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是想让孩子好,这个心都很切,但是我看到懂教育的父母没有几个,很少。你怎么让他好,两眼瞪着,盯着他成绩,盯着他分数,盯着他缺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能好吗?你有没有正确的方法让他好啊,你到底应该教他什么呢,其实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越俎代庖,做的都不是父母该做的事,父母该做的反而不做。
父母真正应该教他的是什么呢,真正应该教他的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圆满与壮丽。当他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不用你教他自己都会去学,我这辈子该怎么样去过,不用你教他自己都会去学。你牵着他走,你不把自己给累死了吗,完了他还不愿意走,你给他一个愿意走的动力,你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问题。但是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越俎代庖,把孩子应该解决的问题你来替他包办,陪他写作业,学特长,甚至陪读,反而你该做的问题你不去做,你看哪个家长去跟孩子讲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的完美与圆满?没有,全是你要考这个学校,你要考那个学校,你不知道,只要这个孩子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圆满,你不用管他,他都会去学。
所以孔子有句话,子张请学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学圃(园林),孔子说我不如老圃,他为什么不教这些具体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好学,这些都是枝末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学?学了干什么?这些东西是学问吗?什么是学问,造原子弹是学问吗?做法律是学问吗?这些都是枝末,这些都不是学问,造原子弹还可能害人,学法律可能当最坏的律师,你学医术,你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但也可能是要红包最多的医生。你可能技术最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技术,但是你只能是顶尖的技术,不一定是人,可能连最基本的人格都没有。那你说最后不是害了他吗,你这是教他下地狱啊,所以当一个人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认识到生命可以超越,可以圆满的时候,不用人去教他,他自己就会去做。
你看看,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那么多的人涌现出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那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流风余韵,虽然快灭绝了,但是没有完全灭绝,就因为一个流风余韵,就能鼓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他人的利益,我可以舍出去我自己。所以我们看林觉民的《与妻书》,“吾充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给他老婆写的信:“我至爱汝”,我最爱你了,但是每个人都爱自己的老婆,现在这个国家如此多难,我想跟你在一块也不可得,我把爱你的这份心扩大,我牺牲我自己,帮助其他的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样的一种精神。
我们看西南联大的故事,有谁知道西南联大故事的吗?出了两个,也有人说三个诺贝尔奖,一共办了八年的学校出了三个诺贝尔奖。两岸好几百个院士,包括香港,包括国外的人才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八年的时候,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因为那些人都是一腔抱负,一腔热血,为了国家来做的。当时西南联大盖房子的时候是让梁思成去设计的,梁思成去设计了五次,哭了两次,去找校长梅贻琦,他说我把高楼改成了矮楼,把矮楼改成了平房,把砖房改成了土房,你现在还要让我改?我要改成什么样子啊?因为盖不起啊,最后除了图书馆、实验室以外,把其他的房全部都是土墙,上面搭的是茅草,就是在那么简陋的学校里,那么恶劣的环境里,我们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你不用管他,他都会废寝忘食去学习啊,他知道人生为了啥,他有追求,有使命,有信仰。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你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吗,住在云南当时那个地方,农村人喂牛,他就住在牛棚上头放喂牛的草的屋子里头。现在的老师谁干得出来这些事情,不可能了,因为没有追求没有信仰了,全是在那剽窃,抄袭,就是干这些事情,然后为了名利,拿一个项目骗国家多少钱。那个时候人家就住在那个地方,华罗庚五个孩子,一家人就住在这个地方,连水都没有,阁楼哪有自来水?对五个孩子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起床吹哨,然后排成队到河边刷牙、洗脸,然后喊着“一二一”回来。校长梅贻琦那
个时候都没有钱呀,钱都支援学生了,工资都捐出去了,他老婆就出去卖米糕,米糕上面写着“一定胜利”。太艰苦了,老百姓都盼着一定胜利,所以那个米糕后来被称为“定胜糕”。很多老师的夫人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人家做出了这么伟大的贡献,为什么?因为他知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他知道人生可以超越,人生不只是吃、喝、玩、乐,不只是流行歌曲,电子游戏。
现在孩子生下来是什么,全是电视,流行歌曲,电子游戏,在这样的环境包围中的孩子,你怎么可以奢望他的生命可以超越与圆满?你不去教他这些,而只是要求他去考这个大学,那个大学,考上了是利是害,还不好说。所以什么是教育先搞清楚,每个家长都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以前的人都可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去死,现在的人做得到吗,以前民族国家的观念还有,现在都已经不可能了。现在的人不知道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自己吃的好一点,住得好一点,睡的好一点,他根本不可能是为了别人了,所以他学成了,对社会乃至于对他个人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都很难说。现在的教育没有方向,这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是先从教人做人开始,当他知道做人以后,他自然会去求学,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你去教,都是自发的去学。
所以中国文化里头最重要的是孝道,那么你说这个孝道跟这个教育和成才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要想有为他人服务的心,要想知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在,首先他要孝顺。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他会对别人好吗?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愿付出,连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这么大的恩都不肯回报,他怎么会去领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他怎么可能实现生命的超越与圆满呢?
