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来源:六九路网


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0.8%降至8.2%,目标达成率为102.4%,进步率为60.6%,圈员8个方面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手术室;低体温;品管圈;质量控制

低体温是麻醉及手术导致的最常见体温失调,麻醉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或方法抑制体温调节和(或)患者暴露于寒冷的环境而常发生低体温[1],临床上一般将核心体温在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2],雖然在某些情况下,低体温可以降低组织的耗氧量从而对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对于普通择期手术患者来说,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有诸多不利影响[3]。术中低体温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同时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流和氧供,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导致围手术期患者伤口感染率增加。低体温是诱发术后寒颤的主要原因,使患者舒适度下降。为有效降低患者术中低体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我科于2014年2月~7月开展主题为”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有12个手术间,护理人员27人,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本期品管圈活动期间为2014年2月~7月,圈员10人,辅导员1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学历:本科5人,大专6人;手术室工作年限:5年以上7人,5年以下4人。

1.2方法

1.2.1品管圈的组成 2013年7月手术室品管圈成立,确定”手爱圈”为圈名,手即手术室,寓指守护生命,爱即爱心,代表医者的关爱、仁爱之心,手爱圈意寓着我们用巧手和爱心呵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2014年1月,手术室第一期以” 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束,在取得较好质量改善效果的基础上,圈员自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2014年2月,手术室第二期品管圈在圈员的积极响应下顺利启动。

1.2.3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畅所欲言,应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拟出备选主题7项:提升设备仪器的完好率、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提高病理标本送检合格率等,并就问题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进

行量化评价,评分标准优5分,可3分,差1分,其中”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以总分第一确定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选题理由:2010年卫生部制定行业标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遵照执行,文中明确要求: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1.2.4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品管圈10大步骤,拟定手爱圈第二圈活动计划,绘制时间甘特图,活动周期为2014年2月~7月,确定每一步骤负责人,负责督导落实,保证圈活动按计划进行。

1.2.5现状把握 在现状调查阶段,对手术室2014年3月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现状进行数据收集,选择实施麻醉的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监测,将监护仪探头置于患者鼻腔顶,监测深部鼻腔温度,<36℃为低体温,216例监测患者中45例发生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20.8%。圈员讨论分析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为:低体温相关知识缺乏,护理人员保暖意识不足,术中保暖措施执行不到位,未使用加温液体及冲洗液,保暖设备不足,麻醉对体温调节的抑制,缺乏管理督导等。将原因分类后记录于查检表,计算所占比例及累计百分比,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80%的问题集中于20%的项目中,故控制20%的项目即可解决80%的问题),护理人员低体温相关知识缺乏,保暖意识不足,术中保暖措施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因此定为本圈的改善重点。

1.2.6目标设定 根据柏拉图得出改善重点为82%,圈能力经全体圈员打分为72%。应用品管圈目标值计算公式得出: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0.8%-(20.8%×82%×72%) =8.5%。

1.2.7问题解析 应用因果图(鱼骨图)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见图1,将影响因素分类,先找大要因,可由4M1E,即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五大类着手查找,依据大要因,再分出中要因和小要因。

图 1 手术患者低体温的要因分析鱼骨图

1.2.8对策拟定及实施 根据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原因,拟定对策方案,全体圈员就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三个评价指标以5、3、1分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排序,最终确定5个对策群:加强低体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制定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规范护理工作;增加保温设备,满足手术需要;添置被服,规范覆盖方法;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完善监督机制,落实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措施。应用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与检讨。①加强低体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由于培训不足,护理人员观念陈旧,对术中低体温的危害认识不足,术中体温保护措施执行不到位。针对问题圈员群策群力,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低体温概念、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危害、预防及护理措施等。通过晨交班和业务学习及时组织培训,充实专业知识,邀请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授课,讲解低体温案例,组织护士讨论学习,提高防范意识。护士长随机抽考护士知晓情况,通过考核和督查促进护士熟练掌握。

