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味品生产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调味品生产和销售的形势发生了较人的变化,这是协会通过今年的各种研讨会、交 易会和综合调査后总结出来的。主要有以下三方而,应该引起我们调味品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
•是调味品已经成为我国餐饮业繁荣发展和提高品质与档次的必备品,许多品牌饭店、酒店和招 牌菜都离不开独具特色的调味品,而且调味品在餐饮业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正在突破10%的临 界点,有的甚至达到了餐饮消费价值的20%.可以说,调味品所賦予菜肴的色、香、味正成为 餐饮业市场的“杀手铜”,也是餐饮业“回头客”的主要缘由,“味”的作用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 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二是调味品成为引发“厨房革命”和“方便食品”升级换代的主要元素。 我国城乡居民的耐房主食消费过去主要是米、面及其制品,现在由于生汹水平的捉周,肉类、水 产品和蔬菜的比重有了捉高,而各种主食和各种菜肴的花样翻新,主要体现在调味品的选用和使 用上,“火候”和“刀工”固然重要,但家庭消费则是口味第甚至可以说口味是补充营养和 能量的前提。而方便食品的发展更是调味品的功能使然。现在方便而的品种很多,从而块来说, 无非是油炸和非油炸两种,但调味品却是百味荟萃,各个厂家的特色不•,形成了众多的品种, 从而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至于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各种儿童膨化食品、休闲食品和中 老年食品等,都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调味品而百花齐放,销虽倍增,前景广阔。三是当前调味品 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原辅料。很多调味品既是终端消费品, 也是食品加工业中的重要原辅料。有的调味品具有中间产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比如香辛料, 作为最终消费品的用途比较有限,功能相对单而作为中间原料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就扩展了许 多。它与鲜味工业的融合和快餐行业的结合,不仅为消费者捉供了变化无穷的美味佳肴,而且也 大大提高了产品本身的附加值。
从以上这三点变化中,我们更明显的感到调味品的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在加快。这是我们生产 企业找准定位、调整结构和开发市场的基本出发点。
二、 国大型调味品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简析
这里我主要谈•下2003年我国调味品大型企业综合销售的前十名和主要产品生产的前十名 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于协会对调味品行业“五十强”企业的滚动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了全国调 味品行业主力军的产销状况,有个别较大企业未报数据,需要说明•下。
全国调味品企业综合销售的前十名企业是:第•是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 16亿元,主要产品为酱油、蛀油和食醋;第二是湖南加加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9.93亿元, 主要产品为酱油、味精和食用油:第三是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7.2亿元, 主要产品为鸡精、味精和酱油,其中鸡精调味料4万吨、味精2、5万吨,酱油1万吨:第四为 河南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52亿元,主要产主要产品亿元,5.4品为 香辛料和复合调味料:第五是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
为食醋、酱油和酱腌菜;第六是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4.35亿元,主要产 品为酱油、食醋和鸡精;第七是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343亿元,主要 产品为味精和酱油:第八是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2.62亿元,主要产品为 腐乳、酱油和食醋:第九是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1.72亿元,主要产品为酱油 和食醋:第十名是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63亿元,主要产品为酱油。紧 跟前十名的是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1.45亿元,广东中山福金香调味食品有 限公司年销售收入1.18亿元,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仁01亿元,再往后就是没有 达到1亿元销售额的企业。
酱油生产量前十名的企业是:第-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⅛35 7J吨;第二 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⅛9.1万吨;第三湖南加加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虽8.99万 吨:第四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⅛ 3.82 7J吨;第五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年生产⅛3.6万吨;第六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⅛3.34万吨;第七广州致美斋食 品有限公司年生产⅛ 3.22 TJ吨;第八中山福金香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量2.94万吨,主要是 出口:第九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年生产M 2.31万吨:第十杭州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年生产⅛2.29 万吨。紧跟前十名的是贵阳味苑园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S 2.1万吨,第十二名徐州恒顺万通酿造 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量为1.99 7J吨,在两万吨以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海淘人食品有限公 司的酱油生产数据没有上报,因此未列入。 食醋生产量的前十名企业是:第•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⅛8.5万吨;第二石家庄珍极酿 造集团有限公司年生产量3.2万吨:第三天津市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量2.6万吨: 第四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龙门米醋厂年生产量1.57万吨;第五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 年生产量「3万吨;第六上海宝鼎酿造有限公司年生产⅛1.25万吨:第七徐州恒顺万通酿造食 品有限公司年生产⅛ 1.24 TJ吨;第八北京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⅛1.2万吨:第九宁 波金钟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量
