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口何提 富_cU—了堂 。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张 亚 (宁波技师学院,浙江宁波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之 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教师 315032) 应该重视它,培养学生愿意说的热情和信心,利用课堂外的各 种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方法 口语表达包括听与说两个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生活场 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学语文新大 纲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 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 会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新要求。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呢? 正确地认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得 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由于中考高考还是以分数定乾坤.而口 语表达能力又不在考试之列.加上学生的课内外作业繁多。于 是有关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尴尬境地。 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又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也在快速地转型.它正 迅速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人们之间的交往日 益频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好口才越来 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不 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 仅要用自己的行为社会作贡献,还要用tq己的语言去感染、说 服别人。特别是在中职院校.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很多学生的 动手能力确实挺强,但是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往往会感到力 不从心。于是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语文老师和学 生所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话题 二、消除学生不愿说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愿意说的热 情和信心 有相当部分学生私下比较能说,但是到了公共场合或者 人多地方就“面红耳赤,金口难开”。他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 况,大多数是因为胆小,或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而有的 是因为怕讲不好受老师批评,或被其他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 一消除学生心理上存在不愿说的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敢说、愿 说、想说。要告诉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 只要你勇于训练,就可以把自己培养成铁嘴钢牙。不断提高他 们在公共场所讲话的热情,在各种场合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 自信心,无论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是怎样的表现都要找到他们 的闪光点,给予恰当的肯定,让学生将自信的刻度拨到顶端. 不再有缩手缩脚的心理。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优 秀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说话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 材。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各种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 我们可以把培养学生口语的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每个环节 之中。 、1.强化朗读能力的培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 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抒情性很强的散文、语言凝练华美 的诗词、情节起伏描写生动的小说和极具生活气息的戏剧等, 可以说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而更直观地体现生活。而且还是 生活语言的精华。我们在授课时要经常给学生领读,同时在课 堂上多让学生范读,这样就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有 形无形地锻炼学生敢于讲话的勇气,提高他们在公共场合讲 话的心理素质。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语调、节奏及作品 中的人物语言和环境描写等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 术表达技巧。在心智、情感、思维、语商等方面受到全面的洗 礼。让他们真真切切地爱上语言表达这门艺术,找到学习它的 幸福和动力。 2.注重背诵和复述文章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中有 竹画竹时才不会慌。说话时我们心中当然要有素材,这些素材 就可以从课内外书籍里汲取。背诵可以提高我们对素材的记 忆,还可以培养我们说话时的良好语感。平时我们可以多背优 美的散文、诗词、名言警句、成语谚语等,它们大多是语言文化 中的明珠,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如果背诵储备得多 了,则不仅会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滋润、熏陶,还可以有形无形 地变成自己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对课文的复述:复述课文既不 是背诵课文。又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复述必须按照一定的要 文的学习,学生在细细地品读体会中,已经进入了角色,自己 也仿佛置身于花丛中,安静姑娘的感受不揭自晓:无论你是否 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 自己的春天。对于身体健康的我们来说,该怎样对待生活呢? 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想说的心里话。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 课文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运 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既可拓展思维的空间,又可使 语言得以灵活运用。如《乡下人家》一文的学习中,学生在咀 嚼、品味了作者习作内容的基础上,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生 动的画面,乡村生活那种优美恬静的感觉,是那样亲切,那样 温馨,再联想到我们家乡那独特的风景,那富饶的土地,那勤 劳的乡亲,那可爱的乡土人情,怎能不有感而发呢?爱家乡、爱 乡亲、爱土地的情感会油然而生。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品 格也得到了滋养。 情和问题读。读是感受的过程,是品和悟的前提。可通过自由 赏读、指名品读、分角色精读等形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读 遍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 “他好像和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一句话.学生初读时,对这句话 的真正含义不理解。会提出“人怎么会和鱼融为一体?”的问 题,这时教师要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课题、联系上 下文,细细地品读、思考: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与那位青年一 丝不苟地观鱼有关吗?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会找到答案:那位青 年画的鱼之所以那样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是他长期细心观 察的结果,鱼是先游到了他的心里,在他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 一动的形象,才能画出这样逼真的鱼。在这样的品读过程中,课 文的内容就会被挖掘出来 三、在品读中嚼昧升华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发于情而立于理,理是情的根基,有了 理的滋养,情才更丰富,更充盈。