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用创新题型的探索
一、学习目标:
熟悉语用题创新题型,适应高考新变化。 二、一轮诊断: 1.病症:
(1)对一些常用知识缺乏了解和积累。 (2)对语用创新题型陌生,不知从何下手。 (3)审题意识淡薄,语境意识淡薄。 2.病例分析:
(1)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自行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4分)(【2014·四川卷】)
学生答案:由此可以推知,汉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具有由繁到简的特点,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体现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入,凝结人类的生活智慧。
案例分析:①汉字最早有象形、会意等特点,对汉字演变的陌生及审题意识的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获取的准确度,致使只看到表象特征“由繁到简”。②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是用来介绍汉字演变特点的,相当于与之配套的展板,所以表述成“由此可以推知”则“不伦不类”了;同时“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体现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深入,凝结人类的生活智慧”也并非其特征。审题意识不强;没有回读的习惯。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来看,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2)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
(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6分) 示例: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学生答案①:农夫自从毫不费力捡到一只兔子后,每日茶饭不思,坐在树下等兔子送上门,最终饿死。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所有事情都需自己去争取。 ②爱斯基摩人捕狼时将血浆冻在刀刃上,将刀倒插在雪地上,觅食的狼顺着血腥味找来,疯狂地舔食刀刃,饿极的狼早已顾及不到刀刃划破了它的舌头,更没有意识到舔食的是自己的鲜血,最终流血过多而死。——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 ③倾盆大雨,一个人撑着雨伞,仍在给花木浇水。——照抄照搬,不知变通。 ④鱼说“为什么人们总说我离不开水?”我从不知道什么是水。——有些事物不失去永远不懂得多么珍贵。 案例分析:江苏卷多次考查“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的含义”,而本题则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的考查,对学生的要求又有提升。
1
大许中学高三语文优生二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朱孝伟 编审:高三语文备课组 日期:
学生答案①能联系寓言故事并准确概括寓意,思维敏捷;但有取巧之嫌。答案②③④分别从真人真事、漫画、熟语等父母演化而来,很见真功夫,是学习的有心人,值得提倡,也给我们提供了解答这类题型一定的借鉴角度。 参考答案:
①林巧稚大夫一生没有婚育,却成为公认的妇产科专家。——好的学者、读者不必就是诗人或作家。 一个人买了昂贵的真皮沙发,却一直舍不得撕掉蒙在它表面的塑料护膜。 ——如果为了保护大脑而不用它来思想,那和傻瓜有什么不同? ②猫半眯着眼,看着飞来飞去的蜜蜂:“不是够吃了吗,怎么还忙个没完呢?”蜜蜂边采蜜边替小猫着急:“整天躺着不动,冬天来了吃啥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甭整天琢磨别人。 3.病因:
(1)重视跟踪近年高考题,对传统题型的训练细致到位,但较少接触新题型,以致临场惊乱,应变能力较差,不能沉着应战。
(2)“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考试而考试,只会读死书、死读书,极少关注社会,眼界狭窄,语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二轮对策: 1.常见题型:
(1)各种小型应用文体。
(2)点评类:新闻或消息点评;社会现象点评;各种创作(如歌词、广告词、手机短信、文章表现手法等)的点评;传统文化点评。 (3)传统文化常识、名著。 2.复习诀窍:
(1)突破传统文化常识的困局:古诗文、民俗文化、其它(如人伦、交际、礼仪、人文等常识)。 (2)涉猎名著,回归教材经典:注意把握人物特质与名著精神内涵。
(3)关注社会现象:多关注新闻媒体对相关现象的介绍与评论,尽管这些事件直接命题的可能性很小,但由此衍生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入题的素材,却是极有可能的,如江苏卷2009年对汶川大地震、2010年对世博会、2011年对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2012对保护性拆除衍生问题的考查均反映了这一点。
(4)熟悉各种应用文体:小型实用类文体的考查长盛不衰,提高运用是创造性考查的必然归宿。手机短信、宣传标语、贺卡词、赠言、广告词、对联、串联词、解说词、颁奖词、新闻衔接词、人物介绍、祝贺词、推荐语、活动起名、采访、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题解、请柬、启事、通知等。 (5)注意修辞或其它常见技巧:语用题的考查时与修辞或其它常见技巧同时进行。 3.解题技巧:
(1)注意调节心理,切勿因题型较新而自乱阵脚。
(2)仔细审读题目,增强语境意识。即使题型较新,一般情况下也会提供具体的语境,以此可以确定考查方向和内容。
(3)仔细审读题干要求,有时要求可以作为解题的切入口。
(4)选项确定后,带入原题验证是否正确;表述题回读答案,查找是否存在表述上的问题。 四、突破训练: 1.猜谜语:
(1)谜面:断篇残简(打一常用文体) (2)世界上人马最少的军队(打一成语)
2
大许中学高三语文优生二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朱孝伟 编审:高三语文备课组 日期:
(3)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打一花名) 2.根据下面提示语要求造句。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两条校园宣传标语。(要求:每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有文采,并体现人文关怀。)
(1) (2) 3.阅读下面四则广告词或道路警示语,回答问题。(5分) ①不溶在手,只溶在口。(某巧克力豆)
②自12月31日起,大西洋将缩小一半。(美国某客机) ③一毛不拔。(上海梁新记牙刷)
④事故多发路段,小心驾驶。(某事故多发路段) (1)从①②③中选一则,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价。
(2)第④则是从直接警示的角度拟写的交通安全广告。按要求变换角度改写这则警示语。(任选一题)(3分) A、从委婉警示的角度: B、从幽默警示的角度: 4.研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5分)
尽管是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树叶)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婷妍交辉。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1)精当的修辞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就选文中某一处修辞运用作简要评析。(30字左右)(3分)答:
(2)炼字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时能收到一字传神之效。下面的诗句和选文中“膨胀”二字内涵最接近的一句是( )(2分)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红杏枝头春意闹 C.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D.桃溪浅处不胜舟5.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①史家之家绝唱,无韵之离骚;②历史的长城;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在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4分) (1)《 》 (2)《 》 6.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对另外两个会意字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写出两种不同的理解。(4分) 选:①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②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舒:① 。 ② 。
3
大许中学高三语文优生二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朱孝伟 编审:高三语文备课组 日期:
劣:① 。 ② 7.以下对有关汉字书写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2015栟茶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 A.火字共4画,第二笔不是撇 B.凹字不止4画,第三笔该是竖 C.母字不止4画,第三笔不是横 D.义字共有3画,第二笔该是捺 8.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 (
)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
“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2014湖北)
比:二人排齐向右站 亲密并列肩比肩 化:左人正立右倒画 人形颠倒表变化
从: 北: 9.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2014四川卷)
“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10.“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
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11. 以下引文都是历史人物自述情怀的歌辞,其中最可能是汉高祖刘邦之辞的选项( ) (2009台湾卷) A太(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D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12.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本文主旨的选项( )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椀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椀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椀”,通“碗”。(2013台湾高考) A承恩不在貌 B命无莫强求 C曾经沧海难为水 D糟糠之妻不下堂
13. 以反思立意的方式,改变一些名言警句的常用说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个句子,并阐述其含意。 事例原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4
大许中学高三语文优生二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朱孝伟 编审:高三语文备课组 日期:
改写:好马也吃回头草。
含意:既然前路不通,就该及时调整方向,从头再来。 (1)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改写: 含意: (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改写: 含意:
14.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2014·课标全国卷1)
自我提醒: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