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九)——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与文化

来源:六九路网


高三专题复习讲义(九)——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与文化

【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①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③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 ②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④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00年问世。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春秋:九九乘法表。

⑶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⑷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⑸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⑹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

●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⑴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⑵战国:扁鹊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四诊法;医学分科。

⑶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⑸隋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0多个,全面总结了

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春秋——诗经:相传由孔子编订《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2、战国——楚辞:屈原 “楚词体”《离骚》。先秦诸子散文庄子《秋水》、《逍遥游》等。

3、两汉——乐府诗:乐府诗流行;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

4、三国——“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诗》和蔡文姬《悲愤诗》等。

5、东晋——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

6、南北朝——乐府诗和骈文:乐府诗最为流行,同时一些文人继承汉赋的某些特点创骈文文体。

7、唐朝——诗歌和传奇小说:中国古体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等。适应市民文化生活“传奇小说”。

8、宋朝——词: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苏武、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

9、元朝——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10、明清——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⑴美术:春秋战国《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两汉马王堆汉墓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三国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初唐阎立本和盛唐吴道子;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⑵音乐:战国曾侯乙编钟;三国两晋南北朝《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天竺乐、高丽乐;隋代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⑶文字书法

①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最早起源。

②商周: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③秦朝: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出现隶书。

④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

⑤三国: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⑥东晋:王羲之地楷书达到独立完美境地,他还擅长行书、草书。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⑦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盛唐颜真卿 “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之际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怀素等。

⑧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古代教育发展概况

⑴春秋: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他的“学而优则仕”思想。

⑵秦汉:①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统一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②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建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以儒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学时废时兴,私学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倍受重视。

⑷隋唐:唐太宗和唐玄宗重视发展教育。官方在京师办有国子学、太学,在地方办有州学、县学等,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除官学外,私人聚徒讲学也很兴盛。

⑸两宋:①由于印刷术普及等原因,宋代教育超过前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变法时曾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②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时兴起。

⑹明朝:中央官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地方有府、州、县学,体现出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适应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中期以来,书院较兴盛。

⑺清朝:沿袭明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古代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2、东汉:王充代表作《论衡》,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 “人死不为鬼”。

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

4、明朝: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6.明清之际:①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②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踏实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③王夫之: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他要“趋时更新”。他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是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⑵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

⑶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⑷宋朝: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引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⑸明清时期: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

⑹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注意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

⑻1915年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

【归纳比较】

一、从民族觉醒角度看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⑴学西方求变革思想的萌发(从“师夷制夷”到“中体西用”)

⑵维新变法思想的兴起(“走日本人的路”)

⑶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影响(“走美国人的路”)

⑷新文化运动的启承作用(“走俄国人的路”)

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重大意义(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二、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意识、立法过程和民主体制

1.民主意识——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⑴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⑵ 文艺复兴的旗帜与本质 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崇尚人性---侧重关注个体) ⑷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崇尚理性---侧重关注社会)

思路点击: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在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

上的差异。

 明确英国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在教权观、王权观、民权观、政体观、私有财产观、社

会契约观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2.立法过程——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⑴《权利法案》的历史性突破

①确立议会主权(专制转向民主:议会制、责任内阁制)

②确立法律至上原则(人治转向法治:君主立宪制)

⑵《独立宣言》的历史性突破

①首部体现西欧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思想的政治文件

②人类有始以来“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

⑶《1787年宪法》的历史性突破

①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吸纳西欧启蒙思想家政治学说的精髓

③构建崭新政体:联邦制原则(联邦制)、分权制衡原则(总统制)、民主原则(共和制)

(4)《人权宣言》的历史性突破

①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以《独立宣言》为蓝本,“旧制度的 死亡证,新制度的出生证”)

②启蒙运动政治主张的法律化(为1791年宪法前言)

③发展启蒙思想(宣扬“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④较系统阐明个人权利 (人身权和公民权,特别是财产权,否定王权、神权和特权)

⑤确立法治原则

(5)《拿破仑法典》的历史性突破

恩格斯: “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

①革命成果制度化、法律化

②文本构成系统化、典型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