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文专项训练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
B.常有高猿长啸,属(shǔ)引凄异。 .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者。 .
D.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 .
2.下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sù) 徙倚(xí) 归燕入胡天 ..
B.解衣欲睡(jiě) 千载(zǎi) 萧关逢侯骑 ..
C.藻、荇交横(xìng) 都护(dōu) 万里送行洲 ..
D.白沙堤(dī) 千转不穷(zhuàn) 芳草萋萋鹦鹉洲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蝉则千转不穷 D.属国过居延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鸟鸣) 不见曦月(太阳) ..
B.晓雾将歇(消散) 属引凄异(延长) ..
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徙倚欲何依(徘徊) ...
D.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
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自非亭午/夜分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颢,李白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有“诗佛”之称的唐朝山水诗人王维。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7.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鸟叫) 不见曦月(太阳) ..
B.晓雾将歇(消散) 属引凄异(延长) ..
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徙倚欲何依(徘徊) ...
D.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
8.下列句子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9.下列对《使至塞上》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叙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已经雄浑。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在正午何半夜,就看不见明亮的月光。
B.高猿长啸,嘱引凄异。
译: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异常凄凉。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11、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
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12、下面是《钱塘湖春行》一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3、关于《钱塘湖春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D.《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文学家。
二、原文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 ,
。
2.《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事件起因的句子是: 。
最能表现主旨的语句是: 。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语句是: 。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 。
3.《答谢中书书》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出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气象的句子是: 。
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的对偶句: 。表达出作者沉醉山水希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的句子是: 。
4.《三峡》一文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
5.《与朱元思书》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的句子是:
。
6.《使至塞上》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的诗句是: ,
。本首诗的颔联是 , 。
7. 《钱塘湖春行》 一诗中写早春莺燕给自然带来活力的诗句是: ,
。
8.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战争的诗句: , 。
9.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文把你心中的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 , 。
10.郦道元是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之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11.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 中以比喻手法写道: ,
。
12.《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义凛然的诗句是: , 。
13.《梁甫行》一诗中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诗句是: ,
。
14.《渡荆门送别》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 ,
。
15《野望》中描写放牧的和打猎的遂愿而归的诗句是: , 。
16.《庭中有奇树》一诗中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的诗句: ,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 突出雪景的迷人。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