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适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以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来源:六九路网
经济视角(双月刊)2016年第6期总第261期6,2016TotalNo.261No.

区域经济

教育适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以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廖毅张薇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广东广州51027)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114)

要:作为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聚居地和朝鲜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面临着经济落后、朝鲜族人口外流

严重、朝鲜文化消亡的严峻现实。本文从延边州独特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和经济现状出发,深入分析该州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通过调整区域教育结构和体量适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民族教育管理;区域经济;延边;朝鲜族

作者简介:廖毅(1979-),男,加拿大籍,中山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加拿大西三一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

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平等,教育技术学;

张薇(1983-),女,湖南湘西人,湖南大学语言教育博士,长沙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教育,比较教育。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6)06-84-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6.06.12

一、延边自治州概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南部则连接着朝鲜咸镜北

延边州不但是中国道,东南部还直面着日本海,区域总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占吉林省土地总面积的22.76%。

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民族自治州,也是中国东部唯一一个同时连接两国边境的地级行政区,还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域内常住人口两百多万,占全省总常住人口的8.27%,在自治州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数占本州总人口数的35.45%,有朝、汉、满、回等20余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占该州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91.55%,是该地区少数民族中的主体。在全国范围内,延边州拥有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及与众不同的习俗风情,也因当地富有特色的朝鲜歌舞而被誉为“歌舞之乡”。

延边州地处被誉为世界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森林覆盖率达80.8%,山脉景观壮美,其中山地占54.8%,

整理所得。①本文所用数据自《吉林省统计年鉴》(2015)《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年鉴》(2015)

84

教育适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高原占6.4%,谷地占13.2%,河谷平原占12.3%,丘陵占13.3%,因而被称为“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区域内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野生动物550多种,野生植物3890种,其中药用植物850多种,区域内不但盛产被誉为“东北三宝”的人参、鹿茸、貂皮,而且还有延边大米、黄牛、食用菌、烟叶、蜜蜂、五味子、苹果梨等特色产品。辖域内已探明矿产93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9800多万吨,居吉林省第一位,而煤炭、油页岩、黄金、铁、钨、钼等也储量巨大。州内一共有487条河流,蕴藏水能141万千瓦,同时区域内的矿泉水品质被国际权威机构确认为世界顶级矿泉水,而且由于该地区矿泉水蕴藏量巨大,长白山因此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和俄罗斯高加索山并列为世界三大矿泉水产地。

延边州处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几何中心地带,辖区内拥有中朝边界线541.7公里和中俄边境线246公里,在这些边境线上散布着11个国际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自治州距日本海仅15公里,而中国拥有主航道行驶权利的图们江也是全国通向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在距延边州不到200公里的直线范围内分布着俄、朝等国10个优良港口。2009年9月,图们至珲春的长吉图高速公路正式开通,高速公路不但连通了州内辖区的全部8县市,而且还使自治州与俄罗斯、朝鲜相接。2015年9月20日通车的吉珲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标志着延边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高速铁路的开通,不但便捷了延边州与吉林长春双核经济极的联系,而且还进一步将延边州与全国高速铁路网无缝对接。除此之外,延边州辖域内的每一个县市均通高速公路。而由政府投资重点建设,多部门协同合作实施的图们江出海复航工程意义重大,此举不仅将可开辟东北及全国到达日本、俄罗斯和北美洲最短距离的水路航线,而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甚至加强东北亚地区与欧美的合作交流。基于自身与众不同且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延边州逐步形成了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海运相互衔接、沟通境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

国家政策方面,延边州是全国唯一一个独享“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3大国家级重点优惠扶持政策叠加的民族自治区,因而受到各级政府及各个部门的重视,并被给予了各方面的重点扶持及帮助。基于其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该地区形成了食品烟草、林产、能源矿产、医药四大支柱产业,2012年该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89.1亿元,占该州工业总量的68.5%(吉林商务厅,2013)。而且州政府于2015年依据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规划该州要努力发展能源矿产、有色金属、木制品、海产品、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的“八大百亿级产业”(张雪楠,2015)。

物质资本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而人力资本是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人力资本体现在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在质量方面,朝鲜族的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民间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子女上学”的谚语,延边的朝鲜族教育曾创造了6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普及了小学教育,第一个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第一个基本实现了青壮年的扫盲,第一个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盲聋哑学校,第一个实(中国民族报,2012),因而延边朝鲜族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延边黎明农大现大学调整,第一个建立农民大学——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而在人力资本的数量方面,延边区域由于地表多为山地,当地人口密度一直低于吉林省的平均值;与此同时,由于该州地处东疆,交通不便,导致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区域人口流出量较大,人口流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延边社会经济发展首要问题之一。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

