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四项措施并举强力推进红枣产业发展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l-2. 瞳旧I_ \ 、 画画圄 农业部启动云南“高原香蕉"生产 压I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张兴旺)2006年1O月28—29日,农业部 “十一五”“948”香蕉项目启动暨云南“高原香蕉”产业发展研讨会,在云 南省玉溪市举行。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云南省农业厅、玉溪市农业 局和项目组专家4o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确定:“十一五”期间,云南省 息 将在农业部“948”香蕉项目的滚动支持下,以“948”香蕉项目专家组为 技术依托,整合现有资源,开展香蕉生产的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和示范推 \ 广,努力提高云南香蕉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充分利用云南特有的高纬 度、高海拔山区的气候环境条件,生产优质的“高原香蕉”,创造特色鲜 ∞ 誉 明的云南“高原香蕉”品牌,提高云南香蕉的声誉、市场竞争力和蕉农 0 Z 收入。 已 ∞ 蛊 献县四项措施并举强力推进红枣产业发展 一£= (-) 本刊讯近年来,河北省献县紧紧依托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把发 展红枣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抓,扩基地、育龙头、拓市场,走 产业化发展之路,成效明显。目前,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3.67万hm2, 红枣年产量l5万t,年产值达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 人均红枣收入l 158元,红枣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 20o0年以来,献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 优经济林——金丝小枣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河北省优质 红枣生产基地县”、“河北省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十佳县”等。 抓基地,积极构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格局。为加快红 枣产业基地建设,献县县委、县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科学 规划,合理布局。在稳步扩大东部传统枣区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东枣西 移”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谁种谁有,地随树走,可 以继承和转让”等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枣树的积极性,已 向西部乡、村扩展红枣O.67万hm2;二是推广良种,改劣换优。为了增强 产业发展后劲,他们把引进新品种、改劣换优工作作为果品结构调整的 重点,采取改接和新植两种方式,大力发展冬枣、无核小枣和优质金丝 小枣,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石(石家庄)黄(骅)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两侧 建成了冬枣、无核小枣等名优红枣产业带,目前,全县冬枣面积达到l 万hm2,年产量500万kg,产值l亿元以上。三是改革种植模式,提高种 植效益。重点对老枣区进行加密改造,现已完成1.67万hm2。同时,积极 推广篱壁式、棚架式种植模式和丰产、稳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管理 技术。 强科技,大力推进红枣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提高质量,促进销售, 献县把红枣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放到重要位置,特别是把红枣无公害生 产环境评价和果品认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红枣无公害生产领导小组,并抽调县委、人大、政 府、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片,4o个科局领导包 乡镇,林业局包技术的“三包”责任制。县林业局设立 了无公害果品生产管理办公室,并在每个乡镇配备 子,使区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了全县经济的 快速发展。 河北省献县县委宣传部(062250) 左大中 县、乡(镇)技术人员各一名,专门负责红枣无公害标 准化生产推广工作。另外,他们还定期对基地果农进 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果农对无公害果品生产的 认识,为全县发展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目 前,全县已有红枣2.47万lun2和66.67 hm2果品分 别通过省林业局环境评价和果品认证。 扶龙头,努力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按照科、工、贸 一“云南红"葡萄酒推动 弥勒葡萄业跨越式大发展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张兴旺) 云南高原葡萄酒 有限公司生产和创建的中国名牌“云南红”干红葡萄 酒,有力推动了弥勒县葡萄业的迅猛发展,仅8年时 间就从1997年只有134 hm2濒于毁弃的葡萄园,发 展到2733 hm2,为1997年的20倍,成为该县继烤 烟、甘蔗之后又一年产值超亿元的新兴大产业。 弥勒县连片规模种植葡萄,始于20世纪60年 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龙头 带动工程,通过资金、信贷、税收等环节重点扶持壮 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销售、加工、贮藏型龙 头企业。2000年,献县绿源冬枣产业技术开发中心 代初国营弥勒东风农场,继而建起西南地区第一个 葡萄酒厂。到80年代中期,面积发展到333 hm2,产 量达6000t。由于没创出品牌,打不开销路,占领不 了市场,农场工人种植的葡萄666 m2收入只三四百 元。于是,有的就挖掉葡萄改种水稻、玉米或柑桔。全 农场企业在10年间亏损3 000多万元,只好关机停 产,全场葡萄面积由333 hm2锐减到134 hm 。随后, 县里又引进神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继续开发,同样 因没有品牌和投入不足而失败。1997年农场招商引 资时,香港恒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武克钢先生实地考 察该场后,以他留美经济学博士的慧眼、才能和胆 识,认定当地是生产优质葡萄和能酿出优良葡萄酒 的宝地,毅然收购了东风农场葡萄酒厂,成立了云南 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合作开发 的冬枣湿冷保鲜技术解决了冬枣保鲜难的问题,冬 枣保鲜期可达100天以上。20o3年以来,全县新建、 扩建各种红枣保鲜库达4o余座,保鲜能力达l万t, 基本可满足本县及周边县(市)红枣发展的需要。同 时,他们还十分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及名牌产品的创 建工作,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 合作,先后研制开发出枣汁、蜜枣、酥脆枣等深加工 产品20多个,年加工能力达l万t。在此基础上,他 们还十分重视商标注册和名牌认定工作,打造出了 “乐寿”、“康宇”等20多个品牌,产品远销京、津、沪 等1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和欧美 各国。 拓市场,切实加强红枣销售网络建设。一是扩大 和完善了占地20多hm2的尚庄北方红枣交易市场, 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投入巨资,以市场化运作方 式,引导农场工人和周边农民用现代高新技术生产 葡萄。同时,引进世界先进红葡萄酒酿造技术和国内 一建立了以沧州康宇枣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5 000 t 红枣保鲜库和两条年加工能力3 000 t的酥脆片加 流酿酒人才,创造出了质量居上的“云南红”干红 葡萄酒,产品在’99昆明世博会上好评如潮,随后被 国家指定为国宴用酒,从此一路走红,出云南,到京 沪,销至全国各大城市,并出口日本,一下成为中国 名牌。名牌葡萄酒的推动和“公司+基地+农民”的 经营模式,调动了东风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的积极 性,全场葡萄又由13hm2迅速发展到1 333hm2,加 上周边农民种的1 400 hm2,总计2 733 hm2,成为目 前云南省最大的葡萄种植县,葡萄种植业由此也成 为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致富的重要财源。据统计, 1997年东风农场职工人均收入为1 460元,到2005 年就突破万元,2006年又比上年增加1 000多元, 工流水线。通过对红枣的等级收购,变以往的“产、 供、销”为“销、供、产”,形成了市场引导红枣供应,固 定基地、农户生产的发展模式,市场产销两旺。目前, 该市场年红枣交易量已达到4万t,成交额2亿元, 为献县红枣参与全国大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 积极参加全国及省内外的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洽谈 会,把献县红枣产品展示给国内外客商。“乐寿”牌金 丝小枣和冬枣连续多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型展示展销 会上荣获金奖;三是建立健全了红枣协会和营销网 络。目前,该县在全国建立各类红枣销售网点500多 个,有自营出口权企业6家,从事红枣经销的经纪人 达3000多人,形成了献县红枣行销全国的良好态 667 m2葡萄产值达1.6万元,是烤烟的13倍。弥阳 镇中上村农民缪祥生种的0.53 hm2葡萄,0.33 hm2 势,走出了一条以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 投产时就收入5万多元;新哨镇红石岩村的杨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