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意象——关于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思索
来源:六九路网
譬 镦青斯完 笔墨意象 关于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思索 口刘文 摘要: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在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水墨人物画和西方绘画相交融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中国画种。它 同以“书画同源”为审美追求的写意人物画有着十分微妙的差异。笔墨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不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与造型、 色彩等因素共同建构水墨人物画的演绎平台。文章分析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试图寻求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形式与内容、 笔墨语言、视觉图式的拓展之法。 关键词:笔墨意象水墨人物画 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在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水墨人物画和 失所的悲惨情景,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和强烈的现实主义 西方绘画相交融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中国画种。它同 精神。这为现代水墨人物画指明了现实主义方向,翻开了现代水 以“书画同源”为审美追求的写意人物画有着十分微妙的差异。 墨人物画的新篇章。 笔墨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不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与造 2O世纪中期,一些现代水墨人物画家纷纷把自己置身于现实 型、色彩等因素共同建构水墨人物画的演绎平台。也就是说,除 生活之中,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热情,同时又具有扎实的造型基 了继承文人画、写意人物画的水墨资源和“神形兼备”的美学传统 本功和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尤以黄胄、刘文西、方增先为代表, 外,现代水墨人物画更是一种中西结合的产物。 他们用质朴的表现手法感悟现实、诠释自己,反映现实主义的时 据史料记载,水墨人物画是由唐代画家吴道子将王维的水墨 代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入, 山水画法运用到人物画当中而创立的。北宋白描大师李公麟用 现代水墨人物画创立了一种更富内涵和张力的现实主义画风。 轻毫淡墨描绘人物,造就了水墨人物画的新画风。南宋梁楷在前 具体表现在水墨人物画上,就是从仅表现现实生活逐渐转变为更 人的基础之上粗毫泼墨、大胆变革,创造了水墨人物画表现的新 加注重表现人物精神;从再现客观对象逐渐转变为对画家精神本 画法,打破了传统人物画严谨工致的造型技法。传统的水墨人物 体的关注,同时画家运用西方现代绘画、设计理论以及技法去建 画一直遵循以山水花鸟画为主体的文人画的美学原则。到了宋 构一种新的图式语言。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周思聪,如她的现 代,伴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大兴,人物画出现了衰落、断裂的迹象。 代水墨人物画《人民和总理》,里程碑式地再现了史实;《矿工图》 因此,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画种积淀不深,不像山水花乌画那样大 建构了新的图式语言;再如“凉山彝族妇女”系列作品,在人物表 师林立,梁楷、石恪、黄慎、任伯年等著名人物画家也只是传统水 现、写实再现和画面抒情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 墨人物画发展过程中少之又少的亮点。 剖知识和素描表现技巧来改造中国画。徐悲鸿在绘画上融会中 精神、时代责任感及其审美追求,基本上完成了在传统基础上的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形象作为印记,而水墨人物画也在中国 到了民国时期,出现了徐悲鸿等大师,他们以西方的科学解 现代嬗变。 西,在倡导水墨人物画以现实主义为方向和确立中国画写实精神 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记,正如代表古希腊的形象或许是 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中国画改良论》中说:“古 维纳斯、代表中国秦代的形象即兵马俑一样。即使到了现代,也 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 有“笔墨当随时代”一说。民国时期,陈独秀提出要变革中国画, 者之可采者融之。”如他创作的《愚公移山》,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 就要“革四王的命”。在这里,“四王”作品有无价值我们姑且不 吸收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法来刻画人物,如西方素描技法、解剖 论,“革四王的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四王”作品的一味摹 知识、透视技巧、色彩等,塑造出个性十足同时有着现实意义的艺 古、追求闲情雅致在当时已变得不合时宜。同样,如果现代水墨 术形象。徐悲鸿和他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变革之路,影响了后来 人物画一直在画室里无病呻吟,那无疑是与当今时代背道而驰 很多致力于中国人物画变革的画家。蒋兆和在这之上又进了一 的;而同时面对社会和历史,现代水墨人物画如果仅仅是反映和 那它的作用也同样会引起质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步。他解决了传统人物画当中结构和比例不准的问题,把水墨人 再现生活,物画的线描和西方绘画的素描技法以及解剖知识等融合运用到 来说,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是在塑造个性形象的过程中寻求普 水墨人物画创作当中。如他的《流民图》比例结构精准、形象生动 遍精神意义的一种历程,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此,就有了蒋 逼真、笔墨技巧高超,神形兼备地表现出抗日战争时期难民流离 兆和、叶浅予、李斛等一大批画家对新人物、新生活的表现,就有 (下转第127页) 28 教学心得 ART EDUGAT『ON RESEARCH 的培养密不可分。如,敏锐的洞察力不仅需要在专业课的学习 中培养,更需要在基础课学习中进行锻炼。再如,审美能力虽然 的考核。 第二,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按就业需要的不同,改变培养目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也得到培养和提高,但基础课对审美能力的 培养更起着关键作用。