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
作者:束燕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年第10期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包含丰富内容,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精选作业设计角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理清作业设计梯度、创新作业操作形式,校准教学引导切点、提升实践操作效益、扩大实践面积,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实践性作业 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C-0014-02
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布设一些实践性作业任务,这无疑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帮助。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注意精选设计角度、接轨学生生活认知、理清题目梯度、创新作业形式、校准教学引导切点,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实效性,突出训练成效。书面作业是传统教学思想的一贯追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意识束缚,对实践性作业有全新追求,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教学方略,提升学生学科基础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精选设计角度,校准引导切点
道德与法治引入实践性作业内容,教师要注意精选设计角度,学生接受度更高,实践性活动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调查,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参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师深潜到教学内容之中,对实践活动相关内容进行深度发掘,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性作业设计角度。其次是对学生学习基础展开多重调查,以提升学生接受度。学生学力基础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群体差异的存在,给不同群体布设不同实践活动内容,无疑能够有效提升教学适配性。
精選设计角度,教师要对作业内容进行多重筛选,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以便形成崭新训练启动力。例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丰富的社会生活》,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姚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为学生准备选择性实践任务:活动一,讨论内容:人离开社会群体是否可以单独生存?同桌互动讨论学习。活动二,通过网络查询信息,搜集一则成功者的故事,注意突出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三,写一篇演讲词,围绕“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阐述人与社会不可分的关系。三个活动任务,任选两个形成课堂作业。学生拿到活动任务后,积极展开筛选,并自觉展开活动操作。经过一番操作,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作业任务。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个活动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些活动与学生学习认知有更高契合性,教师进行教学引导也显得很从容,这说明教师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切准学生心理展开实践性作业设计,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
二、接轨生活认知,提升实践效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生活认知,以提升实践性作业的适配性。学生生活环境、生活认知、思想基础、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对学生生活观念、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对接学生生活思想展开实践性作业设计,无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创新设计,要体现对学生生活认知的观照方面,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基础进入实践操作之中,给学生带来的心灵触动会更为剧烈。
“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认知有太多接轨点,教师要注意找准教学切点,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如《网络改变世界》,初中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有特殊情结,日常生活中运用网络已经成为常态操作行为,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重点体现在反思方面:第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伤害,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发言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发你的观点。第二,在小组内讲述网络应用故事,突出一个主题,说明网络改变世界的事实。不妨展开多重信息搜集,选择最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展示。第三,结合自身网络运用体验,拟定几条网络应用标语,说明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便捷或者危害,要求人们正确运用网络。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展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性训练,往往能够形成丰富的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对网络应用有丰富的经验,自然是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有效提升了训练效度。
三、理清作业梯度,扩大覆盖面积
实践性作业有一定难度系数,教师要针对学生学力基础不同作出相关调整,体现作业设计的梯度性,扩大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课堂教学有多种教学目标,作业设计也要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观照性,教师在实践性作业创设中进行科学调度,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不同学习历练平台,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能力有一定帮助。学生学力呈现个体差异性,实践能力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在作业布设时,结合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展开教学操作,自然能够提升教学适合性。
实践性作业讲究可操作性,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对实践活动操作条件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遵守规则》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实践性作业:同桌两个人展开互动训练,自行创编一段情景剧,自主设计脚本,自行展开排练,在班级内公开演绎。围绕遵守公共秩序进行创编,可以表彰先进,也可以讽刺破坏规则的行为,通过角色演绎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别高的参与兴趣,根据教师布设快速展开思考和讨论,形成了情景剧操作方案。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自然找到演绎的感觉。课堂展示正式开始,教学让学生以抽签形式决定出场演绎的名单,并组织学生展开现场评价活动,给学生演绎增加一些气氛。在这个活动操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能够形成丰富的体验感知。这个实践活动有极高的覆盖面,什么样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四、创新操作形式,突出训练品质
实践性作业有多种呈现形式,在具体设计时,教师需要给出针对性选择,以提升教学适合度。例如,生活案例展示不妨改成课堂演绎形式,书面作业不妨改成电子作业,生活观察不妨改为实地观察,社会调查不妨改为信息搜集,这些做法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实践展开教学布设和创新,都能够有效突出训练品质,让学生在多重训练操作中形成学科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新实践性作业的操作形式要求教师要对最为先进的作业形式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给出契合性设计。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实践性作业是: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还需要尊重什么呢?展开生活搜集,结合你的见闻讲述一个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案例,可以以书面形式进行呈现。学生进入作业操作环节,很快就获得一些学习信息。有学生讲述自己与家里宠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也有学生介绍家人如何爱护花草的经历,还有学生为我们展示从信息渠道搜集到的故事内容,说明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教师利用故事讲述形式展开作业启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学生对生活、对世界、对自然的见解和认知从不同角度获取,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其学习认知的形成变得更为具体而有形。学生对实践活动有选择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契合学生实践实际需要作出选择性设计,自然能够成功调动学生训练的思维。
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有特殊情结,因为与其思想和生活有太多的接轨点,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反馈。在布设实践性作业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性作业强调互动和操作,教师要对作业内容和操作形式有一定把握,让学生自觉进入实践活动之中,这样才能顺利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雨花.瞄准学生需要 践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行为作业[J].名师在线,2019,(4).
[2]史学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刍探[J].成才之路,20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