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治理

来源:六九路网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治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天铁热轧板公司炼钢水处理水池墙和板出现裂缝的分析总结和多年来的工程实践,试想从混凝土裂缝、成因、现状和控制措施方面,谈谈自己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养护、处理 一、工程概况:

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炼钢水处理水池,南北长80米,东西长54米,深9米,板厚150mm,封闭式水池,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6。

该工程06年4月破土动工,06年9月底浇注完工。 二、裂缝产生:

浇注完毕后,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了诸多细小裂缝,主要在: 1、内外墙池壁

2、水池顶板跨中,沿进深通长方向 3、沿负弯矩筋边沿,进深方向 4、池壁四周45度折角处 5、沿池顶板预留管线方向 6、施工缝处

裂缝深度多为贯通裂缝和纵深裂缝,少部分为便面裂缝和浅层裂缝(h>0.1H为便面裂缝、0.1H后期为1—2年后或更长)。

裂缝宽度在0.1mm—0.5mm居多,大于0.5mm偏少。裂缝形态是上宽下窄,或肉眼观察到上部裂缝,下部没有,但浇水试验,渗水痕迹明显。

裂缝呈一定的规律性,框架结构大,裂缝多;框架结构小,裂缝少。板中部裂缝多,板边裂缝少。底部裂缝多,上部逐渐减少等特点分布。

三、裂缝的原因分析:

由于裂缝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失误和施工事故),大量的调查与研究证明,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类:

1、由外荷载直接应力引起了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2、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地基部均匀沉降变形。 本水池的裂缝原因主要有三:

1、施工工艺影响因素

本工程混凝土泵送水灰比过大,而抗渗混凝土水泥用量大(每立方米不小于320kg),混凝土收缩性较大且快,容易失水干缩而发生裂缝,同时混凝土沙粒过细,容易沁水离析。而在浇注工程中,没有连续浇注,养护又不到位及时,保湿度不够,而后期的蓄水过快,水温与池壁温度相差较大,水侧向压力突然给池壁加压,这些都是裂缝的主要原因。

2、天气及不可预料因素

该水池浇注时间适逢雨季,一次大雨因工期原因没有停止浇注,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有一次,浇注一半时,因搅拌站原因,未能及时送达混凝土,导致4小时中断,没能形成连续浇注,后期浇注完毕,又赶上持续高温,养护又没能及时到位,这些因素对裂缝产生均有影响。

3、设计影响

水池东西长54米,但没有设后浇带,混凝土收缩时受东西池壁及南北池壁的约束力而造成池壁中间部位受拉。当达到受力极限时,自然开裂。

四、处理方法:

首先是外墙做法:1、沿裂缝凿一条U形凹槽,清理干净;2、沿凹槽两侧阴角刮涂聚流密封膏;3、用聚合物砂浆封堵凹槽;4、采用专用聚氨酸注浆液封口; 5、用水泥砂浆找平。经封堵后,效果明显,不再渗漏。但此方法,费用高,费时费力,影响美观,因此,经研究决定,改用内墙处理,变被动为主动。先在干爽洁净的池壁上刷一层底胶,在底胶上铺一层特制加密新型防水卷材,然后在卷材便面抹砂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快捷,费用较低,一次成功,效果显著。板面处理采用专用压力设备将化学浆液压入缝内(化学浆液为环氧、树脂、氢凝、聚氨酯等),在表面刷密封涂料。经处理后的水池无论是使用效果还是美观效果,都达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 五、控制防治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渗性能。无论是现场搅拌还是泵送混凝土,都应在现有配合比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2、改善混凝土养护工艺。众所周知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很大,经试验证明,养护14天比养护3天收缩降低约百分之二十,规范养护能有效的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形成的潮湿条件可防治混凝土表面缩水所产生的收缩裂缝,使混凝土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能有效的防止裂缝产生。所以一定要在规范的养护时间内养护,而且设定专人改善养护方法,比如不间断轮流喷水,铺设草帘子,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这些都是很好的养护方法。

3、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明确施工顺序,避免混凝土浇注后未达到强度就扰动负重,应制作同等条件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规范强度条件,方可下一道工序,比如模板受力支架的拆除、物品机械放置使用对混凝土表面的荷载破坏。

4、重视管理薄弱环节,控制引发裂缝。对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管线部位,应严格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做好技术交底。例如振捣过程要细致入微,不宜时间过长,尽量减少施工缝的衔接,尽量避免雨季,必要时加膨胀筋,调节混凝土收缩。 六、结束语

从目前的施工工艺和科技水平来说,彻底杜绝裂缝还不太现实,

而且设计规范也允许一定的裂缝存在。由于结构在外荷作用下的破坏和倒塌是以裂缝开始的,所以无论是从防震减灾意识还是美观精神作用,都应引起诸位同仁对混凝土裂缝预防和治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余永祯、周世明、刘红等。建筑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全国一级建造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中国建筑研究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4]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施工技术》2000年5月。 [5]林建宁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混凝土》2000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