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星情报局》为例
孙智清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摘要】网络综艺节目打破了传统电视综艺的一系列陈规,以其个性化的节目体验和贴近互联网原生居民的生活方式为特点获得了大量年轻受众的注意力。研究网络综艺相对于传统综艺节目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对以后网络综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阐述了网络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个案分析,探讨了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网络综艺这一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兴起来的节目类型仍具基础的适用性。
【关键词】网络综艺;《火星情报局》;戏剧理论;表演;剧组
戏
剧理论即通过用戏剧艺术来解释我们日常交往,生活就是舞台,个体即演员通过各种表演手段展现自
演的角色中。当个体并不相信自己的所进行的表演,也不在乎其余参与者是否相信时,便可以将他们称为“玩世不恭者”。一个玩世不恭者热衷于为了个人利益或观众利益等哄骗观众[8]。《火星情报局》的内容策划和话题甄选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全流程”创意,迎合彰显个性、崇尚新奇想法的网生代年轻人的收视口味。因此薛之谦等“高级特工”以夸张和开放的语言或肢体动作向观众表演,从而极力印证或反证某一提案时,其实他们是基于为观众呈现良好观看体验的目的所故意进行的表演。他们就是节目中的“玩世不恭”的表演者。正是网络天然的猎奇基因催生了极致的人物和极致选题的爆红与发酵。这些都是戈夫曼所说的因为观众不允许他们真诚而不得不玩世不恭的表演者。
(二)个人前台与节目组“舞台设置”相辅相成戈夫曼用“前台”来指称特定表演的场所。作为前台的“舞台设置”,包括舞台布局、道具、布景、装饰品等。《火星情报局》的录制现场是一个欧洲议会会场的形式,站在会场中间的是局长和两位副局长,八位高级特工分别坐在内场两边,两百位初级特工端坐在会场上方。节目会场的舞台布置严肃庄重,这样的舞台设置与节目内容形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反差感。戏剧理论中,个人前台的组成部分有:性别、年龄、种族;穿着;外貌;言谈举止等。比如汪涵是一位较为沉着智慧能随机应变的主持人,那么在节目中他相应的“舞台设置”即为情报局局长,其任务就是负责节目的串场和节目整体节奏的把控。当高级特工嗨过头时及时将节奏拉回主题,使节目在符合综艺特色的基础上适时回归理性。如舞台上发生“床单下的特工大轰趴”这种混乱的场面时,汪涵结合节目话题便总结道:“对于一些新鲜的小物件,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猎奇的心理。我们很多发明创造其实都跟好奇心挂在一起,所以希望所有人都对周遭事物保持好奇心,世界才会
我理想的前台形象,同时实体操控他人对自我的形象[1]。戈夫曼在他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对“戏剧理论”做出了充分的阐述,他将下述行为称作“表演”:“特定的参与者在特定的场合,以任何形式影响其他任何参与者的所有活动”[2]。作为一种“形象管理”理论,他提出为了在某种社会背景中给他人某种印象而做出的活动即为“表演”,表演的目的即表达某种意义。表演、自我都是个体通过一定的互动所达成的个体符号,这类符号的形成与确立又必须被外界的认同与接收,由此提出“剧组”概念。戈夫曼认为本身是无法自行界定的,进一步提出了“剧本期望”这个概念[3]。就本文研究对象来看,学界对网络综艺节目本身的研究兴趣正迅速提高。刘毅涛认为视频网站独特的观看逻辑与观看传统电视的习惯大不相同,网民可以先浏览,然后通过“暂停”“回看”等来了解细节,并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4]。
笔者通过判断抽样,选取《火星情报局》这档实质为脱口秀,但将“欧洲议事院”的形式和明星“插科打诨”结合起来的创新类网络综艺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运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其内容进行分析,而不是基于概率抽样的统计概括,其主要方法是“从理论出发到个案,再回到理论,是建立在已有理论基础上的理论修正、检验或创新”[5]。个案研究的外推遵循了“分析扩大化”的规则[6]。个案样本集中了某一类型现象的共同本质、特征、属性或变量[7]。
一、纯网络综艺中的戏剧表演(一)节目中“玩世不恭”的表演者
当一个人为了迎合某种社会角色而进行表演时,他必定希望他的观众们认真对待自己建立起来的表演印象。在一种极端上,我们发现表演者可能并未完全投入自己所扮
【作者简介】孙智清,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在读。
592018.5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变得更有趣。”,使节目表演回归正能量。高颜值的副局长郭雪芙是节目的颜值担当,常常只需一个自带美颜式的萌笑就提升了整个节目的可观赏性。嘉宾的个人前台与节目组的“舞台设置”相辅相成,保证节目效果。在后期包装上,大量加入幽默的字幕和动画表情,这种虚拟的舞台设置促进了节目效果和表演的一致性。
(三)“表演者”与受众后台行为的前置化,呈现多平台互动的特点
