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20届咼三月考试卷(一)
生 物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4时量90分钟。满分9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关于细胞内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淀粉和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水解的终产物均是二氧化碳和水 B.核糖核苷酸中含有氧元素,脱氧核糖中不含氧元素
C.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但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本一定含有核酸 D.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解析】二氧化破和水是淀粉和脂肪的彻底氧化产物,A错误;糖的元素组成为碳,氢、氡,脱氧核糖也含氧,B错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Hz0,0元素含量最多,D错误。 2.如图中a、b、c、d为细胞器,3H标记的亮氨酸参示过程合成H—X。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A.图示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a、b、d B.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2种 D. c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解析】图示为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b、c、d分别为核糖体、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
3.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的比较结果如图示,四种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庠惜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B)
A.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进人该细胞的方式相同 C.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要消耗能量
【解析】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过程消耗ATP,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侦萄糖式为协
3
3
与图是
所
不
助扩散,故B错误。
4.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 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且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 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实验中温度、淀粉用壻、淀粉酶的浓度等为无关变量 B.pH值为1时淀粉酶可能已经失活,淀粉发生分解是盐酸化作用
C.pH值为3和9时淀粉剩余量相同,说明两种条件下淀粉性 相同
D.实验中用适量的H2O2和H202酶代替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更为科学
【解析】由于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pH为3时,影响淀粉水解的因素有两种,即酶活性和酸性条件,故C错误。
5.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内的酶和ATP均为多聚体 B.酶和ATP的合成过程均需要能量 C.酶与ATP均要在细胞器中合成
酶活起催
D.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均需要酶和ATP参与
【解析1多聚体是由多个单体结合而成的大分子物质,ATP属于小分于有机物,A错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 ATP,该过程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原核细胞也没有合成ATP的细胞器,C错误;缓冲物质中和体内的酸碱等反应不需要酶与ATP,D错误。
6.细胞呼吸的呼吸熵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0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Q量的比值。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 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做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A.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为1,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大于U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根据放出的气体是否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若测得C02产生量为15 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 mol,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只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呼吸域为It A正确;D选项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错误。 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成熟红细胞也进行呼吸作用
C.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产生的ATF只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解析】叶肉细胞在光照下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I'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8.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02传感器的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02相对含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A. t1—1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降低 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时快
C.若降低10℃培养,0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更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灰绿色
8.【解析】A.t1—t2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B.t3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时快,B正确;C.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的反应,若降低10℃培养,有关酶的活性降低,0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钟溶液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 9.右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县为了研磨更充分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解析】根据扩散距岛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水稻成熟时,叶片为黄色,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A正确;破酸钙作用是保护色素,B错误;乙色素含量高,丁溶解度最大,C错误;丙丁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
10.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H20分别标记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
11.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0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表示曲线与横轴围
100 液,量变
以下
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C.如果S1+S2+S3>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 D.图中S2明显小于S1,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02浓度
【解析】B和I.点植物酕不吸收二氧化凝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A正确;S1十S3+S5为无光时呼吸的消耗量,S2+S4为有光时净光合量.前者大于后者,则有机物积累为负,C正确;光照强度是影响&和的主要因素,D错误。 12.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同化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流经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光反应产生的ATP是暗反应中将C02合成糖类的能源物质
D.用H2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O 12.【解析】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s
13.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蜇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停止光照后,C5的含量短时间内会上升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吋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解析】表中光照下吸收CO2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释放CO2为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大于零,则昼夜不停光 照条件下35℃时植物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停止光照,ATP和[H]减少,C3的还原
1818
减弱,CC5减少,B错误;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净光合-黑暗下呼吸消耗,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正确。
14.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 B.图甲中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的存在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巾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14.【解析】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分子,而图乙每条染色体只含1个DNA.故C错误。
