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20l3年第l8期 s i 。 d T。盏 。m t R。 h doi:10.3969/j.issn.10130—7695.2013.18.033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王 冲 (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6) 摘要: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进行数据检索、数据清洗和 数据分析,并对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累计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胰岛素相关技术自2002年起一直快速增长, 大部分胰岛素技术都集中在中国、关国、日本和欧洲,申请人集中度很低,胰岛素类药物本身和影响胰岛素分 泌通路的药物都是申请人的研发重点。 关键词:专利分析;胰岛素;专利信息;累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306;R9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3)18—0152—07 Chinese Patent Analysis on Insulin and Related Medicines WANG Chong (Gan&Lee Pharmaceuticals Ltd.,Beijing 100026,China) Abstract:Using the patent search system of SIPO,Chinese patent information on insulin and related medicines are ana— lyzed through data retrieva1.cleaning and analysis.The time—series data are analyzed by“cumulative study”.The analy— 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sulin—related technology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since 2002,most of the insulin tech— nologies are concentrated in China,the U.S.,Japan and Europe,the applicant concentration is very low,applicants focus On both insulin and medicines affecting insulin secretion pathway. Key words:patent analysis;insulin;patent information;cumulative an',dysis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 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率都在迅猛增长。而在中国,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 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国 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小组的研究¨J,中国糖尿 病发病率已达9.7%,超过美国(8.2%)和日本 (8.8%)等发达国家,并且中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 达到9240万人,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2010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 《中国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显示,我国糖尿 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已占到全国医疗总开支的 13%,达到了1734亿人民币。 自从胰岛素于1921年被发现并于1922年开始 用于治疗糖尿病以来 J,胰岛素治疗一直被当作是 治疗糖尿病并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重要手段。随 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 最重要、最有效的药物,已由最早经过动物提取的 生化药,发展为产量大、纯度高的重组蛋白类药物。 此外,人们还开发出了各种类型的胰岛素类似物, 以更好地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J,并且也开 始研究各种类型的胰岛素制剂 J。除了胰岛素类药 收稿日期:2012—11—29。修回日期:2013—02—05 物本身外,人们也开始研发各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路 的药物,例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GLP一1 (Glucagon—like peptide一1,胰高血糖素样肽一1,为 调节胰岛素释放的激素)、DPP—IV(Dipeptidyl pepti— dase—IV,二肽基肽酶一IV,为降解GLP一1的酶)抑 制剂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作用的酶靶点的药物 J, 这些药物的发展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类药物的发展,甚 至会改变胰岛素类药物的市场格局。 专利文献是一种重要的情报资源,对专利文献 进行专利分析,可以反映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 态,提供发明创造的轨迹,对特定技术或技术领域 作出发展趋势预测 。因此,对胰岛素及相关药 物的中国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揭示胰岛素及相关药 物的中国专利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可以为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研发主体提供决策依 据,帮助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胰岛素技术领域提 高综合竞争力。 1专利数据检索 1.1检索数据库 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开发的专 基金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符合生理分泌的胰岛素类似物制剂的研制”(2009ZX09103—638) 王冲: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153 利信息服务平台对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进 行检索分析。