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2002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90分)
(一) 单项选择题(20分) 1. 市场交易量的最大值() A. 不是均衡交易量 B. 和均衡无关 C. 是均衡的交易量 D. 不确定
2. 假定X,Y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x,Py,当边际替代率RCSxy>Px/Py时,消费者为获得效用最大化,应()
A. 增加对X商品的购买,减少对Y商品的购买 B. 减少对X商品的购买,增加对Y商品的购买 C. 同时增加对X,Y商品的购买 D. 同时减少对X,Y商品的购买
3.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则等产量曲线表现为() A. 直角线
B. 负斜率的直线 C. 凸向原点的曲线 D. 不确定
4. 通过降低价格提高销售收入的条件是所出售商品的() A. 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B.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C. 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 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
5. 当生产函数Q=F(L)的AP为正且递减时,MP可以是() A. 递减且大于AP B. 递减且小于AP C. 递增且大于AP D. 递增且小于AP
6. 完全垄断时,假定厂商以产出水平为自变量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都是直线,MR的斜率是AR斜率() A. 2倍 B. 1/2倍 C. 1倍 D. 不确定
7. 一般来说,一种可变要素L的合理投入区域为() A. 开始于MPL开始递减,结束于MPL为零 B. 开始于MPL与APL相等,结束于MPL为零 C. 开始于MPL最大,结束于TPL最大
D. 开始于MPL开始递增,结束于MPL与APL相等
8. 已知产量为1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9.9元,再增加1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20元,那么增加这个产品以后的平均成本大约是() A. 5元
1
B. 10元 C. 15元 D. 20元
9. 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下方时() A. 平均成本是减函数 B. 平均成本是增函数 C. 边际成本是增函数 D. 边际成本是减函数
10. 一般的情况是,当MC的变动趋势出现变化时() A. AC的变动趋势不确定 B. AC趋向于上升 C. AC趋向于下降 D. AC趋向于不变
11.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基于假定()
A. 在行业内的价格和产量决定方面,寡头厂商存在勾结行为
B. 需求曲线所对应的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寡头厂商也提高价格 C. 需求曲线所对应的寡头厂商降低价格时,其他寡头厂商不降低价格 D. 需求曲线所对应的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他寡头厂商不提高价格 12. 就要素报酬来说()
A. 要素供给曲线越平缓,经济租金所占的部分越大 B. 要素供给曲线越平缓,经济租金所占的部分越小 C. 要素供给曲线越平缓,机会成本所占的部分越小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3. 要素供给无弹性时,要素的报酬决定于() A. 提供要素的机会成本 B. 提供要素的生产函数 C. 对要素的需求的大小 D. 以上都对
14. 市场失灵常常出现在()
A. 出现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影响的时候 B. 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当中 C. 出现自然垄断的时候 D. 以上都对
15. 根据哈罗德模型,实际经济增长率() A. 稳定但不均衡 B. 均衡但不稳定 C. 既稳定又均衡 D. 既不稳定又不均衡
16.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经济的目前收入偏离并高于均衡收入水平,经济会如何调整重新实现均衡?() A. 价格上升 B. 价格下降
C. 企业减产以减少非意愿存货 D. 企业增加雇佣工人
2
17. 在如图IS-LM模型中,A点将怎样调整()
A. r下降,y上升
B. r下降,y下降 C. r上升,y上升 D. r上升,y下降
18. 如果工人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工资不变,总供给曲线会() A. 内移 B. 外移 C. 位置不变 D. 不确定
19. 在简单国民收入模型中,如果投资者变得乐观,增加投资1000亿;而消费者变得悲观,减少自发性消费1000亿,那么经济会有什么变化() A. 均衡收入增加 B. 均衡收入减少 C. 均衡收入不变 D. 不确定
20. 当()时,财政政策具有较大的“挤出效应”
A. 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敏感 B. 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 C. 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敏感 D. 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 (二)简述题(20分)
1.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2.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方程的导出及其政策含义 (三)计算题(10分)
假定,自发消费为100,边际消费倾向是0.8;投资是50;政府购买为200;政府转移支付是62.5;税率是0.25,(单位:亿美元)求:
1. 如果实际收入是2000亿美元,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何?经济如何调整?调整结果如何? 2. 调整之后的政府预算节余是多少?
3. 当政府减少购买1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4. 如果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00亿美元,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5. 如果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同时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均衡收入水平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3
中央财经大学2003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单项选择(共30分)
1.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某一食物的需求将减少如果此命题为真,那么该食物是( ) A.奢侈品 B.生活必需品 C.劣等品 D.单一弹性商品
2.假设小王每月花24元钱用于租VCD或者看电影。当VCD的租用价格和电影票的价格都是4元时,他租借3张VCD,购买3张电影票;后来VCD的租借价格下降到2元,而电影票价格上升为6元,此时小新租借6张VCD,购买2张电影票。那么,价格变化后的效用比价格改变前的效用(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做出比较
3.假定生产某种商品的原料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 ) A.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4.当劣等品的价格下降,而其它情况不变时( ) A.替代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B.替代和收入效应相互削弱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5.1997年小李将他的全部收入用在两种商品X和Y上,与1997年相比,1998年商品X和Y的价格都上升了8%,1998年小李消费的X和1997年一样多,但消费的Y却比1997年少,因此我们可以断定( )
A.Y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 B.Y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 C.Y的需求收入弹性等于零
D.相对价格没有改变,因此小李行为非理性
6.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的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 A.不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7.一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L,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出水平。如果要素K的价格增加,而L的价格保持不变,则其对要素K的需求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根据不同生产技术决定
8.如果厂商追求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那么它在短期的经营应该满足条件( ) A.MC=MR B.AC=MR
C.MR=0 D.MC=MR且P不小于AVC的最小值 9.假设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政府的调节与税收,如果右图中的E点是一般均衡时的产量,那么( )
A. AB线的斜率是食品和衣服的价格比率 B. C点的斜率给出了要素价格的比率
C.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要素价格比率
4
D. 上述说法均不准确
10.假定对于苹果与桔子,小王更喜欢苹果,小李更喜欢桔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是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有( )
A.小王的苹果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小李的 B.小王将消费比他现有的还要多的桔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述说法均不准确
11.假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雇佣劳动。如果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大于工资,企业将( )
A.提高工资率 B.增加雇佣的劳动量 C.降低工资率 D.减少雇佣的劳动量 12.随着工资率的不断提高,如果具备下列哪一个条件,劳动供给曲线就向后弯曲( ) A.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同方向的 B.工资率高于最低工资 C.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13.下列哪一种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 A.城市公共汽车 B.收费通过的桥 C.国防 D.艺术博物馆
14.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的生产给予补贴,那么( )
A.产品的供给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 B.产品的供给曲线将向上移动,产品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 C.产品的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 D.产品的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 15.在下列各项当中,与货币需求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投机动机 B.贮存动机 C.谨慎或预防性动机 D.交易动机
16.一个能够在两个市场实行差别定价的垄断者将会( ) A.通过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使两个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 B.在需求曲线更具有弹性的市场定更高的价格 C.在需求曲线更具有弹性的市场定更低的价格 D.在需求曲线越高的市场出售越多的商品
17.下列哪一项能够引起X商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A.居民的收入增加了
B.政府对每一个X商品征收1元钱的税 C.生产X商品的要素价格下降了
5
D.居民对X商品的偏好减少了
18.在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完全竞争行业新的长期均衡当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产品价格将降低 B.行业产量将增加 C.厂商利润将增加
D.厂商的平均成本将降低
19.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直接影响国民收入波动的是( ) A.太阳黑子的出现频率 B.技术创新周期 C.储蓄习惯
D.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某个昆虫翅膀震动的频率 20.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 A.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B.政府决定通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 C.政府决定取消原有的冬季采暖补贴