论语第二段是什么呢?第一段是做学问到的大原则,总体原则。第二段就是讲孝道,你看,严重吧。孝道放在学而篇,并且大原则讲完以后接着就是孝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孝道、友爱。这么编排是有原因的,孝道和教育有大关系。第一,孝道是做人
的开端,孝道都做不到,不要谈做人,不要谈人生的价值,生命的圆满什么的。第二,孝道发生服从恭谨的态度,这是学习时期必须的态度。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那些人都这么听话,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家庭里头小孩不是小太阳,他看到的是每天父母是怎么给自己的爷爷奶奶请安,“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他整天看到的是这些,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长大后怎么会无法无天啊?现在你为什么管不了孩子?你对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的态度呢,你家孩子每天看到你对自己父母是毕恭毕敬吗?教育孩子是真正的自作自受,为什么你孩子教育不好,不听你的话?告诉大家,就是因为孝道都忘了,只是两眼盯着孩子你要这样,那样,如果你把基本的孝道都忘了,你不可能把孩子教育的出来,你看教育的“教”字是怎么写的,一个“孝”,旁边是文化的“文”,教育是孝道的文化,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孝道至少是教育的开始。
要教育孩子成一个好人,首先要从教育孝敬父母开始,孝道是品格的基础,也是良好性情的基础。孝道的孩子才懂的服从父母师长,服从父母师长的孩子才可能真正的接受教育。几岁的孩子,如果觉得自己的都可以凌驾于父母之上,父母都得听命于他,那不是很危险吗?所以,孝道很重要,但是孝敬父母可以强迫吗,不是,而是要每天的言传身教。那个时候,传统社会,家里每天都要给长辈请安的,你看红楼梦里的贾政把他儿子打得皮开肉绽的,贾宝玉反抗了吗,他敢抱怨他父母吗?他就是看到他父母在他爷爷奶奶跟前就是这样子。现在为什么你管孩子,孩子都不听你的呀,他看到你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这样,你都没有做到,你怎么要求孩子对你做到了。所以孔子说了一句话大家要记住,孔子是大教育家,他讲的这句话就包含了教育的思想在里头,“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意思是,君子之道表现在四个方面,我一个也没做到,哪四个方面呢,“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我要求我儿子做到的,我对我父母没有做到),你看他儿子没有做到的,他反省的是他自己啊,“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我要求我弟弟做到的,我对我哥哥没有做到);“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我要求我下属做到的,我对我上级没有做到);“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要求朋友对我做到的,我先对人家没有做到)。
为什么人家教育能成功,知道差距在哪儿了吗,你光要求别人,但是你自己就是不做,你整天打麻将、看电视、整天贴着面膜在屋里晃来晃去:孩子你好好学习,将来考哈佛,可能吗,天底下最无能的父母都想让儿子成为天底下最有能耐的人,你咋不做到啊?你对你的父母做到了吗,反过来,你首先没有尽职嘛,孩子能听话吗,不过你不要着急,你的孙子会给你报仇的。
讲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领着他孙子,孙子要他奶奶抱,奶奶说奶奶年纪大了,抱不动你了,会累死的。孙子说奶奶不会死的,奶奶挺高兴,说为什么奶奶不会死。孙子说,妈妈说的,妈妈背地里老说奶奶“老不死”。你看他老听到这样的话,他将来会对你孝顺吗,他会对你好吗,他会听你的吗,这就是报应嘛。河南有个戏曲开场是这么唱的:“隔窗望见儿抱孙,我儿只知他儿亲,等到他儿成人后,他儿也伤我儿心”。这就叫报应。
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从孝道开始的,你连孝道都没有,你怎么谈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你怎么谈超越与圆满啊,我们学佛无非是把所有的众生都看做是自己的父母来孝顺啊,你看《华严经》上《普贤行愿品》里是不是这样讲的“对一切众生,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奉父母,如敬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无非是把你的孝心扩大啊,把你对父母的心扩大到无量无边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是你的父母,你连对你的这一生的亲身父母都做不到,你说我发菩提心了,所有众生都是我父母,可能吗?所以说我们学佛不要对父母有情执,对儿女有情执,这是一方面,这是为了让你超越,不是让你否定,是要超越这个个人狭隘的情执,把这份爱化成“同体之慈,同体之悲”。如果连这孝道都没做到,你说你成佛了是不可能的。
六世达赖说的“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你先有这个情,再去扩大这个情,化掉这个情,不是说你连做人的基本感情都没有,你以为自己超越了。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要自己以身作则,教育的目的是要给他正确的人生方向,给他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不用“扬鞭自奋蹄”呀,他知道“时不我待”。如果不知道这些,他即使做到了,也可能是危害人类,我们学佛的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某一方面的技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对他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都很难说,你让你孩子成为博士,不如让他在这里听一堂课,很可能对他生生世世的意义来讲很重要,所以不要愚痴了,教育最忌讳的就是“鼠目寸光”,不要对自己的孩子“饮鸩止渴”。
找准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到底何在,给他这个东西,哪怕只给他一点,即使他不接受,比给他毒药好,当然要从自我做起,所以我们要一种紧迫感,要有一种感恩的心,很不容易的。在每一个行业里,包括我们学佛的能真正成就的人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我们宁愿努力去做那百分之一的数目,也不能做百分之九十九那样随波逐流的人。大学上讲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你知道什么是本,你就是最有智慧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