该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集成了专利检索、 专利分析、专利预警等信息系统,收录了198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以来公开的全部中 国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和发明授权专利, 并对申请人进行了公司代码标引。 1.2检索时间范围 检索时间范围为1985年1月1 13至2012年10 月31日。由于中国专利申请从申请到公开有18个 来,例如一些专利实际是涉及“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的 一些专利是涉及食品、饮料甚至饲料的。 在本专利分析中对这类数据也进行了清洗剔除,以 保证为后续的专利分析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基础。 2.3专利申请人清洗 由于翻译以及申请人变更、并购等原因,一些 外国公司在中国专利申请过程中所使用的申请人名 称并不一致。例如丹麦的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公司,其申请人名称在中国被翻译成了诺沃挪第克 月的滞后期,而通过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 专利申请最长有32个月的滞后期,因此该检索时间 范围基本上可以覆盖所有2009年及之前的专利申 请,但2010年至2012年的专利数据并不完整,仅 供参考。 1.3检索式 本专利分析采取了关键词和分类号(IPC)相 结合的方法来构建检索式,以保证检索的准确性和 全面性。关键词检索入口是在名称、摘要或主权项 中检索包含“胰岛素”的专利。但是由于一些申请 人在专利申请时为了隐藏自己的发明目的,会在名 称、摘要或主权项避开使用“胰岛素”字样,而使 用其上位概念多肽或肽代替,因此检索式中还加人 了涉及胰岛素(C07K14/62)、胰岛素药物制剂 (A61K38/28)、胰岛素制备方法(C12N15/17)的 分类号。 2专利数据清洗 专利数据是进行专利分析的基础,在专利检索 过程中,查全性和查准性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因素。 采取关键词和分类号(IPC)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检 索式虽然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专利漏检,但同时也 会引入一些噪音。因此,在进行专利分析前,有必 要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清理,剔除与胰岛素及相关 药物无关的专利,并对分析项目进行归并处理,以 提高专利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1 专利类型清洗 根据上述检索式,获得中国专利3255项 (100%),其中发明2912项(89.5%),实用新型 285项(8.7%),外观58项(1.8%),从该结果可 以看出此类专利的技术含量还是相当高的。本研究 旨在分析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利,主要涉及化合 物、药物制剂、制备方法等技术主题,而根据中国 专利法的规定,这类发明创造只能申请发明专利。 因此在数据清洗过程中首先去除了实用新型专利和 外观设计专利,只保留发明专利。 2.2专利技术主题清洗 通过浏览上述发明专利发现,有些专利本身与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并不相关,只是因为在名称、摘 要或主权项中包含了“胰岛素”字样而被检索出 公司、诺沃娜第克公司、诺沃一诺迪斯克有限公司 等多个版本,又如法国的赛诺菲一安万特(Sanofi— Aventis)公司,其是由赛诺菲一圣德拉堡和安万特 两家公司在2004年合并成立的,而安万特公司又是 法国罗纳普朗克制药公司与德国赫斯特制药公司在 1999年合并而成的,因此申请人为这几家公司的专 利所有权现在实质上都归赛诺菲一安万特公司所有。 因此,在本专利分析的数据清洗过程中,利用专利 信息服务平台的公司代码标引功能,将实际上是同 一申请人的申请人项目进行了归并处理,以保证专 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专利数据分析和讨论 通过上述专利数据清洗,共得到中国发明专利 2183项。下面以该2183项发明专利作为数据源 (以下称数据源专利)进行专利分析。在本专利分 析研究中,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均采用“累计分 析”方法进行,即统计年份的申请量数值为从起始 年份(1985年)至统计年份的所有申请量的总和。 3.1 申请量分析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在中国的年申请量和累 计申请量变化如表1和图1所示。 表I 1985年一2012年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年申请量 和累计申请量(单位:件)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涉及胰岛素及相关 药物的专利在中国申请量的变化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85年至1992年,这段时问中 国刚开始实施专利法,国外公司对中国专利制度还 154 王冲: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时阐 1 1985年一2012年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累计申请量变化 不太了解,并且当时的专利法中还明确规定了“药 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 技术主题。因此在1985年至1992年期间,涉及胰 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年申请量都基本不超过10 件,数量很少,变化也没有规律。 第二个时期是1993年至2001年,中国专利法 在1992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删除了“药品和用化 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不授予专利权的条款,使得涉 及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量迎来了第一个快 速增长期。专利累计申请量在1993年还仅为45件, 而到了2001年,累计申请量已经达到449件,数值 增长了近1O倍。对这段时间(1993—2001)的专利 累计申请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k值(斜率) 为50.8(R =0.960),相当于平均每年新申请专利 50.8件。 