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雨棚承台基础施工方案11

来源:六九路网
敦化站站台雨棚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原则及依据 第一节 编制原则

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材料和周转料有可靠的来源。保证施工工期要求. 第二节 编制依据

本方案根据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客运专线敦化站施工图及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施工规定规程进行编制:

施工图纸 序号 1 图纸名称 《雨棚基础平面布置图》 编号 S-001 S-002 S-003 S-004 S-005 S-006 日期 2012.10.1 2 3 《基础详图》(站台雨棚部分) 《地道剖面示意图》 2012.10.1 2012.10.1 工程遵循的主要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规范名称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编号 日期 JGJ18-2003 GB50202-2009 GB50300-2001 JGJ59-2011 GB50204-201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述

1、敦化站位于既有敦化站以东约300米,敦化站中心里程为

DK155+000,“线侧下式”布局,旅客进出站采用“下进下出”流线模式。

站台雨棚为混凝土独立基础,钢梁+钢管柱或钢管混凝土柱,雨棚高度5.55m。

站台设计规模为4站台面11线。其中基本站台、二站台、三站台450m×12m×1.25m,四站台为450m×10.5m×1.25m。

2、本站台雨棚基础采用独立柱基础,基础共256个,独立基础、地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与地道结合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地道,且不低于C30。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各独立基础尺寸如下:

基础尺寸统计表序号12345678910承台编号雨棚基础JC-A雨棚基础JC-B雨棚基础JC-C雨棚基础JC-D雨棚基础JC-E雨棚基础JC-F雨棚基础JC-G雨棚基础JC-H雨棚基础JC-Fˊ雨棚基础JC-Hˊ承台尺寸(m)4.4×5.0×0.73.2×3.2×0.65.6×5.0×0.75.7×5.0×0.83.2×2.1×0.3/3.2×2.35×0.33.2×1.45×0.54.2×2.1×0.3/4.2×2.35×0.34.3×1.45×0.53.2×1.45×0.54.3×1.45×0.5数量(个)1165418230612666备注第二节 自然条件

属牡丹江河谷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周围为耕地、居民区、开发区。地层岩性:工点处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素填土、种植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砂、砂砾、细圆砾土、粗圆砾土、漂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马连河组玄武岩。地表水主要为鱼塘。地下水位第四系砂类土的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0.5-3.7m,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延边气象:处严寒地区,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6度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摄氏零下23-34度,最高气温在摄氏34-38度。最低月平均值为-16.5℃。年平均降水量为528mm,年最大降水量为852m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敦化1.84m。

第三节 工程特点

1、场地平整,材料存放及运输比较方便。 2、站台区域站前及站房标交叉作业,施工干扰大。 3、工期紧、技术标准要求高。

第三章、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节 技术准备工作

(1)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及参考资料,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2)技术人员进场后详细审图,并对承台位置、高程、尺寸详细复核。

(3)根据测量给出的控制点放出各承台的轴线,整体贯通测量。 (4)落实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其具备足够的供应能力和运输能力。

第二节 劳动力及机具准备

施工人员准备

序号 1 2 3 4 5 6 工 种 混凝土工 钢筋工 木 工 普 工 测量员 电 工 人数 15 15 20 10 2 1 备注

机械及测量仪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钢筋调直机 弯曲机 切断机 电焊机 吊车 水准仪 全站仪 型号 小松PC-53 柳工-50 TXKY10/16 GW400 QA95-600 ZX7-200A 25t 苏光-DSZ2 leica 数量 1 1 2 2 2 4 1 2 1 备注 第四章、施工安排

根据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优先施工3、4站台雨棚,再施工2站台及首战台雨棚。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为更好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任务,计划配备10套模板同时施工。

2、为保证工期节点,2012年11月15日前施工3、4站台内P1轴~P9轴、P19~P22、P30~P49轴的独立基础。2013年6月1日前施工3、4站台剩余雨棚基础及全部安装工作。首战台及2站台雨棚2012年6月20日完成雨棚基础及全部安装工作

