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高考 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2:实验专题

来源:六九路网


知识点12:实验专题

1、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2、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3、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②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③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④ 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A.实验①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6、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7、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 9、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时,临时装片需要保持有水状态 B.需要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及大小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核时,可用甲基绿进行染色

10、欲研究药物乙对海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海拉细胞的细胞数变化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海拉细胞悬液,药物甲溶液(对细胞增殖有影响),药物乙溶液,培养液,培养瓶,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要求与说明: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组设计:

A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

B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

C组:海拉细胞悬液+培养液+药物甲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__________。 (2)完善实验思路: ①…… ②…… ……

(3)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并标出加入药物的时间点)。 (4)分析与讨论:药物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1、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和经染色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量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观察指标: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据分析可知,基因突变不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因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属于生物膜,不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要使红叶杨和绿叶杨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红叶杨需要更强的光照,原因是红叶杨比绿叶杨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少,光合速率小,因此,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C正确;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若要测定花青素的绝对含量需要进一步实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可遗传变异类型,影响光照强度的外界因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应用,再根据题意作答。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D

解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原理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当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且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导致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逐渐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了外界溶液。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原理是: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之一是:染色体容易被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错误;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正确;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C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D正确。故选BD。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査显微镜在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对相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即大液泡呈紫色,且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各组成部分的清晰结构,A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髙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B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因为分裂期细胞数目较少,所以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很难见到各个时期的细胞,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一般在低倍物镜下(10×物镜)找到大方格后换上高倍物镜 (40×)观察一个中方格并计数,但一个计数室中有16或25个中方格,D错误。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目的是给发酵初期酵母菌快速增殖提供氧气,同时防止发酵液体积增大溢出发酵瓶,A错误;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反应呈现蓝色,B正确;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正确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质(体)染色,因此,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转换物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不能转动物镜,A错误。

以洋葱鱗片叶内表皮(含有大液泡)为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需要将视野调暗,B错误。花生子叶细胞含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C正确。

新鲜黑藻小叶含有很多叶绿体且随细胞质流动,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但不可以计数,D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是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完成的,A错误;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完成的,B错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完成的,C错误;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完成的,D正确,所以选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B项,应当先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玉米籽粒,然后再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进行染色,故B项叙述错误。

A项,温水浸泡过的玉米籽粒,其细胞的代谢速率会加快,吸收物质的速度也会加快,可以在染色后的短时间内看到较为明显的效果,故A项叙述正确。

C项,煮过的玉米胚细胞已经不具有生命活性,而未煮过的玉米胚细胞仍具有生命活性,所以当观测到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时,可以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故C项叙述正确。

D项,红墨水可以进入死细胞将死细胞进行染色,所以当观测到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时,可以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事实上,玉米成熟的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胚乳细胞已经死亡,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通常认为细胞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即可被认为已经死亡。台盼蓝是检测细胞膜完整性最常用的生物染色试剂。健康的正常细胞能够排斥台盼蓝,而死亡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正确;氨基酸不含肽键,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

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用高倍镜观察菠菜细胞叶绿体形态时,临时装片需要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A正确;低倍镜即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B错误;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C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故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核时,可用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绿色主要集中在细胞核,D正确。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药物乙溶液;

(2)① 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 ②将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A、B、C三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③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培养瓶中的细胞数并记录 ④ 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时,向C组加入药物乙溶液 ⑤ 重复③ ,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3)如图:

;

(4)促进海拉细胞的增殖

解析:(1)要探究药物乙对海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B组只加入甲溶液,故C组需要加入药物乙溶液。 (2)本实验的思路为:

① 取细胞悬液加入到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即记录初始细胞数量。

② 将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A、B、C三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这是使细胞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增殖。

③ 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培养瓶中的细胞数并记录。这是为了使细胞先增殖一段时间,有一定的数量基数。

④ 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时,向C组加入药物乙溶液进行处理。 ⑤ 重复③,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这是为了绘制细胞的增长曲线。

(3)因为本题要探究的是药物乙对海拉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所以药物乙作用下的C组海拉细胞增殖速度要比B组慢,因为自然条件下细胞增殖速度较慢,所以推测药物甲对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促进,故B、C速率要比自然条件下的A组速度快。故预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4)根据上一题的分析,药物甲的作用表现为促进海拉细胞的增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