第三个时期是2002年至现在,中国在2001年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国外实体和中国实体都 更加注重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建设。在2002年,涉及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利单年申请量突破了100件。 并且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 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使得涉及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 专利申请量在2002年后一直呈爆炸式增长。对这段 时间(2002—2009;2010—2012年公开数据不完 整,没有统计在内)的专利累计申请量进行线性回 归分析,得到k值(斜率)为179.3(R =0.998), 相当于平均每年新申请专利179.3件,远大于1993 年至2001年期间50.8件的年平均申请量。 由此可见,在中国涉及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 利申请量同时受到政策和市场两方面变化的影响。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胰岛素相关技术仍然处于快 速增长期。 3.2申请国分析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国分布如图2 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十名的专利来源国 依次是中国(39.9%)、美国(21.8%)、日本 (7.5%)、德国(5.9%)、丹麦(5.4%)、瑞士 图2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国分布 (4.7%)、英国(2.5%)、瑞典(2.5%)、法国 (2.0%),来源于这10个国家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 总申请量的92.2%,说明绝大部分胰岛素技术都集 中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而这1O个国家基本 上也集合了所有的国际化大型制药公司。 为了研究来源于中国的胰岛素技术在世界胰岛 素技术中的发展趋势,本研究还对来源于中国的胰 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比例变化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3。 由于1985年至1992年之间专利数量较少、变 化没有规律,且中国实体在这段时期内也只在1985 年和1988年各有一件专利申请,在1992年有两件 专利申请,而2010年至2012年之间公开的专利并 不完整,特别是通过PE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 专利基本还都没有公开,因此该申请比例分析只涉 及1993年至2009年这段期间,并且采用“累计分 析”方法进行。 表2 1993年一2009年期间来源于中国的胰岛素 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比例 申请年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中国申请 比例(%) 申请年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zo.s zz. z . z .s:,.……. s.z 从表2和图3可以看出,在1993年中国累计申 请量占总累计申请量的20%,但是随着1992年专利 法的修改,更多的外国实体开始在中国申请涉及胰 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利,来源于国外的专利申请逐 渐增加,从而导致来源于中国的专利累计申请比例 从1993年至1999年一直在缓慢降低,最低值达到 了11.6%。从2000年开始,该申请比例才又开始逐 步增加,一直到2009年达到33.2%,这主要得益于 中国专利申请政策的引导和中国申请人自身对知识 产权的不断重视。不过,虽然现在来源于中国的专 摹 磐哥匝壬 4 3 3 2 2 l l 王冲: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155 1993 1995 1997 1999 图3 1993年一2009年期间来源于中国的胰岛素 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比例变化 利累计申请比例已达到三分之一,但是从专利技术 本身来看,大多数还只是对现有胰岛素产品制备方 法的改进或是现有胰岛素制剂配方的优化,涉及全 新产品或方法的专利数量还较少。因此国内实体在 提高专利申请量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的 含金量。 3.3 申请人分析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人分布如表3 所示。 表3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人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在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申 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中,绝大部分为国际化大 型制药公司,中国实体只有两家,排在第9位和第 1O位。其中排名第1的诺和诺德公司,排名第2的 赛诺菲公司和排名第6的礼来公司是目前世界是生 产和销售胰岛素制剂的公司,这三家公司在2011年 占据了中国国内胰岛素市场90%以上的份额,本研 究在后面将对这三家公司的技术发展进行详细分析。 另外5家国际化大型制药公司旗下也都有市场 上份额不小的治疗糖尿病的药品,他们虽然目前还 没有销售胰岛素制剂,但是已经申请了很多与胰岛 素及相关药物相关的专利,一方面可以在技术和市 场成熟的条件下一举进攻胰岛素制剂市场,另一方 面,他们的专利中也涉及很多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路 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胰 岛素药物市场的格局。 在前10名申请人中有2家中国实体,分别是排 第9名的复旦大学和排第1O名的山东轩竹医药科技 有限公司。分析这两家的专利发现,复旦大学的专 利主要涉及表达胰岛素的基因以及通过基因治疗糖 尿病,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主要涉及 DPP—IV抑制剂,该抑制剂是在胰岛素分泌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的酶的抑制剂,这两家中国实体与排前 10名的其他国际制药公司一样,都为糖尿病的胰岛 素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人集中度分 布如表4和图4所示。 