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 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孪生luán 悲怆chuàng 羁绊pàn 戛然而止gā
....B.奔丧sāng 绯闻fēi 陨落yǔn 相形见绌chù
....
C.执拗niù 迁徙xí 狡黠xiá 媚上欺下mãi
....
D.慰藉jí 亵渎xiâ 媲美pì 风雪载途zǎi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
B.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 缝。
....
C.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B.《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全面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 D.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在设计上结合了充分的地形地貌特点。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
B.“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心的落成。”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C.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5分)
(1)_ 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3)________ 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4)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7)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8)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0)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1)_____________,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12)岁寒,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13)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
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 情;李白的《三段论洛城闻笛》中
1
的“_____________”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题。(11分)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 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 岳阳楼记》)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
(1)谪守: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胜状: (4)春和景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2分)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题。(7分) DNA证据也可以伪造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2
(4)第 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A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
(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作者:鹏致,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10.犯罪分子如果想逃避惩罚,有哪些方法来伪造DNA数据?(2分)
1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
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2.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2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5分) 古藤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 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4)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 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花颜月貌,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5)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估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6)藤,木热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7)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8)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9)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 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3
(10)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11)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作者:王剑冰,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有改动) 13.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
14.请品析第(6)段划线的句子。(4分)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15.“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这是一个___________关系的复句。(2分) 16.请你谈谈第(8)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7.作者在第(5)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8)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
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造成哪一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 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8.半命题作文
题目:给自己一些___________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有XX代替。
2012年深圳中考语文真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1—4题)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褶皱zhě 汲取jí 峥嵘而不舍qì ...róng 锲.B. 剽悍piāo 荫蔽yìn 伫立 zhù 面面相觑....qù C. 追溯.sù 叱咤.chà 箱箧.qiâ 瘦骨嶙峋.xún D. 骷髅红yīn 炽痛chì 盛气凌人lín .lóu 殷...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4
B.这堂诗歌鉴赏课,语文老师匠心独运,以画配诗,诗画相得益彰,意蕴无穷 ....C.欧洲杯盛大开幕,各路绿荫豪强捉对厮杀,一时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D.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
桂花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 (1) 月桂树叶编织成的“桂冠”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
(2) 《吕氏春秋》中以“物之美者,招摇之桂”称赞桂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3) “蟾宫折桂”则成为人们对读书人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4) 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 (5) 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以相互馈赠桂花来表示亲善友好 A.(5)(3)(2)(4)(1) B (1)(5)(2)(4)(3) C (5)(4)(2)(3)(1) D (2)(5)(1)(3)(4) 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这个单句的主干是“妹妹没有台词”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通过新闻传媒对深圳‘5.26’酒后飙车致人伤亡事件”的追踪报道,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醉驾的严重危害。“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18)
二、本大题共1小题,没空1分,共15分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空相应的句子。
(1)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2)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月下飞天境, (李白《渡荆门送别》) (6)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7)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8)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 (10)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1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终身追求,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大道践行,是才华被埋没时韩愈借千里马发出的“ ”的愤懑控诉,是孟子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而提出的“ , ”
5
的谆谆告诫,更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吟诵----万千语言表达,一样赤子情怀。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为天下唱 .(2)楚人怜之 .(3)置人所罾鱼腹中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8.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3分)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9分)
中国人的“忍”
(1)“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2) 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3)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
6
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后来却因忘记了忍字诀,过于张扬高调,终被刘邦默许装在麻袋里用竹签扎死。一字之差,原来关系功名性命。
(4)“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得;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 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思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6)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另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 只因他在崇尚忍耐为美德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7)“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8)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作者:东方小四 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0.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
11.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
12.“忍”是一柄双刃剑。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4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1)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7
(2)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
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
(3)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
(4)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
(5)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6)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7)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8)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9)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
(10)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
(11)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12)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
(作者:马家越 选自《读者》2012第11期,有删改)
13.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哪些?(3分)
14.写出第11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它在句中的含..义。 (2分)
8
15.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6.请品析第8段划线的句子(3分) ..
