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材分析】
本科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安排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比较野外的景物和游乐场景物的不同,从面上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知道自然物构成自然世界,人造物构成了人工世界。第二个活动是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通过观察一些具体的物品,发现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不同,自然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而人造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是大自然本来没有的。第三个活动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几个自然物,比如用树枝、树叶搭建一个小棚子,当学生亲身经历,把自然物改造成人造的这个过程。第四个活动是通过阅读指导人们需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往往会利用自然物来制造物品,而这种制造是一步一步完成的,从而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理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的名称、一些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动手,通过自己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或者说一个人造物出来,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而形成的,同时感受搭建小棚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由上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要能够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尤其是要能够发现人造物上面人们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了解自然物是怎么变成人造物的,这是一个难点。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这样,所以老师要准备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要准备一些树枝、石块、泥土等这些东西。 【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读图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名称,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物或人造物的特征将它们分类。 科学探究:
1.通过归类活动,知道自然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自然物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1 -
造物组成的,认识到人工世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 科学态度:
1.动手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人造物),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体会人们对自然的改造。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自然物,什么是人造物。 【教学难点】
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发现人造物上人们加工留下的痕迹。了解自然物是怎样变成人造物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树枝或树叶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1.齐读课题: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设计意图:游乐2.(出示图片:游乐场)去过这个地方1.学生介绍自己场是学生最喜欢的吗?玩过啥?怎么玩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的经验。 地方,从游乐场导入可以将学生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3.在游乐场,你们到底见过哪些东西? 这些东西好玩吗?喜欢吗? 4.下面我带你们去一个跟这里完全不一2.让学生猜测,趣额,将他们的注样的地方。你们猜,我会带你们去哪?激发学生兴趣。 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注意分辨有没人造的地方) 来。] 1.过渡:(出示图片:山水)你们说,1.学生比较自然[设计意图:自然二、认识游乐场跟这个地方到底有哪些不同?游世界与人工世界世界和人工世界在自然世界乐场有的东西,这里有没有?一样一样的不同。 学生的前概念中已与人工世的说。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有构建,只需要帮界 2.学生汇报。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称之为 助学生适当的整理野外。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野外的风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2 -
游乐场有这些东西吗?游乐场构成的那 个世界跟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 再加以巩固便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新概3.我们来了解一下,由野外构成的世界,3.学生辨别身边念的建设。] 野外有什么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自然世界和人这样的世界我们称之为自然世界。游乐工世界。 场的世界我们称之为人工世界。为什么 成为人工世界了?(人造出来的)那我们的教室是人工世界还是自然世界?你家呢?公园呢?(有人工世界,也有自然世界) 4.(出示图片)辨别一下哪些是人工世界,哪些是自然世界。 5.来点有难度的,(出示风景图)你能从这一场景中找出三种自然的,三种人工的?擦擦小眼睛,再看一看。 6.(出示课本33页图)区分哪些是自然 的,哪些是人造的? 7.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活动一。(注意4.学生利用身边表达的方式:XX是自然的(人造的) 8.你能制作出一个人造物品出来吗? 9.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1.(出示两块石头)哪块是人工的?哪1.学生辨别哪块[设计意图:人工世块是自然的?都是石头,为什么说左边石头是人造物并界是建立在自然世的是人造的? 三、联系生活,辨析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说明理由。 界之上的,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多彩的人工世界,我们在关注人工世界的同时,也要关注自然世界,只有合理的转换才能让人工世界更美好。] 的自然物制作出人造物。 2.(出示盆景)盆景是自然的,还是人 工的?哪边是自然的,哪边是人造的? 我们把自然的拿过来凑成一个盆景就是 人造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自然的通过加工变成人造的。 3.(出示课本34页图)它们是怎么来的? 4.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老师这儿有一些树、棉花、泥土(若无可用小木片代替, 2.学生了解身边常用物体是由什么自然物制作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3 -
但需与学生说明,或鼓励学生课后完的。 成),你可以把它们变成什么?(完成活动手册第10页活动二) 5.学生活动。(画图或文字) 6.学生汇报,让它们来个大变身。(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出更多变化) 7.今天我们就研究到这里。 【板书设计】
zìránshījiēyūréngōngshījiē
10.自 然 世界 与 人工 世界
zīránwùrénzàowù自 然 物 人 造 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4 -
12.轮子的故事
【教材分析】