D.政府将原计划用于进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修建公路中 21.对于极端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百的“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百的“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2.为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保持利率不变,应采取以下哪一种混合经济政策( )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23.利用IS—LM模型分析,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将会出现( )A.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B.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C.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D.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24.封闭经济中,定额税和政府购买以相同的数量增加,会使IS曲线( ) A.不变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改变斜率
25.对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价格水平上涨,曲线向右平移 B.如果税收增加,曲线向左平移
C.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曲线向右平移 D.如果政府支出减少,曲线向左平移 26.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如果没有投机货币需求,则LM曲线是水平的 B.如果没有投机货币需求,则LM曲线是垂直的
C.如果LM曲线斜率为正的话,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LM曲线没有影响 D.如果LM曲线垂直的话,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LM曲线没有影响
6
)
27.假设某国某年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当年所有农作物产量锐减,则会出现( ) A.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B.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C.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D.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28.下面哪一项对货币创造乘数没有决定性影响( ) A.法定准备金率 B.超额准备金率 C.现金—存款比率 D.市场利率
29.在以下对哈罗德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实际增长率等于劳动增长率时,国民收入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B.当实际增长率(GA)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时,产出水平面进一步扩大 C.当实际增长率(GA)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时,产出水平将越来越小
D.当经济活动偏离了均衡增长时,市场本身会将其自动调整到均衡增长的状态 30.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可以提高均衡产出水平的是( ) A.储蓄率的提高 B.劳动增长率的提高 C.资本—产出比的提高 D.人口增长率的提高 (二)简述题(1.2题应有图示说明)(45分)
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
2.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3.在货币政策博弈当中,博弈双方货币当局和工会的策略分别是:是否增加货币供给和是否提高工资。其支付矩阵(用货币测度的好处)如下:
(政府,工会)
政府
不增 增
工 不增 (6,6) (1,8) 会 增 (8,1) (2,2)
说明:(1)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
(2)根据跨期博弈讨论“规则”及其信誉。 (三)证明和计算题(2题,共15分)
1.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试证明: MPL/PLMPK/PK1/MC
2.假定有n个古诺寡头厂商,每个厂商有相同的不变单位生产成本C,市场反需求函数是P=a-Q,其中P是市场价格,Q=
qi是总供给量,a是大于零的常数。每个厂商i的
战略是选择产量qi;最大化利润iqi(Qc)给定其他企业的产量q。 求古诺均衡和价格如何随n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
7
中央财经大学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单项选择(共30分)
1.假定在生产某种商品时,厂商预期未来看好,那么该商品的( ) A.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2.假定美国不对移民的进入加以控制,那么下列说法当中正确的是( ) A.美国的劳动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上升 B.美国的劳动供给减少,均衡工资率上升 C.劳动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下降 D.劳动供给增加,均衡工资率下降
3.如果随着某一食物价格的下降,人们对其需求减少,那么该食物是( ) A.奢侈品 B.正常品 C.劣等品
D.单位弹性商品 4.当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1.5时,如果对私车用油加增9%的消费税,那么( ) A.油价的提高大于9% B.油价的提高小于9% C.油价将提高10.5%
D.油价的变化量无法确定
5.就消费者嗜好(Tastes)来说,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假定当中,消费者并不( ) A.能够通过比较,对所有的消费组合进行排序(是较好,较差或者是一样) B.是偏好(prefer)多多益善 C.能够合理的消费
D.表现为消费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6.对于供给函数:(i)P = 2Q; (ii) P = Q; (iii) P = 0.5Q, 那么( ) A.任何一个函数,在任何产量价格条件下,供给弹性都是1 B.只有函数(ii)在任何产量价格条件下,供给弹性都是1 C.任何一个函数的供给弹性都不是1
D.任何一个函数,只有在产量为1时,供给弹性才是1
7.一个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L,成本既定在一个不变的数量水平。如果要素L的价格加,K的价格下降,其价格变动前后对要素K、L的使用数量相等处的产出量( ) A.等于同时满足价格变动前后要素合理配置的产出水平 B.低于同时满足价格变动前后要素合量配置的产出水平 C.高于同时满足价格变动前后要素合理配置的产出水平
D.与同时满足价格变动前后要素合量配置的产出水平无法比较
8.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厂的总收益一定是( ) A.一直不变
8
B.变化难定
C.在开始时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少 D.在开始时逐渐减少,达到最小值后逐渐增加
9.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其单调增加的边际成本,那么,该厂商 ( )
A.必然处地经济亏损状态 B.必然获得经济利润 C.应该减少其产量 D.应该增加其产量
10.消费者只消费X和Y两种商品,消费者收入不变,如果商品X的价格变化对商品Y的消费数量没有影响,那么商品X的需求曲线一定是( ) A.完全富有弹性 B.完全缺乏弹性 C.单位弹性
D.向下倾斜的曲线
11.见右图,在E点,儿童冯冯最初有2个橙子,8个桔子;她的朋友茜茜最初有8个可橙子,2个桔子。图中下方的横轴为冯冯的桔子,上方的横轴为茜茜的桔子;图中左方的竖轴为冯冯的橙子,右方的竖轴为茜茜的橙子。则( )
A.冯冯和茜茜不会进行交换,因各自获得了最大化的效用 B.如果冯冯用一些桔子跟茜茜交换橙子,两人的效用都将增大 C.如果冯冯用一些橙子跟茜茜交换桔子,两人的效用都将增大
D.在E点,冯冯的橙子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茜茜的橙子对桔子的边际代率 12.生产规模发生收益递减时,一定是( ) A.短期边际成本高于短期平均成本 B.短期边际成本低于短期平均成本 C.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 D.长期边际成本低于长期平均成本
13.在下列物品和服务当中,存在搭便车可能的是( ) A.城市公共汽车 B.缴费通过的桥梁 C.路灯
D.城市出租汽车
14.寡头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由线折弯意味着( ) A.厂商追求的是满足的最大化,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 B.厂商边际收益由线的不连续 C.厂商平均收益曲线的不连续
9
D.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的不连续 15.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下列各项当中,与利率有关的货币需求来自于( ) A.投机动机 B.贮存动机
C.谨慎或预防性动机 D.交易动机;
16.作为一个提供手术服务的垄断者,外科医生收“红包”的可能来自于( ) A.其在医学院做学生时,就曾经宣过誓 B.他没有办法成功地分割市场 C.患者不愿意支付额外的手术费用 D.患者愿意支付额外的手术费用
17.劳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 ) A.人能尽其所有 B.人不能尽其所能 C.人能尽其所用
D.坏人“驱逐”好人
18.从就业人数较多的角度来说,下列当中正确的是( )
A.要素市场是竞争、商品市场是垄断要好于商品市场是竞争、要素市场是垄断 B.商品市场是竞争、要素市场是垄断要好于都是垄断 C.要素市场是竞争、商品市场是垄断要劣于都是垄断
D.要素市场是竞争、商品市场是垄断要劣于商品市场是竞争、要素市场是垄断 19.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不直接影响国民收入波动的是( ) A.人们的消费习惯 B.技术创新周期 C.资本的使用效率
D.资本增量的使用效率
20.就国民收入核算来说,实际经济活动当中没有售出的商品( ) A.要在核算的GNP当中扣除 B.要在核算的GDP当中扣除 C.要在核算当中计为存货投资 D.要在核算当中计为政府投资
21.引起IS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包括( ) A.自发消费下降 B.自发投资下降 C.进口增加 D.出口增加
22.由政府支出增加所导致的“挤出效应”来自于( ) A.货币供给量的下降 B.货币需求量的提高 C.境内利率的下降 D.通货膨胀的恶化
23.如果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落入“流动性陷阱”,那么就意味着( ) A.有价证券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 B.有价证券的价格达到历史最低
10
C.有价证券的价格被认为是极高 D.有价证券的价格被认为是极低
24.当宏观经济失衡时,可能出现( )
A.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实际收入下降 B.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从而实际收入下降 C.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从而均衡收入下降 D.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从而均衡收入下降
25.下列说法当中,不正属于供给政策的是( ) A.为了鼓励厂商积极活跃,政府削减边际税率 B.中央银行减低短期利率
C.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对儿童补贴,鼓励母亲返回工作岗位
26.当商品市场失衡时,从向均衡调整的角度考虑( ) A.当意愿投资大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趋于增加 B.当意愿投资大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保持不变 C.当意愿投资小于储蓄时,非意愿存货趋于增加 D.当意愿投资小于储蓄时,非意存货保持不变 27.下述当中,(i)中央银行向私人机构出售债券,以求减少货币供给;(ii)中央银行从私人机构手中购买债券,以求增加货币供给;(iii)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属于“公开市场业务”的是( ) A.( i ) 和(ii) B.(ii) 和(iii) C.只有(i) D.只有(iii)
28.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政府增加公共支出1000亿元,考虑到货币市场的话,均衡产出的增加最多是( ) A.800亿元 B.1250亿元 C.4000亿元 D.5000亿元
29.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垂直,不是因为( ) A.在长期,公众能够有理性的预期 B.在长期,工资可以随价格灵活调整
C.在长期,政府有足够时间对经济走势正确预报 D.在长期,产出不可能偏离其潜在水平
30.根据哈罗德模型,可以提高均衡产出增长率的是( ) A.储蓄率的下降 B.消费率的提高
C.资本—产出比的提高 D.资本—产出比的下降
(二)简述题(如可能,应有几何图示说明)(共36分)
1.请说明,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为什么不存在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2.请根据财政政策乘数讨论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讨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能够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应。
11
(三)证明和计算题(2题,共24分)
1.试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当中,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2.已知:一个新古典增长模型:y = f(k) = k-0.5k2 的人均产出储蓄率是0.4,人口增长率是0.2%,请
