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

来源:六九路网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1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哀牢夷后,赐当地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

1

布于川、滇一带,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李氏迁徙至,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历史上,李姓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

2

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市昌、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

3

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诗人,他在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阅读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1) ——李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李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姓李,我们班也有好多姓李的,我在想,这世界上有多少个姓李的呢?我又是谁的后裔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差。 二、 方法

1、 上网查询,看看现在有多少姓李的。 2、 看书,查找有关姓李的资料 3、 向爷爷请教李姓族谱 三、 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 结论

1、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23年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

4

身份信息系统”,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2、李姓人才辈出: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著名唐朝将领。 李渊:唐高祖(566~635)。唐国。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世民: 唐太宗(公元599~649)。唐朝第二位。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2) ——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 二、 方法

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 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网浏览有关于杨姓族谱的资料。 6.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姓迁徙史。 7. 上网浏览,了解杨姓的地位。 三、 情况和资料整理

5

四、结论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还是,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3) ——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1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周围有很多人,有大人,有小孩。我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说不定我们前是一家呢。有一次语文课上,蝴蝶妈妈对我们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对姓氏有了很大兴趣,决定对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次。 二、 方法

1、 通过报刊、有关书籍查阅,上网浏览,了解赵姓的来源及赵姓历史名人。

2、 其它途径,搜集历史上的赵姓名人及故事。

6

3、 走访,了解赵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 通过研究,我整理出了以下详细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赵姓的来源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的,当时正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 历史书籍 历史上的赵姓名人

赵公明、赵宣子、赵盾、赵鞅、赵括、赵充国、赵晔、赵婕妤 上网 赵姓人口数量

当代赵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即1000个人中的至少有23个。 父母的讲述 赵姓族谱 江苏地区58部. 四、 结论

1、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

7

宋朝的“国姓”,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考证,赵姓是当今的第七大姓。赵姓形成于西周,祖先为造父。 战国时赵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发展,秦朝后,逐渐向甘肃、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发展。秦代时,赵佗任南海郡县令,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两广一带。汉以后,赵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苏、江西等地迁移。赵姓最显赫的时期是宋代。

2、在历史长河中赵姓人才辈出。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人”而著称;赵云是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山西沁水人,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 3、赵姓是当代第七大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4) ——汉字的研究报告10篇

汉字的研究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仅推进了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二、主要研究的问题 1,汉字的来源

8

2,汉字的发展 三、研究方式:网络。 四、研究结果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所以很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现的,主要体此刻龟壳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更“复杂”了一步,一向到了战国时期才结束。

西周晚期出现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过渡字体。之后,秦国将大篆转化为小篆,并且在竹简上刻小篆。 隶书之前是战国字体,有金文,篆书,还是简牍帛书,也称为古隶。秦隶是在秦简基础上改善而来,到东汉时隶书完备。三国战乱隶书埋没在了烽烟之中,被大家遗忘了。

楷书在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钟繇为。东晋“二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书圣”,唐楷最为繁荣。楷书一向繁盛到了21世纪,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代的简体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2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9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二、研究和的渠道: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三、具体的研究报告: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此刻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汉字的特点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经过词序和虚词表示。3.汉字是形音义的体。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一样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能够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六国

10

后,以便他的,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样的文字整理为小篆。 2.汉字字义的变化就更加大了,从一开始的象形字(即用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状)到如今的形声(即字义用偏旁表示,读音用同音字代替,再与偏旁合成字),处处体现出人类思维的提高。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声字更加好的把这个字的字义解释出来,这何不是人类的一种巨大的提高?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还有很多异体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可是此刻的提高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样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

11

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因为当时的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行,20xx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汉字的研究报告4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二、研究和的渠道: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三、具体的研究报告:

12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此刻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汉字的特点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

2、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经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3、汉字是形音义的体。 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一样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能够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六国后,以便他的,下令丞相李斯把不一样的文字整理为小篆。 2、汉字字义的变化就更加大了,从一开始的象形字(即用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状)到如今的形声(即字义用偏旁表示,读音用同音