2、主要工期指标:计划施工工期为2012.10.20-2013.6.20

第六章、雨棚基础施工技术方案

第一节 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土方清理→混凝土垫层施工→放样基础轴线→基础钢筋绑扎→安装雨棚预埋螺栓→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

第二节 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根据基础平面尺寸及开挖深度、预留工作面宽度、机具布置等确定基坑开挖的尺寸。具体步骤为:根据承台及基坑底平面尺寸,将基坑底平面轮廓线测设到原地面上;沿地面上的基坑平面轮廓线的四条边方向进行断面测量;确定开挖边桩,按照下挖深度确定放坡的宽度;将开挖边桩测设到地面上,并撒上白灰线连结各边桩,此封闭线即为开挖边线。 2、土方清理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多约为0.4~1.0m,地质情况以A组土为主,开挖时采用小松PC-53型小型挖掘机施工,人工配合清理。挖土时挖掘机沿着边桩边向下分层开挖,挖土深度不超过垫层底高程,预留20cm左右人工

铲土、清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50kpa,变形量不超过50mm,承载力及变形量检测通过后,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3、混凝土垫层施工

基坑挖土完成后,尽快施工混凝土垫层。垫层为C15混凝土,厚度10cm,垫层每边超过承台范围10cm,采用100×100mm木方作为模板,模板固定采用Φ12钢筋固定在地基上,固定深度200mm,间距为600mm。垫层浇筑形状如下:

承 台C15砼垫层

4、安装预埋螺栓、绑扎承台钢筋

钢筋在进场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后存放在硬化后的钢筋加工场,用方木将钢筋支垫,表面用毡布覆盖。

钢筋下料前,对施工图中各种规格的钢筋长度、数量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料,根据钢筋原材长度与图纸设计长度并结合规范要求,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钢筋损耗,合理搭配钢筋,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底层、顶层及四周钢筋要进行点焊,加强骨架的稳定,钢筋间距、搭接长度均要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绑扎完后钢筋绑扎后对规格、排距、尺寸、标高、绑扎方式、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钢管柱由预埋锚栓与钢管柱连接,施工时先绑扎基础钢筋,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时在垫层上将各钢筋位置用墨线弹出后绑扎,以保证成型钢筋网绑扎规则、美观。基础钢筋绑扎完成后,绑扎锚栓周围的钢筋,并将定位锚栓用调平支架定位钢板定位牢固,4Q235安装定位锚栓按照设计要求埋在基础顶面底以下713mm。绑扎预埋主筋后,预埋主筋要与底板钢筋点焊,以防止偏移。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长、宽 绑扎钢筋网 网眼尺寸 绑扎钢筋骨架 长 宽、高 间距 排距 受力钢筋 保护层厚度 基础 柱、梁 板、墙、壳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钢筋弯起点位置 预埋件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中心线位置 ±20 ±10 ±5 ±10 ±5 ±10 ±5 ±3 ±20 20 5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允许偏差(mm) ±10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注: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预埋螺栓偏差应符合GB50204-2011表4.2.6 的规定。 表4.2.6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外露长度 +10,0 中心线位置 允许偏差(mm) 3 3 5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2 +10,0 10 +10,0 预留洞 尺寸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 ,且不少于3 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5、基础模板

基础模板按照垫层上弹出的控制线安装。模板采用竹胶板,为防止模板接缝漏浆,用双面胶带对模板接缝进行封堵。基础模板采用50×100mm木方做横向、竖向背楞,横向背楞上下两道,竖向背楞为80cm一道,纵横设置12mm对拉螺杆,3型扣件固定,模板上口以对拉螺杆固定位置,对拉螺杆用PVC管包住,模板外侧利用方木支撑,内侧利用垫块顶住模板,防止浇筑砼过程中由于振捣、卸料等原因使模板偏移,影响成品质量。

对拉螺栓连接方式如下图:

Φ12钢筋丝头50×100mm木方Φ12对拉螺栓竹胶板50×100mm木方多层板50×100mm木方模板安装完成后,组织人员对模板的稳定性、支撑、拉杆间距、模板的几何尺寸、拼缝、连接牢固程度进行自检,并工作好记录。

现浇结构模板允许安装的偏差应符合GB50204-2011表4.2.7 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 ,且不少于3 件;

表4.2.7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基础 截面内部尺寸 柱、墙、梁 层高垂直度 大于5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8 2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不大于5m +4,-5 6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允许偏差(mm) 5 ±5 ±10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6、浇筑混凝土

基础及地梁混凝土标号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浇筑时采用泵车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模板内杂物、污物清理干净;平整、清理罐车使用场地;钢筋、模板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成。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必须由试验人员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件留置应符合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³,取样不少于1次;每工作班拌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混凝土施工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以免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应水平分层浇筑,并应边浇筑边振捣,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为30 cm左右。混凝土的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

混凝土5~10cm;振捣时应快速插入,振捣密实后徐徐提出振捣棒;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螺栓等。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面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振捣过程要严防漏振或过振发生,以免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撑、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的稳固情况, 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面应及时收浆、抹平,待定浆后混凝土稍有硬度,再进行二次抹面。 7、养护、拆模

混凝土初凝后,用塑料布与棉篷布进行覆盖、养护,冬期施工严格按照冬期施工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的要求执进行测温、养护。拆除模板时确保不损伤表面及棱角。拆除后,将模板表面灰浆、污垢清理干净,并维修整理,等待下次使用。拆除模板后对现场及时清理,模板堆放整齐。

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GB50204-2011表8.3.2-1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 件;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轴线位置 基础 独立基础 ≤5m 垂直度 层高 >5m 10 允许偏差(mm) 15 10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全高(H) 标高 层高 全高 截面尺寸 表面平整度 预埋设施 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 预埋件 预埋螺栓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10 ±30 +8,-5 8 10 5 5 15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洞中心线位置 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8、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防治的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防治的措施: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

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防治的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件两侧对称、均匀下料,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4)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防治的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碎石,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5)缝隙、夹层: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防治的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6)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2.5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以免碰损。

(7)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防治措施: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认真执行质检制度

自检制度:施工队伍施工完后,自己先检查,自检后报现场技术员与质量员检查,检查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互检制度:不同工种、不同班组之间互相检查;

交接检制度:上道工序施工完毕后,请下道工序施工人员检查。 3、认真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每一道工序,技术人员必须向施工员及施工班组进行交底,要有技术交底记录。

4、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数据准确,及时整理技术资料。严格原材料及各种材料的事前控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5、坚持质检职责,质检员参加技术交底,制定质量具体保证措施,督促施工班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质检员深入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工程质量创优提供准确无误的质检数据。

第八章 安全生产措施

1、各项工程施工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

2、在基坑(工作坑)坡顶一定距离内,不准堆放机具、材料,弃土远离坡顶,各种机械在边坡顶运行或操作时,均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3、工地内设置安全标志,夜间施工加强照明,基坑旁设警示牌(灯)。

4、在施工现场备足应急抢修器材,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抢修措施,保证机械的运转正常。

5、起吊设备起吊时,严禁起吊超过规定重量的构件,起吊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指挥。

6、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

7、所有的机电设备要专人操作,各种设备的操作员应熟悉掌握设备性能、路线、电源等,专人负责检修,使用前应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九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对进出现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现场。 2、现场车辆统一制作出入证,凭证出入。杜绝出现现场车辆乱停乱放阻碍施工地现象。

3、来客凭有效证件登记进入现场。

4、施工阶段,所有行人、车辆通行道路、材料加工场、堆场专人负责维修,并定时对道路进行淋水降尘,以控制粉尘污染。

5、施工垃圾清运,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抛撒,施工垃圾及时清运,并适量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6、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

7、对现场堆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堆放和储存,并挂牌标明标示,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