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捷 (jué (gǒu) 报 (jié) 秘决) 辐射 (fǔ) 一丝不苟....B.喷薄 (bó (huìng) ) 遮蔽 (zhē) 教诲) 雕梁画栋 (liá....C.取缔 (dìu) 告诫 (jièi) ) 绸密 (chó) 茅塞顿开 (sà....D.妥帖 (tiē) 纯粹 (chuì (jìng) 大相径廷 (tíng) ) 遒劲....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 ,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 了力量,有一些 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 :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A.覆盖 积蓄 竟然 一扫而光 B.掩盖 积累 竟然 销声匿迹 C.覆盖 积蓄 果然 销声匿迹 D.掩盖 积累 果然 一扫而光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②大多数人逛博物馆的目的不仅是“打卡”看热闹,更是要获得知识。③博物馆的文物给人以直观、真实的感受,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④而要真正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不只需要考察其历史,还需要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涵。
A.“一个博物馆”“获得知识”“学校教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是各不相同的。 B.句②中的前后两个分句用“不仅……更……”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转折关系。 C.句③中“这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地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博物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发挥文物藏品的价值引领”后加上“作用”一词。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白杨礼赞》。
试卷第1页,共11页
B.《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加冠”指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C.《简·爱》中的简·爱在与罗切斯特举行婚礼时被阻,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她答应了表哥圣·约翰 的求婚,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灭。
二、名著阅读
5.同音异字,一字立骨。请从“争”“睁”“征”中任选一个字,并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谈谈这 个人物给你带来的精神力量。 备选人物:孙悟空 林冲 保尔
三、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
(1) 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 (2) 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4) 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 (5) 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通过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自己处于污浊之世而洁身自爱的语句是“ , ”。
四、选择题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试卷第2页,共11页
【乙】 东轩花时将过感怀①
宋·陆游
小轩风月得婆娑② ,尽付流年与啸歌。 细数一春今过半,正令③百岁亦无多。 还家常恐难全璧④ ,阅世深疑已烂柯。 只欲闭门搘⑤倦枕,晚风无奈落花何!
【注释】①写于嘉泰三年(1203),作者时年78岁,上书告老还乡,此时亲旧多已故去。②婆娑:盘桓,逗留。③正令:即使,假使。④全璧:完好无损。⑤搘(zhī):同“支”,支撑,支起。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颈联景、情、理融合,感叹身世之余,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 B.乙诗颔联由春已过半,联想到自身年事已高、时日无多的晚境,表达了怅惘之情。 C.甲乙两诗都使用了“烂柯”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慨叹。 D.甲乙两诗都以悲伤为基调。甲诗作者因长期遭贬而悲,乙诗作者则因年华老去而悲。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
【乙】
然巧言令色①孔壬②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为倾邪③者,此尧、舜之所畏,而孔子之所欲远也。如此人当知而远之,使不得亲近。然如此人亦有数。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
试卷第3页,共11页
人如此则远而弗见;误而见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之,以人参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如此,则宜有所惩。如此则巧言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论不蔽于上。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论馆职札子》 )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谄媚的神情。②孔壬:大奸佞。③倾邪:这里指邪恶 不正的事情。④揆(kuí):衡量,度量。⑤参: 比较参验。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良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B.有所广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曾益..C.以道揆之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D.则宜有所惩 有仙则名 (《陋室铭》 ) ..9.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
陛 下 博 访 于 忠 臣 良 士 知 其 人 如 此 则 远 而 弗 见 11.根据甲乙两文概括回答,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贤臣和小人。
④⑤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红色戏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它以记述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歌颂英雄人物精神为主要内容。红色戏剧有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这种题材的作品主要歌颂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比如久演不衰的《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还有记述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斗故事题材的戏剧,这种题材的作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如《焦裕禄》《榜样》等。红色戏剧拥有红色文化基因,能带给不同年代的观众以精神上的鼓舞,深受观众喜爱。
红色戏剧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弘扬革命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些演出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等技术,把当地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景观搬上舞台,这样的设
试卷第4页,共11页
计创设了更加真实可感的环境,能够为演出增光添彩。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材料二】
3月16日晚,某市大剧院上演了话剧《千金寨》。借助先进的舞台布景技术,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 “救国军”的勇士们相继牺牲,身负重伤的王敬尧倚着大榆树呼唤着儿子的名字:“继业,你走了,你未完成的事儿,爹替你干了! ”血色的天空下,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赞歌久久回响。观众们看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眼噙热泪,纷纷站立,以不绝的掌声向台上的演员致敬。
大型话剧《千金寨》的创作灵感,来自100多年前东北地区因煤而兴的著名繁华市镇——千金寨,故事围绕千金寨矿权之争展开。当时,在爱国商人王敬尧父子的带领下,千金寨地区的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拼死抗争,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选自《辽宁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剧本阅读策略表 策略 梳理主要情节,把戏剧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 握戏剧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意 关注舞台说明,设想舞台表现 了解故事背景,深了解剧中故事的历史背景,明确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入理解主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理清人物关系,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阅读台词时要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的深层含意。台词未能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即潜台词,有时也需揣摩。 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舞台上所布置的景物),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说明 试卷第5页,共11页
狂风呼啸
旁白 1936 年初冬,在山西省北部吕梁山脉北段的云中山里,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行进着。
……
警卫员(缓缓地转身,拖着哭腔) 军长,他……他……已经冻死了……
军 长 (大吃一惊) 什么? (疾步上前,不相信地) 这么冷的天,怎么连棉衣都没有穿哪!(忽然转身向警卫员吼道) 警卫员,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狂风呼啸
军 长 听到了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我要用军法处置!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警卫员 (猛醒抬头,哽咽着) 军长,他……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 长 (震惊地) A 什么?你说什么?
