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词序颠倒的祸福

来源:六九路网
说林广记“揭被夺镯”与“夺镯揭被”清代有一个快出嫁的姑娘,被邻居的无赖越墙逼奸后,又夺下金镯逃走了。后来无赖被捕,送到官府,女家既想将无赖置于死地,又不便明说逼奸的细节,最后在诉状上写了“揭被夺镯”四个字,交给姓李的讼师定夺。讼师提笔改为“夺镯揭被”,状子送上去以后,无赖果然被判死刑。“揭被夺镯”只说了一件事,即“揭被”是一种行为,“夺镯”是目的,“揭被”只不过是为了劫财而已,这只控告了一条抢劫罪。而“夺镯揭被”却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夺镯”,是抢劫罪;另一件是“揭被”,是强奸罪。无赖既犯了抢劫罪,又犯了强奸罪,当然要被判处死刑了。词序颠倒的祸福◆湘人人”四个字,屡次控告,县官皆置之不理。受害人只好去请讼师帮忙。讼师看罢,挥笔把“马驰伤人”改成“驰马伤人”,结果打赢了这场官司,县官判处马的主人赔偿受害人医药费和其他损失。事后,人们问讼师打赢官司的原因,讼师说:“马驰伤人,其罪在马,人何罪之有?改成‘驰马伤人’,其罪在人而不在马,是人有意打马奔驰,踏伤别人。”人们听了,无不叹服。书时,竟把“竹溜死人”写成“溜竹死人”。粗心的县官不经调查,就据此悔过书把王武定为死罪。“竹溜”和“溜竹”,仅两字颠倒,王武竟成了刀下冤鬼。“竹溜死人”是指竹子自己溜下去,刺死了人。王武是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罪不至死。而“溜竹死人”则是指故意把竹子溜下去伤害别人,犯了故意伤害罪。这几则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写作时,用词一定要仔细斟酌、再三推敲。有的词语次序颠倒后意思跟原来差不多,如“相互”与“互相”,“演讲”与“讲演”。而有的词次序颠倒后意思却相反,如“竹溜”与“溜竹”,“填没”与“没填”。千万别把字词的运用不当回事啊!“竹溜死人”与“溜竹死人”清末,有一位农夫叫王武,上山砍毛竹。他把砍好的毛竹堆成一堆后,又去砍毛竹了。不料,那堆毛竹中,有一根溜下山,正巧砸中了一个叫李华的过路人。尖尖的竹尾刺中了李华的心脏,致使李华当场身亡。王武进了监牢,县官叫他写悔过书。由于他小时候读书不认真,遣词造句水平很差,写悔过“马驰伤人”与“驰马伤人”同是清代,一次有人被奔马踏倒在地,身受重伤,便去控告骑马人。诉状中写有“马驰伤演讲:“所谓大知识分子,其内心本质是以无我为自我。现在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把那点聪明才智太用在自己身上,考虑自己的利弊得失、争取个人利益用情用智过多。就在旁边的协和医学院2号楼,即解剖楼,顾颉刚先生的骨架立在那里,你们应去瞻仰。顾先生以一生学问贡献社会之后,又以其生命的最后存在,奉献医学。站在他的骨架前,在他无言的教诲中,会有助于感悟何为科学、人文、人生。协和学生一定不要在考虑自己上太过用心,你们应当是小至考虑学科、中至考虑行业、大至考虑社会和人类前程的人。你们应该谦卑、谦恭、谦和,不要拿架子,不要装腔作势,不要唯我独尊,不要自以为是。你们要永远平和质朴,哪怕你们成为国家领导人,成为诺奖获得者也是如此。拿姿作态、搔首弄姿是小知识分子的体现。”王辰期望协和师生都能成为大知识分子,何为大知识分子,他在演讲中以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为例,诠释了知识分子应当追求的志远、德厚、才盛、谦和等品性,激励大家成为以无我为自我的大知识分子,切莫做精致利己的小知识分子。一番演讲,抑扬有致,思想深邃,照亮人们前行的路。思想是启明星,思想是航标灯。人因思想而伟大,演讲因思想而精彩。追求思想的光芒、思想的芳香,演讲之树才能常青。敬请关注扫描二维码,关注《演讲与口才》官方微信,每天都有精彩内容等着您! 一个演讲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就是自信。许多人不会演讲、不敢演讲,并不是表达能力上有什么缺陷,而是缺乏自信。2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