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担保行业统计

来源:六九路网
(2005、2007年)工信部统计数据

统计截止期间 全国05年9月 全国07年12月 机构数量 2188家 3729家 筹集担保资金 657.2亿元 1774.1亿元 累计担保户数 18.8万户 70.0万户 担保贷款笔数 36.6万笔 —— 担保金额 3237亿元 13500亿元 实现收入 46.2亿元 ——

(2007年)福建统计数据(已备案128家统计数据)

统计截止期间 全省06年12月 全省07年12月 机构数量 筹集担保资金 104家 128家 56.7031亿元 82.8262亿元 累计担保户数 1498户 7396户 担保贷款笔数 17974笔 18010笔 担保金额 —— 实现收入 212.89亿元 3.48亿元 统计截止期间 全省06年12月 全省07年12月 代偿总额 代偿损失 988.1万元 7.13万元 1191万元 501万元

2010年上半年厦门市担保行业运行分析(有报送数据的26家)

统计截止期间 全市09年6月 全市10年6月 统计截止期间 全省06年12月 全省07年12月 附注:

1、截止2010年6月,厦门市经发局备案担保机构64家,注册资本61.28亿元;有保送数据的26家企业当中,仅16家盈利。

2、代偿笔数中,有154笔未汽车贷款担保项目,1笔为工程材料采购担保项目;

3、对外担保中,工程项目担保259笔,商贸项目担保2193笔,房产担保111笔,个人担保1698笔;

代偿笔数 —— 155笔 代偿总额 —— 171万元 已确认损失 68万元 机构数量 筹集担保资金 —— 26家 —— —— 累计担保户数 1334户 1532户 担保贷款笔数 4527笔 5459笔 担保金额 66.22亿元 60.91亿元 实现收入 5839万元 9784万元

统计依据:

(2005、2007年新闻)工信部统计数据

2005年11月26日《金融时报》报道,截至2005年9月,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已达到2188家,共筹集担保资金共657.2亿元,累计担保企业18.8万户,担保贷款36.6万笔,3237亿元。

2188户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460家,参与出资477家,公司制担保机构占到总数的85.9%。

2188户担保机构一共筹集担保资金657.2亿元中,非政府出资已经上升到71.7%,不少担保机构中民营企业和社会自然人出资占60%以上。

2188户担保机构累计担保企业18.8万户,担保笔数为36.6万笔,总额3237亿元。也就是说,由于成立了2188家信用担保机构,657.2亿元资金放大到了3237亿元,平均放大倍数4.93倍。

2188户担保机构累计实现收入46.2亿元,其中保费收入32.2亿元,投资收入9.5亿元,其他收入4.7亿元。

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已达3729家,共筹集担保资金总额1774.1亿元,累计担保企业70万户,累计担保总额1.35万亿元。

2008年以来,为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担保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压力。据对全国18个省(市、区)最新统计,2008年初至10月底,注册资本1000万元(含)以上的1083家担保机构共为5.8万户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计1687亿元,其中单笔800万元(含)以下的占91%。担保责任余额2176亿元,超过18个省区2007年全年在保余额总量。

2007年度福建担保业发展综述

一、2007年福建担保业发展概况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在福建省经贸委登记备案的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28家,比2006年增加24家,比增22.2%;注册资本达82.8262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46.07%。

在注册规模上,2007年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担保公司大幅度增长,超亿元的担保机构数量达35个,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达49.9104亿元,占全省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的60.25%。

在机构类别上,2007年全省公司制担保机构有121家,事业单位5家,社团法人形式的有2家。其中省级担保机构有2家,地市级担保机构和县级担保机构各13家。

在担保业绩上,2007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多项指标均呈大幅增长态势。2007年,全省担保机构累计担保企业数为5898(7396)户,占我省成立担保机构以来累计担保企业总数的56.8%。在担保笔数上,2007年担保笔数18010笔,占累计担保笔数的50.05%。其中,担保额在

10万元以下的2950笔,10-100万元的8575笔,100-1000万元的5410笔,1000万元以上的786笔。年度单笔最高担保额首次超过1亿元。

2007年的担保总额为212.8985(208.0836)亿元,占近年累计担保总额的48.33%。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省在保企业数为4360个,在保责任余额122.9516亿元。

在风险准备与经营风险上,到2007年底,全省担保机构的准备金总额累计数为2.4413亿元,其中2007年度全省担保机构提取准备金总额为1.4038亿元。全年代偿笔数为54笔,与上年度相比呈下降趋势,但在代偿金额上却呈上升趋势。2007年度发生代偿总额达1191万元,与2006年的988.13万元相比,代偿总额上升了20.5%。此外,代偿的损失呈几何倍数扩大,2007年度代偿损失达501万元,是2006年度7.13万元的70.2倍。

在财务状况方面,2007年全省担保业实现收入总额3.4799亿元(其中担保总收入2.0617亿元,利息收入5451万元,投资效益598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7614万元,与去年相比翻一番多。

