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进行了介绍,对自适应、人脸识别、视频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智慧交通的发展提
出了数据思维+ AI技术的建设思路。【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智慧交通;人脸识别;视频分析【作者简介】白雪(1991.4~),女,云南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流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自20世纪中期人工智能技术诞生以来,其以辅助或替 代人工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特点,在众多领域中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生产要素的
行1:N比对,实现黑名单预警。乘客人流态势分析预测。通过在售票厅、候车厅等人员
密集的场所布设视频采集设备,将视频传输给后端智能分析 设备,通过对视频中的人流进行目标检测、场景建模,实时输
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人工智
能与交通建设紧密融合,全面赋能于交通行业多个要素,通 出人群密度分布图,同时可根据模型数据输出人数趋势图, 展现人群密度的发展趋势,从而辅助管理部门进行人流疏 导,避免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过构建实时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相关数据,形 成问题分析模型,为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业管理、公众服务等
提供智能决策,从而加速智慧交通建设的进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建设中的应用(一) 在拥堵治理中的应用——基于交通流的自适应控
2.驾驶员端。失格驾驶员管控。所谓失格驾驶员是指被
吊销、注销驾驶证的驾驶人员仍然开车上路行驶的情况,这种
驾驶员上路后肆无忌惮、屡次违法,对交通管理造成重大影 响。通过在道路上布设卡口抓拍单元,可实时捕获驾驶员人
制信号灯。据统计,车辆在城市中的行程时间约有1/3耗费 在道路交叉口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和环境条件制约下,提 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是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关键。基于交通
脸图片,并传输到后端进行建模分析,之后与失格驾驶库中的
人脸进行比对,实现异常人员报警、展示、核査等应用。驾驶员考勤与身份识別。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公共交 通出行,驾驶员作为公共交通的参与主体,确保其驾驶安全
流的自适应控制信号灯能够根据道路交通流量、排队长度、 平均车速、道路等级等因素,自动调整红绿灯配时,确保绿灯 时间的最大化利用⑵,从而有效改善交叉口拥堵问题。是公共交通平稳运行的关键。通过在驾驶舱内布设人脸抓 拍设备,实时采集驾驶员人脸图片,并基于人脸识别比对技
该自适应方案的实现基于“权重均衡”的思想,一方面通
过交通调研,充分了解交叉口现状,对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排 队长度、延误进行初步评估,形成信号控制相位的静态权重;
术实现驾驶员考勤与身份识别,从而避免由代打卡行为导致
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公共交通工具,造成驾驶隐患。(三)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基于视频分析与深度学
另一方面根据视频、雷达、地感等传感设备实时获取的流量 数据、排队状态、占有率、饱和度等交通参数,计算相位的动 态权重。综合二者,形成相位的综合权重,并作为红绿灯配
习技术的新型违法行为检测。视频提取与智能分析技术在
交通治理中应用广泛,如机动车闯红灯、超速、违法停车、变 道等违法行为均可基于视频分析技术实现检测判定。但对
时策略的设置标准,以此取代靠人工经验进行的固定配时工
作,在有效节约人力投入外,极大提升了路网通行能力,降低
了平均延误时间⑶。(二) 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基于人脸检测与识别技 术的人员智能化管控。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是一个重要的
一些新型违法行为的检测,如不系安全带、打电话等,传统的 技术尚无法实现,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出现,目前已可对多种
新型违法行为进行检测取证。1. 不系安全带/打电话检测。不系安全带、打电话等违
视觉认知计算模型,其主要功能是判断所给的图片或视频中 法行为的检测需克服2道难关,其一视频采集设备的光线需 穿透挡风玻璃,其二需具备不系安全带、打电话等行为的识
是否包含人脸,并将人脸图片提取岀来与身份库中的人脸图 片进行比较,找到最接近的结果。乘客与驾驶员作为智慧交
别能力。对于问题一:需配置气体爆闪灯,辅助光源穿透挡 风玻璃,确保采集设备能够获取清晰的驾驶员照片;对于问
通的核心参与者,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对于二者的管控应用
广泛。1.乘客端。人证比对身份识别核验。通过在客运站、机 场等出入口部署人证比对设备,当乘客刷身份证时,人证设
题二:其本质是深度学习算法的运用,其中打电话是通过定
位左手或右手附耳打电话的动作和人脸识别算法中嘴部点 位的变化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打电话的行为;不系安全带
备会抠取身份证上的人脸图片,并实时采集乘客人脸,将二 同样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驾驶员身前是否具有条带状特 征进行判定。者上传到中心平台进行1: 1特征值比对,比对成功则放行, 同时将采集到的实时人脸与公安机关黑名单库中的人脸进
2. 行人闯红灯检测。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长期存在,但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9 (18) 10• 49 •予业与科技论竝2019年第18卷第10期浅谈煤质化验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解决□牛婵娟王晓燕【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个领域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量也在逐渐增长。煤炭能源是资源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煤炭能源中挥发、灰分、硫等成分指数进行化验,可以帮助更多有利用价值的化