(1)推证并求出能使经济得到均衡稳定产出的k* 值; (2)推证并求出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不均资本k;
(3)证明在均衡稳定的k*值附近,k向k*收敛的速度与其相对于k*的距离成正比。
12
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名词解释(1.2.6.小题必须配用几何图示说明;每题5分,共30分) 1.无差异曲线 2.规模报酬 3.欧拉定理
4.资本的边际效率 5.加速数 6.凯恩斯极端
(二)论述题(必配给和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假设,推证存在与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 2.请根据要素价格和交易量决定的理论,分析比较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对就业量和工资率的影响。
3.请根据货币工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定,推证总供给曲线。
4.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增加财政赤字会“人为”推高本币币值。 (三)计算题(第2题须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20分)
PP1/P
1.已知,效用函数u=(X1,X2)=(X1+X2),0≠P<1;求,需求函数(Xi=f(p1, p2,y),其中,pi, y 分别是常量的价格和收入,i=1,2. 2.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Y是收入,消费C=1000+0.8Y,投资I=1000。(单位:10亿美元)
(1).给出均衡收入,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给出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将如何变化,并给出收入变化的原因;
(3).如果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收入是多少? (4).投资乘数是多少?
13
中央财经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共30分) 1.准租金 2.边际转换率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4.负投资 5.货币中性
6.全部要素生产率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
2.讨论信息不完全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影响 3.导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
4.如果利率和汇率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资本外流的影响
(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说明)(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证明,如果某消费者对商品的X1,X2效用函数是
则对该消费者来说,X1,X2之间存在完全替代的特性。 2.假设,一个经济的简化模型是,
其中,t是时间,Y是收入,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V是资本消费比,是边际消费倾向。
求:(1)描述收入波动趋势的差分方程的一般解;(5分)
(2)以V=1;=0.5;G=l(亿元)为条件,描述收入波动的具体表现。(5分)
14
中央财经大学
二〇〇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市场交易量的最大值()
A.不是均衡交易量 B.和均衡无关 C.是均衡的交易量 D.不确定 【解析】B
2.假定X,Y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X , PY,当边际替代率RCSXY > PX PY时,消费者为获得效用最大化,应()
A.增加对X商品的购买,减少对Y商品购买 B.减少对X商品的购买,增加对Y商品购买 C.同时增加对X,Y商品的购买 D.同时减少对X,Y商品的购买 【解析】A
3.在生产过程当中,如果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变,则等产量曲线表现为() A.直角线 B.负斜率的直线 C.凸向原点的曲线 D.不确定 【解析】A
4.通过降低价格提高销售收入的条件是所出售商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B.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C.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D.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 【解析】A
5.当生产函数Q=F(L)的AP为正且递减时,MP可以是
A.递减且大于AP B.递减且小于AP C.递增且大于AP D.递增且小于AP 【解析】B
6.完全垄断时,假定厂商以产出水平为自变量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都是直线,MR的斜率是AR斜率()
A. 2倍 B .1/2倍 C. 1倍 D.不确定 【解析】A
7.一般来说,一种可变要素L的合理投入区域为() A.开始于MPL开始递减,结束于MPL为零 B.开始于MPL与APL相等结束于MPL为零 C.开始于MPL最大,结束于TPL最大
D.开始于MPL递增结束于MPL与APL相等 【解析】B
15
8.己知产量为1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9.9元,再增加1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20元,那么增加这个产品以后的平均成本大约是
A. 5元 B. 10元 C. 15元 D . 20元 【解析】B
9.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下方时
A.平均成本是减函数 B.平均成本是增函数 C.边际成本是增函数 D.边际成本是减函数 【解析】A
10.一般的情况是,当MC的变动趋势出现变化时
A. AC的变动趋势不确定 B. AC趋向于上升 C. AC趋向于下降 D. AC趋向于不变 【解析】A
11.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基于假定
A.在行业内的价格和产量决定方面,寡头厂商存在勾结行为
B.需求曲线所对应的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它寡头厂商也提高价格 C.需求曲线所对应的寡头厂商降低价格时,其它寡头厂商不降低价格 D.需求曲线所对应的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其它寡头厂商不提高价格 【解析】D
12.就要素报酬来说
A.要素供给曲线越平缓,经济租金所占的部分越大 B.要素供给曲线越平缓,经济租金所占的部分越小 C.要素供给曲线越平缓,机会成本所占的部分越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B
13.要素供给无弹性时,要素的报酬决定于
A.提供要素的机会成本 B.使用要素的生产函数 C.对要素的需求的大小 D.以上都对 【解析】A
14.市场失灵常常出现在
A.出现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影响的时候 B.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当中 C.出现自然垄断的时候 D.以上都对 【解析】D
15.根据哈罗德模型,实际经济增长率
A.稳定但不均衡 B.均衡但不稳定 C.既稳定又均衡 D.既不稳定又不均衡 【解析】B
16.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如果白于某种原因,经济的目前收入偏离并高于均衡收入水平,经济会如何调整重新实现均衡?()
A.价格上升 B.价格下降
C.企业减产以减少非意愿存货 D.企业增加雇佣工人 【解析】C
17.在如图IS-LM模型中,A点将怎样调整:() A.r下降,y上升 B.r下降,y下降 C.r上升,y上升 D.r上升,y下降
16
【解析】A
18.如果工人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工资不变,总供给曲线会()
A.内移 B.外移 C.位置不变 D.不确定 【解析】B 19.在简单国民收入模型中,如果投资者变得乐观,增加投资1000亿;而消费者变得悲观,减少自发性消费1000亿,那么经济会有什么变化:() A.均衡收入增加 B.均衡收入减少 C.均衡收入不变 D.不确定 【解析】C
20.当()时,财政政策具有较大的“挤出效应”。
A.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敏感 B.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 C.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敏感 D.投资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 【解析】B
(二)简述题(应有几何图示说明)(20分) 1.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解析】在短期,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现在用图02-2来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在图(a)中,SAC曲线和SMC曲线表示代表性企业的现有生产规模,d曲线和D曲线表示代表性企业的两种需求曲线,MR1曲线是相对于d1曲线的边际收益曲线,MR2曲线是相对于d2曲线的边际收益曲线。假定代表性企业最初在d1曲线和D曲线相交的A点上进行生产。就该企业在A点的价格和产量而言,与实现最大利润的MR1=SMC的均衡点E1所要求的产量Q1和价格P1相差很远。于是该厂商决定将生产由A点沿着dl曲线调整到B点,即将价格将为P1,将产量增加为Q1。
17
然而,由于生产集团内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企业都是在假定自己改变价格而其他企业不会改变价格的条件下采取了相同的行动,即把价格降为P1,都计划生产Q1的产量。于是,事实上,当整个市场的价格都下将为P1时,每个企业的产量都毫无例外是Q2而不是Q1。相应的,每个企业的dl曲线也都沿着D曲线移动到了d2的位置。所以,首次降价的结果是使代表性企业的经营位置由A点沿D运动到了C点。
在C点位置上,d2曲线与D曲线相交,相应的边际效应曲线为MR2。很清楚,C点上的代表性企业的产品价格P1和Q2仍然不符合在新的市场价格水平下的MR2=SMC的均衡点E2上的价格P2和产量Q3的要求。因此,该企业又会再一次降价。与第一次降价相似,企业将沿着D曲线由C点运动到G点。相应地,d2曲线将向下平移,并与D曲线相交于G点。依此类推,代表性企业为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会继续降低价格,d曲线会沿着D曲线不断向下平移,并在每一个新的市场价格水平与D曲线相交。 上述过程一直要持续到代表性企业没有理由再继续降价为止,即一直要持续到企业所追求的MR=SMC的均衡条件实现为止。如图(b)所示,代表性企业连续降价的行为的最终结果,将使得d曲线和D曲线相交点H上的产量和价格,恰好是MR=SMC时的均衡点E所要求的产量
和价格
。此时,企业便实现了短期均衡,并获得了利润,利润量相当于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当然,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并非一定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亏损。这取决于均衡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SAC。在企业亏损时,只要均衡价格大于AVC,企业在短期内总是继续生
产的;只要均衡价格小于AVC,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停止生产。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它意味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此时,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2.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方程的导出及其政策含义
【解析】在一个只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简单经济中,经济的均衡为:I=S 即投资或资本存量的总增加等于储蓄。资本存量的变化等与投资减去折旧。当资本存量为K时,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 (0<δ<1),则资本存量的变化△K为: KIK 根据ISsY,上式可写为: KsYk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 K/Nsyk (1)
KkKNKn ,于是k的增长率可写为
NkKNKNkn。于是有:KKnK 最后一个等式用到了NkKknk (2) 上式两端同除以N,则有:N另一方面,注意到k=
将(1)和(2)合并,消去△K/ N,则有: ksy(n)k (3) (3)即是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方程。
根据上述基本方程,要实现稳态,即4k=0,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换句话说,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稳态条件是sy(n)k。
18
在上图中,sfk线为人均储蓄曲线。由于储蓄率s介于0和1之间,故人均储蓄曲线与人均生产函数曲线具有相同的形状,但位于其下方。在这一坐标系下,通过原点,切线斜率为(n+δ)的直线表示资本的广化,即nk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点即为稳态点。 梭罗模型的政策含义在于:有图可知,要想提高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应该使图中的A点向右移动。而要想使A点向右移动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A)提高整个f(k)曲线,这意味着使用新技术,在一定人均资本下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sfk曲线,这意味着增加积累或储蓄; (C)压低nk线,这意味着控制人口增长。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其k值通常较低,以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值得考虑。 (三)计算题(10分)