1.12万吨;第十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⅛1.1 万吨。紧跟第十名的是上海鼎丰酿造食品有
限公司和杭州市食品醸造有限公司,年生产量在万吨 以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山西两家较人的食醋生产企业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东湖牌)和山 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数据未报,四川闻中保宁醋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也未报。据会 议前后了解,去年水塔年产量为3万吨;四川保宁醋年产量为2万吨。
近年来,除酱油、食醋主要产品外,发展较快的大类调味品还有鸡精、鸡粉调味料,总的生 产量在10 万吨左右,其中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量约4万吨,占到总生产量的 40%左右。其它如四川家吉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广东百味佳食品 有限公司、广东住隆食品有限公司、东莞永益食品有限公司、河北沧州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金宫味业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鸡精调味料和鸡粉调味料等,因为产量未详细统计,不 能披露。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去年我国味精的产量已达到笛9万吨,鸡持和鸡粉调味料也就占 到10%强。对这两种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业界有各种看法。但我认为生产企业•定要从调味品 生产和市场的变化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以确定本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这方Ifri信息工作对企 业十分重要。现在随着互联网和各种视觉媒体的发展,信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但却 避免不了泥沙俱下的现象,息呈现爆炸化的发展趋势。. 最近,我看到•份报纸有某咨询公司捉供的•份市场调查资料讲到调味品生产工艺改进和“名牌” 产品的情况。其中有整段的信息是从我前三年发衣的文章中“引用”的,有些完全是“过时” 了 的信息。对这样的咨询,我看完全是“谋人了弟”。因此,我想捉醒人家的是,协会针对50强 的统计是真实的第•手资料,有哪个企业没有申报,我们会如实地告诉人家。有机会企业家之间 可以个别交流。协会每年的年会就是给大家提供一次对接的机会。
三、当前调味品行业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仁酱油产销量己经饱和,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目前我国的酱油产销量约为500万吨,已经处在饱和状态,局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市场竞争 呈现白热化。这个观点是协会经过综合分析论证而扌是出来的。去年广东省把食品工业的发展作为 本省的支柱产业之•,耍搞•个发展前景和预测的课题,这项工作交给了中国轻匚业联合会,调 味品部分则交给了协会。我们在课题中明确提出,全国酱油产销量500万吨,已经饱和,生产 能力相对过剩。提请广东省作为酱油生产人省引起高度重视。这个课题研究报告交给广东省以后, 广东省的•些行业专家捉出了质疑,认为全国酱油生产⅛500万吨饱和之说不成立,估计在600 万吨左右。难怪前5年广东省•份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的材料上称广东省酱油生产量在250万吨。 实际上,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协会的典调,广东省年生产酱油目前也就是50—60万吨。我 们经过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全国酱油的产销量500万吨既包括了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也 包括了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兑制产品,即用合格产品兑制的低档 次产品。如果是实际的生产量,而不是生产能
力,我们分析在300万吨左右。对此,我们从以 下两个方而进行分析论证。从协会统计的前十几名生产企业来看,生产量约在120 7J吨以上; 全国生产酱油的企业,包括有固定生产厂址的厂家和能有电话联系的约为1500家,年生产万吨 以上的都有统计,5000吨左右的生产能力也能通过协会有•个人槪的了解。年生产⅛3000吨 以下的没有统计。
如果1500家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在1000吨左右,生产总量也就是150万吨,加上协会掌握的50 强企业,总产销量也就是在250万吨到300万吨之间。这是从大企业和企业总量方面对比的分 析。另外,从酱油生产分省分布情况看,除广东省50—60万吨外,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大约 有七个省市,即江苏、山东、北京、河北、上海、湖南和浙江。这七个省加起来有70—80万吨, 加上广东省的60万吨,为140万吨。其它24个省市,除去海南、西藏、青海和台湾四省市, 20个省市平均每个省5万吨,合计100万吨。两者加起来,基本符合250万吨到300万吨之间 的这个分析。市场的销售量可能比这个数字大•点,但•部分企业的实际情况是有生产能力,而 没有生产量或没有销售量。李锦记集团广州公司的王总和我在交谈中捉到,他们去年做Γ3.6 Jj 吨,相当费劲,觉得市场的阻力很大,我认为,这是从•个点上反映出市场趋于饱和的印证。当 然,对于•个企业来讲,并不等于总的市场趋于饱和该企业的销虽就下降,有的企业酱油每年增 长率在20%以上,而且是不小的企业。如果抛开以上实事求是的分析,按全国人均消费计算出 600 7J吨酱油去上项目作论证,我们很多调味品企业很可能误入歧途,这种对市场的认识不清和 投资的鲁莽,会让我们的企业家血本无归!协会有贵任和义务发出此种警示。现在酱油生产的总 体情况不是要新增多少生产能力,而是企业要在竞争和调整结构中,如何守住原有的市场并夺取 潜在的市场。现在在酱油生产行业,技术、资金、人才和营销都不是决定成功的主要因素。主要 因素是用户,即.