缘于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关注,大量学者一直致力于探寻使社会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间,新古典主义盛行于世,其中主要以索洛(Solow)的新古典发展理论为代表(Solow,1956),

85

经济视角2016年第6期

新古典主义的支持者们认为物质资本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物质资本将加快经济的发展(Barro&Sala-i-Martin,1992)。由于物资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逐步递减,以Uzawa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逐步重视和认可教育对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复制当代社会经济的知识信息,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社会未来的发展(Uzawa,1965),而其中Romar甚至直指以教育机构为主体从事的研发和创造即是社会发展的源泉(Ro-mar,1986)。Lucas在1988年针对当时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及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建立了三个各有侧重的模型进行相互比较,其中第一个模型研究物质财富的增加与技术的关系,第二个模型探寻学校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第三个模型关注人力资本积累与实践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对比分析,Lucas不但认为各国人力资本总量与其社会发展速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且他还指出既然教育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对教育的投资可以直接视为对社会未来经济发展的投资。基于这些研究,解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机理的内生性增长理论应运而生。支持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学者们认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来自于社会内部,一方面,通过教育和科研,社会内部对技术有目的的研发和应用产生了新的产品和更高效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可以借鉴其他地域和时代所获得的技术和经验(Rivera-Batiz&Romer,1990)。迄今为止,众多学者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肯定了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合理性。McMahon在1998年基于东亚各国3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针对教育的外部性运用生产函数证实地区人力资本的总量与教育的投入有正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证实提高区域受教育水平将大大增加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机会(Duflo,2000),而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区域内贫困人口的比例(Awan&Sarwar,2011)。顾永安在2011年提出在遵循互惠、互补、主动和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下,高等院校可以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受延边独特的地理、人文、社会因素所影响,延边地区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问题。经过对延边教育的深入分析,2010年金红兰在肯定了教育为延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认为延边的教育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延边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设置不合理,重人文社科而轻视该区域急需的经济和理工科,没有依据延边地区实际的自然、旅游、边境贸易等优势资源设置相关的专业体系,从而无法为延边的区域发展提供相适配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学科专业体系缺乏优势、竞争力不强,导致无法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相配合。延边地区教育的这些不足,不但限制了本地高等教育优势学科专业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冯健则在2010年提出延边地区民族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有二:其一,因为区域民族人口高外出打工率使得地区的离婚率快速上升,朝鲜族学生中高达50%的来自“残缺家庭”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当地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其二,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城镇化,越来越多朝鲜族学生入读汉族学校,从而导致朝鲜族民族教育进一步被边缘化,如果当地朝鲜族学生到汉族学校上学的比例达到25%,那么该区域的朝鲜族学校将因生源枯竭而自然消亡。

延边地区的这些问题如不能予以有效解决,将导致该地区经济无法稳定有效的永续发展。迄今为止,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上述延边各方面的社会经济和教育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看法和解决之道,但缘于学科边界的局限性,至今没有学者尝试从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适配的角度,以教育作为提高和积累区域人力资本的有效手段,对延边地区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进行综合性的深入探究。

三、延边州教育和经济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及社会情况,因而它有着由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拥有全国甚至东亚独特的地理区位、自己独特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86

教育适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延边州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地表形态受长白山地貌的影响,山川多,耕地少,基于传统农业的土地承载量限制导致该地地广人稀。并且清朝出于对其“龙兴之地”的保护,对东北施行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封闭,禁止汉族人向东北垦殖拓荒,从而使得该区域更加人烟稀少。而后由于沙俄威胁,出于保护边疆的需要,清政府引朝鲜族人和内地汉人迁往东北,而延边州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成为了移居东北的朝鲜族民众的聚居地。2014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户籍人口总数为227万人,辖区内户籍人口总数排吉林省9个地级行政区的第6位,与省内其他同级行政区相较,属于人口较少的边疆市州。州内民族人口组成相对单一,州少数民族总人口81万,其中朝鲜族74万,占该州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91.55%,占州人口总数的32.45%,因而除汉族外,朝鲜族居该州绝对主导地位。自治州人口密度为52人/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吉林省144人/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在占吉林省土地总面积22.76%的区域内仅生活着占该省总人口数8.27%的居民。因而与吉林省其他同级别的行政区划相比,该自治州辖域内的人口总量及人口密度均偏低(见表1)。

