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昆明
650031)
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前提的。基于统一战线
的属性功能和所具有人才、智力、资源优势,统一战线应该也有能力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和推动社会主义繁发挥作用。荣兴盛中担当责任、
新时代【关键词】统一战线;文化担当;【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9.03.009【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93(2019)03-0034-04
体现在思想层面则表现为求、需要层次等多元多样,
价值观的多元。面对多元多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倾向,我们党争取人心的任务更加艰巨。统一战线作为
共同各种力量的政治联盟,离不开共同理想的感召、
而根本归结于人心的目标的激励、共同利益的维系,
凝聚。**总书记深刻指出,“统一战线的本质要
[4]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回
统一战线顾历史,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的工作中心始终没有离开过争取人心这个根本,在
都围绕争取人心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
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历史的车轮驶进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一步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
必须最大范围地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争取人心。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需要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全,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任何时候都不能旁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5]统战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就没有中华民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1]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
又是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
在历史进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2]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凝
有自己的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
特点和优势,理应积极引领和践行中华先进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和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中承担起相应的使命。
一、新时代需要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建设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进行伟大斗争、
需要广泛凝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聚人心、汇聚力量,需要牢牢掌握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需要逐步破解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需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发挥。
(一)最广泛地凝聚人心需要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
[3]是最大的政治。”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人们
常说,文化是一种力量。人心就是这种力量最集中的
人们的利益诉反映。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作者简介:杨松禄,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讲师,
-34-
杨松禄: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是政治工作,统战部门是政治机关,
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统一战线责无旁贷。事实上,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第七条指出,统战部承担着“了解情况、掌握政策、
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职责,
九项职责里面有多条提及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其中第
九项职责直接明确“负责开展统一战线宣传工作”
。[6]从这里可以看出,抓好做实统战宣传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分内事”“责任田”。
(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需要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是文化生活需要,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文化领域表现得也比较突
出。统一战线成员来自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很多是各自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社会成员他们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对文化发展怀有很高的期待;同时,统一战线中集聚了很多文化企
业、文化人才,他们本身又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
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统一战线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一方面要通过统一战线成员充分掌握民情民意,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就党委政府的文化政策发表意见建议,提高文化政策的科学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统一战线的文化资源,
创造更多反映新时代、具有新气象的可以鼓舞人、
凝聚人、教育人的新作品,为繁荣兴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统一战线的力量。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外交思想的核
心和精髓。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
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7]。要形成共同体首先要形成统一的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共同体。
中国历来讲求“天下一家”,
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致力于“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这样一种天下观,内在的逻辑不是你输我赢、
强权独霸,交往原则也不是尔虞我诈、
以邻为壑,而求的是合作共赢,谋的是整体共同的利益。为此,
**总书记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
“天下一家”的思想精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
2019年第3期同体理念,实质是统一战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拓展
和深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争取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统一战线要站在复兴中华文明的高度推动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最终形成一种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
同的文明共识,走出一条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统一战线何以履行文化担当
新时代需要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但问题是统一战线能履行起新时代的文化担当吗?答案是肯定的。统一战线能够履行起新时代的文化担当是由统一战线的文化属性、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一)统一战线的文化属性决定了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我们都知道统一战线是政治联盟,具有政治属性,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属性。但统一战线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还具有文化属性。统一战线的概念是由恩格斯提出来的,列宁发展了统一战线的概念和内涵并且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真正把统一战线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能够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这是有深厚文化基础的。中华文化中的
“大一统”“和而不同”等文化基因奠定了中国统一战线的文化基础,
特别是其中的“和合”文化,清晰勾勒出中国统一战线
的基本价值取向。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这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原则,
本质上就是“和合”文化的体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属性,
统一战线才具有向心力、
凝聚力。(二)统一战线的历史传统决定了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争取思想文化战线的领导权。在1921-1927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报刊达到40余种[8],并经常开展讲演会、游艺会等活动,在工人、学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方针政策宣传,推动形成了大革命高潮。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创造性地将列宁的革命领导权理论从政治领域引申到文化领域,强调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他明
确指出“文艺革命上的领导权的争取,
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严重的任务”[9]。在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
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秘密创建党的报刊网络与国民党争夺舆
论阵地,另一方面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国统区文化战线的领导工作,促使左联、
社联、剧联等左-35-
2019年第3期翼文化团体相继成立,在国统区形成了广泛的文化
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后,
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毛泽东先后发表了
《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等文章,系统阐述必须建立文化统一战线并掌握文
化领导权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战文化统一战线。抗战胜利以后,
