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 韦敏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能琅琅上口,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表达含义。
2、读要体现节奏的美、情感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读准字音,注意句子停顿
教学方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 教具: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广至德章第十三》。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十四篇《广扬名章第十四》
3、板书课题《广扬名章第十四》 二、初步感知,听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六、教师小结:对读与背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
七、布置作业:将《广扬名章第十四》读给家长听,并继续体会本章含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理解含义。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孔子既把至德要道,分别讲解得清清楚楚。又把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办法,具体的提出来,以告诉曾子。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白话】孔子说:‘君子能孝亲,必具爱敬之诚,以爱敬之诚,移作事君,必能忠于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悦态度。以和悦态度移于事长。必能顺于长官。处家过日子,都能处理得有条有理,他的治事本能一定很有办法,如移作处理公务,必能办得头头是道。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能成功于家庭之内,这样由内到外,替国家办事,不但做官的声誉显耀于一时,而且忠孝之名,将永远留传于后世。’ 【释义】本章共分四段。首段,说明移孝可以作忠。二段,说明移悌可以事长。三段,说明能治家,必能治国。四段,就明孝道,是由内达外,由近及远,由现在到将来,德行成立于现在,名誉永垂于久远。按这一章所讲的意思,就是教人立德,立功,爱护名誉。把忠
孝大道,都能推行到极点,西谚说:‘名誉是第二生命。’我国古代圣贤所讲的名誉,首重德行。德为名之实,无实之名,君子以为可耻。不像西人所讲的名誉。专重名誉了。所以有名誉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名誉。德是根本。名是果实。 三、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 四、作业:预习下章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69lv.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1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