13

字代替,再与偏旁合成字),处处体现出人类思维的提高。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声字更加好的把这个字的字义解释出来,这何不是人类的一种巨大的提高?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此刻还有很多异体字出此刻大街上,可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可是此刻的提高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仅推进了的文化发展,还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二、主要研究的问题 1,汉字的来源 2,汉字的发展 三、研究方式:网络。 四、研究结果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有位大臣名叫仓颉,虽然他很能干,也所以很苦恼,无法解决结绳记事不能记录的事情,只能在门外饮酒解闷。他看见天上飞的鸟和水里游的鱼顿时有了灵感创造出了一种和动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现的,主要体此刻龟壳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

14

基础上更“复杂”了一步,一向到了战国时期才结束。

西周晚期出现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与小篆之间的过渡字体。之后,秦国将大篆转化为小篆,并且在竹简上刻小篆。 隶书之前是战国字体,有金文,篆书,还是简牍帛书,也称为古隶。秦隶是在秦简基础上改善而来,到东汉时隶书完备。三国战乱隶书埋没在了烽烟之中,被大家遗忘了。

楷书在三国时期开始出现,以钟繇为。东晋“二王”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书圣”,唐楷最为繁荣。楷书一向繁盛到了21世纪,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现代的简体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样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15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因为当时的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行,20xx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汉字的研究报告7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

16

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汉字的研究报告8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XX年以上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经过了许多次的演变和发展,针对这个话题,我开展了

17

一次研究: 一、提出问题:

(1)汉字的字体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2)汉字的字义也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3)汉字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汉字的优点和缺点。 二、研究和的渠道:

我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上的专家点评节目等渠道研究汉字的发展以及演变。 三、具体的研究报告: 研究问题 具体内容 搜集渠道 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从商朝开始发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到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一共经过了3000多年的演变。 网络及书籍 汉字字义的演变

最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还有形声,每一个造字法的意义都十分不一样。 书籍 汉字的特点

18

1.汉字跟音节、语素是相对应的。

2. 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 3.汉字是形音义的体。 4.汉字还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网络及电视节目 汉字的优缺点

汉字跟汉语相通,但由于汉语无法将同音字区分开,所以汉字的记录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同的地区方言无法相互沟通,汉字还可以给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但汉字数量太多,没有的表音,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网络及书籍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不仅体现出汉字的悠远历史,还令世人发现各个朝代的变迁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六国之后的一种通用字体。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出现了“文字异体”的局面。秦始皇六国后,以便他的,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为小篆。

2.汉字字义的变化就更加大了,从一开始的象形字(即用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状)到如今的形声(即字义用偏旁表示,读音用同音字代替,再与偏旁合成字),处处体现出人类思维的进步。比起以前的象形字,形声字更加好的把这个字的字义解释出来,这何不是人类的一种巨大的进步?

19

3.如今的汉字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现在还有很多异体字出现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没有明确地标注这属不属于汉字。不过现在的进步越来越快,我相信在将来的一天,汉字的不足之处都会被修订好!

汉字的研究报告9 一、题

汉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阅读、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什么字体?每种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 2、搜索互联网 3、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文、篆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象形文字。青铜铭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字体。篆书是这个系列最早的字体。楷书—一直到今天。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工整,笔画均匀美观。隶书结得精巧,挫折变化重重。楷书,方方正正,笔法端正。 四、研究结论

20

1、汉字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如篆书、楷书、书法等...... 2、汉字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甲骨文一样,至今仍在被研究和认可。

3、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亨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伟大,实用、艺术、包容...... 汉语是的母语,汉字是特有的文字。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最终完美地站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但是你知道汉字是怎么诞生的吗?