在社会效益上,2007年底受担保的企业职工人数为32.6494万人,与担保前相比,增加就业人数134426人。年度受担保企业的销售总额达到812.9364亿元,比担保前增加了46.155亿元。在利税总额上,2007年全省受担保企业的利税总额为37.0725亿元,与担保前相比增长8.9030亿元。

二、福建担保业的发展分析

从总体上看,福建担保机构定位较为准确,运行比较规范,整体朝健康方向发展,这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各方面的信息数据综合分析,2007年度福建担保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担保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在政策层面上各个有利于担保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连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得到认真的实施和推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就税前扣除政策问题专门下发通知,等待多年的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经过长时间的酝酿,200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意见(试行)》,此意见的实施,为我省担保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扶持担保业的发展,2007年我省将继续加大省公共财政对担保业的风险补助,补助金额总数为1600万元,比2006年增长23%。

在对担保业的认知程度上,全省上下对担保业的认知程度飞速提升。泉州是福建省最活跃经济区,前几年因为认识不到位,泉州担保业的发展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泉州担保业的发展与地区的总体经济呈明显反差。通过不断的考察、学习、讨论,随着对担保业认知程度的加深,2007年泉州地区的担保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市一下涌现出注册资金超亿元的担保机构数十家。

2.规模实力有所提升。2007年,福建省注册资金超亿元的担保机构有35家,超亿元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总额达到50亿元,占全省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的60.25%。一些担保机构快速发展壮大,如福安恒实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已由刚成立时的108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亿元。

3.市场化进程加快。在全省有登记备案的128家担保机构中,政府出资的只有33家(其中15家是完全出资,18家是参与出资),民间出资的担保机构达95家,民间机构占74.2%,与2006年度57%相比提升17.2%。在担保金总额上,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资金仅有3.8亿元,仅占担保

资金总额的4%,95%以上的担保资金为民间出资,并且还继续呈上升趋势。这充分反映,我省担保机构正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担保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政府主导型担保机构正逐步退出担保行业。一些担保机构如怛实担保公司、恒顺担保公司在成立初政府引导资金注入后,随着机构的快速发展壮大,政府资金所占比重已迅速缩小,甚至已成功退出。

4.资金使用效率低,总体放大效应偏小。2007年度在保资金总额为123亿元,资本平均倍数仅为1.48倍,比2006年的放大1.88倍还要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放大效益难以发挥。

5.代偿数量加大,风险控制能力降低。2007年,全省共发生代偿总额1191万元,与2006年相比上升20.5%。代偿的损失呈直线上升,2007年度代偿损失达501万元,而2006年仅为7.13万元。

三、福建担保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1. 宏观政策对担保业务开展的影响加大。2007年4月以来,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央行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银根紧缩,资金信贷闸门收紧,从而影响到担保业务的开展。

2.担保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依然亟待提高。全省128家担保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266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3名,仅占9.7%。提高担保行业从业者的素质成为我省担保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在风险分散机制上有待创新。到目前为止,我省尚无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设立再担保资金。担保机构明显存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在目前银行对担保机构普遍不愿意分担风险的情况下,担保机构的风险难以通过自身积累来弥补,因此亟待外部的风险补偿和分散机制来补充,以充分发挥担保能力。

4.尽快建立担保行业的监管机制。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主要用于担保主业经营。但由于规范担保行业运作的现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担保机构难以覆盖担保风险。加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政策整体滞后,信贷供给偏离中小企业需求,从而发生个别担保机构业务运作不规范,有偏离担保主业的倾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有的甚至违规从事“转贷”“高利贷”等业务,影响区域金融秩序。因此,尽快建立担保业的监管机制,对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业务范围、从业人员资格、运作规则、监督、准入、退出机制等问题依法明确规定,使我省担保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尤显必要

2010年上半年厦门市担保行业运行分析

截止至2010年6月底,在市经发局备案的担保机构共有64家。这64家担保机构主要分布在厦门岛内,岛外呈零星分布,其中思明区47家,湖里区11家,海沧区2家、翔安区2家、集美区1家,同安区1家。总注册资本612811万元,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含)以上30家,5000万元(含)至1亿元之间30家,5000万元以下4家。

一、2010年上半年担保行业业务开展情况

根据福建担保机构注册登记、信息统计与项目申报系统26家担保机构报送的数据显示,在经济形势好转、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上半年信贷需求较大等环境影响下,我市融资担保业务稳步恢复,担保机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行业景气回升趋势初步确立。

(一)担保业务状况

上半年,累计对外担保总额609151万元,同比下降2.02%;累计担保户数1532户,同比增长14.76%;累计担保笔数5459笔,同比增长20.58%;至上半年底,在保责任余额418537万元,同比增长0.61%。

上半年全市担保机构对外担保中,工业项目担保259笔、商贸项目担保2193笔、房地产项目担保111笔、个人担保业务1698笔,分别占总笔数的4.75%、40.17%、2.03%和31.10%;工业项目担保总额113042万元、商贸项目担保总额151728万元、房地产项目担保总额31820万元、个人担保总额129625万元、分别占总额的18.56%、24.91%、5.22%和21.28%。