假定自发消费为100,边际消费倾向是0.8;投资是50;政府购买为200;政府转移支付是62.5 ;
税率是0.25,(单位:亿美元)求:
1.如果实际收入是2000亿美元,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如何?经济如何调整?调整结果如何? 2.调整之后的政府预算节余是多少?
3.当政府减少购买1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4.如果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00亿美元,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5.如果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同时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均衡收入水平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解析】(1)由题可得: Y=AD=C+I+G=100 +0.8(Y-T +TR)+I+G =100 +0.8(Y-0.25Y +62.5) +50+200 =100 +0.6Y +100+200 =400 +0.6Y
解得:均衡收入Y=1000亿美元,而实际收入是2000亿美元,所以经济需要调整。企业通过存货投资的调整来实现均衡,由于实际总需求大于计划总需求,所以企业要增加存货投资,调整的结果是经济实现均衡,均衡收入为1000亿美元。
(2)调整之后,政府的预算结余=TA-G-TR=1000x0.25-200-62.5 =-12.5亿美元 (3)当政府减少购买10亿美元时
Y=AD=C+I+G=100 +0.8(Y-T +TR)+I+G=100+0.8(Y-0.25Y+62.5)+50+190
19
=100 + 0.6Y +100 +190=390+0.6Y 解得:均衡收入Y=975亿美元
(4)如果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00亿美元,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均衡国民收入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5)如果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同时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均衡收入水平将增加。其论证过程如下:
假如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和增加政府购买数额为△G,则均衡收入为
YIGTRG(1)
1(1t)而在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和增加政府购买之前均衡收入为
Y因此,均衡收入水平增加。
IGTR
1(1t)20
中央财经大学2003研究生入学考试答案
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某一食物的需求将减少如果此命题为真,那么该食物是(C)
A.奢侈品 B.生活必需品 C.劣等品 D.单一弹性商品
2.假设小王每月花24元钱用于租VCD或者看电影。当VCD的租用价格和电影票的价格都是4元时,他租借3张VCD,购买3张电影票;后来VCD的租借价格下降到2元,而电影票价格上升为6元,此时小新租借6张VCD,购买2张电影票。那么,价格变化后的效用比价格改变前的效用(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做出比较
3.假定生产某种商品的原料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B) A.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4.当劣等品的价格下降,而其它情况不变时(C ) A.替代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B.替代和收入效应相互削弱导致该产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5.1997年小李将他的全部收入用在两种商品X和Y上,与1997年相比,1998年商品X和Y的价格都上升了8%,1998年小李消费的X和1997年一样多,但消费的Y却比1997年少,因此我们可以断定(A)
A.Y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 B.Y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 C.Y的需求收入弹性等于零
D.相对价格没有改变,因此小李行为非理性
6.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的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 A.不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7.一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L,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出水平。如果要素K的价格增加,而L的价格保持不变,则其对要素K的需求将(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根据不同生产技术决定
8.如果厂商追求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化,那么它在短期的经营应该满足条件(D) A.MC=MR B.AC=MR
C.MR=0 D.MC=MR且P不小于AVC的最小值 9.假设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政府的调节与税收,如果右图中的E点是一般均衡时的产量,那么(A)
A. AB线的斜率是食品和衣服的价格比率 B. C点的斜率给出了要素价格的比率
21
C.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要素价格比率
D. 上述说法均不准确
10.假定对于苹果与桔子,小王更喜欢苹果,小李更喜欢桔子,水果的价格对两人是相同的。在效用最大化时有(C)
A.小王的苹果对桔子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小李的 B.小王将消费比他现有的还要多的桔子 C.两人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上述说法均不准确
11.假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雇佣劳动。如果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大于工资,企业将( B )
A.提高工资率 B.增加雇佣的劳动量 C.降低工资率 D.减少雇佣的劳动量 12.随着工资率的不断提高,如果具备下列哪一个条件,劳动供给曲线就向后弯曲( D ) A.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同方向的 B.工资率高于最低工资 C.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13.下列哪一种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 C ) A.城市公共汽车 B.收费通过的桥 C.国防 D.艺术博物馆
14.如果政府对某种物品的生产给予补贴,那么( A ) A.产品的供给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 B.产品的供给曲线将向上移动,产品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 C.产品的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 D.产品的需求曲线将向下移动,产品价格上升,交易量增加 15.在下列各项当中,与货币需求无直接关系的是( B ) A.投机动机 B.贮存动机 C.谨慎或预防性动机 D.交易动机
16.一个能够在两个市场实行差别定价的垄断者将会(C ) A.通过商品价格和销售量使两个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 B.在需求曲线更具有弹性的市场定更高的价格 C.在需求曲线更具有弹性的市场定更低的价格 D.在需求曲线越高的市场出售越多的商品
17.下列哪一项能够引起X商品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 ) A.居民的收入增加了
B.政府对每一个X商品征收1元钱的税
22
C.生产X商品的要素价格下降了 D.居民对X商品的偏好减少了
18.在由技术进步引起的完全竞争行业新的长期均衡当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C ) A.产品价格将降低 B.行业产量将增加 C.厂商利润将增加
D.厂商的平均成本将降低
19.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直接影响国民收入波动的是( C ) A.太阳黑子的出现频率 B.技术创新周期 C.储蓄习惯
D.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某个昆虫翅膀震动的频率 20.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C ) A.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B.政府决定通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 C.政府决定取消原有的冬季采暖补贴
D.政府将原计划用于进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修建公路中 21.对于极端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百的“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百的“挤出效应”;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2.为了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保持利率不变,应采取以下哪一种混合经济政策(A )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适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23.利用IS—LM模型分析,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将会出现( C ) A.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B.LM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C.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D.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24.封闭经济中,定额税和政府购买以相同的数量增加,会使IS曲线( B ) A.不变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改变斜率
25.对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如果价格水平上涨,曲线向右平移 B.如果税收增加,曲线向左平移
C.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曲线向右平移 D.如果政府支出减少,曲线向左平移 26.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A.如果没有投机货币需求,则LM曲线是水平的 B.如果没有投机货币需求,则LM曲线是垂直的
C.如果LM曲线斜率为正的话,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LM曲线没有影响
23
D.如果LM曲线垂直的话,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LM曲线没有影响
27.假设某国某年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当年所有农作物产量锐减,则会出现(C ) A.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B.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C.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滞胀”现象 D.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的经济衰退现象 28.下面哪一项对货币创造乘数没有决定性影响( D ) A.法定准备金率 B.超额准备金率 C.现金—存款比率 D.市场利率
29.在以下对哈罗德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当实际增长率等于劳动增长率时,国民收入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B.当实际增长率(GA)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时,产出水平面进一步扩大 C.当实际增长率(GA)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时,产出水平将越来越小
D.当经济活动偏离了均衡增长时,市场本身会将其自动调整到均衡增长的状态 30.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可以提高均衡产出水平的是( A ) A.储蓄率的提高 B.劳动增长率的提高 C.资本—产出比的提高 D.人口增长率的提高 二、简述题(1.2题应有图示说明)(45分)
1.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均衡。
答:根据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并且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型,如下图所示。
价格 MC AC P E ‘ ’ PEAVC
O Q 产量 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总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可以借助于图形说明,这里省略);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的边际收益恰好与边际成本在这一点相交,从而所决定的生产量使得厂商的总收益等于