据说这个汉字的祖先是古代的仓颉。黄帝让他负责牛的数量。他觉得打结计数既麻烦又无效。 ——有一次,他看到不同动物的脚印,突然受到启发。既然——一个脚印——一个动物,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个符号来我所负责的东西呢?他高兴地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事物。果然,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些符号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从古至今,汉字已经走过了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甲骨文、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七大变化。这些不同的字体各有特色,也着历史的变迁。

如果说有一种字体更让我喜欢的话,那就是字迹方方正正、经久不衰的楷书。楷书也叫正楷,也有很多名字,比如真楷、楷书等等。楷书由程淼创作的“隶书”一步步演变而来。与隶书相比,楷书更简单明了。它横竖直,被《辞海》解释为方块字,笔画直,堪称汉字中的典范,故名楷书。楷书始于汉末,时至今日,楷书仍是许多书法家喜

21

爱的笔法。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狂狷与舞龙》的草书。草书的诞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当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豪放,但仍保留了汉字的慷慨,同时也成为许多书法家作品的对象。

汉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强的代入感。当我看到“山”这个词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座巍峨的高山上,享受着“其他的山在天底下都显得矮小”的乐趣。当我读到“星星”这个词时,眼前似乎有一片星空。当我读到“国家”这个词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无数为祖国而战的,当我读到爱情的时候。 汉字的研究报告10

汉字有五千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作活化石。因为每一个字的读音不同,结构不同,意义不同,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不仅如此,汉字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呢!

首先要说的是字谜。字谜是一种汉字游戏,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来猜出其所对应的字。如: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谜底是“克”,这个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兄”,“兄”也是哥哥,正好是十个哥哥,“克”字能克服困难,也能对应“一切困难都不怕”,也再一次强调出了谜底正是“克”。猜字谜的方法也有很多,有组合法,拆分法等。

汉字的有趣可不仅仅在于猜字谜呀!还有歇后语这一大将。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为两个部分来表达含义,前一部分是某一种现象,后一部分是解释。有些利用谐音的歇后语,

22

借助同音字或音近字,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就比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本来应是一青二白,这里利用“清”和“青”的读音相同,用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十分清楚。这样能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使人加深理解和记忆。这些歇后语帮助我对汉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汉字这么多,难道只有这些地方很有趣吗?当然不是!还有汉字巧用法没有出场呢!汉字巧用法是把某个词中的某个字替换成同音字或音近字,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合理运用汉字巧用法。比如给服装店起名,就可以把“依依不舍”换成“衣衣不舍”;给餐厅打广告就可以把“十全十美”换成“食全食美”。把汉字用得恰到好处,不光展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的汉字蕴含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古人们的智慧结晶,能够学习和使用这有趣的汉字,我无比自豪。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5) ——姓杨的研究报告3篇

姓杨的研究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 二、 方法

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3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 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网浏览有关于杨姓族谱的资料。 6.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姓迁徙史。 7. 上网浏览,了解杨姓的地位。 三、 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杨姓不管还是,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姓杨的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们学习了《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你对自己的姓氏有多少了解,你知道吗?请你们做一次研究。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

24

二、方法

1、查阅有关杨姓的书籍,了解杨姓的来历。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杨姓人口数量。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杨姓名人故事等。 三、情况和资料整理

1、杨姓的来源:杨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孙,更是黄帝的后裔。令狐姓改为杨姓,莫胡氏,宇文氏,改为杨姓,还有很多均为立功赐姓。

2、历史上的杨姓名人有: 杨业、杨时、杨万里、杨雄、杨芳、杨季清、杨利伟……

3、杨姓的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六,占汉族人口3.08%。 4、杨姓名人故事《程门立雪》,杨时,游酢向程颐问题,巧遇先生睡觉且门外等候。程颐醒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四、结论

1.杨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还有是以封地为姓,源于杨食。此外,令狐氏,莫胡氏,宇文氏改为杨氏。杨义臣本姓尉迟氏,父崇战死,义臣幼,被收养宫中,赐姓杨氏。

2.在历史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杨业;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杨万里;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病关索”排行32的杨雄;清朝名将杨芳;太天国杰出之一,东王杨季清;航天英雄,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25

3.杨姓为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为杨姓。杨氏人口大约是4千万人。 姓杨的研究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杨,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 二、 方法

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杨氏的起源。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杨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杨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 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杨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网浏览有关于杨姓族谱的资料。 6.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姓迁徙史。 7. 上网浏览,了解杨姓的地位。 三、 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杨姓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名将杨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杨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及物理获得者杨振宇。

3.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26

4.杨姓不管还是,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杨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李姓的历史及现状的研究报告(扩展6) ——研究报告的作文18篇