消费者愿意付多少钱购买你的产品。最近很多企业都想上酱油项目,如中粮公司是世界500强 企业,前年投资了几百万,现在生产线还放在那里,没有发挥效益。还有食品行业•些大的集团, 如古井贡酒集团,也想上酱油项目;北京的祥云集团,要上全世界最好的酱油项目,生产全世界 最好的、价格最高的酱油,每瓶卖到50元左右,每年只生产500吨。目前,还在组织专家论证。 还有东北•个国营农场的老总也说,要搞酱油就搞全国第-O投资2-3亿。我的看法是有的企 业作了深入的调査,想法不错,但需要很好地研究策划。但有的企业的老总开口就说要做就做第 我说他们是“无知无畏”。
2-3亿也就是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几条包装流水线。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协会必须发布真实可靠的第• 手信息。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目前的酱油生产市场是在不断发展,但是上项目已经到了 •个非 常慎重的时刻,尤其是新上项目的企业•定要注意。老的生产企业也要注意自己的调整和取舍, 按照有的著名经济学家的侦测,未来10到20年不是看谁能发展起来,而是要看谁能在调整中 坚持下来。我们调味品行业也不例外,
2、鲜味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复合调味料等最终消费品的发展
前面曾经捉到,在我们捉交给广东省的研究报告中,建议该省把鲜味工业的发展和香辛料、 复合调味料的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开发终端消费品。但广东省的•些专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 认为广东省要把鲜味工业的发展当作主攻方向。当然我们并不反对这个捉法,他们所说的鲜味工 业主要是指味精和氨基酸还有“I+G”这些产品,但我们的分析亦有自己的道理:去年味精产量 我国已达到\"9万吨,生产虽也可以说已经饱和。好在其他食品工业和复合调味料的发展己经 消化了很大部分鲜味产品。先不谈众多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笛9万吨规模已经不小C再发 展下去恐怕耍慎之又慎;目前从国际市场上看,单•的调味品如味楮、酱油、食盐等的市场销量 都在呈下降趋势,而复合调味料则呈上升趋势。像鸡粉调味料在欧盟及亚洲地区的销量都在迅速 上升。从国内来看,鸡精、鸡粉调味料的龙头企业为什么在上海、四川出现,而广东省虽然也有 许多企业在做,但发展势头却比不过上海和四川,主要原因是在产品的融合上定位不准。因此以 鲜味工业为主不能单纯地追求味精和I+G的单项产品产量,而是要在产品的融合和开发方而多 下功夫。把主攻的重点转向复合调味料等终端消费品上。我们提出要把鲜味工业很好地与香辛料 融合,是考虑到调味品产销的国际化和新兴复合调味品的工业化、规模化。
在新产品的开发和企 业的营销定位方而,•是要考虑原有的工业基础,二是要与时俱进,紧跟世界调味品的发展潮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产品定位时•宦要注重终端消费品的市场形成,不能过多地依赖于高新 技术。高新技术只有与市场很好结合,才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调味品的营销与价格定位问题
调味品的市场营销问题是•门高深的学问,在座的很多老总原来都是营销方面的专家,有的 现在还是主抓市场营销工作。经验教训很多,大家可以交流。今天我只讲两个问题。第•是价格 问题,目前行业内有•种倾向,就是-些地区调味品的价格越卖越低。在去年的市场销虽中,有 -个企业酱油、醋的销售量都在前5名之内,两者加起来产量有七、八万吨,但销售额才有1 个多亿,这说明产品价格太低。当然全国各地市场有各地的情况,企业的产品定位,消费群体也 有差别。但我不同意把调味品的价格越卖越低,对此,有的企业曾建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是不 允许规定…个统-做法。议协会在价格方面搞•个行业的协议, 的,这种做法是违反价格法规的,实际中也是做不到的。最近我看到贵州省调味品协会提出r - 个方案,就是袋装酱油价格不得低于0.65元/袋,我认为这种做法作为•种引导是可以的,但在 执行过程中是否可行,还要由实践来检验。第二我想讲•讲“加加现象”,湖南的加加集团从1997 年进入调味品行业,今年的销售额可能要达到10亿元,我对加加集团专门做了调査,他们的酱 油就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产量较人,七年间发展很快,现在正在向人米、食用油、槟榔制品发 展。加加集团的营销很有特点,他们的酱油价格没有低于4.00元/50Oml的。加加集团的杨振萤 事长有•个经营理念,就是酱油的价格不能低档化,即竞争力制胜微利时代。而且他们在实践中 做到了,即使在湖南农村比较贫困的县市,他们的酱油也卖到4.00元/50Oml以上。他们在七年 左右时间里,把酱油产量捉高到8万吨,可以说是适应了市场的变化,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 杨振萤事长的解释是:加加是在七年以前选准了时机,那个时候许多国有品牌产品在走下坡路, 让出了部分市场,消费者对酱油的需求没有减少。我们做了应该做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如 果现在再上项目难度就大了。很多媒体记者采访我时问道:怎么选购好的调味品,我的回答是: “买价格高的,买知名品牌”。这方面全国各地都有•些例贵阳味苑园食品有限公司的酱油 在昆明就卖到了3〜4元∕500ml,按西南地区的消费水平来说,价格也不低。明年上半年协会打 算在湖南长沙召开•个专门重点讨论调味品营销问题的论坛,通过交流参观,给人家捉供•些更 有开拓性的思路。