表12014年吉林省与延边州土地面积、户籍人口数、及单位面积内人口数对比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吉林省延边州延边州占比(%)

总人口数(人)

单位面积内人口数(人/平方公里)

朝鲜族(人)

朝鲜族占总人少数民族人数朝鲜族占民族口比(%)(人)人口比(%)

191123.9143509.1022.76%

2745281522708168.27%

143.6452.1936.34%

104016773699170.85%

3.79%32.45%

218570580505836.83%

47.59%91.55%

的数据得知,延边州流入人口比例和流出人口比例均超过了吉林省的基于《吉林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平均值,而由于延边州人口的流入人口比例远远超过吉林省人口的流入人口比例,因而使得延边州流入流出人口差值的绝对值小于吉林省的相应数值。故而从宏观区域数据而言,由于有足够的流入人口量对当地流出的人力资源予以补偿,对比整个吉林省而言,延边州的人力资本流失情况并不算严重(见表2)。

表22014年吉林省与延边州流动人口对比

总人口数(人)

吉林省延边州

流入人口数(人)

流入人口比例

(%)

流出人口数(人)

流出人口比例

(%)

流入流出人口差

值(%)

274528152270816

456499229952

1.66%10.13%

3965706405378

14.45%17.85%

-12.78%-7.73%

但如果细分人口流动的民族组成,情况则不容乐观。国家计生委于2011年对延边州的延吉市、珲春市和龙井市辖区内的3094户居民和9704人进行了关于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抽样调查后发现:延边州的流出人口中,朝鲜族人口占86.36%的绝对多数。在所有流出人口中,朝鲜族民众的出省人口数仅占该州总流出人口数的16.99%,而该族流动人口中的出境比例则占州总流出人口数的58.90%。而在跨国流动中,92.67%的人去了韩国(宫源,2014)。可见,占区域人口少数的朝鲜族却是自治州流出人口的绝对主力,而朝鲜族民众流动的主要目的地则是韩国,因而人口流失是自治州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朝鲜族人口大量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因有三:首先,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导致大量人口流出。作为中国边疆地级行政区划,延边州的经济状况在吉林省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又整体落后于作为发达国家的韩国。故而相较于韩国,延边州的社会发展程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各方面都远

87

经济视角2016年第6期

远落后,韩国高度发达的社会现况和相对较高的个人收入都对延边州的民众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其次,与延边州仅一江之隔的朝鲜半岛上居住着七千多万朝鲜族人口(其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千五百万、大韩民国五千万),延边州的中国朝鲜族民众与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族人“人同俗、语同言”,彼此间更易沟通和相互理解,从而可以更容易的融入对方社会。再次,延边州与朝鲜半岛陆地相连的区位优势,也使得延边州的民众与朝鲜半岛的交流更便捷。延边州朝鲜族人口流失的现实状况不但有碍延边州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经济上的差距、习俗语言的相似、及地理区位的接近三大原因导致了延边的朝鲜族民众大量外流,而从流出人口高比例选择大韩民国而没有选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事实说明在文化习俗均相近的条件下,经济差距的影响大于地理区位的影响;而延边州朝鲜族民族没有大量外流到比韩国更发达的欧美国家的事实则说明地理区位加上文化习俗的影响大于经济的影响。以上事实进一步证实三个因素都是影响延边朝鲜族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受教育程度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之一。缘于朝鲜族传统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延边州不但拥有众多教育方面的第一,而且还被誉为“教育之乡”。基于教育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人均受教育水平方面,延边州居民的人均受教育水平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进一步研究可知,虽然延边州民众受过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教育的比例均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但受过更高级研究生教育的民众比例则低于本省的平均值(见表3)。

表3

2014年吉林省与延边州人口受教育情况

大学专科(人)

大学本科(人)

研究生(人)

6岁及以上人口(人)人均受教育水平(年)

吉林省延边州延边州占比(%)

2613651421827628.35%

9.199.71

14160061268038.95%

12163861038988.54%

8278041745.04%

从而为社会生产提升效率、创造新的产品及优化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提高人的研究技能和开拓精神,

