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税收筹划产生于( )年。
A.1935 B.1947 C.1950 D.1959
2、我国税收筹划被法律认可是在( )年。 A.1994 B. 1995 C. 1996 D.1997 3、( )税收筹划是主体,需求量最大。 A.企业 B.机关 C.事业 D.社团
4、影响税负弹性的税制要素很多,但不包括( )。 A.纳税人 B.税收优惠 C.税基 D.税率 5、利用成本费用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法是( )。
A.增加收入 B .减少收入 C.充分列支成本费用 D.减少成本费用
6、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率不变,则选择( )对企业较有利。
A.平均年限法 B.工作量法 C.行驶里程法 D.加速折旧法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税收筹划目标的有( )。
A.税收负担最小化 B.税后利润最大化 C.企业价值最大化 D.纳税成本最大化 8、低税负点是指( )。
A、税基最小化 B、税基最大化 C、减税最小化 D、免税最小化 9、属于时间性差异的项目是( )。
A. 国债利息 B、折旧 C、赞助费 D、罚款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纳税人的筹划权 ( )。
A. 避税筹划 B、节税筹划 C、转嫁筹划 D、欠税筹划 二、选择题
1、按需求主体的不同,税收筹划可分为( )。
A. 法人税收筹划 B. 自然人税收筹划 C. 自行税收筹划 D. 委托税收筹划 2、按涉及税种的类别不同,税收筹划可分为( )。
A. 商品劳务税的税收筹划 B.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C. 财产税的税收筹划 D. 资源税的税收筹划
3、1959年,欧洲税务联合会成立。它由从事税务咨询的专业人士和团体组成,其成员遍布( )等22个欧洲国家。
A. 英 B. 法 C. 德 D. 美
4、下列属于税收优惠形式的是( )。
A.税率差异 B.税收扣除 C.税收抵免 D.亏损弥补 5、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合理安排( )。
A.生产时间 B.交货时间 C结算时间 D销售方式
6、逃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是( )。
A.性质不同 B. 采取的手段不同 C. 发生的时间不同 D. 目的不同 7、国际税收筹划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
A.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差别 B.税收执法效果的差别 C.税制差别 D.其他因素 8、税收筹划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策划活动,一般受制于( )。 A、环境 B、政策 C、法规 D 、内部制度 9、利用税收扣除获得税收利益通过( )实现。
A、争取扣除项目最多化 B、争取扣除金额最大化 C、争取扣除最早化 D、争取扣除最晚化
10、不同投资形式的选择要考虑( )。
1
A.税收利益 B.投资收益 C.投资风险 D.变现能力 三、计算题
1、新华造纸厂2012年7月向汇文文具商店销售纸张117万元(含税价格),货款结算采用销售后付款的方式,汇文商店10月份只汇来货款35.1万元。 对此类销售业务,明天造纸厂应如何进行筹划呢?
2、某教授主编一本教材,参编人员6人,预计稿酬所得18000元,如何安排才能使总税负最小? 3、某商厦于2012年3月和9月分别推出冬末和夏末大减价,商厦的所有商品在活动期间七折销售,商厦在这两个月中分别取得了287万元和308万元销售额(含税)的好成绩。该商厦的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试分析该商厦折扣销售产生的节税效应对弥补让利损失的作用。
4、假设海华集团由北京公司本部与两家子公司甲和乙组成,2007年度本部实现利润200万元,其子公司甲实现利润20万元,子公司乙亏损3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33%。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5、甲公司现有闲置资金500万元,有两个投资方向可供选择:
方案1:同其他企业联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一个新企业乙公司,甲公司拥有20%的股权。假设乙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估计乙公司每年可盈利200万元,税后利润全部分配。
方案2:甲公司用500万元购买国库券,年利率为7%,每年可获利35万元。 公司从税负较轻的角度应选择哪个方案呢?
增值税:
纳税人的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
一般纳税人税率 17% 1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 3% 3%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20.05% / 17.65% 25.32% / 23.08% 当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 增值率>17.65%,适宜做小规模纳税人,反之,适宜做一般纳税人 当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3% 增值率>23.08%,适宜做小规模纳税人,反之,适宜做一般纳税人
例:某生产型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其年销售收入(不含税)为120万元,可抵扣购进金额为80万元,其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年应纳增值税为6.8万元 请运用增值税无差别平衡点对企业纳税人进行筹划 ?
