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君子之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感想

来源:六九路网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什么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用义作为判断标准。】

理解这段话首先要弄明白“适”和“莫”,对于这两个字主要观点有三种,其一理解为厚薄亲疏,其二理解为敌对和羡慕,其三理解为可与不可。我发现这三种观点都有道理,都能说得通。无论是亲朋还是陌生人,只要合乎正义,怎么样都可以;无论是你有还是我有,互相不嫉妒仇视、攀比,也很和谐。另外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可做可不做,可说可不说,只要不恶意侵害别人。

根据论语原文记载,在孔子谈论伯夷、叔齐隐居,柳下惠、少连放下身段做官,虞仲、夷逸虽然隐居但言论不停时说过:“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意思是孔子和这些人不同,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所以孔子口中的“无适也,无莫也”和“无可无不可”应该是一种意思。

于此我不由得想到经济学家、诺奖得主科斯提出的社会成本问题,其主旨观点是效益越高越优先享有。他在面对王家的牛吃了李家小麦这个问题时,考虑的是牛带来的收益高还是小麦的收益高,如果牛的收益高就可以允许牛吃小麦。我想很多人听到这个会嗤之以鼻,会群起而攻之,但是科斯说如果是自家的牛吃了自家的小麦呢?是考虑宰牛还是放弃小麦?以我目前的功力,理解“科斯定理”和“无可无不

可”都存在盲点,我有时和子路一样,认定了就比较倔,转不过弯,看来还得继续修炼。

“无可无不可”更全面透彻,但是理解为厚与薄,敌对与羡慕,同样能让人在生活中少一些烦恼和无味的争夺,我想读论语能有所改变便是大有裨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