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拟电路复习题带答案

来源:六九路网
1、本征半导体:一种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其物理结构为单晶体结构。

2、负反馈:反馈信号送回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使净输入信号量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减少了,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3、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差模信号的电压增益Avd与共模信号的电压增益Avc之比的绝对值。它是说明差分式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4、闭环放大倍数: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电路的输出的输出信号量与电路的输入信号量之比称为闭环放大倍数(闭环增益)。其表达式为Af=xo/xi。

4、静态工作点:在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信号vi=0时,BJT各电极的直流电流及各电极间的直流电压分别用IB、 IC、 VBE、VCE表示,这些电流、电压的数值可用BJT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确定的点表示,该点习惯上称为静态工作点Q。

5、甲类放大器:在电压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在整个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放大器件,以这种工作方式工作的放大器均称为甲类放大器。 6、开环放大倍数: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电路的输出的输出信号量与电路的净输入信号量之比称为开环放大倍数(开环增益)。其表达式为A=xo/xid。其中xid=xi-xf。

7、通频带:用于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由于放大电路中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器件结电容等电抗元件的存在,在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会下降并产生相移。通常情

况下,放大电路只适用于放大某一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其中,下限截止频率fL:在信号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明显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增益下降3dB的频率点,其输出功率约为等于中频段输出功率的一半,通常称为半功率点)的频率称为下限截止频率fL。上限截止频率fH:信号频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放大倍数的数值也将下降,使放大倍数的数值等于0.707倍 的频率称为上限截止频率fH。通频带BW:fL与fH之间形成的频带称中频段,带宽或通频带BW。其表达式为BW=fH-fL

8.PN结的动态平衡: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是相互联系有互相对立的,扩散使空间电荷区加宽,电场增强,对多数载流子扩散的阻力增大,但使少数载流子的漂移增强;而漂移使空间电荷区变窄,电场减弱,又使扩散容易进行。当漂移运动和扩散运动相等时,空间电荷区便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9.PN结的雪崩击穿齐纳击穿:当PN结反向电压增大到某一数值后,载流子的倍增情况就像在陡峻的积雪上坡上发生雪崩一样,载流子增加得多而快,使反向电流急剧增大,于是PN结被击穿,这种击穿称为雪崩击穿。PN结在加有较高的反向电压下,PN结空间电荷区存在一个很强的电场,它能够破坏共价键的束缚,将电子分离出来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电子移向N区,空穴移向P区,从而形成较大的反向电流,这种击穿现象称为齐纳击穿。

10.零点漂移(零漂),噪声:指当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零(即没有交流电输入)时,由于受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不稳等因素的影响,

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并被逐级放大和传输,导致电路输出端电压偏离原固定值而上下漂动的现象 它又被简称为:零漂。当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端仍有杂乱无规则的电压输出,利用示波器和扬声器就可觉察到,这就是放大电路的噪声或干扰。

11.负反馈,正反馈:反馈信号送回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使净输入信号量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减少了,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使净输入信号量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增加了,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12.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开启电压---一般把在漏源电压作用下开始导电时的栅源电压vGS叫做开启电压VT。 二、单选择类

1、半导体中空穴导电的原理是( A )。

A电子的接力运动。B空穴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C空穴的接力运动。D杂质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2、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内掺入少量的( B )元素而获得的杂质半导体。

A二价元素。B三价元素。C四价元素。D五价元素。 3、模拟信号是指( A )的信号。

A时间和数值都连续。B数值连续。C时间数值离散。D时间连续。 4、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是指( D )。

A输出电流与输出入电压之比。B输出电压与输出入电流之比。C输出电流与输出入电流之比。D输出电压与输出入电压之比。 5、某电路电压增益为60dB,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C )

倍。

A10。 B100。 C1000。 D10000。

6、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是由( B )引起的。 A信号本身失真。B放大器件的非线性失真。C电抗元件。 D电阻。 7、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内掺入少量的( D )元素而获得的杂质半导体。