众战士 (齐声哭诉) 他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啊! 悲壮的音乐,夹杂着风雪声 军 长 B ( ) ……
(节选自某校课本剧《丰碑》剧本)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焦裕禄》是一部记述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斗故事的红色戏剧,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鼓舞。
B.话剧《千金寨》以100多年前因煤而兴的东北繁华市镇千金寨的抗日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C.材料二、材料四都借助“鹅毛大雪”“狂风呼啸”“血色天空”,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了舞台气氛。
D.分析人物形象,既要理清人物关系,又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13.话剧《千金寨》深受喜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材料二、材料三,完成下面图表。
试卷第6页,共11页
14.下面是某校课本剧《丰碑》的剧组人员在彩排间隙展开的讨论。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补全讨论内容。
编剧:《丰碑》这部剧是一部红色戏剧,它的题材是“(1) ”。 我们表演时要体现出革命先驱舍己为人的精神。 演员:剧本A处的潜台词是“(2) ”,我在表演时要通过语气和表情表现内心的震惊。 导演:B处的舞台说明是“(3) ”,大家可以结合图片进一步揣摩自己的表演,力求把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更好地衬托出来。 试卷第7页,共11页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又见爆米花 陈新森
①乡下老家过年的美食,千滋百味。蒸馒头,打年糕,切米糖……一道道散发着田园气息和家乡味道的美食,慰藉着游子的乡愁,但独有一种爆出来的美味让我念念不忘,那便是乡间普通的爆米花。
②小时候,每到年关,爆米花师傅高亢绵长的吆喝声总会飘荡在村头巷尾,充盈着过年的喜庆。孩子们立即闪身探头,拉着母亲的衣角,欲言又止,眼里满是渴望与期待。每每这时,母亲最懂我们的心思,“晓得了,这就去爆!”她赶忙停下手上的活计,起身找来面盆,用青花大碗从陶缸里舀一碗玉米,然后领着我和弟弟妹妹向爆响传来的方向奔去。
③村庄晒场上,爆米花机仿佛一块磁铁,把村里的小孩都吸引过来了。场地周围密密麻麻站满了孩子。师傅神情悠然地坐在小板凳上,左手拉着木制风箱,右手慢悠悠旋转着机子,机子在红红的火苗上匀速翻转。师傅不时察看机器上的压力表,心思跟着那红色指针在跳动。五六分钟后,看到压力表的指针越过指示线时,他站起身来,手握扳手,把锅口对准一个长长的大布袋。
④这时候,爆米花师傅喊:“放炮了——!”围观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捂上耳朵,胆小的更是赶紧躲得远远的。“嘭”的一声爆响,一股白烟弥漫开来,米花诱人的香味倾泻而出,金灿灿的玉米粒转眼间变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⑤师傅捏着大布袋的后角,把爆好的爆米花倒进面盆里。孩子们一哄而上,去抢散落在面盆周围的米花。他们把蓬蓬松松的米花放入嘴里,轻轻咬碎后,用舌尖摩挲,品咂其中的香甜,欢乐的笑声顿时在爆米花机旁响起。
⑥去年,在家乡举办的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金灿灿的玉米垛旁,我又见到久违的爆米花。那一瞬间,我尽情嗅着空气中的米花香味儿,伸手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不停地品尝着,秋收粮食的米香从嘴里蔓延到心里。
⑦童年家乡那位爆米花师傅姓张,早年家里穷,二十多岁就走村串巷爆米花。过去他走到哪里都有生意。现在呢,各种小吃林林总总,竞争太大,生意因此变得清淡。只有在结婚、乔迁等喜事时,主人家才会爆上一些爆米花,混着糖果、花生分给宾朋乡邻。见此情景,老伴和女儿总劝他别再出去爆米花了。张师傅多少有些失落。
试卷第8页,共11页
⑧算起来,张师傅做爆米花也有四十多年了。虽说已在城里小区当了保安,家里生活越来越好,但他一直不舍得放弃老本行,只为图个乐呵,女儿开始时有些抱怨,后来甘心给父亲当司机和助手,一有空闲就会陪父亲去乡下爆上几炉。父女俩寻一块开阔地,把爆米花机、火炉之类的家什卸下来、安顿好。一声爆响,像吹响了集结号,把人们迅即召到一起。缕缕清香中夹杂着美好的记忆,丝丝缭绕在人们心里。女儿后来买了新式爆米花机,并在城里摆个爆米花摊,米花、米糖样式多,品味丰,很受欢迎。张师傅感到很欣慰。 ..