四、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现象和问题的说明
去年以来,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在全国范围展开了 •次人论战。起因是以香港郎咸平 教授质疑“格林柯尔”改革引发了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讨论。主耍观点有:郎咸平通过对国 有企业个案分析,得出“国有企业也可以搞好”的结论,以此否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教授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总资产 很人,利税的绝对量也很人,但资产利润率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北人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 教授则认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在经济增长过程壮人的,不是依靠存量而是依靠增量来发 展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周放生教授认为,“目前国有资产的流失,分为交易性流失和体 制性流失。交易性流失虽然存在,但这种流失是可预见的,可防止的,可纠正的;而体制性流失,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值得人家注意的是这场论战的结果:国资委主要领导在有关研讨•会和主流 媒体发农观点,人民日报为此专门发衣社论,都肯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和方向是正确的,但 是要进•步规范。目前,我们调味品行业的企业各种形式并存,分化将继续进行。各位企业家• 定要注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新动向。总的来说,调味品行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定耍坚持改 革的方向不动摇,要抓住时机,针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抉择,切忌操作过程中因小失人。
五、关于国家食品行业的管理现状和协会2005年的主要工作
目前,国家对于食品行业加强管理是•个人的趋势,管理力度在进•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 叉也在不断调整。调味品行业作为食品行业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 和活动都应该全而理解和执行。关于食品行业的管理。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要解决有的 企业“有法不依”和-些政府部门“不依法行政”两人问题。对于各个部门开展的-些活动,如 信息披露、建立信用
体系等,协会是本着“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原则,对有些还不太成 熟的原则是要从减轻企业的负担出发,这是协会的权利。有选择性的参加, 活动,或者说立意是好的,但实际中并没有效果的活动,我们的态度是不参与、走着瞧。对于社 会上•些不太规范的协会和行会组织的各种研讨会、展销会等沾动,人家要特别注意,甄别真伪, 分清是非。不清楚的可向协会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这次三届二次理事会还要商讨协会明年的工作,包括明年举行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等。 关于协会今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的工作计划{草案)已经发给了人家,意在抛砖引玉,请人家 捉出意见。但协会明年的主要工作是三个方面:-是加强信息工作力度。包括办好•网即《中国 调味品网》的建设;•刊即《中国调味品产业》的升级换代;•会即2005年中国调味品展览会 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二是做好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宣贯丄作,主要转向引导消费。三是搞好重 点研讨会和培训班,加强国际间交流。其他工作也都围绕这三方而展开。
