程中,模具对铝塑复合带有一定的摩擦力,如果模具设计不当,对铝塑复合带造成较大的摩擦力,一旦摩擦力超过很薄的铝塑复合带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将导致铝塑复合带被拉断。[0005]2.产生荷叶边。当铝塑复合带通过模具时两条纵向边缘发生不规则拉伸,会导致完成纵包后的铝塑复合带的两条纵边搭接在一起的部分有不规则凸起,即荷叶边现象。[0006]3.搭接缝错位。铝塑复合带在纵包成形过程中如果运行不稳定,左右摆动,将造成铝塑复合带在搭接缝处发生错位,导致铝带拉断。[0007]4.直径回弹。当铝塑复合带通过模具时的变形程度没有达到塑性变形,将造成铝塑复合带搭接在一起的两条纵向边缘未能很好的黏接,从而导致已纵包成管状的铝塑复合带直径回弹,导致整根线缆的直径大于设计要求。

[0008]以上出现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到线缆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以改善上述质量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铝塑复合带纵包成型模具,通过该模具可以获得圆整、光滑的铝塑复合带纵包效果,且长期使用铝塑复合带无磨损。

[0010]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11]一种铝塑复合带纵包成型模具,由依次平滑连接的进带孔、稳带区、第一过带孔、第一变形区、第二过带孔、第二变形区、成型孔、第三变形区、第四变形区、预成型区及搭盖成型区构成,所述进带孔为矩形孔结构,所述稳带区由矩形导向槽构成,所述第一过带孔为顶部呈弧形的矩形孔结构,所述第一变形区由侧边向外伸出的梯形导向槽构成,所述第二

3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2/3页

过带孔和成型孔均为弧形孔结构,且所述成型孔的半径小于第二过带孔,所述第二变形区、第三变形区和第四变形区分别由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构成,且所述第一弧形导向槽、第二弧形导向槽和第三弧形导向槽的半径逐渐缩小,所述预成型区由两侧边相搭接的第一圆形导向槽构成,所述搭盖成型区由两侧边相互搭盖的第二圆形导向槽构成,且所述第二圆形导向槽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导向槽。[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带孔的两侧设有固定夹。[0013]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孔的上部设有电缆穿线孔。[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弧形导向槽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压耳。[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模具可以获得表面圆整、光滑的铝塑复合带纵包效果,长期使用复合带基本没有磨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成型质量,极大的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该模具生产出的电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0018]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0019]图4为图1的C-C向剖视图;[0020]图5为图1的D-D向剖视图;[0021]图6为图1的E-E向剖视图;[0022]图7为图1的F-F向剖视图;[0023]图8为图1的G-G向剖视图;[0024]图9为图1的H-H向剖视图;[0025]图10为图1的I-I向剖视图;[0026]图11为图1的J-J向剖视图;[0027]图12为图1的K-K向剖视图;[0028]图中,1-进带孔,2-稳带区,3-第一过带孔,4-第一变形区,5-第二过带孔,6-第二变形区,7-成型孔,8-第三变形区,9-第四变形区,10-预成型区,11-搭盖成型区,12-固定夹,13-矩形导向槽,14-梯形导向槽,15-电缆穿线孔,16-第一弧形导向槽,17-第二弧形导向槽,18-第三弧形导向槽,19-压耳,20-第一圆形导向槽,21-第二圆形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所示,一种铝塑复合带纵包成型模具,由依次平滑连接的进带孔1、稳带区2、第一过带孔3、第一变形区4、第二过带孔5、第二变形区6、成型孔7、第三变形区8、第四变形区9、预成型区10及搭盖成型区11构成,进带孔1为矩形孔结构,且进带孔1的两侧设有固定夹12,稳带区2由矩形导向槽13构成,第一过带孔3为顶部呈弧形的矩形孔结构,第一变形区4由侧边向外伸出的梯形导向槽14构成,第二过带孔5和成型孔7均为弧形孔结构,且成型孔7的半径小于第二过带孔5,成型孔7的上部设有电缆穿线孔15;第二变形区6、第三变形区8和第四变形区9分别由第一弧形导向槽16、第二弧形导向槽17和第三弧形导向槽18构成,且第一弧形导向槽16、第二弧形导向槽17和第三弧形导向槽18的半径逐渐缩小,第三弧形导

4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3/3页

向槽18顶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压耳19;预成型区10由两侧边相搭接的第一圆形导向槽20构成,搭盖成型区11由两侧边相互搭盖的第二圆形导向槽21构成,且第二圆形导向槽21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导向槽20。

[0030]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电缆铝塑复合带纵包生产的过程如下:[0031]1. 材料选用1mm厚的不锈钢板,不锈钢板材料牌号为:1Cr18Ni9Ti,长期使用基本没有磨损,不易锈蚀,减少了生产制造成本;[0032]2. 铝塑复合带首先通过进带孔1,进入纵包模具,保证铝塑复合带在生产过程中运行通畅、稳定;

[0033]3. 为解决铝塑复合带纵包时发生断带问题,使模具与铝塑复合带之间产生较小的摩擦力,纵包过程中,铝塑复合带在连续运行过程中,通过图1中第一变形区4至第四变形

铝塑复合带由平板状变形为类似半管状的结构;区9逐渐完成初步变形,

[0034]4. 铝塑复合带通过图1中预成型区10及搭盖成型区11进行进一步变形,使半管状结构变形为管状的结构。同时在铝塑复合带的两条纵向边缘通过第三弧形导向槽18的压耳19时,使得铝塑复合带的两条纵向边缘的相对位置稳定,不会左右摆动,有效解决铝塑复合带搭接缝错位,铝带拉断问题。铝塑复合带通过预成型区10及搭盖成型区11,使形成的管状结构进一步稳定,形成的搭盖不回弹。电缆缆芯则经第一过带孔3和第二过带孔5的顶部并穿过成型孔7上的电缆穿线孔15,在第三变形区8和第四变形区9内被铝塑复合带包覆,并在完成包覆后由搭盖成型区11穿出;

[0035]5. 铝塑复合带通过上述一系列逐渐变形,消除铝塑复合带通过模具时两条纵向边缘发生的不规则拉伸,使完成纵包后的铝塑复合带两条搭接在一起的纵向边缘不会出现不规则凸起,即不发生荷叶边现象。

[0036]6.然后通过定径模具的挤压定型使管状结构的铝塑复合带屏蔽层直径达到设计值,并连续包覆在电缆缆芯上,然后电缆缆芯和铝塑复合带包覆层一起通过挤塑机机头模具,挤包一层聚乙烯(或其它材料)外护层,经强制冷却定型后即完成电缆综合护层的生产。

5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图3

图4

6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5

图7

图6

7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9

图8

图10

图11

8

CN 205194442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12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