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

来源:六九路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含解析)

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 1.古诗阅读。

日日晴, 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请在上面的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却”的意思是: 。

(3)这首诗的前两句,让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___ 。 2.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答题。 惠崇春江晚景

,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_____代诗人苏轼所写,请你结合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3.阅读回答各小题。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 (1)在原文中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长恨春归无觅处:

(3)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 ”,这两个词语运用了 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

(4)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到大林寺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

4.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 。 (3)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古人在这天有 、 、插戴茱萸的习俗。

(4)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 、 。 (5)这首诗表达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 5.读古诗,完成练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本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用“/”划分这首诗的节奏。 (3)解释词语。 ①春潮: ②野渡: (4)读诗句,写诗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___ ______ 6.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迟日: 丽:

(3)给全诗划分节奏。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季节的景物,描写的景物有: ___ 。

7.课内阅读。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写的是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A.端午节 B.春节 C.中秋节 D.元宵节 (2)诗中没有写到的是哪一项?

A.燃放鞭炮 B.饮屠苏酒 C.换桃符 D.踏春 (3)诵读这首诗时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A.欢快 B.紧张 C.悲伤 D.平淡

(4)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呢?请试着写出来。 传统节日: 相关习俗: ___ 8.课内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挂: 直下: 疑:

(2)后两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___ 。 (3)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 期末古诗词赏析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8小题)

1.【解答】(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晰,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2)考查了字词的解释。结合译文可知,“却”是“再”的意思。

(3)考查描述诗句情景。结合诗句的景象,加以自己想象,将画面描述更详细。这首诗的前两句,让我看到了沿路绿荫是又浓又密,跟来的时候差不多光景。游兴正浓更添几分情趣,四五黄鹂在深树中啼鸣。 故答案为:

(1)梅子黄时 小溪泛尽; (2)再;

(3)沿路绿荫是又浓又密,跟来的时候差不多光景。游兴正浓更添几分情趣,四五黄鹂在深树中啼鸣。

2.【解答】(1)考查了诗歌默写。结合对诗歌的诵读完成即可。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考查了对文学常识和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课内所学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结合诗歌译文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景象是:江边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故答案为:

(1)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2)宋 江边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3.【解答】(1)考查了诗歌的默写。结合课内的学习作答。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重点字的理解。结合句子理解,①始:才;刚刚。②觅:寻找。

(3)考查了诗歌的写作手法。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始盛开,这两个词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

(4)考查了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译文作答。 故答案为:

(1)不知转入此中来; (2)①才;刚刚。 ②寻找。 (3)始盛开 对比;

(4)到大林寺前,诗人为春光流逝而感到遗憾;到大林寺后,

诗人看到一片春色又感到惊喜。

4.【解答】(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结合诗歌内容和题干提示补充完整,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晰,不要写错别字。

(2)考查了文学常识。根据诗歌内容可知,本诗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考查了节日风俗。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在这天有登高、赏菊、插戴茱萸的习俗。

(4)考查了知识积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元宵节等。 (5)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故答案为:

(1)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2)唐 王维;

(3)重阳节 登高 赏菊; (4)春节 元宵节; (5)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课内学习可知,本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

(2)考查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结合译文,用“/”划出这首诗的节奏即可。

(3)(4)考查了对诗歌词、句的理解。结合译文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唐 韦应物;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①春季的潮汐。②郊野的渡口。

(4)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6.【解答】(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迟日:春天日渐长。

丽:美丽景象。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理解。划分节奏需要根据诗句的含义进行划分。学生根据诗意划分节奏即可。即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春天季节的景物,描写的景物有:江山、春风、花草、春泥、燕子、沙滩、鸳鸯。 故答案为: (1)唐 杜甫;

(2)春天日渐长 美丽景象;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春天 江山、春风、花草、春泥、燕子、沙滩、鸳鸯。 7.【解答】(1)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故选B。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大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诗中没有写到的是踏春。故选D。

(3)考查了诗歌的朗读。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故应读出欢乐的语气。故选A。

(4)考查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与生活中的观察,我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喝黄酒、插杨柳枝。 故答案为: (1)B; (2)D; (3)A;

(4)端午节; 吃粽子、喝黄酒、插杨柳枝。

8.【解答】(1)考查了理解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挂”即悬挂,“直下”即直泻而下,“疑”即怀疑。

(2)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别。从“三千尺”与“银河”可以看

出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突出了山的高大险峻、瀑布的长。

(3)考查了古诗理解。诗人李白以超凡脱俗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刻画了气势壮阔的庐山瀑布,由此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故答案为:

(1)悬挂;直泻而下;怀疑;

(2)比喻、夸张;突出了山的险峻,瀑布的长; (3)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第1页(共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