(二)财务状况

融资担保业务增长,带动担保机构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的提高。2010年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9784万元,同比增长67.56%,其中担保费收入4422万元,同比增长34.85%;投资收益1297万元,同比增长194.77%;利息收入2805万元,同比增长61.39%。

上半年,26家担保机构中16家盈利,盈利总额4819万元;10家亏损,亏损总额547万元。26家担保机构盈亏平衡后,实现利润总额4272万元,同比增长96.05%;纳税总额1746万元,同比增长70.67%。

(三)代偿情况

上半年,全市担保机构代偿155笔,(155笔代偿中,154笔为车贷,1笔为工程材料采购担保),代偿总额171万元,已确认损失68万元,代偿率 0.02 %。

(四)资金运用情况

截至6月底,全市担保机构各种长短期投资项目总金额为30695万元,同比增长14.36%。其中长期股权投资额为11408万元,同比增长11.78%,长期债权投资10790万元,同比增长54.14%。

二、2010年上半年担保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保持企稳回升的势头,业务构成出现了结构性变化

受工程建设量减少、政策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市工程类担保业务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下降趋势,上半年累计担保31820万元,同比下降了61.00%。而融资担保业务则一改去年低靡的状态,今年业绩增长状况良好。其中,个人融资担保上半年累计担保129625万元,同比增长了78.00%;企业融资担保上半年累计担保额264770万元,同比增长了14.70%;以往企业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和个人融资担保 “三足鼎立”的局面显现出结构性的变化。

融资担保业务增长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在国内外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今年我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开始,担保机构风险可控性提高,拓展业务积极性大增;二是今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银行放贷由于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趋使,更多地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经营,给担保机构带来机遇;三是去年国家4万亿元信贷投放政策的刺激,上年末的储备项目在年初集中释放,上半年信贷需求旺盛,给担保机构带来了更多的业务良机;四是经过金融危机大浪淘沙后成

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足、订单满、产销旺、效益好,资金需求量大,担保机构的市场空间扩大。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我市担保业进入业务恢复发展期,由此带动利润水平、收入水平显著提升。

(二)小额贷款担保占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担保机构为小企业服务的特点

上半年,担保机构共为1532户企业提供5459笔贷款担保,合计保额609151万元。平均每户担保金额为397万元,平均每笔贷款担保金额为111万元。从单笔担保金额来看,单笔800万元以下的担保总额416925万元,占比68.44%;从担保期限来看,中短期的业务最受青睐,担保期在一年内的担保业务额占比72.00%;1532户企业中,中型企业66户,小型企业994户,合计占总户数的69.20%。上述数据充分表明中小企业是我市担保业的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有效发挥“乘数效益”,担保业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撬动全市投融资规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行业集中度微降,竞争进一步加大

近两年新增担保机构数明显增加,仅上半年前5个月就新增了18家担保机构,市场竞争压力倍增,不仅新增的担保机构运营压力巨大,一些原有的担保机构也感到如履薄冰。从各家担保机构担保总额来看,上半年担保总额前十位担保机构的总担保金额为519004万元,总在保责任余额为343261万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85.20%和82.01%,这两项数据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92和7.80个百分点。象屿、中佳、融泰等去年同期担保额前十位的担保机构今年跌出,空位由金海峡、丰元等业绩增长良好的担保机构填补。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在担保行业整顿规范的大环境下,行业集中度稍有降低,行业竞争更为剧烈。

(四)企业融资担保零代偿,但风险控制任务依然艰巨

上半年,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零代偿,各家担保机构在稳步回升中求发展,但加强风险控制的任务依然艰巨。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减速,并存在外需收缩、消费后劲不足、投资刺激效应锐减等问题,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担保业务代偿增加仍然有迹可循。上半年个别从事个人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风险把控存在薄弱环节,车贷业务出现了较多代偿,说明我市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下半年仍要做好把握受保对象经营实况、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力度亟待强化,存在违规经营现象

尽管国家七部委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但厦门的实施细则仍未发布,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无法履行到位,担保机构在业务规范运作、市场价格竞争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监管,造成我市担保业无序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在目前担保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为了占领市场,部分担保机构,通过降低承保标准、给回扣、返点来招揽客户,在目前我市担保行业的市场容量和优质客户都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极易引发不正当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损害行业整体利益,从而不利于我市担保业持久健康的发展。

(二)社会认识还存在偏差,行业认可度不高

担保行业目前存在鱼龙混杂局面,加之社会宣传不够,导致社会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担保功能、业务范围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了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银行对银保合作有所顾虑,

特别是目前厦门担保机构监管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的空窗期,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提出种种要求。

(三)部分担保机构投资比例过大,资金运用有待规范

据26家担保机构报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9家担保机构有各种长、短期投资项目,总金额为30695万元,其中个别担保机构长期股权投资额占实收资本的比重超过30%。根据国家七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投资的类型及比例的规定,融资性担保机构投资仍需注意回避高风险投资,以免放大运营风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