② 制定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手术部(室)应具有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基本设施。手术间低温环境,患者皮肤、体腔长时间暴露,静脉输液、输血”冷稀释”作用等均可引起体温下降。为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室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措施,通过环节质量控制,防止患者低体温发生,满足患者舒适与保暖的需要,并将措施落实纳入护士绩效考核,提高执行力。术前患者心理护理,缓解紧张情绪,评估病情,针对性的制定术中护理方案;接送患者途中必须保暖,要有足够的遮盖减少体表热量散失;患者入室后,室温控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手术前、后略高(24°~26°),术中需保持外周环境温度,不可过低,在不影响手术前提下,尽量为患者加盖被服减少皮肤裸露;实施主动加温措施,使用医用升温毯、热风机等持续为患者身体保温,术中患者输入的液体,冲洗液,经医用恒温箱加温至37°后使用,避免”冷稀释”作用。研究表明,对液体、冲洗液加温,可以有效地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4];减少术中热量散失,使用无菌手术巾粘贴手术切口,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保护皮肤的同时减少皮肤散热;术中加强巡视,避免消毒液、冲洗液浸湿床单,观察患者末梢血运及皮肤温度,麻醉监护仪实时监测体温,维持患者体温≥36°根据体温变化调整护理措施,对手术患者常规监测核心温度,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低体温并发症发生[5]。③增加保温设备,满足手术需要。科室加温设备单一简陋,虽经多次申请,仍因价高限购,无恒温箱、加温液体温度无法控制造成安全隐患、加温液体数量不足导致护士不能及时取用预热液体、冲洗液。针对现状,积极与护理部和医工部沟通协调取得支持,购置大容量恒温箱2台,解决了加温液体取用不便难题,由夜班根据手术需求补充恒温箱液体及冲洗液,保证手术随用随取,使改善对策得以顺利实施。④添置手术被服,规范覆盖方法。患者因手术限制,常规被服不能满足保暖需要,因此圈员们针对手术患者需求,设计订作了棉坎肩、棉袖套和截石位腿套等,提高术中保暖效果,更换手术室陈旧被服并规范被服覆盖方法,要求护士术后必须为患者穿好衣裤,接送患者的被服必须干净整洁,棉被必须完全覆盖患者除头面部以外的所有部位,大手术及年老体弱患者术后转运需预热被服,减少寒战发生。⑤树立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完善监督机制,落实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措施。转变观念,全员参与质量控制,由圈员负责督导保暖措施落实,术前评估患者,强化保暖意识,术中指导规范操作,避免不必要的皮肤暴露,手术过程巡视,督促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晨交班反馈点评、经验分享,同时科室加强监管力度,将保暖措施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挂钩,通过有效激励提高执行力,实现质量持续改进。2结果

2.1有形成果 对策实施后,统计手术室2014年6月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232例手术患者中有19例发生低体温,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0.8%降至8.2%,计算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8.2%-20.8%)/ (8.5%-20.8%)×100%=102.4% ;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20.8%-8.2%)/20.8%×100%=60.6%。

2.2无形成果 通过本期品管圈活动,每个圈员在活动前后进行自我评分,针对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等8项评价项目打分,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取平均分作为活动前后数据,绘制雷达图,见图2。

图 2 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改变了以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6],通过发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群策群力,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0.8%降至8.2%。通过加强低体温相关知识培训,术中低体温现象逐步引起医护人员重视,护理人员观念更新,熟悉了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严重危害,防范意识增强。科室制定了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使临床工作有章可循。要求前列腺电切手术及其他较大手术,术中冲洗液和输入液体应加温使用,以减少热量散失预防低体温。术中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保温措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增加了大容量恒温箱,加温液体供应更充足、安全,满足了手术需要,添置被服并规范覆盖方法,使患者保暖更具有效性。科室加强管理,规范操作,保证患者体温保护措施执行到位。通过有效对策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3.2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6],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质量管理能力。在开展品管圈活动过程中,圈员自主自愿,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QCC手法,集思广益、团结合作,充分發挥个人才能,采用头脑风暴法选定活动主题,绘制活动计划甘特图,借助查检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收集整理数据,应用鱼骨图解析查找原因,拟定对策方案,通过PDCA循环进行对策实施与检讨,经效果确认后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圈员在实践中熟悉了品管圈操作技巧,圈能力提高,自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品管圈的精神在于全员参与和主动参与,护士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管理能力和水平、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质量意识明显提高[7],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护理专业学术地位提升。

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持续推进,关注手术患者安全,提供贴心细致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质量改进意识,应用循证护理和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来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服务品质,使护理管理更具有效性、实用性、科学性[8],是下一阶段我们探索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庞德春,蒋宗滨.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4):3793-3796.

[2]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712-714.

[3]杨秀琳,王春梅.围术期轻度低体温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6):1599-1601.

[4]张悦,夏玲,姜云.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

志,2012,27(17):1556-1558.

[5]姜升立.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的监测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378-5380.

[6]苏娜,李显梅,周初萍,等.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J].护理学杂志,2014,29(14):9-12.

[7]李敏,杨芳,段丽娜.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持续改进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B):62-63.

[8]王艳,王加凤,谢雯俊.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9):1-3.编辑/张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