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10期 读与写杂志 2008年10月 Vo1.5 No.10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1 0ctober 2008 语言象似性解析 徐晓敏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语言象似性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象似性的表现,说明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相辅相成,互相 补充的关系,阐述了正确对待两者关系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任意性 象似性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8)10-0058-01 1 引言 语》第145页)。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者任意原则通常是指索绪尔在19世 3 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关系 纪末2O世纪初提…的著名的第一原则一一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索绪尔在沦述相对任意性时,他注意到 复合词的理据性。 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比如说英语用 他指出。法语中的复合同dix—neuf(十九)与vingt( ̄十)相比,“有 “d0g”.汉语用“狗”,法语用“chien”这 个不同的能指来指代同 相对的理据”。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据与外部世界无关,仅指语言 一具体的某种动物,也即所指 不同的语 用不同的能指来指代 符号内部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dix—neuf的整体意义可从其组 现实世界巾的同一物体,也就说明所指和能指之间并不存存必 成成分的意义中推导出来。实际上,就语言符号系统本身来说, 然联系。这一任意性原则自问世后就得到语言学界广泛的芙注 这种非任意性体现了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而任意 和认同.并被奉为经典。近年.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受到了前所 性则反映了符号内部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可见,索绪尔对于 未有的质疑.其中主要来自认知语 学、认知哲学,系统功能语 “相对可论证性”是在语言符号系统内加以解释的,但是他只局 法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他们认为在能指与所指之间,即物质外壳 限于词平面并没有拓展到句法层面。 与其所代灰的意义之r日J,确实仔 着各种各样的理据性,两者之 表面看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有点矛盾,但实际 间的结合确实是可以论证的,即具有象似性。 上,这两者可融合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两种性质可存在于这个统 2 象似性的表现 一体的不同层面上。索绪尔所指的任意性主要针对语言符号一 象似件几乎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例如存语言形态层面 语言系统的最基础的层面而寿的,即语言符号(除某些象声词和 』 ,像daybreak,blackboard,afternoon,shoemaker等一类合成 叹词外)的能指与所指不存在如同指示符号或类像符号所具有 州鄙具有象似性。在句法层面上.存在着: 的某种自然或必然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这种任意性并不排斥 顺序象似性fsequencing ieonieity1,即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语言存其他平面存在着某些可论证性。比如在句法层面,就表现 以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苦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Jokobson 出较多的象似性 象似性原则应该被看作是对任意性理论的补 f1965)就曾引用恺撒的 句“veni vidi,viei”f我到,我见,我征 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物。语言符号有其象似性的一面, 服1米证明句序与时序之间的象似性..在这~经典的例子里,其 也有其任意性的一面.它们既互相对立,也互相补充。 巾三个组成部分的顺序与历史事什的次序完全吻合。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接近象似性fproximity iconicity1,即认知上相近的概念在语 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科学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具有 形式的时问和空间上也接近 、这样,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相 重要的实_『{j价值。 I近的概念就容易被激活,从而缩短处理时间 语言符号的顺序 首先,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辨证关系使英语教学成为可能。有 与人类的行为感知顺序也是密切相关的。语高 的使用者把l' ̄fr】 了任意性的原则,/d1有了不同语言的存在。如索绪尔所说:“语言 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过程映现在句法形式L. 问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就是证明”,是任意性原则使得英语 a.The city has changed greatly in recent years. 与汉语之间存在差异..但是 任意性原则也受到象似性原则的 b.The city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greatly. 制约,小是所有的英语语言条目都是任意的,其中有相当数量的 为英语语 ;‘巾的典型结构,冈为它符合人们对行为感知的 具有象似性的,从而使英语的教和学成为可能。 习惯;可以接受但要花费较多的处理时问。 其次,象似性原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语言的发展 数量象似 l ̄(quantitative iconicity),即在慨念上信息量大,更 规律可以归结为旧的象似性逐渐消失而新的象似性不断产生的 :爱、吏难预测的信息, 语禹‘表达就更K,更复杂 认知上复杂 过程。象似性有助于我们事半功倍地理解河义句意 另一方面认 的信息需要投入较多的注意 和处理时 。试比较以下两个句 识隐喻象似件有肋于我们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晕点,只要 确 子:A:On the Biighten train from Vic,toria.I met her和B:()I1 理解隐喻的1二作机制.把较具体熟悉的原域source domain)投射 the Brighten train from Victoria,I met this fair—haired.fragile 到较捕象陌生的目标域ftargel donmin1,使两个概念域相叠加, and beauti l creature. 便叮发现两者之问的象似性。换句话说.根据甲事物去联想乙事 隐喻象似性:足指意义和形念之问通过隐喻建立的隐喻性 物,抓住跚事物之问的本质.运刖关联理论并结合语境和说话人 象似现象。词义经历复杂的心理联想进行转移.形成隐性的关 的交际意图进行语用推理.意义解读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联。例如,green horn最初指犄角未硬的小牛’,后引申指没有经 对任意性和象似性辨证关系的认识转变r英语教学的注意点, 验的人;容易上当的人”,是一种隐喻象似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指导原则。这对英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 研究表明,语 的象似件广泛地存在于人类请言的各个方 意义 面,语寿象似件研究结束了语 任意性说一统天下的局面,为语 参考文献: 言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象似现象 【1]itaiman,J.Iconieity in Syntax【M].Amsterdam:John Ben— 的广泛存存并不能全盘否定晤言的任意性。原因有= :首先,当 jamins,1985. 、人们将自己的认知经验投射到语言中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 [2]Jokobson,R.Quest for the Essence of language[M].Diogenes, 些扭曲现象,一个语言形式不可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它所表述的 l965. 对象,它只是人们感知中那个对象的表述;其次,一个对象可以 [3】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UJ.国外语言学,1995,(3). 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而人们采取哪个角度去感知事物带有一 【4】沈家煊询法的象似性问题u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 定的任意性,否则就无法解释不同的语言指称同一对象会采取 【5】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UI.外语教学与研究, 符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最后,象似性并不是语言形式的决定因 2002,(2). 素,一个语青形式的出现是象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多种凶素 【6J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J.北京:中国科学出版 相互合作、竞争、磨损的结果(转引自《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 社.1998.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