研究报告的作文1

借去新江湾城游玩的机会,在一条无名小沟里,捞了一些小蝌蚪,装入矿泉水瓶中,带回家中.一进家,

我便兴奋地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水盆中.细心地观察着它们,它们忽而集合,忽而离散.近乎椭圆形胖乎乎的.身体,油润的纯黑色,细而长的尾巴,灵活的泳姿使

我看得入神.这简直就是一群有生命的音符呀!小蝌蚪游泳时或进、或退、或转弯,那尾巴像橹——又像舵,它既能产生动力,又能掌握方向,真神奇!小小的蝌蚪

长不足2厘米,重不到1/4克,水中嬉戏十分可爱.见它们有时聚在一起,一动不动,我故意用手指弹打盆边,见它们急剧地摇着小尾巴,惊慌地四处逃窜,我不禁一阵窃喜.

几天后,我惊奇地发现,他们又长大了一些,还发现它们长出了两条后腿,分居尾巴左右.我兴奋地对他们说:“哇!你们要变青蛙了.”不久,他们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和头.我大声地喊了起来:“看呀!蝌蚪要脱尾巴变青蛙啦!”

我准备让它们回归大自然.但真又舍不得,它们似乎也很舍不得我.

27

但是,小青蛙还是决定要离开我,它们仿佛在对我说:“朋友真的对不起!我们有自己的使命,要替天行道,去消灭害虫——蚊子.” 研究报告的作文2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有20亿人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而我国的均水量只占世界的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

的国家的水库每年以10至20毫米的速度下降。 二对用水量的`

用水量最多的还是洗车店,而且用的都是自来水。一天每家洗车店大约有15至30辆车,而每洗一辆最

少要5千克水。一年(按365天)来计算,每家洗车店就需要73000千克水,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一年的用水量

了。而廉江(一个小城市)就有30多家洗车店,何况是那些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呢? 三资料的收集

除了洗车店的用水量惊人,我们时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1时有些人洗完菜就倒掉水; 2公园的喷泉不是循环的;

3公园水龙头出不了水,有些人不拧回就离开了,等到有水是,水流了出来,没人关;

4有些人洗一洗手就要七八分钟; 5有些人用完水不关;

28

四建议与措施

1利用废水浇花,冲马桶等; 2公园的喷泉应立即改成循环的; 3公用水用完应关; 4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

5应该多点向人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 6多点写广告贴在醒目的地方; 7每一滴水都要珍惜,不能浪费。

最后,我倡议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 类的眼泪。 研究报告的作文3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1、在绘本阅读和绘本写话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他们喜欢讲故事的好习惯,有兴趣参与绘本的阅读和写作。

2、在习作启蒙教育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对写话有信心,养成他们积极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并以此为乐。

3、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老师从此课题研究内容为立足点,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教学中的问题,寻求学生发展的契机,提升作文课堂的情趣。

29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编排好绘本教材,把作文教学系统化,充满情趣。 ⑴我们借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突破性地对绘本作文教学进行阶段性的目标设定。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主题,选择编排有性的绘本教材,力求作文课堂的情趣。

2、解读好绘本,让孩子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让孩子的作文妙趣横生。

⑴利用绘本富有吸引力的画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⑴利用绘本独特的预留空间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⑴利用绘本中精彩语言,在作文中进行迁移,对学生进行作文鉴赏能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

3、绘本再建构,让编写故事成为一种享受,让孩子感受无穷乐趣。

⑴将绘本的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延伸,让学生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的生活,从而达到从绘本走向生活。

⑴训练学生抓住故事的脉络,将故事连贯串通,对画面文字进行艺术的“补白”,让绘本中的角色对话、心理刻画、动作语言灵动起来,训练学生细节描写能力。

⑴拓宽孩子写作的思路,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于笔端,让写作真正作为孩子的无穷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0

