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来源:六九路网
国眶|虱睚珂201 1年9月第9卷第27期 ・临床研究・223 一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孙丽 陈亘卓 刘 丽 朱志良 陈卓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目的观察抗氧化剂0L一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I-Icy)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 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4)用ALA 3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连续14 d;对照组(n=33)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5d的Hcy、血糖、血脂和血浆内皮素(ET-1)和血清一 氧化氮(NO),记录各种不良事件,判断其与药物的相关性。结果ALA治疗后第15d患者的Hcy、ET-1降低,NO明显升高(尸<0.O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LA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Ⅸ一硫辛酸;糖尿病肾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27-0223-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 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RSD)的首要重要原因。近年来同型 半胱氨酸(homocystetine,Hcy)是血管内皮功能的一个新指标,被 表1各组治疗前) ̄Hcy、ET-1和NO的变化 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与糖尿病血管病 变,血管内皮损伤之间呈正相关。o【 硫辛酸(ALA)堤一种强抗氧 化剂,可减少DN患者蛋白尿。本研究观察c【.硫辛酸(ALA)对2型糖 尿病肾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FPG、TG、 TC、HDL-C和LDL—c)无显著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4不良反应 1.1研究对象 ALA治疗组无明显发热、皮疹、无抽搐 出血等,有l例患者输 液过程中出现胸闷,无心悸、胸痛等,考虑与输液过快有关,调整输 液速度后好转。33例对照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入选标准: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2010年4月至 2011年4B在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 患者,合并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或尿蛋白定性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 尿,且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肾损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者67例。排除 标准:①合并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t②合并急性感染、肿瘤;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 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含 ③合并肝病、心力衰竭、急性脑梗死等,④使用过其他治疗DN药物 (人院前2周)。 1.2分组:ALA治疗组 量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遂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 热点。McCully[2]首先提出高血浆Hcy血症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变,并与糖尿病和DN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患肾病患者中,以下因 素可能参与了高Hey血症与血管病变的发生:糖尿病血糖代谢的紊乱增 加了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产生,而糖基化终末产物又增加内皮细胞) ̄Hcy 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ALA(奥力宝,德国stada产品) 300mg/d加入250mL生理盐水(治疗组,n=34)连续14 d;对照组给 予常规治疗。 l-3观察指标及其测定 损伤的敏感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和H刚办同作用加重了糖尿病血管内皮 细胞继发性的损伤 。另外糖尿病重要发病机制是氧化应激,氧化应激 可以加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共同发 病机制就是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4】。且体外研究表明,Hcy对血管 内皮的损伤依赖于NO的形成,NO与Hcy结合后可生成S一亚硝基同型半 晨起空腹采静脉血,行血Hcy、尿素氮(BUN)、血肌酐 (Scr)、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脂蛋白)、血浆内皮索(ET-1)、血清一氧化氮(NO)、,所有标 本-20"C保存,血浆Hcy采用ELISA法。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啦验,P< 胱氨酸,而后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Hey还可以通 过自氧化进一步产生较多的活性氧物质,可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 机体内源性抗氧化机制如抑制细胞内抗氧化 ̄IGPX活性,加速LDL的 氧化,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形成微血栓,因此可以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 常,从而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助 因子之一是AIA,因此ALA是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机 0.O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院时情况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BMI、病程、HbAlc及血脂水平差异 均无显着性(P>0.05),也就是两组基础病情具有可比性。 体内源性的抗氧化剂。AIA(氧化型)在生物体内可以转变为二氢硫辛 酸(还原型),而还原型ALA在体内可以发挥正常抗氧化特性,进一步 有效清除大部分氧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改善内皮 细胞功能、减轻动脉硬化程度。ALA可螯合金属离子,与其他抗氧剂协 2.2各组治疗前、后Hcy、ET一1和NO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Hcy, ET—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NO水平则升高(P<O.05),而对照 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Hcy,ET-1和NO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 0.05)。见表l。 同作用,维持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共同发挥生物抗氧化作用州。