15.下列与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可用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 B.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C.可用口腔上皮细胞来观察线粒体
D.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体积小于伸长区细胞,其相对表面积也小于伸长区细胞
【解析】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虽然无色,可添加红墨水或其他颜色协助观察;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
16.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量加倍 B.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前期倍增.成为两组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以观察到赤道板逐渐形成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17.如图表示人体红细胞成熟经历的几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细胞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造血干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均具有细胞周期
B.网织红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 C.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的同时还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 D.成熟红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表达 1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人体内可同时发象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现象 B.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有新蛋白质的合成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19.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在自由放养处在遗传平衡的马群中,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下,下列不同实验结果屮能判断出显隐性状的是 (B)
A.若选择1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
B.若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
C.若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 D.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
【解析】若选择1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所选数量太少,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若选 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B正确;若随机 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无法 判断显隐性,C错误;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可以推测亲代的粟 色小马可能多于白色小马,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0.已知喷瓜的性别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1、A2、A3决定,A1为雄性,A2为两性,A3为雌性。并且A1对A2、A3 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则在喷瓜中决定性别的基因型数目和纯合子数目分别为 A. 6、3 B. 6、2 C. 5、3 D. 5、2
【解析】由于两性植株和雄性植株都不含A1,所以不存在雄性纯合子;故雄性植株基因型为A1A2、A1 A3,两性植株为A2A2、A2A3,雄性植株为A3A3。故选D。
21.某种牛,基因型为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个体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雄牛是红褐色,雌中为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两头红色小牛,这两头小牛的性别是(B) A.全为雄牛 B.全为雌牛 C. 一雌一雄 D.无法确定
2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
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DI、I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宇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 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配子的随机结合
B.实验中每只小補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多次重复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解析】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故A、C错误;I、]|两个小桶内的小球的总数可以不相等,相当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数目可以不相等,故B错误D
23.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h)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D) A.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休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B.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2种 C.F1中黑色与黄色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4种,其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A_B_,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_。据题意分 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F2的表现型为A_B_ :A_bb : aaB_ : aabb = 9:3:3:1,即白色:黄色:黑色=10 = 3:3,A正确;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KAaBB、AaBl)、aabb 5种,黑色有AAbb和Aabb 2种,黄色有aaBB和aaBb 2种,B正确;F2中黑色与黄色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共 4种,其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2种,C正确;F2中的黑色个体若与白色纯合子AABB杂交,后代全为白色个体,无法确定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D错误。
24.目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D)
A.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若持续高烧在39℃,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解析】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5.如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D)
A.甲图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
信号”的转变
B.甲图中的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乙图处干②状态时的K+内流不需要消耗ATP
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f液体环境中,乙图膜电位会低于40 mV
【解析】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所以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贫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乙图处于②状态为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造成的,C措设;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低 Na+溶液中,则③的位置将会向下移,D正确。 2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B) ①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 ②燕麦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③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④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⑤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解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可以疏花疏果,①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与光照无关,② 错误;茎的背地生长没有体现两重性,⑤错误。 27.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库的改变,但未必会改变基因频率 B.1:1的性别比例最有利于种群的数量增长
C.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垂直分布的最终决定性环境因素都是光照 D.火山喷发后的演替一般属于次生演替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有些生物雌多于雄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B错误;火山喷发后的演替为初生演替,D错误。
28.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出生或死亡数列说
A.由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解析】F点,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错误。 29.在我国.红树林广布于福建、广东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其面积日益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 B.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增强红树林的稳定性 C.以红树林为主体及其伴生的动物和其他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
【解析】食物链必须包含生产者,A错误;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使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B 错误;生物群落还包括微生物,C错误。 30.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D)
量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法错误的是(C)
