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环境生态学 课程性质:任选考查
总 学 时:32 学 分: 2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开课单位:环境工程系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
一、课程性质、目的
这门课程介绍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组成、结构以及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突出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应用生态学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类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生态学的理论体系,教给学生有关生态学的知识轮廓,使学生可以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有的放矢,有目的地拓宽自己的生态学知识范围和深度。学生在学习课程中,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到生态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广泛阅读参考书目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积极把握生态学发展最前沿的知识。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环境问题和环境生态学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启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环境生态学的现状及发展。
第二章 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分析。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自然环境;生命的特征。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种群的概念、基本特征;种群动态;种间关系,包括相互作用和种间竞争。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群落的结构;群落的形成与发育;群落与环境。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区别;群落的演替类型;生物群落的类型; 群落的排序。
第五章 生态系统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平衡和失调的基本特征。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生态平衡的定义。
第六章 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的保护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恶化原因及恢复和保护对策;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城市化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物资源的分类、减少原因及其保护价值。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水域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污染情况;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恶臭等环境治理对象的生物和生态防治方法与对策。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环境污染的概念及防治对策。
第八章 生态监测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野外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生态监测的概念、特征和基本要求;生物测试。
第九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基本内涵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
第十章 生态工程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生态工程的概念与意义;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生态工程能量过程分析;物质循环与平衡分析。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错误!未定义书签。章 环境问题和环境生态学(2学时)
教学内容
1.环境的问题的产生及其启示
2.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3.环境生态学的现状及发展
重点:环境问题。
难点:环境问题及危害的剖析。
第错误!未定义书签。章 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4学时)
教学内容
1.环境与生物
2.主要因子的生态作用
3.生态因子作用的分析
重点:主要因子的生态作用。
难点:主要因子的生态作用。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4学时)
教学内容
1.种群与种群生态学
2.种群动态
3.种间关系
重点:种群的概念与种群生态学、种群的基本特征、自然种群的动态、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动态、种群调节。
难点:种群的基本特征、种间关系。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2学时)
教学内容
1.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群落的结构
3.群落的演替
4.生物群落的分类及排序
重点: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难点:对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效应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第五章 生态系统(4学时)
教学内容
1.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及其调节机制
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及其调节机制。
难点: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六章 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的保护(2学时)
教学内容
1.陆地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
3.生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重点:生态系统的环境问题。
难点:生态系统的环境问题。
第七章 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8学时)
教学内容
1.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防治措施
2.水体污染与废水处理的生态对策
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4.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5.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重点:水、大气、土壤等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难点:水体污染与废水处理的生态对策
第八章 生态监测(2学时)
教学内容
1.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2.野外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3.生物测试
重点:生态监测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难点:生物测试
第九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学时)
教学内容
1.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
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3. 生态环境质量预测
重点: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的判定
难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第十章 生态工程(2学时)
教学内容
1.生态工程的意义
2.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
3.生态工程能量过程分析
4.物质循环和平衡分析
5.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及最优化处理
重点:生态工程的意义、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
难点:生态工程能量过程分析、物质循环和平衡分析、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及最优化处理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采用考查的方式,成绩评定:结课考核60%,平时与作业40%。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编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生态学》,李博编著,高教出版社,2000年。
《环境生态学》,程胜高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