有生产流程。社会中研究生的短缺将导致社会发展和创新的脚步变缓,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的富裕程度及社会中的个体所能拥有的资源量,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国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较高。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都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延边州拥有全吉林省人口总量的8.27%和土地面积的22.76%,但却只创造出全省6.13%的国民生产总值,因而相应的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吉林省平均水平的78.57%。在产业结构方面,延边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它的第二产业占本州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而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最低。相较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延边州的产业结构较优,其中延边州的第三产业高于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省平均水平稍低,而与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差距最大(见表4)。

由表4可知,延边州主要的经济问题在于经济发展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GDP总值均低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区域间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将直接导致不同地区间人均收入的差距,从而导致区域流出人口比例增大,最终使得本就经济落后的延边州因为人口的流失而陷入愈加落后的状态。为了提高本区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和GDP总值,作为区域智力和创新中心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从当地社会的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发,提高所在区域的生产效率。

88

教育适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表42014年吉林省与延边州土地面积、总人口数、及经济状况对比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吉林省延边州延边州占比(%)

总人口数(人)

GDP总值(万元)13803140084642366.1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91123.9143509.1022.76%

2745281522708168.27%

152401007328674.81%

7286590042626315.85%

4992540034687386.95%

501603941078.57%

延边州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量和资金投入则更是严重不足。在这相较于经济方面与吉林省的差距,

个占全省土地面积22.76%、人力资源量8.27%、GDP产值6.13%的行政区域中,研究机构数仅占全省的4.34%,因而延边州的研发机构数大幅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在区域机构数本已不足的现实情况下,延边州R&D人员数和R&D经费支出则更为有限,仅占吉林省总量的1.70%和0.49%。由此可知,延边州数量有限的已有研究机构不但人员配备不足,而且经费更捉襟见肘。而延边州参加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仅占吉林省1.59%的数值体现出延边州数量极度有限的R&D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见表5)。

表5

研究机构数(个)

吉林省延边州延边州占比(%)

2014年吉林省与延边州R&D状况

R&D人员(人)

256284361.70%

R&D经费支出(万元)

60749030030.49%

科技项目数(项)

参加项目人员折合全

时当量(人年)

738324.34%

2264391.72%

210093351.59%

由表5可见,延边州有限的研发机构无法承担起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地区优势、提高自治州市场竞争力的责任和义务。长此以往,此境况将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

延边州作为一个经济落后于吉林省平均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一个边疆地级民族自治州,在当并不断发展,使之成地重视教育的传统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自建国之前就创立了自己的大学———延边大学,为了一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该大学被选入中国“211工程”大学就是对它质量最好的肯定,而且该大学也因进入“211工程”而获得国家政府更多重视及更大支持。但对延边州的各级教育资源进行对比后发现:该州普通中学和高级中学的教育资源均大大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但高等教育的资源数量,如高等学校数、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等指标则均低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见表6)。

表6

普通中学学校数

(所)

吉林省延边州延边州占比(%)

2014年吉林省与延边州教育资源状况

普通高中学校数

(所)

普通高中专任教

师数(人)

高等学校数

高等学校专任教

普通中学专任教

师数(人)

143015410.77%

10783997899.08%

2402711.25%

3353430038.96%

5723.51%

3854920565.33%

由表6可见,虽然延边州民众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但本州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却十分有限。作为学术综合体的现代高校拥有知识发展和传播的所有职能:研究、革新、教学和培训。高校在培养人才、

89

经济视角2016年第6期

传授已有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研究和创新职能,因此高校作为社会的智力和创新中心,不但可帮助社会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还应担负起为社会探索发展方向的职能。因而发展与人口量适配的高等教育资源量将有利于延边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教育适配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教育不但有传承已有知识的职能,还肩负着对现有知识内容、结构、和体系革新的责任,从而起到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教育系统只有从规模、质量、结构、学科配置等各方面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配,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各区域由于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区位特点、人文习俗等各方面因素而处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配研究需要依据所研究区域的特点、考虑多方因素、协调各方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一)增加受研究生教育人数,加速经济创新发展

