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景教学之花灿烂绽放
让情景教学之花灿烂绽放
在为期半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于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实践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尴尬,但是积极寻找对策,认真总结经验,终有很大收获。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 学生兴奋地过头了。
教学研究初期,我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游戏、动画等多种手段引入教学,学生的确兴奋起来,但兴奋地过了头,致使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下去。在反思中,我体会到:任何活动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制度之上,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活动前倾听规则、活动中遵守规则、活动后回归课堂的习惯,做到收放自如、活而有序。
② 脱离了教材。
今年这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示范课,课上我没有运用教材中的例题,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另辟悉径,创造性地使用了其他生活实例完成教学,发现效果很好。于是后来我就经常用,但是渐渐的我就发现,为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情境,故意标新立异,放弃教材中的情境另寻道路,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脱离了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由此,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形式,而刻意制造一种华而不实的效果,毫无价值。倡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不能脱离教材。
③学生的兴趣起来了,老师却着急了
在听二年级一节数学课时,一位老师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加法时,拿来了各种标有价格的玩具,价格均是以元为单位的两位数。当学生看到熟悉的玩具兴趣乍起,教师趁热打铁,问到:看到这些玩具,你想说什么?学生纷纷举手,争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喜欢汽车玩具。我家也有一个小熊玩具。……而这些都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并且远离教学内容。此时此刻,教师焦急万分,不停地引导学生:看看它们的价格……像这样在教学中情境创设过大,问题情境不具体,使学生的思维偏离教学内容的情况在时让人不得不反思:情境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创设,要有针对性。
④情境宣兵夺主了
在教学中,面对创设的情境,学生沉醉其中,有趣的动画、绚丽的色彩、多样的游戏、动听的故事……结果,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所吸引,全然把数学思考放在一边,出现了学得热闹、练的糊涂的现象。经过反复思考、实践,终于省悟: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更要注重它的实效性。
通过我反复研究和实践,在情景教学上,我进一步掌握了一些运用方法和原则。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那么我们的情境创设就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真正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于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基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就能够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学习
热情。
生动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善于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话题,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二、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多说多观察。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直观教具、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具体地呈现到课堂上,引导他们在感性认知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出示主题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图上有什么,分别有多少?从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等等,结合图或实物进行的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要渗透观察方法,使学生做到有序观察、重点观察。
三、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教学中,我们把教材中的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或利用故事引入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其中;或利用故事贯穿教学,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会学的很投入,很开心。
四、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邀请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将情境鲜活地表演出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时,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而后请学生模拟画面中排队买票的场景,使静止的画面生动再现,唤起学生以往排队的记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时,请学生模拟公交车靠站停车乘客上下车的情景,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为以后运用加减混合算式正确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五、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动手实践。因此,要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此外,动手操作也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
六、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活动,有利于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有效防止课堂教学后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发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当针对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
玩中巩固新知识。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时,
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平面图形后,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摸物体的游戏: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口袋,放进四种平面图形若干个,大小不同。活动一:学生从口袋中摸出一个图形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活动二:学生按要求要摸出规定的图形。学生对这个游戏活动很感兴趣,通过活动轻松地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掌握。此外,我还创造了许多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小猫钓鱼、摘苹果、小动物过河、小鸟回家、找朋友、送信……寓低年级数学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玩中提高能力。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了比一比谁算得最快、夺红旗、接力赛、数学扑克等多种小型、易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做练习题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参加,并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计算、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
鉴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大家提出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情境创设应具有针对性。
每一节数学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有所选择和取舍。情境创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我们倡导标新立异,但不能华而不实;我们倡导创新教材,但不能脱
离教材;我们倡导形式多样,但不能哗众取宠;我们倡导丰富多彩,但不能宣兵夺主。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并服务于教学,切忌为情境创设而创设,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2)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趣味性。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都要注意体现情境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符合认知水平的事例、场景。
(3)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连贯性。
每节课的情境创设可以有多个存在,但它们应该是连贯的,为同一个教学目标服务的,其中有一个总的情境线索贯穿始终。即要形成一个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的完整课堂教学情境。
(4)情境的创设应具备灵活性。
情境创设是丰富多样的,情境创设应具备灵活性。如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形成固定、单一、程序化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心生厌倦,很难赢得他们的欢迎和喜爱,情境创设必将失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创设情境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
情境创设是一把双刃剑,运用恰当,会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提
高课堂效率;运用不当,则会淡化数学教学活动,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作为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教材创设出合情合理、能够驾御自如的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今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继续努力,在未来数学的教学之路上阔步前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