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 •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 .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而形变形成的C .桌而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对平衡力 D .桌面
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而的压力•定大小和等,而且为同-性质的力2.两个物体相互 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 如果有弹力,则•定有摩擦力 C. 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 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3. •架梯了•靠在光潸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的受力情况,下列
)
描述正确的是 ( )
B.受•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A.受两个竖宣的力,•个水平的力 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4. 作用于。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点恰好构成•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
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 ( 〉
倍A・2B・3倍4・倍C・D5倍
,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物体,则该物6N、7N.同-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54N、 体 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17N・ B 、5N・ D
17N・ A3N 9N・C
(
拉法码,使悬线偏点,现在用力F6.如图所示,•个重为5N的大舷码,用细线悬挂在O。时 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离竖直方向30
) (拉力F的最小值为
5.0NA・ 2.5N ・ B 8.65N ・ C4.3N
D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如图所示,7
B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和球对墙的压力F的变化情况是(21 减小A・B增人,F21 B・F减小,F增大21C・F和F都减小21 F都增大D・F和21物体受到 的斜而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物体静II:在斜而上,若斜而倾角增人(物体仍静止),8 ) 的变 化情况是 (
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 D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为
二、填空题的斜面向上匀速滑3711.用弹赞秤称物块时,读数为7-5N,用弹簧秤拉若物块沿 倾角
数擦因的6N动时,读数为,物块与斜面间动摩为 。12・作用于同•点的两个力F、F的 合力F随F、F的夹角 2112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 F= 。2113.同-平面中的 三个力大小分别为
F=6N、F=7N. F=8N, 312这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物体,该物体作匀 速运动。若撤消F,这
时物体所受F、F的合力大小等于N,合力的方向 。231
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根电线杆0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
且它们在同•个平而内,如图所示,设AO=5m, oc=9m,
0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
。 为
9分)三、实验题(・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得15
,图中是F岀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1
与F合成的理论值; 皮条,那么实验结 果是否变化?答: 四、计算题
(填“变”或“不变”)。
是F与F合成的实际值,212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
16. (8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 A与B、E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32N时,才能将A匀 速拉出,求接触而间的动摩擦因数.
17. (9分)如图所示,物重30N,用oc绳悬挂在。点,203N, oc绳能承受的最人拉力为再用
•绳系住OC
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人拉力为30N。现用水平力拉可以把0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 成多大角度?
18. (10分)如图所示,•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挂•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体重为500N
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重为300N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人?
(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人?
参考答案 S.C 6B 7.C
25 : F 方向相反
2.C 3.C 4.B 5.B 1.CD
14.39 与 11.0.25 12. 30N: 40 N 13.8: 3
‘:不变15. F: F,为实际值。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F解析:由图可知:
F为理论值,点位。结果,因为换成橡皮条后,还必须用弹赞秤拉着橡皮条,将结点拉到原来的
置。两个分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只是两个弹簧秤要多移动-段距离,故应填“不 变”。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实验证明在误差允许范圉内,点拨:此实验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是正确的。16.解: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物体B对其压力
=20N, F=GBN2 A的支持力地而对,=60NG+ GF=BAN1的滑动摩擦力A受B因此?? F=20F=, N2f2 A受地面的摩擦力?? =60F=, FNifi???? =80F, +20= 32N,代入即可得到。=60又由题童得: F= F+ F=0.4f2fl?±.下两个农面都受到了潸动摩擦力的作点拨:要计算动摩擦因数儿必须考 虑到物
体用。
17.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解:对AG?tanF?G?F , ABOA°COS??30?3?20F,
先断,则N ,解得设OAoA?-10Gtan3F?N<30No W此,可以把OA此时绳拉 向成30°角处
詔到与竖直方
点拨:此种类型题的•般解法是:先假设某根绳(先断,即先达到其承受的最人拉力,然后判断 另•根绳了是否已断。如未断,则此值即为所求:如另•根绳了•已断,即此时受到的力已人于其
最大承受力,则需选另一根绳子作为研究对象,再次求解。
1S•解:(1)先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三个力作用,重力G、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绳『N的拉
力F。由平衡方程可得:F+F=G,解得 F =200No即人对地而的压力为200N。NNTT (2)以B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将绳了的拉力F分解为两个力:•个分,由题意及受力 分解
=600NG=2 F杆的压力。BC杆的拉力、一个分力是对AB力是对.
图可知:
3r200tanF-F30N
ASFM003?FN
眈cos30“点拨:对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时应注意从已知入手,从简单
入手处理问题,如本题中,先从研究绳(的拉力入手,再研究人对地面的压力,最后再解决两 杆受到的力的大小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