上述研究证实了延边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确实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但在对人均受教育水平的层次进一步深入分析后发现:州内民众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低于省平均水平。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其中的博士生教育侧重于学术技能的提高,学术技能的着重点在于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未知知识,而学术技能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即为在社会生活中的发明创造能力。因此人均受教育水平中研究生数量的短缺,将减缓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政府应扶持培养或吸收更多外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这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增加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但对虽然当地居民通过在其他区域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习获得了高于本省平均值的区域人均受教育水平,已有知识的传承和对人才的培养仅仅是高校众多职能的一部分,现代高等教育机构更重要的职能则是结合所在区域的特色资源对当地经济的各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在其他区域接受高等教育后进入本区域的人力资源虽然可以对本区域人力资本总量予以补充,但无法代替当地高等教育机构对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创新作用。因而对于延边州,扩充高等教育机构的体量有助于本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从上文分析可知本就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的延边州研究生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并没有在该州的科技研发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加大本地高校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力度,使得无论是高等教育机构所拥有的现存知识信息,还是其作为区域创新中心而进行的研究创造都有针对性的为当地经济服务,从而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研发活动与本区域所拥有的高校资源无法适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区域高等教育机构当前学科设置不合理。为了适配区域经济发展,延边州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调整其学科结构,使其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以便该州已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所具备的功能,从而更有力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五)发挥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功能,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极

各区域依托自身地方禀赋资源,根据经济学比较成本学说选择成本最小、产当今社会被经济规则所主宰,

品最优的区域产业体对辖域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经济极,现今在吉林省内部就形成了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双核心经济极。鉴于此,延边州的高等教育机构也需充分研究本州的自然资源、人文90

教育适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环境、地理区位等方面的独特资源禀赋,有针对性的发挥其自身的研发功能,一方面可以协助本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使本校研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州内高等教育机构可依据本区域的独特自然、区位、文化优势资源设立相应的研究方向(例如在健康食品、绿色农业、旅游、宜居环境、现代物流等方向),组织相应的专家组进行分析和探讨。区域内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强化高等教育自身的学科建设,同时也将为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从而形成以区域高校为主力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以服务延边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发挥朝鲜民族优势,强化民族文化教育的经济价值

习俗语言的相似、及地理区位的接近三大因素导致了延边的朝鲜族民众大量外流。在这三经济上的差距、

大因素中,地理区位和语言习俗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而经济差距成为影响延边朝鲜族的关键。依据延边州在全国独有的朝鲜族语言、朝鲜族文化及与朝鲜半岛的区位优势,延边可充分发挥朝鲜族文化的经济价值,在朝鲜族文化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朝鲜族的教育将得以发展、文化将得以传承。具体而言,延边州可以充分开拓以上提及的该州在全国范围内的唯一性,充分利用州内民众精通中朝双语、熟悉中朝文化、与中国民众同国籍、与朝鲜半岛的朝鲜族民众同民俗,与双方都可产生天然亲近感的优势,一方面吸引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企业来延边州进行贸易投资和个人旅游、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在中国境内宣传延边州的朝鲜族习俗文化,将延边州打造为全国朝鲜语言文化的基地和中国与朝鲜半岛贸易的中心,促进延边州中国民众和朝鲜半岛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并发展一切与之相关的特色经济。由此不但可促进本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强化朝鲜族文化的经济作用,使得朝鲜族文化得以产业化,从而形成民族教育与经济互相促进、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健,林颖,王鑫磊等.多元文化背景下延边民族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63-163.

[2]吉林商务厅.2012年延边州“四大支柱”产业贡献突出[EB/OL].http://www.ybnews.cn/news/outmedia/201301/178927.html.[3]宫源.延边地区人口流出差异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4.

[4]顾永安.校地互动: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2):50-55.[5]金红兰.延边高等教育与延边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0.

[6]张雪楠.狠抓项目建设加快示范区发展.图们江报社[EB/OL].http://www.tmjnews.net/List.aspID=16731.

[7]中国民族报.民族教育的“延边样本”延边新闻网[EB/OL].[2012-8-21].http://www.ybnews.cn/news/outmedia/201208/145805_2.html.

[8]SolowRM.Acontributiontothetheoryofeconomicgrowth[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56(1):65-94.[9]BarroRJ.Sala-i-MartinX.Convergenc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2(2):223-251.

[10]UzawaH.Optimumtechnicalchangeinanaggregativemodelofeconomicgrowth[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1965(1):18-31.[11]RomerP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5):1002-1037.[12]LucasRE.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1):3-42.

[13]Rivera-BatizLA.RomerPM.Economicintegrationandendogenousgrowth[R].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1990.[14]McMahonWW.EducationandgrowthinEastAsia[J].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1998(2):159-172.

[15]DufloE.SchoolingandlabormarketconsequencesofschoolconstructioninIndonesia:Evidencefromanunusualpolicyexperiment

[R].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2000.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