表4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人集中度分布 专利申请量(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申请人数量(个) 607 143 59 28 16 4 10 6 3 3 27 1 2 3 4 5 6 7 8 9 10 专利申请量(fee) 图4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申请人集中度分布 从专利申请人集中度分布程度上看,涉及胰岛 素及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人分布并不集中。首先该 技术领域的申请人数量很庞大,在数据源专利中共 涉及906个专利申请人,平均每个申请人的申请量 只有2.4件专利(2183/906=2.4)。其次该技术领 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布很分散,从表4和图4中可以 看出,在906个申请人中有607个(67.0%)申请 人只有一件专利申请,而申请量在10件以上的申请 人只有27个,只占申请人总量的3.0%。 上述结果说明,由于胰岛素及相关药物具有巨 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使得众多实体都投身于 胰岛素相关技术的研发之中。虽然现在胰岛素产品 主要集中在诺和诺德、赛诺菲和礼来三家公司手里, 但是其他制药公司也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开发,胰 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产业格局随时可能会改变。不过, 从申请人集中度发展趋势上看,胰岛素技术领域的 分散格局还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短期内并不 会被哪家公司或哪几家公司垄断所有胰岛素技术。 表5是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中国申请人的排 名,从表5可以看出,排名前l0位的申请 中,大 部分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只有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 限公司和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是企业申 请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目前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 还集中在科研院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 护力量还很薄弱,有待继续提高。另一方面,在进 一步分析前10名中科研院校专利的市场化程度时, 156 王冲: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发现只有北京大学有2个专利进行了权力转移,中 国药科大学有1个专利进行了许可实施,而其他大 部分专利还都只是科研院校的纸面权力,没有充分 进行技术转移,将其专利技术进行市场化。因此, 中国的企业应该和科研院校进行更多的技术合作, 依靠科研院校的研发实力,从科研院校购买或许可 响胰岛素作用的酶靶点, 这些药物的发展会直接影 响胰岛素类药物的发展, 甚至改变胰岛素类药物的 市场格局。 表6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 排名 技术主题 申请量 (单位:件) 百分比 合计 专利,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企业发展。 表5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中国申请人分布 3.4技术领域分析 根据对涉及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利进行分类 号和关键词的技术领域分析,发现数据源专利主要 涉及以下九个技术领域: (1)胰岛素药物制剂; (2)新型胰岛素类化合物、胰岛素类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3)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化合物; (4)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药物制剂; (5)胰岛素给药或储存装置; (6)胰岛素检测; (7)胰岛素给药计算或控制方法;(8)动物 模型; (9)胰岛素生产中使用的设备或器件。 在上述九个技术领域中,(1)和(2)是涉及 胰岛素类药物的技术领域,(3)和(4)是涉及影 响胰岛素分泌通路的药物的技术领域,(5)一(9) 是其他与胰岛素及其相关药物有关的技术领域。 这九个技术领域的申请量分布如表6所示,其 中排名前4种技术领域的累计申请量百分比变化如 图5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胰岛素药物制剂、新型胰岛 素类化合物、胰岛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技术领 域占据了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近50%,是这类 专利申请的主体。然而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 化合物及其药物制剂也占据了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 利的37.0%,说明除了对胰岛素化合物本身的改进, 相当一大部分专利将研发方向放在了影响胰岛素分 泌通路的药物上,例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 剂、GLP一1(调节胰岛素释放的激素)、DPPIV抑 制剂(DPP—IV为降解GLP一1的酶)以及其他影 l 胰岛素药物制剂 564 25.8% 2 新型胰岛素类化合物 胰岛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503 23.1% 8 9% 3 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 化合物 465 21.3% 37.0% 4 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 343 l5 7% 药物制剂 5 胰岛素给药或储存装置 199 9.1% 6 胰岛素检测 77 3.5% 7 胰岛素给药计算或控制方法 20 0.9% 14.8 动物模型 6 O.3% 1% 9 胰岛素生产中使用的设备或 6 O.3% 器件 总计 2l83 loo% +胰岛素化舍物及锚备方{盎—— 一菔岛蠢作用通路化台蜘 —-e一胰岛囊药暂甜剂 +腱岛蠢作用姐路药物制If!I 图5胰岛素及相关药物专利的技术领域的 累计申请量百分比变化 图5是排名前4种技术领域,即 (1)胰岛素药物制剂; (2)新型胰岛素类化合物、胰岛素类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3)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化合物; (4)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药物制剂; 的申请量百分比变化分析图,为了更宏观更准 确的体现专利信息,该分析只涉及了1993年至2012 年这段期间的专利申请,并且采用“累计分析”方 法进行。