该企业增值率=(120-80)÷120=33.33% 因为33.33%>17.65%,应选择做小规模纳税人。 建议企业分设3个独立核算的企业,
使每个万元的年销售额小于50万元,分立后的纳税总额为3.6万元,节税3.2万元。
例:某锅炉生产厂有职工280人,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为2800万元,,其中安装调试收入为600万元。该厂除生产车间外,还没有锅炉设计室负责锅炉设计及建筑安装工作,每年设计费为2200万元,另外,该厂下设有6个子公司,其中有A建安公司、B运输公司等,实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该厂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其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一并征收增值税。 应纳增值税=(2800+2200)×17%-340=510(万元) 增值税负担率=510/5000=10.2%
2
筹划分析:该厂是锅炉生产企业,其非应税劳务销售额(安装、调试、设计)等收入很难达到销售额的50%以上。
筹划思路:将该厂设备安装、设计室及调试人员划归A安装公司,并将安装调试收入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分离出来,由建安公司统一核算缴纳税款。
锅炉厂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2800-600=2200×17%=374(万元) 应纳增值税=374-340=34(万元)
A建安公司缴纳营业税=(600+2200)×5%=140(万元) 税收负担率=140/5000×100%=3.48% 税负降低6.74%
增值税纳税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的选择 一般纳税人 17% 17% 13% 13% 营业税纳税人 5% 5% 3% 3% 平衡点增值率 34.41% 20.5% 43.46% 26.08%
例:某装潢公司销售建材并代客装修,2011年该公司装修工程总收入为1200万元,为装修工程购入材料款(含税)936万元,增值税税率17%,营业税税率为3%,请判断该公司是成为营业税纳税人还是增值税纳税人?
该公司增值率=(1200-960)/1200×100%=22% 因为22%>20.65%(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该企业应选择缴纳营业税
增值税=1200/(1+17%)—936/(1+17%)=38.36(万元) 营业税=1200×3%=36(万元) 节税:38.36—36=2.36(万元)
某家用电器经营部原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1年修理修配销售额为45万元,其中1-11月份销售额为40万元,12月份销售额为5万元;购进相关配件10万元(含税),并获得普通发票。随着其经营业务扩大到家用电器一体化设计及安装领域,该部分业务当年12月份获得营业收入30万元。请对该家用电器维修部的纳税人身份进行选择? 解析: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75÷(1+3%)×3%=2.18(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含税征收率=应纳增值税÷含税销售额×100% =2.18÷75×100%=2.91%<5%
(1)该纳税人不分开核算,缴纳增值税,税负较轻,应纳增值税=75×3%=2.25(万元) (2)如果分开核算:应纳税额=45÷(1+3%)×%+30×5%=2.81(万元)
多交税0.56万元
(3)如果不分开核算,纳税人12月份的销售额达到75万元,符合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因此,12月份应纳增值税=(30+5)×17%=5.1(万元),节税目标未达到 综合分析:
在三种方案中,不分开核算,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税负最轻,分开核算次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最重。
3
纳税人身份筹划(子公司、分公司)
例:上海一家公司在武汉设立销售分公司,这个公司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年所得额汇总到总公司集中纳税。当年底,该公司内部核算资料表面,武汉销售分公司产生亏损50万元,而公司总部(不含分公司)盈利150万元,公司总部不考虑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因素, 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该公司应纳所得税为:(150-50) ×25%=25(万元)
如果武汉分支机构设立为子公司,则公司总部应纳所得税为:150 ×25%=37.5(万元) 扣除额的计算:
例:某公司在某年度销售产品收入7500万元,产品销售所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合计5800万元,其中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支出600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以价值400万元的产品(成本300万元)抵偿债务,将价值600万元的产品(成本450万元)对外进行捐赠。企业没有其他所得税调整项目。
企业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7500×15%=1125(万元) 实际发生600万元,允许全额扣除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7500×5‰=37.5(万元)发生额的比例60万元(100×60%) 应纳税所得额=7500-5800+400-300+600-450+62.5=2012.5(万元) 应纳所得税=2012.5×25%=503.125(万元) 该企业的问题是什么?
