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问题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化问题研究

作者:侯广平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6期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 [1]为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庐江县以合肥市村(社区)党组织专职化管理试点县为契机,围绕“专职化管理”,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加大贯彻执行,从源头选人用人、素质培养、考核管理、机制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的一般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基层地区呈现出新特点,进入了新阶段,新形势下对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之相比,基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弱化”问题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党性觉悟弱化、政策理论水平弱化、业务能力弱化、队伍建设弱化问题等方面。

一是党性觉悟弱化。少数村(社区)书记在工作中不能始终坚持原则,甚至超出原则办事,少收瞒报,优亲厚友,甚至有极少数人员存在挪用集体财产、利用公款吃喝等问题。有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漂浮,作风不实,官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政策理论水平弱化。一些村(社区)书记本身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平时缺少学习,甚至不学习,导致理论水平偏低,政策知识不高,直接导致自身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党组织书记领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三是业务能力弱化。在思想观念上,有的村(社区)书记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不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上顾虑较多。在致富能力上,部分村(社区)书记缺乏致富路子,家庭经济发展较慢,个人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一些村(社区)书记守业有余,创业不足,工作方法简单,习惯于等上级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工作没有新思路、新举措,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工作效率低下。

四是队伍建设弱化。村(社区)书记队伍结构中,结构不够合理、不够优化,相当一部分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村书记仍长期在岗,中青年后备力量不足。在队伍管理上,决定重大事项时,没有很好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执行不到位。

二、庐江县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进一步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村(社区)干部岗位吸引力,庐江县从源头选人用人、素质培养、考核管理、机制保障等方面,完善竞选有动力、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出路、退岗有保障的村(社区)书记专职化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明确选任标准。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选拔任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求新任村(社区)书记一般应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并在45周岁左右及以下。拓宽选人渠道。着力从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现任村干部、退伍军人、非公企业党员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流动党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创新任职方式。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根据工作需要,积极推进村书记本镇范围内跨村交流,探索村书记异地任职、优秀村书记兼任“难点村”和软弱涣散村负责人等新的任职方式。加大选派力度。按照“身份不变、待遇不变”的原则,有计划地从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选派干部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对具有村级岗位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任用。

(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将村(社区)书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任职培训、年度培训、专题培训、学历教育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县级层面上,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村书记培训班,并要求各镇对所有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派村书记到镇(园区)和先进村挂职锻炼,探索建立与外县互派村书记挂职学习制度,进一步提升村书记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考核,采取平时掌握和年终考核、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组织考核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结果与绩效报酬、评先评优、进退去留、工作问责相挂钩。

1.加强日常监督。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风建设,规范日常行为,实行坐班、值班制,保证足够的时间精力在本职岗位工作。进一步完善“村财县审”、重大事项报告、权利清单等制度,执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2.严明问责制度。完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问责制度,按照权责统一原则,对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突发事件处置和信访矛盾化解不力、抓班子带队伍不严不实,以及工作执行不力、为政不廉、优亲厚友、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实行问责。

3.明确任免权限。把村(社区)书记纳入县委组织部管理范畴,建立和完善村(社区)书记人事档案。明确村(社区)书记的调整任免由镇(园区)党委负责,调整任免之前要书面征求县委组织部意见。挂任镇(园区)领导干部的,县级以上组织任命和选派的,通过公开选拔、选聘到村任职。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以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涵盖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奖励激励等多项内容的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对打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能动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落实报酬待遇。在进一步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6”文件中对村干部待遇报酬要求的基础上,对村书记的工资报酬,由人社部门比照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随之同步提高。要求基本报酬按月打卡发放,绩效报酬根据年度评议和业绩考核情况,拉开档次兑现。

2.健全保险制度。继续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意外伤害保险及定期体检等党内关爱体制。

3.拓宽发展渠道。做好从现任优秀村(社区)书记中定向选拔挂任镇(园区)领导干部、考录镇公务员工作。在镇(园区)事业单位有空缺编制,且工作需要和符合条件的,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从全县优秀村(社区)书记中定向招聘。对连续三年评选为全县优秀村(社区)书记的,择优推荐挂任镇(园区)领导干部,在定向招聘镇(园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实行加分政策。

(作者单位:中共庐江县委党校)

作者简介:侯广平,男,庐江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党建。 参考文献

[1]孟令兴.村支部书记专职化管理的积极探索[J].前线,2015,(10). [2]刘庆斌.对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职化管理的思考 [J].唯实,20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