⑨“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明代诗人生动描述了爆米花时的场景。老风俗代代相传,至今依旧沿袭。只是时代在变,生活也在变,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到市场买米花,很少自制了,农村爆米花的热闹场景已难得一见。但年轻一代对爆米花的钟情似乎未减,商场、影院、超市常有供应。
⑩大年三十那天,我正准备贴春联,突然“嘭”的一声爆响传来,母亲惊喜地看向我说:“爆米花的来了……”我探头一看,正是久违的爆米花摊。“多少年没听到这个声音了。”笑容在母亲脸上漾开,她念叨着,“这爆声一响,年味就浓了,金豆开花,好年景啊!”
⑪爆米花,这久违的让我念念不忘的爆米花,爆出了多少诱人甜美的故事,爆出了多少暖意融融的向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阅读选文②—⑤段,围绕“爆米花”概括“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完成下面图表。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 金灿灿的玉米粒转眼间变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小白花。
17.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那一瞬间,我尽情嗅着空气中的米花香味儿,伸手抓了一大把塞进嘴里,不停地品尝着,秋收粮食的米香从嘴里蔓延到心里。
18.从选文第⑦段和第⑧段中,可以了解到张师傅的心理从“失落”变成“欣慰”。分析张师傅这种心理变化的原因。
19.阅读选文,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乡间普通的爆米花”为什么让“我”念念不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试卷第9页,共11页
披着彩虹的树
①目前全世界已知的700多种桉树中,只有剥桉的原产地是在北半球,其余品种的原产地都在南半球。不过,剥桉真正引起人类注意的并不是它的孤独,而是它拥有其他桉树所没有的彩色树皮。这些彩色树皮让剥桉远远望去就好像是披了“彩虹”一样,因此剥桉有了“彩虹桉树”的美称。那么,剥桉如此美丽的彩色树皮究竟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②其实,剥桉身上每一种颜色的树皮都是在不同的时间脱落下来的,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年龄段都不同。最初的时候,剥桉拥有一层深棕色的树皮,只是这层树皮非常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剥落,剥桉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③剥桉树皮的剥落先从那些较“老”的树皮开始,“老”树皮会逐渐变成条状,从而将隐藏在里面的新鲜而湿润的绿色树皮露出来。新树皮的颜色在与空气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变暗。最开始的时候,颜色会由鲜艳的绿色变成较暗的蓝色或紫色,然后再逐渐变成红色、橙..色和栗色等不同颜色。当新树皮完成整个生长周期后,就会变成深棕色,然后又出现新一轮的剥落现象。树皮剥落的现象伴随剥桉一生。由于每棵剥桉的树皮脱落位置和顺序都会有些差异,因此,你永远都不可能找到两棵树皮颜色完全一样的剥桉树。其实,这种剥落现象对于剥桉而言并不是坏事,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其他植物的种子落在剥桉的树皮上生长。
④在适宜的环境下,剥桉的生长速度十分快。总的来说,剥桉适合在高温、多雨,同时又没有明显干旱季的环境里生长。特别是在湿润的热带雨林地区生长的剥桉,生长速度更为迅猛。通常情况下,剥桉可以长到35米,在环境适宜的地方甚至能长到75米。据说,有个地方种植的剥桉,仅用了18个月就长到了10米。
⑤剥桉的树干特别挺拔,约占整棵树木高度的一半还多。在河流冲击地生长的剥桉,会长出三四米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会让整棵剥桉的外形充满了艺术气息,给摄影家们提供了良好的拍摄素材。
⑥剥桉的木材呈红棕色,纹理较粗,强度适中,是生产细木工板等板材的原料。不过,世界各国栽种剥桉主要是为了获得木浆(木浆是造纸最常用的原料)。除此之外,剥桉还是非常理想的薪炭材,树龄在15年以上的剥桉木材可以用来生产优质的木炭。
⑦近年来,随着剥桉名声大增,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种,其中也包括中国。真希望这种“彩虹桉树”可以早一点儿栽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样一来,喜欢彩虹的人就可以随时欣赏到它的美丽了。
(选自《自然密码》,有修改)
20.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试卷第10页,共11页
21.结合语境,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最开始的时候,颜色会由鲜艳的绿色变成较暗的蓝色或紫色,然后再逐渐变成红色、橙色和..栗色等不同颜色。
2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引种剥桉,其中也包括中国。你认为辽宁适合大规模野外引种吗?根据选文简要说明。
七、作文
24.以“家里来客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5.新可以变旧,旧可以生新。如学习中的温故知新,习惯上的破旧立新,交友中的存故纳新,思想上的推陈出新……
这几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戏剧除外) 。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试卷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