学原料的提炼。同时想要煤炭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采用煤质化验技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现象也较为普
遍。本文主要介绍了对煤质化验指标的控制,阐述了煤质化验技术的应用以及常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
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煤质化验技术;技术应用;检验技术【作者单位】牛婵娟,王晓燕;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质检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煤炭企业 水分包括以下两种:内在水分与外在水分。水分对煤质可燃
想要进行各类活动,都要以煤质化验工作为前提。煤质化验 性会产生影响,水分过大会降低煤炭发热量。工作的技术性较强,操作环节繁琐。同时对煤质进行化验的 (二) 灰分含量。煤中灰分是指煤中能够燃烧的物质在 人员也会对煤质化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操作过程 完全燃烧后所剩余的残渣。如果煤中灰分含量过大也会影
中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都会对煤炭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产生
响发热量的结果。不利影响。基于此,应对煤质化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 (三) 挥发分含量。煤中挥发分是煤炭中的重要组成部 析,及时发现煤质化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性的 分,是判定煤炭质量和类别的关键因素,挥发分越高,煤炭越 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煤质化验工作的准确性,推
易燃烧。动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 全硫含量。煤中含量较高燃烧后会释放二氧化硫
一、煤质化验内容和硫化氢,既影响大气环境也会损坏仪器设备。(一)水分含量。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最基本
(五) 发热量含量。测量煤炭发热量是煤质化验过程中 的指标。煤中水分含量越多,煤的无用成分也就越多。煤中 的重要内容,也是判定煤炭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因缺少有效的检测取证手段,常会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
维,更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需借助人工智能的数据 面。基于视频分析与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部署在斑马线的行
思维,通过多种感知手段精确获取道路上人、车、地、事、物的全
人闯红灯取证摄像机,可实时抓拍闯红灯人员图片,此外摄 量实时数据;另一方面,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这些数据进行 像机内部的人脸检测与跟踪算法可抠取出3张反映不同位
融合、标签化,结合AI技术进行态势推演、预测,挖掘出影响交 置的人脸图片形成取证证据⑷,并将人脸图片上传到后端进 通安全、交通秩序的原因及规律,进而为更深层次的智慧应用
行建模分析,与公安机关的常住人口库进行比对确认闯红灯 如智能调度、智慧停车、无人驾驶等提供决策支撑,从而最大 人员的身份,从而对其曝光或与其征信挂钩或由社区民警上
程度地解放人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众出行体验。门教育以杜绝再次发生。3.非法鸣苗自动检测。机动车鸣笛作为一种信号,警示 【参考文献】其他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然而随着道路通行压力的增大, [1] 于宏庆.城市道路多路交叉交通优化设计[J].公路交通 非法鸣笛现象随处可见,由此带来的噪音污染影响越来越 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6) :283 -284,313大⑸。但由于非法鸣笛取证难,很难判定鸣笛声来源于哪辆
[2] 王毅.人工智能技术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 车,造成执法难度剧增。基于视频抓拍+声音检测的可视化
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7:352 -355鸣笛检测系统,可精确定位鸣笛机动车,并自动抓拍和识别 [3] 张宇航.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交通研究[J].
车辆号牌,形成完整的取证证据。其中声源定位是基于波束
通讯世界,2019,26(2) :87 -88成形技术实现的,通过声源传输到各个声音传感器的相位差 [4] 韦勇,万旭,徐海黎等.基于人脸跟踪与识别的行人闯红 确定鸣笛的位置,并对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声像图;同时
灯取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 (19):
采用校正匹配算法实现声像图与视频抓拍图像的融合,形成 36-39由鸣笛抓拍图片+声音文件+含有鸣笛声音的视频组成的 [5] 麦伟男.城市智慧交通评价系统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完整证据文件⑷,从而辅助交管部门执法取证。2018,35(14) :5 ~8二、结语[6] 王九胜.交通智能研判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
综合以上应用实践,智慧交通的建设离不开人工智能思
交通世界,2018,34: 12 ~ 13• 50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2019 (18)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