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都是非金属单质B.X、Y、Z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C.如果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必为金属单质D.如果X、Y都为金属单质,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2.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鉴别己烷、己烯和乙醇,可用溴水
B.乙烯和植物油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C.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D.1mol分子式为C18H26O5的酯完全水解生成l mol 羧酸和2 mol乙醇,则该羧酸分子式为C14H18O53. 【浙江省台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B.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C.乙烯和乙炔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D.相同质量的乙炔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不同4. 根据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2(g)+3H2(g)=2NH3(g) △H=-2(a-b)kJ·mol-1
B.断裂0.5moIN2 (g)和1.5molH2(g)中所有的化学键释放aKJ 热量
第 1 页,共 9 页
C.2NH3 (l)= N2(g)+3H2(g) △H=2(b+c-a) kJ·mol-1D.若合成氨反应使用催化剂,反应放出的热量增多5. 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是该电池的负极 B.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若将电解质溶液换成AgNO3溶液,两电极的反应式均发生改变
6. 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含C、H、O、N四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3 H7O2N B.能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跟NaOH溶液反应
C.能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7. 25℃时,用0.1000mol/L的AgNO3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V0mL的且浓度均为0.1000molL的KCl、KBr及KI溶液,其滴定曲线入下图,(已知25℃时,AgCl、AgBr及AgI溶度积常数依次为l.8×10-10、5.0×10-13、8.3×1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0= 45.00
B.滴定曲线①表示KCl的滴定曲线C.滴定KCl时,可加入少量的KI作指示剂
D.当AgNO3溶液滴定至60.00mL 时,溶液中 c(I-)-)-)
8. 一种新型的“锂-呼吸CO2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2 页,共 9 页
A.该装置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利用该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O2 + 2e- = C2O42-D.每生成10.2g Li2C2O4,有0.2mol Li+从正极迁移至负极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和乙醇均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B.碘酒可使蛋白质变性,医疗上常用作消毒杀菌C.乙稀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氧化反应D.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10.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0mL5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与通入的0.56L氯气(标准状况)反应,使Fe2+全部转化为Fe3+,则此氧化物为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11. 某小组以石膏(CaSO4·2H2O)为主要原料制备(NH4)2SO4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B是NH3,可循环利用
B.操作Ⅰ中,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C.操作Ⅱ中,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纯净的(NH4)2SO4
D.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12.用氯乙烷制1,2-二氯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A.B.
)
C.
第 3 页,共 9 页
D.
13.【2017届河北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将10 mL某气态的烃,在60 mLO2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45mL的混合气体,则该烃可能为(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烯
)
14.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5.已知乙炔(C2H2)、苯(C6H6)、乙醛(C2H4O)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91%
C.84%
D.42%
16.现有一组有机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部分反应物和产物省略,涉及的化学反应均源于教材。甲
乙
丙
丁
戊
己
)
已知甲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Mr(己)-Mr(戊)=28,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上述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相同B.甲、乙、丁均能发生银镜反应C.戊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己
D.除去己中少量杂质戊的方法:加入NaOH溶液,蒸馏
17.下列有关有机物的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苯中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中B.氯乙烯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中
C.3-甲基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
第 4 页,共 9 页
B.Fe 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Fe3++3OH﹣=Fe (OH)3↓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19.【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下列反应中,反应类型与其他反应不同的是(
)
B.苯制备硝基苯D.油脂的皂化反应
A.乙烯水化法制乙醇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B.2.3g金属钠被氧化成Na2O2,转移电子数为0.1NAC.5.6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2L 0.1 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的数为0.2NA
二、填空题
21.将32.0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 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1)硝酸表现的性质为________,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2) NO 的体积为________L,NO2 的体积为__________L;
(3)若测得反应后溶液中c (H+)=a mol/L,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1/L。
22.Ⅰ.尿素[CO(NH2)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效氮肥,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生产尿素,该反应实际为两步反应:
第一步:2NH3(g)+CO2(g)===H2NCOONH4(s) ΔH=-272kJ·mol-1
第二步:H2NCOONH4(s)===CO(NH2)2(s)+H2O(g) ΔH=+138kJ·mol-1
(1)写出工业上以NH3、CO2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第 5 页,共 9 页
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________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_________min时到达平衡。
(3)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纯净氢气的过程中同时产生氮气。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用焦炭还原NO2的反应为:2NO2(g)+2C(s )
N2(g)+2CO2(g),在恒温条件下,1 mol NO2
和足量C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NO2和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点的浓度平衡常数关系:Kc(A)_______Kc(B) (填 “﹥”、“<”或“﹥”)。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C)=______(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3.正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是一种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沸点为142.4℃,密度比水小。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醚(其它装置均略去),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实验过程如下:在容积为l00mL的三颈烧瓶中将5mL浓硫酸、14.8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混合均匀,再加热回流一段时间,收集到粗产品,精制得到正丁醚。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冷凝水应从____口流出(填“a”或‘‘b”)。
(3)为保证反应温度恒定在135°C,装置C中所盛液体必须具有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
(4)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反应混合液会变黑,写出用浓NaOH溶液吸收有毒尾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得到的正丁醚粗产品依次用8 mL50%的硫酸、10 mL水萃取洗涤。该步骤中需要的属于硅酸盐材质的实
第 6 页,共 9 页
验仪器是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最终得到6.50g正丁醚,则正丁醚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在T℃时,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
(1)T℃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C和1molH2O(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C的转化率为20%。①0~5min内,用H2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气体的密度不变
C.H2O(g)、C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2)T℃时,在下列密闭容器中加入相应的物质进行实验,中间的隔板可以自由滑动。
①若左室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则反应开始前H2O(g)、H2(g)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②反应在达到平衡时,中间的隔板所处的位置是________。A.1~1.5之间
B.1.5处
C.1.5~2之间
(3)已知: I.破坏1mol 共价键所需要的能量如下表:
共价键能量/kJ
石墨中的碳碳键475.7
H-H436
C≡O1072
H-O463
Ⅱ.石墨层由六角形蜂巢结构的碳原子构成,如图所示:
某同学构想:通过下列装置实现C(s)+H2O(g) CO(g)+H2(g)的反应。
第 7 页,共 9 页
①按该考生的构想,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②这个构想成立吗? 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第 8 页,共 9 页
双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化学模拟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答案题号答案
1D11D
2C12C
3D13B
4A14D
5D15C
6D16A
7D17B
8D18D
9B19A
10C20B
二、填空题
21.酸性,氧化性 0.5mol 5.6L 5.6L 22.2NH3(g)+CO2(g)
15014a14H2O(g)+CO(NH2)2 (s) ΔH=-134kJ/mol 2 55 CO(NH2)2+
8OH--6e-=CO32-+N2↑+6H2O = 2 MPa
23.先加正丁醇,后加浓硫酸 a( 该液体沸点大于135℃ 2OH-+SO2=SO32-+H2O(分液漏斗 50.0%24.0.08 mol/(L·min) abd 5:3 a C-2e- +2OH-=CO↑+H2O 不成立。因为根据反应C(s)+H2O(g)
CO(g) +H2(g),物质的断键和成键的能量变化是:1.5×475.7 kJ +2×463 kJ -1072 kJ - 436
kJ=+131.5 kJ>0,说明是吸热反应,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 9 页,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