24
总成本,此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其是否生产取决于市场价格是否高于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若厂商选择继续生产,它将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提供产量。由于在短期内,厂商已经支付了固定成本,所以,它不生产将损失这一部分成本。因此,只要提供的产量可以抵补可变成本的费用,那么,厂商继续生产就会比不生产损失要小。可见,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时,价格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决定厂商的产量,此时厂商处于短期均衡,而低于这一点,厂商将停止生产,供给量为零。
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的选择。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形曲线,并且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位于边际成本递增的阶段上,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5.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答:如图所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的供给不足将促使外汇价格上升,汇率下降。汇率下降表示该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更加低廉,于是出口增多,进口减少,即净出口增加。净出口增加,一方面会使得IS曲线右移,另一方面会使得BP曲线右移,例如从IS1和BP1移动到IS2和BP2。由于这两种移动,IS、lM和BP曲线都相交于y2和r2的组合,在这一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上存在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应该指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会改变本国货币供给量,因此,LM曲线不会发生移动。简言之,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是通过BP曲线和IS曲线的移动来实现的。
6.在货币政策博弈当中,博弈双方货币当局和工会的策略分别是:是否增加货币供给和是否提高工资。其支付矩阵(用货币测试的好处)如下: (政府,工会)
政府
不增 增 工 不增 (6,6) (1,8) 会 增 (8,1) (2,2)
说明:(1)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
(2)根据跨期博弈讨论“规则”及其信誉。 答:(1)依题意,无论工会增加工资与否,政府的最优策略都是增加货币供给;因此可以肯定政府会增加货币供给。而面对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工会的最优策略就是增加工资,所以单期静态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增加货币供给,工会增加工资。显然此时政府、工会得到的支付都不是最大的。
25
(2)在动态博弈的条件下,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博弈的参与者的行动有先有后,后行动者又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为,其间就会产生一个可信性的问题。后行动者可以承诺采取对先行动者有利的行动,也可以威胁先行者以使先行者不得不采取对后行动者有利的策略。承诺与威胁就存在一个可信性的问题。在货币政策博弈中,当进行重复博弈时,如果工会和政府有足够的理性,那么他们就会选择对双方来说都更有利的策略,如果是无限次博弈,显然结果就会是(6,6)。如果重复次数不够,而双方又不够理性,结果就不容易相比于单次博弈有所改善。 三、证明和计算题(3题,共30分)
1.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试证明:
MPL/PLMPK/PK1/MC
证明:
方法一:最优要素组合必须满足
MPLMP PLP以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为例。
Qf(L,K)求MaxQ
M(L,K,)f(L,k)(CPL,LPK,K) MfPL0 LLMfPK0 KKffLK即MPLMPK① PLPKPLPK而短期内,L可变时,MCdTCdTVCdL1 PLPLdQdQdQMPL同时K可变时,有MCdTCdTVc1即 PKdQdQMPKMPLMPK11 ② PLMCPKMC由①②可得:
MPLMPK1 PLPKMC方法二:当Pa不变时,增加1单位的要素A将厂商的总成本增加Pa,使厂商的总产品
26
增加MPPaqXA。这样,Pa/MPPa就是追加使用1单位的要素A所产产品的每个单位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变化,因而是厂商追加使用1单位要素A所产产品之边际成本,所以
Pa/MPPaMCX。类似地,Pb/MPPbMCX。因此,对任何产出水平,成本最小的要
素组合必满足:
PaPbMPPaMPP1b MCX,或MPPMPPPaPbMCXab2.证明,如果非线性需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那么,非线性的边际收益曲线可以是需求
量轴和需求曲线之间距离的平分线。
证明:设需求曲线为QQ(P),P、Q存在函数关系,可以反设 PP(Q)
边际收益曲线MR(Q)P(Q)QP(Q)P(Q)Q QQQP1)P(1) PQe P(Q)(1因为需求曲线凸向原点,所以e0,当需求曲线的需求弹性横等于-2时,则有
MR(Q)1P(Q),此时非线形的边际收益曲线是需求量轴和需求曲线之间距离的平分线。2而此时的需求曲线则是一条双曲线。
3.假定有n个古诺寡头厂商,每个厂商相同的不变单位生产成本C,市场反需求函数是P=a-Q,其中P是市场价格,Q=
qi是总供给量,a是大于零的常数。每个厂商I的战略
是选择产量qi;最大化利润iqi(aQc)给定其他企业的产量q。 求古诺均衡和价格如何随n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
解:每个厂商选择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i0,iqi(aQc)qi(aqiC) qi即
iaQcqi0 qi得qiaQC
每个厂商都选择产量aQC,n个厂商相加,得:
27
qin(aQC)qn(aC)nQ
n(ac)Qn1n(ac) n1nan(ac)c 均衡价格为pan1n1n1因此,均衡产量为QQ随n增加而增加,P随n增加而增小。
28
参考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答案 1.A 2.D 3.C 4.B 5.D 6.A 7.D 8.C 9.C 10.C 11.B 12.C 13.C 14.B 15.A 16.D 17.D 18.B 19.B 20.C 21.D 22.B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C 30.D
(二)简述题(如可能,应有几何图示说明)(共36分)
1.请说明,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为什么不存在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答: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它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垄断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原因在于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总是大于MR的。随着厂商面临的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的对应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我们可以用图分析如下:
在图(a)中,MC是固定的,D1曲线、MR1曲线和D2曲线、MR2曲线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和MR2SMC的均衡点,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水平Q0对应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在图(b)中,MC仍然是固定的,根据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相等,可以发现在同一个价格水平P0下对应两个不同的产量Q1和Q2。因此,在垄断市场上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图(a)同一产销量可以有不同价格 图(b)同一价格可以有不同产销量
2.请根据财政政策乘数讨论财政政策的效果。
答: 财政政策乘数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的量,用公式表示是:
29
dydg1dk1(1t)h
式中,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收函数中的边际税率;d为投资需求函数Iedr中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k和h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敏感程度。 由于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挤出效应,所以财政政策乘数的效果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
从财政政策乘数可以看出,政府支出的变化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化,这是因为各个经济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其他部门的投资和收入也相应地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加。
但从财政政策乘数也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大小受到政府支出乘数
1、货币需求的利1率敏感性h、投资需求的利率敏感性d以及货币需求的收入敏感性k的影响。即财政政策效果受到挤出效应大小的影响。因为财政投资时滞上是借用民间资金来投资,增加了政府用以投资的资源就会相应减少民间投资的资源,同时财政投资会引起利率的上升,从而抑制民间投资。
3.请讨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能够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应。
答: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分析如下:
如图,设国民经济均衡时IS,LM,BP曲线交于一点,均衡点的利率水平为r0,国民收入为Y0。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LM曲线向右移到LM,在固定汇率制度下,BP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导致国内利率下降,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在资金可以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利率的下降必然导致资金的外流,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LM左移,直到LM恢复到原来的LM位置,此时利率水平恢复到国际利率水平,国民经济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
图: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固定汇率制度、资金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导致利率的变化,因为资金完全流动,利率和国际市场不同会迅速引起资金流动,从而给汇率带来
30
压力。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必然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的变动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化,后者通过乘数效应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抵消了货币政策的效果。总体上,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是完全无效的。
(三)证明和计算题(2题,共24分)
1.试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当中,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证明: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MRTxyMRSxyMRSxy,即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现在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产品X,Y的消费者来说,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即
A MSRXYABPX PY对消费者B,C等来说,也是
BMRSxyPxPyPx PyC MRSxy因此,产品X,Y的均衡价格达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
AB MRSxyMRSxyPX PY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产品X,Y的生产者A来说,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投入要素L,
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即
A MRTSLKw r对生产者B,C等也是,
BMRTSLKCMRTSLKwrw r因此,要素L,K的均衡价格达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
ABMRTSLKMRTSLKw r