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获得情 感和品德教育,而是让学生的情感、品格得到滋养,得到成长。 学生在品读嚼味中,既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自己的内心又有 了较深的感触,心里总有要说的观点和感受。如《触摸春天》一 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21小学语文教育学 见 微 知 著 小议标点符号在课堂中的作用 郑 敏 (绍兴县齐贤镇中学,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文章从教学《傅雷家书两则》的实例入手,论述 表示客观陈述或比较舒缓的语气,可见,在第一封信中.傅雷 了感叹号在这堂课中起到的重要引导作用,以说明文本中标 是用一种比较理性的方式,慢慢地劝慰自己的儿子。在第二封 点的数量、特殊用法和含义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为文本解读另 信中,句子结尾的句号则多用感叹号代替。感叹号的一个重要 辟蹊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用就是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一封千余字的信中,多达二十二 关键词:标点符号 感叹号 课堂教学效率 个感叹号,傅雷在自己儿子取得成功时的激动、喜悦之情溢于 言表。从标点符号人手来分析两封信的不同风格应该会比较 在教学《傅雷家书两则》时,比较两封信的区别是深入理 容易,我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欣喜不已。当然,实践是检验真 解课文内容的出发点,更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一般我们都会从 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的揣测还需要课堂的验证。 傅聪当时的境遇、傅雷写信的目的及用哪两种不同的风格展 再次上这篇课文时,在分析不同风格的环节上,课堂同样 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这三方面加以引导和分析。在课 陷入了当初的僵局。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预想的标点符号 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前两方面的区别通过仔细阅读都 角度进行引导。首先,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来找找 能很快地得出比较完整的答案,学生举手踊跃,教学进程顺 看,两封信分别用了哪些标点符号?”沉默的教室里立刻有了 利,课堂氛围较好。但当分析到第三方面区别时,“热闹”的教 寒塞窄率的翻书声,嘴快的学生马上大声地说出了答案 接 室突然就安静下来,学生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紧锁眉头,不 着,我就让学生说说两封信在使用标点符号上的不同之处,有 敢直视我的眼睛,生怕被我叫到,回答不出而“丢人现眼”。课 了上一个问题的铺垫,这个问题很快迎刃而解。当让学生数数 堂一时陷入了僵局。之后,无论是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还 用了多少个感叹号并从标点的作用思考为什么用那么多的感 是寻找关键词句.学生始终都无法体悟到这两则风格的区 叹号时,课堂先前的沉闷气氛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 别——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和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 伏的讨论声,连平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的几个同学也埋着头 励。到最后。不得不由我自己揭晓答案。而此时的学生已被我 “使劲”地数,很快就有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到了答案。 过多且反复的引导“折磨”得头晕脑涨.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有些同学甚至还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如,第一封信中,傅 热情也消失殆尽。没有学生的配合,我的上课激情也逐渐减 雷为什么不用感叹号,要用如此平静的语气慢慢地劝慰自己 退,以致后来沦为我的单口相声表演。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 的儿子?难道他不关心儿子,不着急吗?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 效率自然是不尽如人意。下课铃响后,我“灰溜溜”地“逃”出了 反,正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孩子,傅雷才明白对于处于低谷期 教室。 的儿子,强烈的指责固然会刺激儿子已经脆弱的神经,过分的 课后总结中,我对这一制约课堂进程,影响课堂效率的 关切和担忧。又何尝不是加重儿子的负担.使他觉得愧对自己 “瓶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发现,这两封信有一个很明显的 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和风细雨般的讲理和鼓励也许比满目 区别,那就是在第二封信中,作者用了很多在第一封信中没有 皆是的感叹号来得更为合适。这更能让身处异乡的儿子感受 出现的感叹号。在第一封信中.句子结尾多用句号,句号一般 到父亲的爱和家人的支持,从而平稳地度过这段精神消沉的 求(不同文体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对课文的内容 言简意赅;⑤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等等。 进行综合概括、取舍和联想思维.并精心地择词造句、组织安 四、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多实践练习。 排材料,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地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 叙述出来。做到语言清楚流畅、动作协调、仪态大方。长期训练 文艺晚会、社会实践等活动。除此之外,还要把口语练习延伸 复述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使每个学生能说 到课外。社会才是人生的大舞台。因此,鼓励学生与家长、朋 会道、井井有条,而且促使他们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有利于提 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根据 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相协调的能力。 不同的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流.让学生在实践 3.培养听的能力。听是说的基础.要想会说,我们要养成 中领会自己的语言是否得体,使用的语言是否与交谈的情景 爱听、多听、会听的好习惯,如多听新闻、听演讲、听别人说话 相协调,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口 等,这样你就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 语表达能力。 的整合、提炼,就会形成语言智慧的丰富源泉。培养听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 为培养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上是培养学生听的能 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点石成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 力的最好的机会,应该时时引导和纠正,以期提高学生通过听 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让他们的口语表 而准确获取更多知识信息’的能力。 达能力得到逐渐提高。 4.创设情境,传授口语表达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 根据学生实际交流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 参考文献: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境。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利于激发学生说的情趣,有趣味,有现实意义,有教育意义,让 (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他们得到教益和启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但关键 [2]陈玲菊.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语文世 在于教给学生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要与话题内容有关.与说 界. 话的语境相符。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转授相关知识和技巧.譬 [3]黄小忠.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初探.新课程(教 如:讲演时,就要做到:①准备充分,写好讲稿;②以情感人;③ 育学术版),2011(3). 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④注意概括,力求 【4]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