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即锤炼字词。通过炼字来点明主旨描绘情景或抒发感情,可以达到使诗歌更富有表现力的目的。炼字题一直是诗歌鉴赏中常考的题型。下面针对“炼字型 ”诗歌鉴赏题进行专项梳理。 一、掌握3种发问方式,准确判断炼字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给出关键词直接鉴赏)
2. 诗中的“诗眼”是哪一个?为什么?(自己找出关键词再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二、掌握3种思考方法,全面把握答题要点。
1.考虑表现手法。如果该字被赋予某种表现手法,必须考虑其特殊表达效果,加以描述。
2.换字比较法。将该字和意义相近的字进行替换,然后比较其表达效果上的区别,加以描述。
3.联系意境,看该字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何独特作用,加以描述。 三、掌握3个答题步骤,形成规范答案。
1.确定该字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不是该字的常用意)。 2.指出使用的表现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指出该字在点明主旨、描绘情景或抒发感情方面的突出作用。 【示例一】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②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字邠老,黄州(今属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 该题显然是典型的自己找出关键词再鉴赏的炼字题。“拳”写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是静景;而“退”写出天空广阔,鸿鸟飞行似乎看不出前进,反像是在倒退的动态图景,这正是动静结合的手法。
步骤一:“拳”和“退”。
步骤二: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步骤三: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 【示例二】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题: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解析:该题是比较鉴赏式炼字题。“对”只写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是写实;而“敌”更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含有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用“敌”更有利于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步骤一: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敌”不仅有“对”的意思,还有抵挡承受的意思。(释含义)
步骤二: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绘景象)
步骤三:“敌”传达出寂寥凄寒的意境,同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第四句中“偷”亦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何妙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