故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实现。 生产可能性曲线,即产品转换率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转换率,是曲线在这一点切线的斜率,即
31
MRTXY而 dY dXdYPX dXPYPXMRTXY PY所以 MRSXY因此,产品X,Y的均衡价格达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2.已知:一个新古典增长模型:y = f(k) = k-0.5k2 的人均产出储蓄率是0.4,人口增长率是0.2%,请
(1)推证并求出能使经济得到均衡稳定产出的k* 值; (2)推证并求出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不均资本k;
(3)证明在均衡稳定的k*值附近,k向k*收敛的速度与其相对于k*的距离成正比。
解:(1)经济均衡增长时,,将s0.4,n0.2%sy(n)knk(假设折旧为0)代入得
0.4(k0.5k2)0.002k
k1.99
(2)按照黄金分割率要求,每个人得资本量的选择应该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
于是有 1k0.002/ 可得k=0.998
(3)证明: ksf(k)(ng)k 在kk*对泰勒公式展开,有 ksf(k)(ng)k****kkkk*(kk*)
在稳态下,有sf(k)(ng)k,又
k
kkk*(ng)k*f(k*)sf(k)(ng)(ng) *f(k)*k*f(k*)1](ng) [*f(k)k*f(k*)k令K(k)表示资本的产出弹性。并将
kf(k*)*kk*和sf(k)(ng)k代
** 32
入k值,在k*附近,有
k[1K(k)](ng)(kk) 解得
**k(t)ke*
*[1K(k*)](ng)t(k(0)k*)eAt(k(0)k*)
即k向k收敛的速度与其相对于k*的距离成正比,其收敛速度为A。得证。
33
参考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一)名词解释 (1.2.6.小题必须配用几何图示说明;每题5分,共30分) 1.无差异曲线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其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可以表示为下图。
无差异曲线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且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规模报酬 答:规模报酬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当所有投入的要素以一定比率增加时,产量以相同、较大或较小的比率增加,分别称为不变、递增和递减的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增加会大于倍。即
f(L,K)nQ,n;规模报酬不变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亦会增加倍。
即f(L,K)Q;规模报酬递减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加倍,则产出会少于倍。即
f(L,K)nQ,n。以上所分析的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可以用等产量曲线图来表示,
如下图所示。在三张分图中,每张分图都有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和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射线形的扩展线OR,图中的等成本线均略去。
图(a)表示规模报酬递增;图(b)表示规模报酬不变;图(c)表示规模报酬递减。
3.欧拉定理
答: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如下:
假设生产函数为QQ(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如果进一步假定该生产函数符合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则有:
QLQQKLMPLKMPK LK这一结果便是欧拉定理。其中,MPL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品,MPK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
34
欧拉定理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恰好足够分配给劳动要素L和资本要素K。
4.资本的边际效率 答: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RRiJ。R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代表使用期in(1r)(1r)i1n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代表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根据凯恩
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
5.加速数
答:加速数是指为使产量增加一定的数量,而必须增加相应投资数量的倍数。加速数及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I0aY
ItaYb
YYtYt1
其中I0表示净投资,a表示加速系数,Y表示产量的变动,即YYtYt1,It代表总投资,b代表重置投资。这个理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不起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若a=2,则意味着根据生产技术的要求,为使产量增加一定量,需要增加两倍的净投资。例如,增加10万美元的产量需要增加20万美元的净投资。
6.凯恩斯极端:
答: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如下图所示。
r
IS
r0 LM 0
y0 y
(二)论述题(必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40分)
1.请根据斯威齐模型的假设,推证存在于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 答:斯威齐模型也被称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这一模型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35
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下可推导出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现用下图加以说明。图中有某寡头厂商的一条dd需求曲线和一条DD需求曲线,dd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的该厂商的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需求曲线和DD曲线的交点B所决定的P,那么,根据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该垄断厂商由B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JB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需求曲线上的BD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B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图中与需求曲线dB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d,与需求曲线BD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D,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寡头厂商的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FG。
利用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成本SMC曲线的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譬如,在图中的边际收益曲线的间断部分FG,SMCl曲线上升为SMC2曲线的位置,寡头厂商仍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保持在P和Q的水平。除非成本发生很大变化,如成本上升使得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为SMC3曲线的位置,才会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水平。 这便论证了在垄断市场上存在价格刚性。
2.请根据要素价格和交易量决定的理论,分析比较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对就业量和工资率的影响。
答: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力价格W,而使用劳动力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力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W,或者,MPPW 即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如图(a)。要素使用原则VMP=W在图中的表示就是VMP曲线与W0曲线的交点A。A点表明,当劳动力工资为W0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为L0。
(a)完全竞争下劳动力的需求量
(2)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它的产品销售价格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即面临着一条向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由于完全垄断的情况下,厂商的产量越大,销售价格越低。所以,边际收益MRP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分离,位于VMP的左下方。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要素使用原则,此时,MRP曲线就是完全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如图(b)所示,厂商在工资为W0时,使用劳动力的数量是L1。
W
W1
MFC
W 0MRP=d
VMP
L L L 120
36
(b)卖方垄断下劳动力的需求量
(3)两种情况的比较(如图(b))
①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为W1,完全垄断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由MRP曲线与MFC曲线的交点来决定,这时劳动力的使用量为L1;但如果厂商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则其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此时均衡的劳动力使用量为L2。由此可知,完全垄断的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小于完全竞争时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且L1大约是L2的一半。
②再假设垄断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吸收了同样的就业量L1。在完全垄断条件下,MRP=d,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W0,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VMP=d,所以劳动力工资水平是W1,W1>W0。由此可知,完全垄断厂商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小于完全竞争厂商付给劳动力的工资,且W0大约是W1的一半。
综上所述,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既减少了劳动力就业量,又降低了劳动力的工资率。
3.请根据货币工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定,推证总供给曲线。
答:凯恩斯认为,当经济运作过程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了有效需求不足时,工资尤其是货币工资具有极大的下调刚性。于是,随着总产量的下降,不可能通过下调货币工资,维持原有就业水平,于是产生失业。
下面在货币工资刚性的假定下推导总供给曲线。
在下图中(a)图的NS和Nd相交于均衡点E。在该点,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顺次为(W)和N0。 P0(b)图是生产函数的图形,表示就业量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该图表明,当就业量为N0时,相应的国民收入为Y0。这相当于把N0代入于生产函数,以便求得Y0的数值。
用图形转换的办法得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c)图的斜线是一条45°线。该线被用来把Y0的数值从纵轴转换到横轴。
(d)图表示P与Y之间的关系。例如,Y0是相当于价格水平等于P0时的国民收入的数值。根据Y0和P0的数值可以得出(d)图上的一点。从(d)图中可以看到,这一点相当于垂直线段的底端。当W不变时,任何大于P0的价格水平,如P1,都会使(a)图的实际工资水平小于(
WW)的数值。处于这种情况,例如,相当于(a)图的()的实际工资水平,P0P1劳动的需求都大于劳动的供给。这时,企业之间争相雇用劳动者会提高货币工资。按照假设条件,货币工资的上升不会受到阻挠,所以货币工资会很快上升到使根据新的价格水平(P1)
37
计算出的实际工资等于原有的实际工资(
WW)的水平。即图(a)表明,相当于()水P0P0平的实际工资,就业量为N0。通过图(b)和图(c)转换,相当于N0的国民收入为Y0,因此,在(d)图中得到了相当于P1,而且也适用于任1和Y0之点。上述转换不但适用于P何大于P0的价格水平。这样,便得到图(d)中的垂直线段。
现在,假设价格水平下降到小于P0的数值,譬如说为P2的数值。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