A二价元素。B三价元素。C四价元素。D五价元素。

8、Si 二极管正向导通时正常工作电压约为( A )伏。 A 0.7V, B 0.5V ,C 0.4V,D 0.2V。

9、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外部电压条件为( A )。 A发射结正偏置集电结反偏置。B发射结反偏置集电结正偏置。C发射结正偏置集电结正偏置。D发射结反偏置集电结反偏置。 10、Si 二极管正向导通时死区电压约为( B )伏。 A 0.7V, B 0.5V ,C 0.4V,D 0.2V。

11、小功率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电阻约为( C )欧姆。 A 2KΩ左右。B 100Ω左右。C 1000Ω左右。D 2.5KΩ左右。 12、BJT的电流分配关系为( D )。 A IE=IC-IB 。 B IB=IC-IE。 C IC=IB-IE 。 D IE=IC+IB。 13、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倍数的实质是( A )。 A把微弱电流进行放大。B以小电流空制大电流。C以强电流空制弱电流。D以弱电流空制高电压,

14、fH称为放大电路的( C )。

A截止频率。B下限止频率。C上限频率。D通频带。 15、BJT称为( A )。

A双极型三极管。B单晶型晶体三极管。C绝缘栅型晶体管。D杂质型晶体。

16、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由于静态工作点为0,所以产生(D )。

A非线性失真。B频率失真。C线性失真。D交越失真。 17、乙类双电源功率放大电路实际是由( C组成的。 A两个不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发射极电路组成的。 B两个不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基极电路组成的。 C两个不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极电路组成的。 D两个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极电路组成的。 18、正弦波振荡器起振的幅度条件是( A )。 A AF>I。 B AF<1。 C 1+AF>1。 D 1+AF<1。 19、电压串联负反馈可以使放大电路的( D )。

A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B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C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D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20、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比反向电阻( C )。 A相等。B大。C 小。D较小。

21、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当其IB从而20uA增大到来40uA时

IC从2mA增大到3mA,它的β约为( C )。

A 10。B 100。 C 50。 D 150。

22、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振荡的相位条件为(D )。 A射反基同。B射反基反。 C射同基同。D射同基反。

23、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输出电压为6V,当接入场2KΩ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4V,该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A )。 A 1KΩ。B 2KΩ。 C 10KΩ。 D 1.5KΩ。 24、直流负反馈是指( D )。

A只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只存在于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D存在于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25、负反馈能抑制的干扰噪声是( B )。

A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噪声。B反馈环内的干扰噪声。C反馈环外的干扰噪声。D输出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噪声。

26、串联负反馈只有在信号源内阻较( D )时反馈效果才显著。 A 大。B很大。C较大。D小。

27、电流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为( C)。

A 输入电阻曾大输出电阻减小。B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C输入电阻曾大输出电阻曾大。D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曾大。 28、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电阻负载相匹配,可以在信号源与负载接入(C )。

A共射极放大电路。B共基极放大电路。C共集电极放大电路。D共集—共基放在电路。

29、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Ri大,输出电流稳定,应选( A。 A电流串联负反馈。B电压串联负反馈。C电流并联负反馈。D电压并

联负反馈。

30、两个增益相同输入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与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电压信号源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情况下,测得A放大电路输出电压较小,这说明A放大电路的( B )。

A输出电阻小。B输入电阻小。C输出电阻大。D输入电阻大。 31、N型半导体中电子导电的原理是( A )。

A电子的运动。B空穴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C空穴的接力运动。D杂质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

32、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内掺入少量的( B )元素而获得的杂质半导体。

A二价元素。B三价元素。C四价元素。D五价元素。 33、PN结导通的电压条件是( A )。

A、P区接电源正极N区接电源负极。 B、P区接电源负极N区接电源正极。

C、P区接电源正极N区接电源正极。 D、P区接电源负极N区接电源负极。

34、模拟信号是指( D )的信号。

A时间连续。B数值连续。C时间数值离散。D时间和数值都连续。 35、放大电路的电流放大倍数是指( C )。

A输出电流与输出入电压之比。B输出电压与输出入电流之比。C输出电流与输出入电流之比。D输出电压与输出入电压之比。 36、某电路电压增益为40dB,该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B )

