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思政”格局下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六九路网
2019年第4期第35卷(总第46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TotalNo.460No.4,2019

Vol.35

“大思政”格局下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专题教学改革探索

(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在“大思政”格局下,深化专题式教学改革成为当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助推“大思政”格局构建的有效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在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了教材顺序,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专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进而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4.007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4—0026—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高校改革发展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各门

[1]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了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思

(一)是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历史使命更加艰巨,尤其是在“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更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还必须弄清思想政治理论课

[2]的‘行’。这个‘行’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提升成为“大思政”格局构建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阵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等任务,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探索成为大势所趋。

一、“大思政”格局下深化“纲要”课专题教学的当代意义

当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正在探索“纲要”课专题教学改革,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仍需进一步深化。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能

够系统化、科学化地体现党的会议及最新文件精神,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了进一步发挥“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时俱进地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为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应有之义。“纲要”课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能够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相关会议与文件精神,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协同育人,不断增强“纲要”课教学魅力,使之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

收稿日期:2019—01—2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高校转型视域下辽宁人才培养特色化研究”(项目编号:JG17DB03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曾宁(1980—),女,辽宁丹东人,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6

课程之一。

(二)是全面推动“纲要”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大思政”格局下,“纲要”课的教学改革既要完成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基础,发挥协同育人的基础性作用。“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是当前“纲要”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也是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实需要。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规定课2学分。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3学分。“纲要”课学分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对“纲要”课的高度重视,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同时,课2018年版新教材的修订,遵循着“全面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3]

的指导思想,也为深化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题式教学,相比较其他教学方式,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地开展自主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容量的信息和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有利于全面推动新时代“纲要”课的教学改革进程,帮助大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四个选择”,增强大学生对党的热爱与认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纲要”课专题教学正逐步推进,要充分发挥“纲要”课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满足“纲要”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深化“纲要”课教学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三)是提升“纲要”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力抓手

“缺乏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没有真实主题的教学;没有问题意识的课堂,是没有

灵魂的课堂。”[4“大思政”]

格局下,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纲要”课的关注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实现将新的教材

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方式改革,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的使命艰巨,任务繁重。

纵观“纲要”这门课程,其涉及从1840至今约180年的历史,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如果一味按照章节来开展教学,教学效果未必明显。“纲要”课问题导

向式专题教学是在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打破教材顺序,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专题。通过专题式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与把握,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纲要”课真正成为学生真信、真懂和真心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大思政”格局的构建。

二、“大思政”格局下深化“纲要”课专题教学改革环节

目前,部分高校已在初步尝试运用“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的教学改革,但还未形成各类高校特色化的专题教学改革体系。在“大思政”格局下,要提高“纲要”课教学质量,形成特色化的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充分的教学准备必不可少。

(一)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深化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的人才保障,是“大思政”格局构建的力量。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打造一支具有向心力、执行力和创新性的新型教学团队。通过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优化与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教师所长,在加大对“纲要”课集体备课力度的基础上,形成协同教学力量。

在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中,打造优秀教师团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纲要”课教师树立“大思政”格局,增强“纲要”课教学改革意识,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二是提高“纲要”课教师整体素质,能够将“纲要”课理论阐释与历史事例相结合,历史讲授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中国立场与世界视野相结合,真正做到“史论结合”,关照时代与现实的呼声,增强学生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增强“纲要”课教师协同育人理念,发挥多学科优势,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共同推进“大思政”格局构建,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

(二)收集与分析问题

“大思政”格局下,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的基本前提是收集与分析学生的多样化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学。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前提在于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了解学生对“纲要”课教学的疑问及真实需

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求,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发挥“纲要”课教学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大思政”格局下,收集与分析问题既体现了“纲要”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又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收集与分析问题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及内心指向,尤其是对新教材中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问题的理解与感悟,对遵义会议、南昌起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问题的把握,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兴趣点,并通过采集信息、综合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为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式教学内容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收集与分析问题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升。“大思政”格局下,在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过程中,收集与分析问题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育人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