WW)会处于图(a)所示的较高的位置。图(a)表明:相对于()的实际P2P2工资,虽然劳动的供给很大,但企业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只能雇用N2数量的劳动者,因此,就业量为N2。N2通过图(b)和图(c)的转换,成为图(d)中的Y2。这样,得到图(d)中的相当于Y2和P2之点。由于Y2和P2分别小于Y0和P0,所以这一点处于图(d)垂直线底端的左下方。上述情况不但适用于P2,而且也适用于任何小于P0的价格水平,因此,我们得到图(d)中的向左下方倾斜的线段。
把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便是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4.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增加财政赤字会“人为”推高本币币值。
答: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由市场自由形成,即在资本完全流动、汇率完全浮动情况下,一国的货币当局不干预外汇市场。汇率必须调整以使外汇市场保持供求相等出清状态,从而保持外汇的供求平衡。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IS—LM—BF模型可以用来考察出口需求变化的效应。这可用下图来加以说明。
图 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出口需求变动效应
如果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增加财政赤字。在图中A点的初始的汇率和利率水平上,财政赤字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这时内部均衡点为A点。但在A点,本国的利率超过了国外水平。作为对较高利率的反应,资本将开始流入本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下降)。升值意味着本国的竞争力下降,即进口品的价格水平下降,且本国商品变得相对较昂贵。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下降。所有这一切说明,本国货币升值意味着IS曲线从IS向左方移动。只要本国的利率水平高于rw,本国净出口的减少持续到IS曲线一直移动到最初的均衡位置为止。这种调整由沿着LM曲线的箭头来表示。
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条件下,增加赤字对均衡产出没有持久性的影响。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出口需求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进而使货币升值,因此最后完全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一旦经济回复到点A,净出口就回到最初的水平。
所以,支付财政赤字的增加,人为地推高了本币币值。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政府应重视用货币政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因为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无力且引起贸易
38
逆差的政策效果不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收入增加并带来贸易顺差。 (三)计算题(第2题须配几何图示说明;每题10分,共20分)
PP1/P
1.已知,效用函数u=(X1,X2)=(X1+X2),0≠P<1,求:需求函数Xi=f(p1, p2,y),其中,pi, y分别是常量的价格和收入,i=1,2. 解:先写出其对应的拉氏函数
1/L(x1,x2,)(x1x2)(yp1x1p2x2)
L11/1 (1.1) (x1x2)x11p10
x1L11/11(x1x2)x2p20 (1.2) x2Lyp1x1p2x20 (1.3) 由(1.1)与(1.2),有:
(x11p1 )x2p2p11/1p)x1x2(1)1/1 p2p211即x1x2((1.3)可写为y=p1x1+p2x2 所以 yp1x2(p1)p211p2x2x2[(p1)1(p2)x2[(p1)11p2]
111(p2)11p2]
111x2[p111p2]p2
所以x2y*p2 /1/1p1p2111px1x2(1)p2yp1y*pp/12/1*(1)1 p1p2p211111/1 12/1 39
其中令r1
p1r1y则x1r rp1p2p2r1y x2rp1p2r2.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Y是收入,消费C=1000+0.8Y,投资I=1000。(单位:10亿美元)
(1)给出均衡收入,以及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额;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给出社会的非自愿存货,并回答收入将如何变化,并给出收入变化的原因;
(3)如果投资增加400,相应增加的收入是多少? (4)投资乘数是多少? 解:(1)由题意,有I=S 则Y-C=I
Y-1000-0.8Y =1000
解得,均衡收入为:Y=10000
所以消费为:C=10000*0.8+1000=9000 储蓄为:S=1000
(2)非自愿存货IU=Y-AD AD=C+I
C=1000+0.8Y
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即Y=12000,此时C=1000+0.8*12000=10600 AD=10600+1000=11600
非自愿存货IU=12000-11600=400
收入将减少。因为IU=400>0,即Y>AD,表明市场上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企业必将缩减投资,直到Y=AD为止,即直到实际收入等于均衡收入为止。
(3)由题意得Y=C+I 即:Y=1000+0.8Y+1400 解得:Y=12000
所以,若投资增加400,则相应增加的收入是2000。 (4)投资乘数K=1/1-0.8
K=5。即投资乘数是5。
C+I
C+I
C=1000+0.8Y I
40
Y0Y 两部门均衡的国民收入
中央财经大学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90分)
(五)名词解释(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5分,共30分)
1.准租金: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是A·马歇尔在分析短期内资本固定时资本价格的决定时使用的术语。一般来说,准租金是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如果准租金超过了商品的投入成本,长期内就会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反之,准租金不能弥补商品的投入成本,长期内,就会减少这种商品的供给量。例如,厂商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从短期看,它的供给数量固定不变,供给弹性几乎为零,正如土地的供给弹性为零一样。如果厂商所使用的是较好的厂房、设备,其边际收益产量较高,也就是说它们的边际生产力曲线或需求曲线的位置较高,所得租金水平也就较高,通常表现为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利润就被看作是由厂房、机器设备的需求决定的,而与供给无关。
0
450
图1 准租金曲线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短期内厂房、设备的数量,纵轴表示厂房、设备的租金。DD为一般社会水平的厂房、设备的需求曲线,它与供给曲线SS相交于E。因而社会一般水平的厂房、设备的租金为OP。D'D'表示使用较好的厂房、设备的边际生产力曲线或需求曲线,它与SS相交于E'。因而使用较好的厂房、设备的租金为OP',OP'>OP。其差额PP'就表示使用较好厂房和设备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它与供给方面无关,只取决于需求,所以称为准租金。较高技术的工人和企业家的收入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为准租金。
2.边际转换率:表示从一种产品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即为了抽出足够多的劳动L与资本K而多生产一单位X,社会不得不减少的Y产品生产的数量,它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根据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任何一对商品间的生产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个人的边际替代率,即MRSXYMRSXYMRTXY。当两者不相等时,市场将要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两者相等。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
4.负投资:指人们对资本品或金融资产的购买相对的或绝对的减少。一般说来,投资是指将现有资金投入某项事物,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活动。在宏观经济学中,投资是指增加
AB 41
经济中物质资本存量的支出流量。宏观经济学中常见的投资类型有:企业的固定投资、居民的住宅投资和企业的库存投资。在某一时期中,这三类投资流量的相对减少或绝对减少都可以称为负投资,例如存货的增加为投资,也称为现期投资,而存货的减少是负投资。
5.货币中性:指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使绝对价格水平及所有的名义值随之作等比例变动,而经济中的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就业水平及实际利率等不变,即货币总额的变动对经济运行没有任何影响的理论观点。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有3个理论假定:①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②没有货币幻觉;③不存在财富分配效应时。在这三个理论假定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货币对经济是中性的。但如缺少这些条件,货币对经济会起作用。在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中,经济学家认为在他们的假想经济社会中,经济政策(从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货币是中性的。
6.全部要素生产率:指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单元所产出的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是产品生产技术、要素组合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诸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通常根据以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为自变量建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中性技术进步剩余法,来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率,即:
a=y+αk+lβ
式中,a为技术进步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即全要生产率的提高率;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率;k为资本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l为劳动力总量的年平均增长率。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总量增加1%时,产出增加α%);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六)论述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和例子说明)(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 答:(1)关于产量与价格
在不同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下,单个厂商的产量与价格水平是不相同的。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的位置发生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它表示相对于其他市场结构下的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而言,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且生产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格也相当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单个厂商的利润0。相反,在垄断市场,获得超额利润的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产量相对来说是最低的,而价格水平相对来说又是最高的。如图2所示。
P LMC P LMC LAC LAC d(AR=MR=AC) MR d(AR) O Q O Q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图2 两种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
至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则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单个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比较高,价格比较低,且单个厂商的利润0。而寡头市场上单个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则比较接近垄断厂商长期均衡时的情况,单个寡头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比较低,价格比较高,且单个厂商通常获得利润即0。 (2)关于P=LMC的条件
42