倍。

A10。 B100。 C1000。 D10000。

37、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是由( D )引起的。

A信号本身失真。B电抗元件。C电阻。 D放大器件的非线性失真。 38、Si 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常工作电压约为(A )伏。 A 0.7, B 0.5 ,C 0.4,D 0.2。

39、在二极管理想模型中导通时可用( D )代替。

A 一个0.7V的电源。B一个电阻。C一个电阻加一个电源。D一段导线。

40、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外部电压条件为( A )。 A发射结正偏置集电结反偏置。B发射结反偏置集电结正偏置。C发射结正偏置集电结正偏置。D发射结反偏置集电结反偏置。 41、小功率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电阻约为( B )欧姆。 A 100Ω左右。B 1000Ω左右。C 2KΩ左右。D 2.5KΩ左右。 42、BJT的电流分配关系为( C )。 A IB=IC-IE。 B IC=IB-IE。 C IE=IC+IB。D IE=IC-IB。 43、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倍数的实质是( A )。

A把微弱电流进行放大。B以小电流空制大电流。C以强电流空制弱电流。D以弱电流空制高电压,

44、fL称为放大电路的( C )。

A截止频率。B上限频率。C下限止频率。D通频带。 45、BJT称为( A )。

A双极型三极管。B单晶型晶体三极管。C绝缘栅型晶体管。D杂质型晶体。

46、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由于静态工作点为0,所以产生( D )。

A非线性失真。B线性失真。C频率失真。D交越失真。 47、乙类双电源功率放大电路实际是由( c )组成的。 A两个不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发射极电路组成的。B两个不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基极电路组成的。

C两个不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极电路组成的。D两个同极性的三极管构成的共集电极电路组成的。 48、实现负反馈的幅度条件是( C )。 A AF>1.B AF<1。 C 1+AF>1。 D 1+AF<1。 49、电压并联负反馈可以使放大电路的( A )。

A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B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C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D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50、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比反向电阻( C )。 A相等。B大。C 小。D较小。

51、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当其IB从而20uA增大到来30uA时IC从2mA增大到3mA,它的β约为( C )。 A 10。B 50。 C 100。 D 150。

52、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振荡的相位条件为( B )。 A射同基同。B射同基反。 C基同基反。D射反基反。

53、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输出电压为6V,当接入场2KΩ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降为2V,该电路的输出电阻为( A )。 A 4KΩ。B 2KΩ。 C 10 KΩ。 D 1.5KΩ。 54、交流负反馈是指( D )。

A只存在于RC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只放大交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只存在于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D存在于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55、负反馈能抑制的干扰噪声是( B)。

A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噪声。B反馈环内的干扰噪声。C反馈环外的干扰噪声。D输出信号所包含的干扰噪声。 56、电流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为(C )。

A 输入电阻曾大输出电压稳定。B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压稳定。C输入电阻曾大输出电流稳定。D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压稳定。 57、电流并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为( A )。

A 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流稳定。B输入电阻曾大输出电流稳定。C输入电阻曾大输出电压稳定。D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压稳定。 58、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电阻负载相匹配,可以在信号源与负载接入( D )。

A共射极放大电路。B共基极放大电路。C共集—共基放在电路。D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59、某仪表放大电路要求Ri大,输出电压稳定,应选( B )。 A电流串联负反馈。B电压串联负反馈。C电流并联负反馈。D电压并

联负反馈。

60、两个增益相同输入输出电阻不同的放大电路A与B对同一个具有内阻的电压信号源进行放大,在负载开路的情况下,测得A放大电路输出电压较小,这说明A放大电路的( A )。

A输入电阻小。B输出电阻大。C输出电阻小。D输入电阻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