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涉及 新型胰岛素类化合物、胰岛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的累计申请量百分比非常高,在1993年达到60%, 但是之后却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起累 计申请量百分比一直维持在20%一25%的范围内。 涉及胰岛素药物制剂的专利则一直占据比较高的申 请比例,自1996年开始一直是申请量排名第一的技 术领域,最近l5年都保持在25%一30%的范围内。 王冲: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157 此外,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化合物及其药物 制剂的专利在90年代初的申请比例较低,但是在 1993年至2000年一直呈增长势头,现在达到平稳发 展的比例。在最近10年,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 他化合物的申请量已经和新型胰岛素类化合物的申 请量比例相当。 从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研发历史来看,胰岛素 于20世纪2O年代被发现并用于治疗糖尿病,自20 请量在数据源专利中也分别排名第1、第2和第6。 下面针对这3家企业专利申请的技术发展进行分析。 诺和诺德公司:诺和诺德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 领域分布如表7所示,其中70%的专利申请都涉及 胰岛素类药物。诺和诺德从1923年就开始在市场上 销售胰岛素产品,现在更是具有全面的人胰岛素以 及胰岛素类似物产品线。胰岛素类药物是诺和诺德 的主要产品,在诺和诺德的产品线中,有三个胰岛 年代至70年代,人们一直致力于获得高纯度的单一 胰岛素分子。然而,人胰岛素由于在临床应用方面 起效慢,不能与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曲线相吻合,而 存在一定缺陷。自20世纪80、90年代,人们开始 通过对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进行局部修饰, 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胰岛素类 似物能更有效地模仿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曲线,临床 效果更佳。现在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赖脯胰岛素、门 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都是在这段时间发明并申请 专利的。 之后,人们开始着力于针对这些胰岛素类似物 制备稳定的胰岛素制剂,以适应各种临床需要,同 时也开发改进各种胰岛素的制备方法,以降低胰岛 素药物制剂的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胰岛素是多肽 类药物,目前只能注射给药,给临床应用造成不便, 一些申请人也将研发方向集中在改变胰岛素给药途 径的制剂上。 除了对胰岛素类药物本身的研发外,人们也在 不断的开发影响胰岛素分泌或作用通路的药物,以 弥补胰岛素类药物的缺陷,这些涉及胰岛素作用通 路的化合物通过不同作用靶点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这些药物的发展也影响着胰岛素类药物的发展。在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市场上,胰岛素类药物和其 他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药物的市场份额也是旗鼓 相当的。 从图5中既可以读出上述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 发展历程,同时也可以推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胰岛 素及相关药物的技术发展方向,即开发更加适合临 床应用的、更加稳定的各种胰岛素制剂仍是该技术 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外,人们也会同时注重新 型胰岛素类化合物、新型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 他化合物的开发,以期获得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 病的药物。 3.5 三家胰岛素类药物重点企业的专利分析 诺和诺德公司、赛诺菲公司和礼来公司是目前 世界上主要生产和销售胰岛素制剂的公司。根据 IMS(艾美仕)公司的统计数据,2011年,诺和诺 德、赛诺菲和礼来三家国外公司约占据中国国内胰 岛素市场份额的90%,其中诺和诺德的胰岛素产品 占据62.3%,赛诺菲的胰岛素产品占据15.0%,礼 来的胰岛素产品占据13.4%,这三家公司的专利申 素产品,即诺和锐(门冬胰岛素)、诺和平(地特 胰岛素)、诺和灵(人胰岛素),并且目前还有个胰 岛素产品(德谷胰岛素)正在注册阶段。可以说, 胰岛素类药物是诺和诺德的生命线,这也使其非常 重视胰岛素类专利的申请和布局。 表7诺和诺德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 赛诺菲公司:赛诺菲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 分布如表8所示,其中涉及胰岛素类药物的专利申 请和涉及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化合物的专利申请 基本上各占了其专利申请量的一半。1923年,德国 赫斯特制药公司(赛诺菲的前身)研发了首个合成 胰岛素,标志着该集团进入糖尿病领域。但是赛诺 菲制药公司的强项并不仅仅是生物制剂,其处方药 产品线涉及七个领域23种产品,胰岛素制剂只是其 中一个。因此,赛诺菲利用其本身的技术优势,在 开发胰岛素类药物的同时,也一直着力于开发涉及 胰岛素作用通路的其他化合物。 表8赛诺菲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 礼来公司:礼来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 如表9所示,礼来公司的专利申请量相对于诺和诺 德公司和赛诺菲公司都要少,并且涉及的技术领域 类型也少,其中83.7%的专利申请都涉及胰岛素类 药物。礼来公司是历史比较悠远的制药公司,其拥 有135年的历史,当时就是礼来公司跟胰岛素的发 现者一多伦多大学一合作,成功地从屠宰场取得的 动物胰脏中,分离出足以提供全球糖尿病患使用的 胰岛素。