P=LMC原则是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条件。如图2所示,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实现了P=LMC原则。而其他所有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均有P>LMC。其中,一般认为,就非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P与LMC之间的差额而言,垄断厂商的差额最大,寡头厂商其次,垄断竞争厂商最小。 于是,主要根据以上(1)和(2)的分析,一般结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益最低。而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益则比较接近垄断市场。 (3)关于其他方面的一些比较
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厂商有可能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这需视垄断厂商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还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可以获得自然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而在行业内厂商数量很多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则不可能获得这种规模经济的好处。也有些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而在寡头市场,尤其是垄断竞争市场,却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因为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厂商们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此外,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上总是有大量的广告宣传。这些广告一方面可能因为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有利于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消费者。此外,广告费用支出也构成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所以,对广告的利弊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讨论信息不完全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影响
答: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信息不对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可看作是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情况,即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特别是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①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②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43
③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由委托-代理问题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不可能通过政府的干预解决,而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加以解决。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最优合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2)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市场的供求分析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通常根据商品的价格来判断商品的“平均”质量。消费者相信,随着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该商品的平均质量也将上升,反之亦然。因此,就存在一条反映商品价格与商品平均质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即价格—质量曲线,如图3中曲线qc所示。价格—质量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商品的平均质量将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上升。此外,该曲线向上凸出,意味着,尽管商品的平均质量是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的,但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慢。价格—质量与横轴的交点大于零意味着,在价格下降到零之前,平均质量就将已经下降到零。
图3 价格—质量曲线
将价格和质量这两个指标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指标,即每单位价格上的质量q/P,这个指标可以叫做商品的“价值”,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将以该商品的“价值”作为主要衡量因素。在图3中,价格—质量曲线在相应价格水平上的点到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就代表商品的“价值”。由图可见,商品的“价值”开始时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上升到最高点之后,再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在价格为P*时,商品的“价值”达到最大。消费者根据“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消费,因此其需求曲线将包含有一段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这条向后弯曲的需求曲线在图4表示为曲线D。如图4所示,当价格P恰好为P*时,需求量Q达到最大,为Qd;当价格高于P*时,需求曲线与通常的一样,向右下方倾斜;当价格低于P*时,需求曲线出现“异常”,向右上方倾斜。
图4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44
假定不完全信息只出现在消费者一方,因此,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将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可能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相交,如图4中的S1;也可能与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相交,如图4中的S2。
①当供给曲线为S1时,市场均衡结果与完全竞争情况相同,此时不存在任何的低效率市场失灵。
②当供给曲线为S2时,将出现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市场失灵情况。
如图4所示,供给曲线与右上倾斜的需求曲线相交时,尽管供求均衡的价格为P2,但它却不是最优的价格。这是因为,如果把价格从P2上稍微提高一点,则根据需求曲线,就可以增加产量,而在较高的产量上,需求曲线高于供给曲线,即需求价格高于供给价格,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将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价格也不能提高到超过P*。如果价格超过了P*,则根据需求曲线,产量不仅不增加,反而会减少,从而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因此,最优价格应当就是P*。但是,当价格为P*时,生产者的供给将大于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非均衡状态,这显然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因此,从社会的观点来看,消费者在产品质量上的信息不完全导致了生产过低的产量。
(3)信息不完全问题的解决
对于信息不完全问题,市场机制可以部分地加以解决。例如,为了自身的利益,厂商会试图了解消费者的偏好。但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对此,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往往是保护信息劣势一方。例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二手车市场上强制保修等。
3.导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总需求曲线即是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1)几何方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也就是说,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图形中导出。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5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45
图5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5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对总需求曲线右下倾斜的解释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工作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4.如果利率和汇率由市场自由形成,请推证资本外流的影响
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大量资本流出本国市场,对本币的需求减少,将导致本币贬值,国际收支失衡。假定国内经济已经实现均衡,如图6所示,国内经济已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A,此时收入为y1,利率为r1。但国内均衡的A点却并不在BP曲线上,这意味着由于大量资本的外流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存在国际收支逆差。
图6 资本外流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下,该国外汇总量的减少导致汇率提高,伴随着汇率提高,IS曲线和BP曲线向右方移动,例如从IS1和BPl移动到IS2和BP2,如上图所示。由于这两种移动,经济的均衡点最终变为B点,此时内部和外部同时达到均衡,相应的收入和利率分别增加到y2和r2。
(七)证明和计算题(如可能,附几何图示说明)(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
1.证明,如果某消费者对商品的X1,X2效用函数是
则对该消费者来说,X1,X2之间存在完全替代的特性。 答:完全替代品指消费者愿意以固定比例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在完全替代情况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为非零常数时,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如图7所示。存在完全替代时,消费者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一般会购买价格较低的那种商品。
图7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
MRS12X2MU1X1MU2
根据已知的效用函数可知,商品x1与x2的边际效用为:
MU1dU20x1x2 dx1dU20x1x2 dx2MU2因此,本题中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
MRS12MU120x1x21 MU220x1x2由于边际替代率为1,因此,对该消费者来说,X1、X2之间存在完全替代的特性。 2.假设,一个经济的简化模型是,
其中,t是时间,Y是收入,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支出,V是资本消费比,是边际消费倾向。
求:(1)描述收入波动趋势的差分方程的一般解;(5分)
(2)以V=1;=0.5;G=l(亿元)为条件,描述收入波动的具体表现。(5分) 解:(1)由题可得:
47
YtYt1V(Yt1Yt2)Gt
化简为:Yt(1V)Yt1VYt2Gt ①
Gt 1ˆ方程①的特解为:Yt对于,其齐次方程为:Yt(1V)Yt1VYt20 ② 二阶齐次方程②的特征方程为:2(V1)V0 2(V1)24V
当2(V1)24V0时,③有两个不同的根, 记1)1(V1)2,2(V2。
此时,②的通解为:c1(1)tc2(t2),c1,c2为任意常数。所以此时①的通解为:Yt=c1(t1)c2(2)t+
Gt1 当2(V1)24V0时,③有两个相同的根,
(V1)122
此时,②的通解为:(ct1c2t)(1),c1,c2为任意常数。 所以此时①的通解为:YtGtt=(c1c2t)(1)+
1 当2(V1)24V0时,③有两个不同复数解, 记(V1)(-)i)i12,2(V1)(-2。记a(V1)-)2,b(2 t此时,②的通解为:
a(c1cosbtc2sinbt)48
③
,c1,c2为任意常数。
ta(c1cosbtc2sinbt)所以此时①的通解为: Y=+
tGt 1综上所述,所以收入波动的差分方程的一般解为:
Gttt22c()c()+(V1)4V022111GYt=(c1c2t)(1)t+t2(V1)24V=0
1tGt2(V1)24V0a(c1cosbtc2sinbt)+1(2)以V=1;=0.5;G=l(亿元)为条件时,2(V1)24V=-1, 所以描述收入波动趋势的差分方程为:
1t11Yt=()(c1costc2sint)+2
2221t11limYt=lim[()(c1costc2sint)+2]=2 tt222所以收入将在2亿元附近波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终收入将趋向2亿元。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