【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错误;溶菌酶不是淋巴因子,B错误;蜜蜂的圓圈舞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肾上腺素也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由神经元产生,可作用于神经元和肌细胞等,D正确。
第Ⅱ卷 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D 21 B 2 A 12 B 22 D 3 B 13 C 23 D 4 C 14 C 24 D 5 B 15 D 25 D 6 D 16 D 26 B
7 D 17 D 27 C 8 C 18 D 28 C 9 A 19 B 29 D 10 c 20 D 30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31. (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I.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现有已经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洋葱,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取根尖2 mm〜3 mm处,原因是该部位是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无其他颜色干扰(2分)
II.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注:G1期是DNA合成前期,为S 期做准备;S期是DNA合成期期是DNA合成后期,为M期做准备)。回答下面有关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培养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和培养时间关系如图1。据图读出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T)需要20小时。
(2)从图1的A点取出60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2。图2的B、C、D中,表示处于G1期的是B ,处于C组的细胞正在发生的重要生理过程是DNA复制 。
(3)若取样6000个细胞屮,处于M期细胞的数目是300个,则处于Cn期的细胞数是1200个。 (4)图2中D时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为1或2个。
【解析】根尖2〜3 mm处为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且无颜色干扰。从图1中可以看到A点的细胞 数为100个单位,当细胞数为200个单位时的时间与A点的时间差为20小时,所以完成一个細胞周期需要的 时间为20小时。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期是合成前期,其DNA含量最少;S期是DNA的复制期,其含量逐渐增加;G2期(合成期)、M期(分聚期)由于在S期之后,它们的DNA含量是G1期的2倍。图2中,D的DNA含量是B的2倍,C的DNA含量在D、B之间。因此,处于G期的是B,处于S期的是C;从图2中可以读出G1期的细胞数(B)3000个,G期和M期的细胞数之和=1500个,已知细胞总数=6000个.M期的细胞数= 300 个,所以,期的细胞数=1500—300=1200个;D包含分裂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为1或2个。
32.(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图]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A、B、M、N表示某种物质。图1表示 在25℃环境中,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中可
知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休基质,当H+通过B时可以催化 ATP合成,因此结构B除了作运输H+的载体外,同时还具有ATP合成酶(某种酶)活性。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入40℃环境中培养后,能否判断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 不能。在光照强度为D吋,两种植物细胞问CO2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C02浓度,其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较强,消耗细胞间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快(2分)。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 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结果是高温组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2分)。
32.【解析】(1)从图1中可知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叶绿体基质,当FT通过B时可以催化 ATP合成,因此B的名称是ATP合成酶。
(2)据图2可知,在25℃环境中,植物甲、乙的光补偿点(A)相等,那么将其移入40℃环境中培养后,不能判断这 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的关系„在光照强度为D时.两种植物细胞间CO2浓度均远低
于空气中CO2浓度,其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较强,消耗细胞间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快。
(3)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作为植物光能利用率的判断指标^经研究发现,高温可降低植物的叶绿素b/叶绿素a的值,可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预期结果是高溫组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 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小于对照组的。
33.(10分,每空2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 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是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1)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 AaR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他两种类型(用线段 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 ④实验的可能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 ,说明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 :1:1或粉色:白色=1 = 1 ,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小组选择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进行杂交,产生 的子代植株的花全是粉色.则臼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
【解析】(1)①根据题意可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如果位于两町河源、荣巴怀上,遺传时遵循基因的自兩组合定律,如图甲;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可能有2种情况: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答案中图乙;或者Ab位于一条染 色体上,aB位于另一余同源染色体上,如答案中的图丙。 ④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图甲)上,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l:2 :1:4 : 2: 1:2:1(白白白粉粉白红红白);粉色:红色:
白色= (2 + 4): (1+2) :(1+2+1+2+1) = 6 : 3 : 7。
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图乙),令AB为G、ab为g,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 GG : Gg : gg=AABB : AaBb : aabb= 1:2:1 其中白:粉= 1:1。
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图丙),令Ab为H,aB为h,AaBh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 HH ; Hh ! hh=AAbb : AaBb ! aaBB=l: 2 :1 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 : 1. (2)纯合白色植株(AABB或aa__)和纯合红色植株(AAbb)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AJ3b_),则亲本基因型组合:AABBXAAbb和aaBBXAAbb。
34. (9分)激素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
(1)天气寒冷时,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通过作用于垂体再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通常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甲状腺激素,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平衡,原因是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2分)。
(2)有资料表明,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咦岛素细胞的敏感度,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要求写出具体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实验犲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 含量检测仪、注射器等。)
第一步:将健康状态相同的小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中组小鼠注射过最的生长激素溶液,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埋盐水,测定初始血糖浓度(1分)
第二步:给甲乙两组小鼠饲喂等量且大谥的葡萄糖溶液(1分) 第三步:利用血糖检测仪在不同时间段检测两组小鼠血糖含量(1分)
预期结果:甲组小鼠血糖含量变化较小,乙组小鼠血糖浓度快速下降(2分)。
35.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
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为保证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无氧环境,在装坛发酵前后需要检查泡菜坛有无裂纹和砂跟,并对泡菜坛进行用水密封坛口处理,在腌制过程中,坛中会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高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2分)。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用比色(2分)法,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
酸盐进行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2分)色化合物
(3)据图可知,腌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原因是食盐用带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