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必修学案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的]⒈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汇,形成语感;
⒉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3.了解歌行体诗歌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朗诵、评论来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展示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怒号()挂罥()沉塘坳()布衾() 三重茅()广厦()大庇()突兀() 2、理解加点的词语
挂罥()三重茅()忍能() 秋天漠漠()布衾()何由彻() 广厦()大庇()突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大意。 二、探究学习 ㈠、学习课文1-3段。
1注意下列词句
[秋高][怒号][三重][江][挂罥][忍能][倚][俄顷][秋天][漠漠][向][衾][丧乱][彻] 2这几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讨论问题:
(1)天气是作者只能只能忍受屋破漏雨之苦的唯一原因吗?
(2)“盗贼”原指什么?这里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读诗歌,注意体会当时的情境和作者的心情。 ㈡学习课文第4段。 1注意下列词句
[安得][广厦][庇][俱][突兀][见]
2本段主要使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朗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三、课堂整理
1、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2、朗读诗歌,注意本诗歌的韵脚。说说本诗在押韵和每句的字数上有什么特点。(概括歌行体的特点。)
3、有人说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对这四个字的认识吗? 4、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当堂训练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2)高者挂罥()(3)沉塘坳() (4)倚杖()(5)俄顷()(6)布衾() (7)大庇()(8)突兀() 2、解释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 (3)忍能对面为盗贼()(4)归来倚杖自叹息() (5)俄顷风定云墨色()(6)秋天漠漠向昏黑() 3、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2),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
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翻译句子。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板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开端秋风破屋 发展群童抱茅祈求广厦 抒情大庇天下 夜雨湿屋忧国忧民 高潮 长夜难眠
教后记 温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