CaiXianniaO 2010-03-26 11:19:24
朋友在推荐你个调味品营销的案例做个参考
某区域调味品A企业,依靠本身良好的产品品质,不费广告,采用独特的病毒式营销第略, 牢牢抓住重点消费客户群,创造了销售额2年内窜升8倍的奇迹,2009年销售额•举突破5000 万,而且保持很高的利润率,值得借鉴。 一、 市场分析
调味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两大类,•类是家庭,另外•类是餐馆。家庭调味品消费决策者是主妇, 餐馆调味品消费决策者基本是耐师。家庭主妇容易受电视广告影响,在超市选购调味品展本选择 知名度高,或正在打折促销的调味品,对于中小调味品企业,在没有人而积广告和促销支持下, 很难抓住此类消费客户,客户忠诚度不高,而且进入商超成本很高,利润率较低,对于调味品企 业风险较大,据笔者了解,进入人型商超中中小品牌的调味品,十之八九都在薄利或亏损边缘。
而调味品另外•类消费群体:餐馆,因餐馆特点,消费特点是选料精细讲究,要求品质好,调 味品用量大,往往•个中型餐馆调味品用量相当于-个家庭用量的100倍。
餐馆生意好与坏,菜品味道是关键,而决定调味的是厨师,餐馆老板•般不干涉。如果抓住• 个主厨,就等于抓住了 •个餐馆,调味品消费量就相当于•个家庭100倍,不仅用量大,而且 忠诚度高,一旦选择某类调味品,餐馆购买持续并且稳定。
经过充分且客观的市场分析论证,A企业调整发展重点,决定放弃第•类目标消费群,将餐馆 作为重点拓展的消费客户群,避开与央视广告支持的的调味品品牌进行正面对抗。 二、 市场策略
牢牢抓住餐馆调味品消费,成了 A企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异军突起,做大做强的重点, 所有的市场策略围绕餐馆展开。A企业采用了如下策略: 仁品牌塑造
如何影响餐馆和厨师,在他们心目中塑造A企业调味品品牌?如果通过电视、报纸塑造品牌, 不仅费用很高,而且品牌塑造是长期的,短期内无法在销售上见效,没有销售收入回收作为支持, A企业无法承受这笔费用。适合A企业的品牌塑造路径,必须投入小,见效快。.
A企业在调味品行业多年的研发积累,对本身的调味品品质是非常有信心的,A企业的决策者独 辟蹊
径,采用赞助产品销售区域内的耐艺人赛,邀请区域内知名的耐师、评委代言方式。这些知 名厨师、耐艺人赛都是厨师比较关注的活动,A企业作为调味品赞助商,自然引起时师的关注。
2、 体验营销
在耐艺比赛进程中,植入耐师免费体验A调味品的汹动:只要填写联络信息的厨师,即可免 费获得A企业1袋调味品。通过对耐艺比赛的赞助和免费申领调味品的活动,酌师对A调味品 品牌由初步认知再到对A调味品的也接感知,逐步增加时师对A品牌的信任。同时,也收集到 潜在消费客户
的联络信息,为下•步开展营销,最终达成调味品购买奠定基础。
3、 积分营销
建立品牌认知和产品感知后,产生购买是关键,如何让耐师购买?产品的品质是基础,必要利 益才是根本驱动,必须要有利益的驱使,才会有持续购买和病毒传播的动力效应。最好的病毒营 销机制是让每位客户都是你的产品推广员,A企业采用积分返现激励耐师购买,A品牌操作步骤 如下: ① 确定积分奖励和兑换规则
凡购买A品牌调味品1件,获得客户答谢卡*1张,即有机会获得500到3000积分,推荐• 名厨师购买A品牌调味品送5000积分,每1积分等同于人民币1分钱,等同于5元到30元现 金,满足特定的金额可以随时兑换等价品,如现金或话费卡。 ② 设计开发积分系统
积分营销必须要有返现的机制和简便的积分累积系统,否则积分对于消费者就是鸡肋,食之无 味,弃之可惜。返现的机制容易承诺和实现,而简便的积分累积系统却是极人挑战,过去其他行 业,如百货商店的经验是当面积分,对于耐师这样的行业,显然不适用,因为采购是老板或采购 经理,调味品使用的时候,耐师才能打开调味品,获得答谢积分卡。采用电脑互联网的方式,对 于文化层次不高的厨师,太复杂也容易导致厨师放弃,起不到激励作用。
A企业决第者看到,手机是厨师们人手•部的工具,如果采用手机短信积分,将是非常方便, 为此A
企业决策者参方搜寻,经朋友推荐委托成都手索科技开发•套5位短号的积分智1能累积 系统。后来的结果证明,这•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厨师能够按照积分 卡上的说明,非常方便的通过短信去累积积分,而且这套系统的短号对于厨师不产生任何费用。 系统的电脑后台对于A企业决策者-目了然,异常淸晰地统计到各地,细致到每个市的客户调 味品购买信息,可以动态改变进行区域化促销,例如对刚开发的销售区域,可以动态增加答谢卡 中积分,增加对新销售区域购买A调味品的刺激。 三、营销效果
A企业调味品经过2年的精细开发,不进商超,大幅削减各类媒体推广费用,只针对餐馆调味 品消
费,特定的渠道采用“积分返利”手段,投入少,在厨师这个特定人群传播快,迅速在由弱 势品牌异军突起,成为该区域强势调味品品牌,创造了销售额2年内窜升8倍的奇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