戈夫曼所指的前台是面对面的实体场景,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交互性、参与性、即时性等为特征的新媒介技术的出现使得中介性传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规,人们进行自我呈现的舞台设置呈现多样化和虚拟化的特征。《火星情报局》嘉宾刘维2016年4月20日发布了一条微博,用文字配图片的形式展示了火星情报局节目的幕后伙食水平,此后有六千多位网友对此微博进行评论、点赞或转发。传统意义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嘉宾等的后台行为不为人们所知,但网络综艺凭借它与生俱来的新媒体特性,嘉宾或节目组可以通过微博等虚拟的舞台设置将后台的内容前置化。受众得以通过发弹幕、发布话题微博、投电子邮件等形式实时参与节目的互动,通过网络平台借助文字、图片、视频或符号等搭建起虚拟化的前台完成表演。正如陈晓婧所指出的,伴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数字化,人与身体、与空间的分离,不仅为个人的表演提供了现实与网络两种不同的舞台,也使个人得以借助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拓展自己的人际互动,进而获得比在真实世界中更加多的自我呈现[9]。
(四)“剧本期望”反常,角色冲突带来戏剧反应戈夫曼认为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限定即为“剧本期望”。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有社会所赋予他的“剧本期望”。例如医生就应该穿着白大褂,戴着听诊器,拥有救死扶伤的能力。个人不仅受到社会体系在总体上的限定、还受到他人期望的限定与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分别来自其他表演者、剧组和观众。如火星情报局中八位高级特工在节目中完全释放天性,毫不顾忌形象的表演,完全颠覆平常的形象。如刘维本来是从东方卫视北汉子和娘娘腔于一体的形象;沈梦辰是湖南卫视当红女主持人,却在节目中完全甩掉偶像包袱,撒泼打浑满地打滚。这些与“剧本期望”形成反差的表演,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性,带来了良好的戏剧反应。
(五)剧班成员间合作默契,剧班互动增强受众观感体验
戈夫曼将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协同配合的任何一组人称之为“剧班”。他认为,当剧班正在进行表演时,剧班成员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契约,这种契约
60学术园地将他们彼此联结起来。例如在《火星情报局》第二季第三期的节目中,“局长”汪涵化妆成猫王,在舞台上的八位高级特工都会一起默契配合的跳起猫王的舞蹈来营造节目气氛。而这种行为在这个剧班成员之间已然产生一种默契,所以他们有时略带浮夸的行为也在剧班成员彼此间的默契配合下不会显得突兀僵硬。正如戈夫曼所说,剧班成员,随着他参与剧班演出的次数以及其特定印象受剧班表演保护的那些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之间就会被一种可称之为“熟悉”的那些权利纽带联结在一起,而在剧班成员之间这种熟悉的特权是一种只要个体在剧班中占取了一个位置,剧班就会自动给予他并被他自动接受的正式关系。
传统的综艺节目中,表演通常集中在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戏剧互动,而在《火星情报局》中加入了两百名初级特工、场外在线特工(即在线参与互动的观众)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剧班构成。当某一个剧班正在表演时,其余观看表演的参与者就会进行回应性表演,这时他们被看做另一个剧班。如果按照舞台设置将局长和两位副局长看做一个剧组,八位高级特工及两百名初级特工、场外在线特工即参与互动的观众各看做一个剧组,这便形成了一种戏剧互动,即来自四个剧班之间的戏剧互动。观众的视觉关注点便在这四个剧班的表演之间穿梭,形成良好的观感体验。
结语
在戈夫曼戏剧理论的框架下对《火星情报局》进行分析理解,可以对网络综艺的节目设置有更清晰的认识。说明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网络综艺这一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兴起来的节目类型仍具基础的适用性。网络综艺与传统电视综艺不同之处在于,表演者与受众可以通过多个平台进行互动,从而将各自的后台行为前置化。■参考文献:
性[J].[1]中国报业苏金妮,2016(10):82-8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戈夫曼拟剧理论的适用北京:[2][8][11]北京大学出版社,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2008.
[M].冯钢,译.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10]汪广华.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2001(3):28-30.
[J].连云港代传播[4]:刘毅涛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网络综艺脱口秀模式创意的三重维度,2016(8):162-163.[J].现个案研究[5]卢晖临[J].中国社会科学,李雪.如何走出个案,2007(1):118-130.
——从个案研究到扩展[6][7]王宁王宁..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研究中的样本属性与外推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2,5.政评论,2008,3:44-54.[J].公共行院学报[9],2012,2.
陈晓婧.新网络社交时代的自我呈现[J].淮阴师范学
“加油好男儿”出身的歌手,但在节目中展现了一个集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