(三)科学设计专题

科学设计专题是深化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的关键所在。“大思政”格局下,“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科学而合理地设计教学专题,既突显出“大思政”格局构建的课程建设需要,又体现出“纲要”课的教学特色。深化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题,提升教学的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现实关注度。现结合2018年“纲要”课新教材内容及“大思政”格局构建的内在要求,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大致设计十大专题(表1)。

表1专题化教学体系设计

专题名称

专题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专题二侵略与反侵略“成长”中的中国专题三“三大运动”能否真正救中国?专题四中国怎样逐步走向“共和”?专题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专题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

专题七抗日战争与民族复兴专题八新中国的建立及历史意义专题九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国道路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科学设计专题,既能保证“纲要”课教学质量,

又能有针对性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多数高28

校已经实施或正在探索专题式教学改革,但各个高校的教学改革探索思路不尽相同。有的高校是统一设计、统一讲授,有的高校是统一设计、独自讲授,

有的高校是独自设计、独自讲授。不管何种专题设计思路,都是为了推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为了实现协同育人,发挥“纲要”课基础性作用,专题设计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纲要”课专题设计要结合课程建设标准和课程建设内在要求而展开,不能哗众取宠,流于形式,要精心设计;二是“纲要”课专题设计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合“大思政”格局构建,试图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三是“纲要”课专题设计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加以展开,比如在设计“抗日战争与民族复兴”专题时,要突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于“大思政”格局。

三、“大思政”格局下深化“纲要”课专题教学改革过程推进“大思政”格局下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共同推进,进一步丰富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改革,助力“大思政”格局构建。

(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纲要”课是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大思政”格局下“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革,必须要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深化专题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理论教学层面,主要采取问题引领式专题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课前小组演讲、课堂讨论与辩论和课后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加以展开,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兴趣,引领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充分满足“大思政”格局构建的内在需要。

(二)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大思政”格局下,“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设计的专题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自身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附近具有特色的自然资源和公共设施拓展实践教学,如博物馆、纪念馆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甲午风云》《振兴中华》《党史故事100讲》和《马克思是对的》等纪录片并撰写观影报告,阅读《中国震撼》《苦难辉煌》等相关书目并撰写读书体会或开展读

书报告会等,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共同推动“纲要”课教学改革进程,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大思政”格局下,“纲要”课的教学改革,无论怎么改,都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而展开。为了实现课程建设目标,全面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必不可少。在考核方面,“纲要”课要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注重过程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与反馈方面,教师需要完善教师及课程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通过分析教务系统学生教学评教的主客观结果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及课程讲授的评价,从而针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为“大思政”格局构建夯实基础,努力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大思政”格局下,深化“纲要”课问题导向式专

题教学改革,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推进到教学评价与信息反馈,势必会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

[6]

照亮前行的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3]仝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5).

[4]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

ExplorationontheReformoftheSpecialTeachingoftheCourse\"OutlineofModernand

ContemporaryChineseHistory\"underthe\"GreatThoughtsandPolitics\"Pattern

ZENGNing

(SchoolofMarxism,DalianMinzu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0,China)

Abstract: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edstoactivelyconstructthepatternof\"bigthinkingandpolitics\".Underthepatternof\"bigthinkingandpolitics\deepeningthereformofthetopicalteachinghasbecomeaneffectiveway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and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the\"bigthoughtsandpolitics\"pattern.Thetopicalteachingofthe\"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History\"isbasedonthecontentofthenewtextbooks.Itbreakstheorderofteachingmaterials,isproblem-oriented,effectivelyintegratesandoptimizesteachingcon-tent,andscientificallyandrationallysetsteachingtopicstohelpstudentsestablishacorrectviewofhistory.Givefullplayto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unctionofthe\"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History\"class,andrealizepeeredu-cationandcollaborativeeducationwithothercourses.

Keywords:thepatternof“bigthoughtsandpolitics”;“theOutlineof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History”;specialteaching

[责任编辑:韩

璐]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