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班级的创建之浅谈
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在和谐的旋律中才能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折射出七彩光芒,才能让生命个性张扬,蓬勃快乐。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创建和谐班级成为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和谐的班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民主、团结的环境,有利于美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集体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创建和谐班级呢?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前提
过去,我们在教室里经常看到的是《班级公约》《××班××规章制度》之类约束性的禁令,都属于义务范畴,都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训诫之言,真正能体现学生权利的却少之又少。而学生是否有权利,却是检验学生是否处于主体地位的试金石,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前提条件。
我担任班主任之初,也是先从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量化考核入手,比如违反课堂纪律扣分、卫生不认真扣分、不穿校服扣分、不交作业扣分……学生觉得生活在这个班级,必须时时小心处处在意,因而使整个班级缺乏生机与活力。我所带班级虽然被学校授予“文明班级”荣誉称号,但有学生在周记中提出:一个近似于法西斯管理方式的班级怎么能叫“文明班级”?这对我触动颇深。我开始反思在班级管理上如何提高学生自觉性,如何突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如何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如:学生有权在教室坐着听课学习(即使犯了错误时),学生有权拒绝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的错误牵涉到个人隐私时),学生有权对教师的评判提出异议(不管这种评判对与错,不能一概斥之为顶嘴或认识错误不深刻),学生有权对教师的批评进行申辩,等等。我逐渐发现,当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良好行为习惯缺失、学习基础薄弱的“后进”学生更多一些理解与尊重、体恤与宽容,就会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走进孩子的心灵,为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创建和谐班级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注重爱的教育,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核心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班级制度化管理、积分量化考核虽然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必不可少,但不能走向僵化,不能使其“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必要的“宽容”,适度的“激励”。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赏、一个鼓励,往往会如春日的
一缕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田。
近年来在班级教育方面,我在保证班级管理必要的“严”的前提下,更注意“严”要以能鼓舞人、激励人进取为目的,要严中有情、严中有信、严中有章、严中有爱,贯彻“多关心、少评价”的原则,不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以期待的目光和肯定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努力使学生在心里形成一种“自己人效应”,消除学生心灵上的压抑感、思想上的恐惧感,形成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的思想活跃的局面。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热情关怀学生的成败,和他们同喜同悲,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放过。比如,学生参加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时,我常与学生一块讨论、练习,成为他们中努力的一分子,参赛选手就充满了自信,抛弃胆怯,放手一搏,于是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尤其是努力的过程使他们终生受用。班上的同学们看到师生一体了,气氛很欢乐,自然而然也就融入了进来。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班级管理自然取得较好效果。
应该说,作出当老师的选择,就等于作出了爱学生的选择,作出了认可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选择。只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师生之间息息相通,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也只有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急学生所急,做学生所求,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活动中去。因此,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双向情感交流,注重爱的教育,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核心。
总之,在创建和谐班级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关心尊重每一名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才能真正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与环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作为班主任,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劳累焦躁,多一份从容洒脱的自我满足,信任、关心、尊重、热爱每一名学生,讲求爱的艺术,提高爱的本领,使学生自在、自然、快乐成长,就会在不经意间掌握班级管理的轻松之道、快乐之道和和谐之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