广宣费=8500×15%=1275(万元) 600万元广告费可以全额扣除
业务招待费=8500×5‰=42.5(万元) 发生额扣除6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7500-5800+400-300+600-450+57.5=2007.5(万元) 企业所得税=2007.5×25%=501.875(万元) 节税1.25万元
个人所得税
【案例】王经理每月工资收入6000元,每月支付房租1000元,除去房租,王经理每月收入为5000元。王经理每月个人所得税=(6000-3500)×10%-105=145(元)
如果公司为王经理提供免费住宿,每月工资下调为5000元,则王经理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5元(5000-3500)×3%=45 每月节税100元
【案例】上海某公司职工李某每月工资5000元,住房公积金比例目前为7%,不考虑其他税前扣除因素。
李某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额=5000×7%=350(元) 李某应纳个人所得话说=(5000-3500-350)×3%=34.5 公司实际负担5350元(5000+350)
李某的实际收入=5000+350-34.5=5315.5(元)
【案例】付先生是一家卷烟企业员工,每年6个月工资为每月3000元,6个月旺季工资为每月工资5000元。请为其进行税收筹划。 方案一:企业采用月薪制绩效工资
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3500)×3%×6=270(元) 税后收入=3000×6+5000×6-270=47730(元) 方案二:企业采用年薪制绩效工资 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6+5000×6)÷12-3500】×3×12=180(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税90元
4
【例】李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税收筹划专家,2011年11月3日,受邀为上海某集团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开设《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专题讲座,第二天继续为该集团公司提供服务,内容为通过实地核查,测试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该公司风险评估报告。李教授两天的劳务报酬为30000元。
1、假如30000元作为一项劳务报酬申报,李教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30000×(1-20%)×30%-2000=5200(元)
2、假如合同注明讲学的劳务报酬为10000元,咨询服务劳务报酬为20000元,李教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讲学的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1-20%)×20%=1600(元) 咨询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20000×(1-20%)×20%=3200(元) 合计纳税4800元,节税400元
【案例】张老师是一位中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课外辅导班,辅导班为期3个月,本期共招收25名学生,每位学生的学费是1200元,开班时一次缴清,张老师共获得劳务报酬30000元(25×1200),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0000×(1-20%)×30%-2000=5200(元) 如果张老师采取分3个月向学生收取学费,每月收取10000元 则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0000×(1-20)×20%=1600 1600×3=4800(元)节税400元
【案例】某公司总部在北京,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5个分公司,2011年8月,专家赵先生受邀为该公司总部及25个分公司分别进行了纳税风险控制辅导,共获取劳务报酬100000元
1、如果该项劳务报酬由北京公司总部一次性支付,在赵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100000×(1-20%)×40%-7000=25000(元)
2、假如合同规定,北京公司总部支付20000元,各地分公司分别支付3200元,则赵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0000×(1-20%)×20%=3200(元)
(3200-800)×20%×25=12000(元) 合计纳税15200元,节税9800元(25000-15200)
【案例】徐小姐是名演员,2012年7至9月在某电视台取得一项劳务收入60000元,期间,徐小姐支付交通、食宿等费用9000元。
1、徐小姐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0×(1-20%)×30%-2000=12400(元), 徐小姐的净收益为:60000-9000-12400=38600(元) 如徐小姐与电视台商议,改变支付方式,分3次申报纳税,并由电视台支付交通、食宿费用,劳务收入降为51000元,则徐小姐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7000×(1-20%)×20%=2720(元),合计纳税2720×3=8160(元)
徐小姐的净收益为:51000-8160=42840(元) 节税4240元(12400-8160)
【案例】王先生是一位装潢设计师,2012年利用业余时间为一家公司提供装潢设计服务,每月获得劳务报酬5000元,为了获得5000元的劳务报酬,王先生每月需要支付往返的车费200元,材料费1000元,如何为王先生进行税收筹划? 1、筹划前,2012年度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5000×(1-20%)×20%×12=9600(元)
2、王先生成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专门为该公司提供服务,其他条件不变, 王先生2012年度的总收入为:5000×12=60000(元)
5
总成本为:(200+1000)×12=14400(元) 王先生作为投资者,个人费用扣除4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60000-14400-42000=36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3600×5%=180(元)节税9420元(9600-180)
【案例】陈女士2011年9月份取得各项收入26000元,其中,工资、薪金收入8000元,福利彩票中奖收入12000元,稿酬收入6000元。该月通过社会非盈利机构向灾区捐赠7000元,并取得了捐赠发票。
方案一:不分项捐赠,只以工资捐赠,捐赠扣除额为1350元(8000-3500)×30% 工资、薪金应纳税额=(8000-3500-1350)×10%-105=210(元)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12000×20%=2400(元)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6000×(1-20%)×14%=672(元) 合计纳税=210+2400+672=3282(元) 方案二:将捐赠额在各项所得中分项扣除 工资薪金所得捐赠扣除额为1350元
工资、薪金应纳税额=(8000-3500-1350)×10%-105=210(元) 偶然所得扣除额=12000×30%=3600(元)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12000-3600)×20%=1680(元) 稿酬所得扣除额=6000×(1-20%)×30%=1440(元)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6000×(1-20%)-1440】×14%=470.4(元) 合计纳税=210+1680+470.4=2360.4(元) 节税920.6元
5、某公司员工王小姐2011年12月份工资收入为5000元,年末公司又发其年终奖30000元。请比较王小姐在12月份一次领取30000元奖金与在12月份和2012年1月、2月分次领取奖金10000元两种情况下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案好?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