在高校美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告诉 学生审美没有套路,与高考前应试的那种审美是不一样的。因 标,调整课程设置。如,美术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将来从事初、高 中美术基础教学比例甚大,因此可以增加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素 描和色彩的教学比重,以满足这部分学生就业后应用这方面知 此,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在就业中应用广泛,而且由 基础课培养的各种能力也与就业所需密切相关,因而高校美术 基础教学尤其重要。 识的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更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和创 新思维,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速写课、手绘课、创意素描课等 课程的课时量来满足其未来就业的需要;绘画专业学生将来就 四、应对措施的思考 综上分析,当前普通高校美术基础教学面对的两难之境是: 既要应对艺术高考入学的学生美术基础水平较低的现实,又要 满足毕业生就业后对美术基础知识应用广泛的需要。这就相当 于既要对入学新生的美术基础进行“补课”,又要把美术基础课 业以绘画为主,可以加强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增开大 师作品分析课和增加写生课时量等措施满足这一专业学生的就 业需要。 总之,当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还存在多种问题,其中面对 应试高考和就业需要带来的培养目标的考验正是当下高校美术 作为一门专业课进行教授,使学生学好、学会、终身受用。在目 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在分科详细且单门课程课时不多的 情况下,很难做到既“补课”又“纠正”,既“学会”又“深入”。而这 基础教学面对的两难之境。认识到这样的问题,高校一线教师 有义务承担艰巨的教学研究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 究中探讨问题,再回到教学中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一改革一再实 践,坚持不懈地开展好高校美术基础教学。 项目来源: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个问题正是对当下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严峻考验。面对这样的 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应对措施。对此,笔者有一些 想法,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又回到教学中 解决问题。这些想法还有待同行探讨和教学实践的检验,具体 如下: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第一,提高生源质量。考核学生观察力、审美能力、动手能 力、对事物认知能力,同时筛选真正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这样 才是对学生各种美术基础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对套路应用好坏 (上接第28页) 编辑伍宝 了《洪荒风雪》《雪夜送饭》等一系列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 批评家郎绍君曾说过:“认真的水墨画家都在寻找失落的精 就有了《杜甫》《北平解放》《转战陕北》等一系列反映历史题材的 神价值和目标,探索性水墨画家尤其如此。”而在这一寻找过程 绘画,也有了关良、叶浅予的各具特色的戏曲、舞蹈人物画。而在 中,有人投奔到西方现代艺术的缭乱语境之中,还有人把传统文 现当代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语境中,水墨人物画更应该是一种对 化与自我衔接起来,而这两种情况都是将传统与西方对立起来, 人类本身生活状态和生存空间的关注,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审时度 而不是达到两者的契合。正如有人戏说的那样:“谁能在这巨大 势和对生存的自我反省。 引力场中找到矛盾逆折中最好的合力,谁就是最优秀的艺术家。” 人,注定是一定文化结构的体现者,以至于文化的遗传像血 而在水墨人物画中塑造这种艺术的至高境界,无疑将有助于现代 液一样在人的身体诞生之初就存在其中。中国的水墨人物画也 水墨人物画的重新构建与独立发展。 毫不例外,它根植于中国文化这块特殊的土壤,有着深厚的文化 积淀作为铺垫。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境界”说,唐代随着佛教的兴 参考文献:[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l 987. 盛,“意”“境”等在艺术创作领域渐渐盛行,王昌龄有“诗有三境” 之说,张彦远有“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说。郭熙在《林泉高致》 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 横中度,左右逢源。”无疑,郭熙的“境界”说影响着千年来的传统 艺术及对其的欣赏。而“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也 应时时渗透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从而使水墨人物画达到了灵魂 和精神的合一,也就是“取诸怀抱”和“以形写神”的合一。在这一 [2]邹建平.中国当代水墨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 999. [3](美)高居翰.气势撼入.李佩桦等,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4]毕继民.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物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5]舒士俊.水墨的诗情:从传统文入画到现代中国画.复旦大学出版社, 1 998. [6]钟家骥.水墨画新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7]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l 998. [8]陈旭光.艺术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前提下,现代水墨人物画必须实现对东方古典精神与西方现代艺 术的双重超越,这一对传统话语形式和心理结构模式的挑战,无 疑把现代水墨画家推向一次新的艺术语言革命的历史契机与选 择前面。与此同时,现代水墨人物画家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制高 点,同时从世界文化角度总结其他民族艺术的优秀经验。建构出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具有中国时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水墨人物画,从本质上表现出对 人心灵的真正观照,是所有现代水墨人物画家的远大目标。 编辑杨婷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