《轮子的故事》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课有四个教学内容:第一是体验活动,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推动一个重物,体会有轮子和没有轮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出一个技术发明——轮子。第二是阅读轮子的发明史,了解轮子从古至今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和改进的,知道随着轮子的改进使人们在乘坐车辆的时候越来越安全、便捷、舒适。第三个教学内容是通过用简单的材料给小车安装轮子,从而知道安装了轴套可以使轮子转动得更加灵活。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制作、体会的过程。第四交流轮子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既体现出轮子的重要性,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会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好。
选择轮子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轮子在人类的科技发明史上的意义非常重大。有人是这样评价的:轮子的发明与火的使用具有同等的价值。轮子是怎样被发明的呢?当今世界,在汽车、火车、飞机以及各种各样的机器上面到处都能看到轮子,你甚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轮子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用双脚定义的空间。可以这么说,轮子是人类想象力的一次突破。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到轮子具有省力的作用。第二,通过阅读轮子的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变化。第三,通过做小车的活动,学生要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学会用吸管做轴套,并发现轴套的作用,从而体会到自己动手制做,并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轮子的作用、发明过程,难点是动手制作轮子。 【学情分析】
轮子的应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知识和理论的范畴。所以,孩子们对轮子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这是本课教学的基础。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基础,通过模拟探究、了解轮子的发展史、做小车等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轮子的作用,体会人类智慧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2.阅读轮子发展史,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3.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5 -
了解轮子的作用和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 动手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六角铅笔2根、圆形铅笔2根、橡皮筋2根、新华字典1本、小车组装材料一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1.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是从古代开始。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设计意图:金字塔作为人类历史上最2.(出示金字塔建造图片)埃及有个非1.学生思考金字有名的人工建筑之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常独特的建筑,叫做(金字塔),金字塔塔的建造方式。 一,其建造过程吸是用什么建造的?(巨大的石头)这么大的石头大不大?重不重?这么重的石头要一层一层的垒上去,可困难了,当时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你有办法吗? 引了无数人的猜想与探究,以金字塔的建造导入,既可以导入课题,又可以引领学生明白科学的伟大之处。] 1.接下来我们就用字典来模拟大石头,1.用字典模拟石用橡皮筋模拟绳子,先用手在桌面拉一头,让学生拉一拉,看一看需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拉动它。拉。 二、模拟探究,感(怎么判断你用了多少力呢?) [设计意图: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这种过程是曲折2.老师教你一个省力的办法,想不想我2.使用六角铅笔的,就像轮子发明发个材料给你?(每组发两支六角铅笔)初步体会轮子的知轮子的的历史,在时光的用铅笔能不能轻松一点?在小组内轮流作用。 发展史 卷轴中一点点的改体验一下。 进、一点点的前进, 3.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铅3.学生思考如何也只有不断的前笔是怎么垫的?哪一种更省力?还有你进,科学才能走得做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6 -
怎么知道你省力呢(看橡皮筋拉伸的长 度)? 更远。] 4.小组内轮流实验。(注意引导学生建4.学生小组内实立实验规则、有序实验) 验。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的材料,你做5.使用圆铅笔进好了吗?做好的组准备发新材料(发放一步体会轮子的圆铅笔)。比较一下方铅笔与圆铅笔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内轮流实验。(注意:铅笔塞到橡皮筋里不省力)怎样才能让铅笔很省力了?为什么垫在橡皮筋里面不省力?思考后再回答。(滚动)看图中埃及人有没有滚动的木头?圆木头还是方木头?圆木头才省力。 6.古代人在圆木滚动省力的启发之下,作用。 6.学生了解轮子就发明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轮的发展史 子。来看看轮子是怎么发明的:用滚木运送重物——从大木头上砍下一节来做轮子,再加上一个轴(演示什么叫轴) 7.出示图片,寻找轴。但是这种实心的轮子很笨重,后来人们在上面加了框变成了车。来看看最古老的轮子。 8.人们继续想让它滚得更快一点,更轻松一点。前面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实心轮子,后来了(出示空心轮子图片)与前面的轮子比较,哪里不同?(有线)数一数有几个?你们知道他刚才数的东西叫什么吗?从中间一个个过去的,它有个名字叫(轮辐)。加上这个车辐有什么好处?你们觉得实心轮和空心轮谁可以更大一些?说说理由。接着想一想是小一点的轮子滚起来快,还是大一点的轮子滚得快?当有了车辐之后,轮子变得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7 -
又大又轻巧,车跑起来就非常轻快了。 9.后来人们发现车跑快了之后,车轮老坏。于是就想办法加固车轮,用什么办法加固的?(出示图片)包上铁皮,车轮就结实,也就可以承重更多的东西了。刚才前面最多只有两轮车,到了现在包上铁皮以后,可以做四轮车了。 10.后来人们觉得车轮硬邦邦的,一蹦一蹦、一颠一颠的,坐着很不舒服,怎么办了?想办法更轻松一点。加轮胎,轮胎用什么来做?(橡胶)轮胎里面是什么?(空气)空心轮加上橡胶轮胎以后,自行车出现了,后来小汽车出现了。人们在轮子上还在继续改进、继续研究,那你们看,人们还会对这个轮胎做哪些研究呢? 1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防破、防滑、耐磨、牢固……) 12.其实科学家、工程师们一直在研究。 1.接下来,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了,老师 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轮子,老师这里 还有金属的小棒,这些是干什么用的? (轴)车厢,老师只有平面的,你得自 三、实践己折好并用胶带封好。 动手,体2.分发器材(每组1个车厢、4个轮子、1.学生动手制作验轮子的2根轴、吸管1根、1个胶带、1把剪刀)小车,进一步体作用 并分组制作。(注意用适当的方式组织教会轮子的作用。 学) 2.引导学生进一3.发吸管给大家,吸管有什么用了? 步了解轴。 4.今天我们想办法给小车装上了轮子, 关于轮子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应用了轮子。 [设计意图: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最高兴的事,但想要科学的实践却需要动手又动脑,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在动手过程中更多引领学生动脑,让他们在其中慢慢寻找科学前进的方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 8 -
5.(出示课本40页图)让学生找一找轮 子。并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 6.在生活寻找更多的轮子。 【板书设计】
lúnzīdegūshī
12.轮 子 的 故 事
fāngqiānbǐyuánqīanbǐ 方 铅 笔 圆 shíxīnlúnkōng实 心 轮 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用双手创造 铅 笔 xīnlún心 轮-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