此外体 外研究发现,ALA可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 224・l临床研究・ 间质纤维化,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我们临床观察中发现,ALA可 以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低蛋白尿的作用。但 由于我们的病例数不多,ALA的进一步作用机制及能否作为DN推荐用 药,还需前瞻眭、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研究。 参考文献 [1】严江涛,汪道文.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关系及其 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20(4):254-256. [2]McCully KS.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mia:imp lications for thepathogenesis of arteriosclerosis[J].Am J Pathol,1969,56(1): l11—128. September 201 1,Vo1.9,No.27 [3]Okada E,Oida K,Tada H,et a1.Hyperhomocy steinemia is a risk factorfor comonary arteriosclerosi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9,22(3):484・490. [4】龚小花,郑景晨.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1_国际内分泌代 谢杂志,2006,4(26):1 6-l 8. 【5】张向阳,加娜提,爱华,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浆 氧化氮 水平和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验证….中国组 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l 1(41):8242—8246. [6】黄涛,黄开勋.0【-硫辛酸的生物医学功能[J].生命的化学,2004,24 (1):58-60.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单纯性脾破裂的临床观察 赵长林 孙永艳 宋丽霞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吉林梅河135000) 【摘要】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在治疗外伤性单纯性脾破裂中的作用、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11年3月吉林省梅 河口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收治的38例外伤性单纯性脾破裂进行脾动脉栓塞,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8例均行脾动脉栓塞,禾发生脾梗死、 脾脓肿、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两年内血小板、免疫球蛋白、C 、C 均恢复正常。结论外伤性单纯性脾 破裂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通过脾动脉栓塞保脾。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单纯性脾破裂;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27—0224—02 访半年,未出现再出血、血小板、免疫球蛋白和c 、C 均正常。 3讨论 3.1保脾的意义 脾脏是腹部闭合性创伤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脾破裂发生率约占 30%左右,居首位。在腹部开放性创伤中,脾破裂的发生率为10%左 右”],脾切除术后感染很难控制,所以脾动脉栓塞越来越受到外科医 师的重视。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储血、滤血,制造调理 素、免疫球蛋白及吞噬作用激素等多砘重要生理功能,在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脾脏对性激素、肾上腺激素 甲状腺 激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 】。因此保脾治疗已被大多数外科医师 接受。 3.2脾脏损伤的分级及血管造影表现 我们采用2000年第6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分级标准,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7例,年龄11-60岁,交通伤19例,撞击伤5例, 打伤10例,坠落伤4例。本组均为腹部闭合性创伤,均表现为左上腹 部疼痛,28例有局限性腹膜刺激征,21例有心率增快,冷汗,血压下 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8例有左肩部放射痛,且深呼吸时加重的Kehr 征。38例均行诊断性腹穿和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均未合并其他脏 器损伤,属单纯性脾破裂。损伤程度按2000年第6届全国脾脏外科学 术研讨会上制定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 J:I级8例,Ⅱ级27 例,Ⅲ级3例。 体如下I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脾裂伤长度 5.0cm、深度1.0cm;II级:脾裂伤总长度5.0cm、深度1.0cm,但未 累及脾门,或脾段血管受损;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或脾脏部分离 断,或脾叶血管受损;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脉主干受损。 1.2治疗方法 本组均行脾动脉栓塞,先行脾动脉造影,以确定出血部位和程 我们参照标准对I级、Ⅱ级及部分Ⅲ级脾脏损伤行脾动脉栓塞成功保 脾。脾动脉造影表现:对比剂外溢;脾动脉变细、动脉断裂或阻塞; 血肿形成:①包膜下血肿:脾动脉分支被推移、聚拢,不能深达脾脏 度,再行栓塞治疗。具体方法是右股动脉穿刺引入肝型导管至腹腔 干,超选择插管至脾动脉后,接高压注射器以6mL/min,总量10mL造 影。确定出血支后,再次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在透视下缓慢推入 浸泡对比剂的明胶海绵颗粒,颗粒大/J ̄2nun×2mm×2mm。至该血管 无血流或血流明显减慢时,将导管退回至脾动脉近段(胰背动脉开口 以远),再经导管推入1-2枚不锈钢圈栓塞脾动脉主干,至主干血流 明显减慢,栓塞结束。拔出导管,压迫穿刺点10min,高压包扎制动 右下肢,8h拆除即可。 周边,其外侧形成一无血管区。②实质内血肿:脾动脉及其分支被推 移、包绕,于实质期呈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的充盈缺损 。③假性 动脉瘤或动一静脉短路。④实质期脾脏轮廓残缺” 。 3.3脾动脉栓塞的适应证 2000年第6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分级标准I~m级,年龄 <60岁,不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生命体征平稳或经抗休克治疗 有效者;医源性脾破裂。 3.4并发症及处理 2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过脾动脉栓塞后,无再出血,但均出现栓塞综合征: 左上腹疼痛,发热等,经过对症镇痛、退热、输液等处理均消失。平 均住院日期12d。1个月后经B超检查未发现脾梗死、脾脓肿病例。随 ①栓塞后综合征:左上腹疼痛,发热。一般仪需对症镇痛、退 热、抗生素输液等处理。②脾脓肿:发生率很低,一旦出现脾脓肿, 应尽早手术切除。其发生原因可能为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脾栓塞后脾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