17.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8.命题作文
你是挫折,为我的世界荡开圈圈涟漪;你是拼搏,为我的世界激起朵朵浪花;你是追梦,为我的世界犁出段段航程;你是呵护的春风,是关爱的雨露,是友善的阳光;你是思辨的春雨,是求索的夏风,是奉献的秋实,是感恩的冬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让我的世界变得如此亮丽。 (1) 请以“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代替。
9
2011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 A项“绊”应读bàn,“戛”应读jiá;C项“徙”应读xǐ,“媚”应读mâi;D项“藉”应读jiâ,“载”应读zài。
2.D 别有用心:别:其他。用心:居心,打算。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 图(贬义 )。此处感情色彩错误。
3.A B.成分残缺,主干缺主语,前后不一致,应将“描绘的”改为“描绘了”。C.宾语中心与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通知”。D.语序不当,应将“充分的”移到“结合”前,且改为“充分地”。 4.C 《藤野先生》不是小说,是散文。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每空1分。每空 错、漏、多一字,前后调序,写错位置均不给分) (1)造化钟神秀(1分) (2)焜黄华叶衰(1分) (3)物是人非事事休(1分) (4)山山唯落晖(1分) (5)赢得生前身后名(1分) (6)濯清涟而不妖(1分) (7)俱怀逸兴壮思飞(1分) (8)曲径通幽处(1分)
(9)霜重鼓寒声不起(1分) (10)羌管悠悠霜满地(1分)
(11)吊影分为千里雁(1分) (1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分) (13)琴瑟友之(1分);谁家玉笛暗飞声(1分);胡琴琵琶与羌笛(1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题。(11分) 6.(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0.5分) (2)属:通“嘱”,嘱托、嘱咐。(0.5分,指出假借字后并解释,才能得分) (3)胜:美好的(或优美的)。(0.5分,答“雄伟的”不给分) (4)景:日光。(0.5分)
7.(1)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分,“去”“国”“谗”“讥”四个词语各0.5分,答错扣完为止。) (2)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以”译错译漏扣0.5分;全文不按互文翻译扣1分。)
8.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9.“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分,答“相同”同样给分)。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必须分开答“范仲淹”和“欧阳修”,各0.5分,共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1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2题。(7分) 10.犯罪分子有两种方法来伪造DNA证据:
第一种方法是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1分)。
第二种方法,犯罪分子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或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1分)。 11.不能去掉(0.5分)。“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1分),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1分)。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
10
语言的准确性(0.5分)。
12.这里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用在这里,清晰、准确地告诉我们组成任何一个人的DNA信息所需要的DNA片段的具体数量(1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5分)
13.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 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 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14.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强烈,层层深入地赞颂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间水土的精华,阐释了生命的内涵(1分);比喻生动、形象,讴歌了古藤生命的顽强与不屈(1分),表达了作者对古藤的敬仰和赞美之情(1分)。 15.选择关系
16.在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寓意(2分)。 17.(表明观点1分,结合现实、理由充足1分,语句通顺1分)
示例一:对于这两种生活方式,我更赞成第一种,要像古藤那样独立顽强、不屈地生存,并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抗争,这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生活中,经常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都一一独立地战胜了它,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生命的愉悦。
示例二:对于这两种生产方式,我更赞成第二种,要尽量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我们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不可知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单凭我们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我们难免会栽跟头,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能借助父辈、师长的力量,像古藤一样,同样需要攀附和依靠,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可以更加专注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生命也许更加精彩。 四、写作(40分) 略
2012年广东省深圳中考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4题)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B 2.D 3.C 4.B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空相应的句子。
(1)玉垒浮云变古今 (2)绿树村边合(3)自缘身在最高层(4)海日生残夜 (5)云生结海楼(6)野渡无人舟自横(7)鸡声茅店月,(8)忽如一夜春风来 (9)老木沧波无限悲(10)山是眉峰聚(11)休将白发唱黄鸡(12)悠然见南山 (13)“其真不知马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⑴通假字,同“倡”,首发。 ⑵ 爱戴。 ⑶鱼网,这里是名词用为动词,用网捕。 7.⑴士卒中到处都在谈论,都指指点点着、互相用眼睛示意注意陈胜。 ⑵即使免于斩刑,但戍边而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
8.都是不畏牺牲,不怕强权,勇敢反抗,威武不屈挑战旧制度旧秩序的英雄形象。但反抗的目的不同,共工是为了争夺帝位,而陈胜是为了求生存,是为了反抗暴政;共工形象暴烈鲁莽,而陈胜智慧沉着;共工孤独反抗,而陈胜带领被压迫的群众斗争。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9分) 9.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10.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鲜明地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 11.不重复。“忍受”是把痛苦磨难等勉强地承受下来。“忍耐”是把痛苦的感觉和想发作的情绪抑制下来。
12.对伤到自己的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就忍下来,不必斤斤计较;对必须付出的磨难代价,如学习
11
的艰辛,锻炼的艰苦,都要忍受下来。但是,对于坏人坏事,对于有损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思想行为,我们要敢于大声说“不”或者“no”,并且当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哟嘿!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4分)
13.⑴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母亲永远的走了,父亲深深为深爱的母亲离别而心痛。⑵意识到有一天自己也像母亲一样,没有儿子在身边。⑶遗憾自己没来得及报答母亲。⑷意识到承当起母亲留下来的责任。
14.动词,这里是“冲淡”的意思,夜色因为有了满满的圆月亮照射,而不再黢黑,有了薄薄的光亮。
15.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奶奶深深的思念、没有好好报答甚至曾经让奶奶生气的愧疚。
16.这一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疑问的句式,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层层深入对父亲没机会报答奶奶这类现象进行了评价思考。表达了这样深刻的思想:人们都追求的出外闯荡干出大事业再衣锦还乡,但这样的抱负比起父母亲守侯盼望游子的亲情,简直微不足道;而且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父母是看不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就离开了人间的。作者对我们在成功与亲情之间的选择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无奈的质疑。
17.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子女之间虽然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心灵的距离,甚至空间距离越发增加了心灵的贴近。但是,远离毕竟违背了父母希望儿女绕膝的亲情需要,毕竟牺牲了父母对天伦之乐的享受,毕竟造成了父母对远方游子的牵挂担忧。再说,做儿女的如果心灵没有距离,哪里会舍得让自己的父母思念儿女呢?如果能够身体无距离的生活在一起却拒绝了,那么这是心灵没有距离吗?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