绘本作文教学的独创理论是“隐形”理论和“显形”理论,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发展起来的两大理论支柱。绘本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脑科学等,但是只有这些理论还不能适应绘本作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必须创立别具一格的新理论,而且盘活这些新理论必须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1)隐形理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师在绘本作文教学时,掌握了各种课型的特征,学会设计教学程序,在什么时候揭示作文题意,让学生顺理成章从心底里接受作文。教师实行教学模式与变式相结合,学生不容易猜到下一个步骤要干什么,有新鲜感与隐秘感。教学方法灵活自如,运用迁移原理、隐形转化,探讨新教法,灵活使用新教法,设计新的教学模式。 (2)显形理论——推进绘本作文教学模式的形成

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学生形象思维、形象记忆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使用绘本所产生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刺激,易于在小学生大脑皮层上留下深深的记忆痕迹。根据心理实验,儿童靠视觉只能记住25%,单靠听觉仅能记住15%,如果是把两者结合起来,那么记忆效果就能达到65%。因此,运用视觉形象与语言形象使他们的集中。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经典绘本阅读策略、儿童写作的心理过程、儿童写作能力评价、写作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31

2、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绘本写作教学、儿童写作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及境遇,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更能直抵学生绘本写作发展的实际。

3、行动研究法:将写作经典绘本写作的实践与研究结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绘本写作的实践品质。 4、个案法:注意研究儿童个体进行经典绘本写作的发展现状,运用典型解剖的方法,抽取其中的经验与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习理论,制定方案

⑴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教育理论、教师自己先阅读大量的绘本,可以阅读彭懿写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⑴进行低年段学生绘本阅读与四趣作文情况的。对低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利用问卷和个别访谈,把进行归类,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低年级学生绘本阅读现状产生的原因,制定出自己的研究策略。 ⑴根据学生的现状,制定低年段学生“绘本赏读与四趣作文训练”的策略,在低年级进行实验。在制定策略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状,结合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推荐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绘本、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表演阅读、利用榜样的作用促进阅读、亲子阅读以及鼓励学生自创绘本等一系列多元化、多方面的活动让孩子“赏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32

2、借鉴移植,抓好试点

教师参观、学习,全面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观摩听课、座谈,举办有关教师读书会,把各自的读后感交流分享,把成功的课例移植借鉴过来。

⑴将绘本阅读教学引进课堂,引进作文教学之中。探讨绘本赏读与作文方法,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让孩子由绘本爱上阅读,由绘本真正爱上作文。

⑴每周利用一节课,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绘本阅读与四趣作文训练的指导。根据绘本赏读与作文训练研究的情况,将制定的策略更加细化。

⑴了解分析低年级学生在绘本阅读与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选择、推荐适合低中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收集、整理、学习相关的“绘本教学”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⑴选择有性的教师,深入其课堂,观察与记录他们在绘本指导方面的过程、方法、经验,并作深入分析、思考和总结,探索有效评价的规律。

3、研讨交流,总结观摩。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定期召开课题实验观摩研讨会,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

及时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使过程性资料转变为文本资料,增强研究的可视度,为推广研究成果提供可靠保障。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同事携手,与名师合作,把这个课题研究的台做大、做深、做好、做

33

出品牌。

进一步加强指导绘本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以示范引领为导向,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努力提高探究绘本阅读与激趣作文的新途径、新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首先同行相助,是这个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些科研的内容,需要其他语文老师的帮助和。我分别在中低年级选定了几位教师来进行课堂绘本的共同研究实验。他们都是我们学校中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也有强烈的课改欲望和吃苦钻研精神。积攒教育智慧,集思广益,共同探索,这为课题的研究拓宽了天地。

其次,专家引领。希望本课题能得到学校的',并能有机会能得到区里的教科室张弘老师的指导,向她多请教,多学习,争取在理论构建上,在实践的层面上,求得帮助和。 研究成果 (一)预期成果:

1、教师素质有所突破:通过实验,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绘本阅读作文的指导,教师更能蹲下来看学生,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课程开发能力显著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有很大增强。撰写相关的教学随笔、课例、课型心得、论文。

2、学生素养有所突破:对阅读充满兴趣,想象力、表达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不但没有害怕写作文,课堂导课时有情趣,课堂教学内容有妙趣,作文表达有乐趣,习作延展有兴趣,写话水有很大提高。

34

(二)最终研究成果:

教师的结题报告、有关绘本的小学低段激趣作文论文。 【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