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历史渊源,虽然现在礼 来公司所申请的涉及胰岛素类药物的专利数量绝对 值并不是最多的,但是专利申请中涉及胰岛素类药 物的比例却是最高的。 l58 王冲: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分析 表9礼来公司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 …一——一一垫 圭墅…——一生亘里一亘坌些 胰岛素类化合物 制备方法、药物制荆 36 83.7% 涉及胰岛索作用通路的其他化合物及其制剂 7 i6.3% 3.6 关于专利数据分析方法的讨论 在本专利分析研究中,对于时问序列的数据分 析没有采用常规的“点分析”进行,而是采用了 “累计分析”的方法…点分析是指统计年份的申请 量数值为当年的中请艟,累计分析是指统计年份的 中清量数值为从起始年份至统计年份的申请量总和。 点分析”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看 到每年的趋势变化。但是对于专利申请来说,有时 々 申请日会受到公司专利战略、年度计划等非技 J{之因素的干扰,某一年的申请量并不能准确体现该 巾请人当年研发技术本身的发展。因此本专利分析 研究采用“累计分析”的分析方法,能从宏观上更 为准确的体现专利所反映的技术信息。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资料, 世界上90%一95%的技术都是先通过专利文献公开 出来的,可以说专利文献公开的通常是研发最前沿 的技术。而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一种药物从研发到 上市要经历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漫长的过程。因 此,虽然本专利分析研究的是已有数据,但是仍可 以反映出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胰岛素及相关药物 的市场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官方机构提供的专利文献数据库中收 录的都是原始专利文献,而原始专利文献大多为自 然语言.并且为自由文本,以此为数据源进行专利 分析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能精确的体现某 一突变的专利技术,不能更细分的对专利技术领域 进行统计等。如果要进行更细致的专利分析,需要 有机构或公司将这些原始专利文献进行结构化标引, 这样在专利分析时就可以找出更精确的趋势变化, 发现更多突发的新技术发展方向,从而可以进一步 提高专利信息分析的质量和有效性。 4结论 通过对涉及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中国专利进行 分析,发现胰岛素技术及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呈以下 特点: 从专利申请量看,涉及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专 利发展同时受到政策和市场两方面变化的影响。从 总的发展趋势来看,胰岛素相关技术仍然处于快速 增长期,此类专利的申请量在2002年后一直呈爆炸 式增长,其中2002年一2009年期间平均每年专利申 请量为J79.3件。 从专利申请国看,大部分胰岛素技术都集中在 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而这10个国家基本上也 集合了所有的国际化大型制药公司。其中中国专利 申请的比例自2000年开始逐步增加,在2009年达 到了33.2%。 从申请人分析看,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 中,绝大部分为国际化大型制药公司,他们之中既 有生产和销售胰岛素制剂的公司,也有虽无胰岛素 制剂销售,但在治疗糖尿病药品市场上竞争力很强 的公司,而中国企业只有两家且排名靠后。此外, 在中国科技创新的主体还集中在科研院校,排名前 l0位的中国申请人中大部分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企 业只有两家。另外,目前我国科研院校的专利市场 化程度并不高。 从专利申请人分布集中度上看,涉及胰岛素及 相关药物的专利申请人分布并不集中。由于胰岛素 及相关药物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众多 公司都在积极研发胰岛素及相关药物的相关技术。 从技术领域看,涉及胰岛素药物制剂、新型胰 岛素类化合物、胰岛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技术 领域是专利申请的主体。但是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路 的药物也是现在申请人研发重点之一,这些药物的 发展会直接影响胰岛素药物的发展,甚至改变胰岛 素制剂的市场格局。 参考文献: [1 1 YANG W Y,et a1.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ml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饶建华,等.糖尿病治疗药物一胰岛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 医药,2009,4(29):220—222 [3]黄木森,等.胰岛素的I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2,9(13):158—160 [4]李晓光.胰岛素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f3):10—11 [5]张杰,等.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J].上海医 药,2010,31(5):231—233 [6]高君.G1 P一1及其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进展 [J].吉林医学,20i0,31(34):6183—6185 [7]周凌云,等.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二肽基肽酶IV抑制药的研究 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6):401—405 [8]李升康,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一1B)在2型糖尿病 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 82—85 [9]李建蓉,专利信息与利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O]陈燕,黄迎燕,方建国,等.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冲(198O一),女,北京人,博士,知识产权部经理, 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实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