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权,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包括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学社等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的信任和支持,共同为建立新
中国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团结文化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加强对文化战线的领导,
进一步发挥广大文化战线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样离不开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三)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决定了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
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但归根结底都是为党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服
务的。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
的重要方面也是统一战线围绕的中心、服务的大局。统一战线在服务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才优
势。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
人才哪里来?主要来自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中很大部分是党外知识分子。**总书记指出:
“的确,同过去相比,党内汇聚的各方面人才很集中、
很庞大,但依然有大量人才在党外。就拿党外知识分子来说,
数量大概有八千九百多万人,占知识分子总数的百分之
七十五,特别是民主党派拥有一大批人才。”[10]二是智
力优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检察员等,积极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协商会、座谈会等发表意见建议,促
进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水平。据统计,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360件,经审查,立案4438件。其中,文化建设方面提案336件,占7.57%。[11]三是资源优势。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文化企业,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升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不少地区,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例如上海核心产业类文化企业中,民营文化企业占比已达88%;广东的民营文化企业-36-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和从业人员数量均占到全省总数的80%;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民办博物馆811家,约占博物馆总数的19%。[12]三、统一战线要自觉履行文化担当
统一战线履行文化担当要紧扣大团结大联合的
主责主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以争取人心为根本、教育引导为关键、发挥优势为重点、
海外统战为突破,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真正把文化担当扛起来。
(一)以争取人心为根本,巩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解决人心问题,本质上是解决人们的文化认同、心理认同问题。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
**总书记提出了“五个认同”
,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五个认同”是当今中国认同问题的根本,
解决了这“五个认同”的问题,
也就解决了人心问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所做的就是争取人心的工作。在新时代,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工作就是要绵
绵用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各党派、
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的人士和海内外同胞在心理上、感情上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
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二)以教育引导为关键,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
须强化责任意识,全党动手、
全党参与,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各方面优势,从而形成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的强大合力。”[14]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要自觉履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文化担当政治担当和历史担当,形成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良好局面。重点要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统一战线成员认真学习马
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
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他们不忘合作初心,
坚定“四个自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守好意识形态的统战阵地。
杨松禄: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文化担当(三)以发挥优势为重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把重点放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一是发挥统一战线系统中文艺
人才集中的优势,坚持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引导他们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树立统一战线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在统一战线系统中挖掘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创意、管理和经营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投身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三是发挥统一战线
“思想库”“智囊团”的优势,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等积极议政建言,协助相关部门推进文化领域重点任务落实,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贡
献统一战线的力量。四是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
资源富集的优势,围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整合统一战线系统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深入实施文化富民工程,
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和发展成果。
(四)以海外统战为突破,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由包括政治、
外交、文化以及价值观构成的精神力量,它在国家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核
心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15]我们提出文化软实力,不是试图输出中国的发展模式,而是要让中华文化
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
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的交流互鉴,
增强中华文化话语权。海外统战工作就是要把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摆
在重要位置,学做文化工作、会做文化工作。[16]一是发
挥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请进来”与力度,加强中国与华人华侨住在国的文化互通,促进民心沟通。二是积极搭建中华文化研究、交流和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团体、海外华文媒体、海外华文教育机构三支主力军作用,更好的发
2019年第3期挥海外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和民主
党派、文化企业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
音。三是注重新生代华侨华人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
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根亲文化事业,
激发海外中华儿女血缘和心理上的共鸣,团结引导他们为共圆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参考文献:
[1][2][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44,58-59.[3][4]中共中央统战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65.
[5]黄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贵州日报,2018-06-12.
[6]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5-9-23(05).
[8]刘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思想与实践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65-69.
[9]瞿秋白.欧化文艺[A]文振庭.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Z].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04-10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59.
[11]李明远,王坤宁.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336件提案关注文化建设[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3-16.[12]施俊玲.民间资本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EB/OL].http://www.sohu.com/a/167840811_160257,2017-08-28.
[13]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二论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10-10(01).
[14]鲁言.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J].红旗文稿,2016,(06).
[15]葛洪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刍议[J].红旗文稿,2012,(02).[16]杨松禄.做好新时代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新时代港澳台海外统战思想[J].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2):25.
(责任编辑:许烨)
-37-
“走出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