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五
分数的意义”中的教学内容。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2,7÷3=3。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在归纳关系式后,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关系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可以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理解,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1
7
◆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
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 教学重难点 ◆ 正确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b≠0)的意义。
𝑏𝑎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那么,大家知道假分数
和带分数之间该如何互化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问题情境: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把什么看作单位“1”?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 3. 引导学生得出: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 块,所以1÷2= 。同样道
2
2
1
1
理,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 块,所以7÷3= 。
3
3
77
4.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组关系式,自主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关系式: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
5. 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又该怎样表示呢?引导学生得出:a÷b=,再从这种关系中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b为什么不能为
𝑏𝑎
0?
6. 课件出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的表格,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7. 举例说一说,假分数和带分数如何进行互化。并引导学生归纳互化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2. 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 教学反思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