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试题

来源:六九路网
七年级语文试题

(配人教版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请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3分)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霎时(shà) 炽热(chì) 婆娑(suō) 絮絮叨叨(xù) .. B.诀别(jué) 搓捻(niǎn) 绽开(dìng) 形影不离(lí) .. C.怦怦(píng) 停滞(zhì) 菡萏(xiàn) 不求甚解(jiě) D. 羚羊(lín) 屏息(bǐn) 粼粼(líng) 蛛丝马迹(jì) ..

解析:B选项里“绽开”的“绽”应读“zhàn ”;C选项里“怦怦”的“怦”应读“pēng” 、“菡萏”的“萏”应读“dàn ”。 D选项里“羚羊”的“羚”应读“líng ”、“屏息”的“屏”应读“bǐng ”、“粼粼”的“粼”应读“lín”。故选A。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2分)

A.嫩芽 榆钱 轮番 翻来敷去 B.憔悴 感慨 徘徊 忍俊不禁 C.攥着 辛辣 须臾 花团憬簇 D. 祷告 铭记 沉寂 独俱慧眼

解析:A选项里“翻来敷去”的“敷”应写成“翻来覆去”; C选项里“花团憬簇”的“憬 ”应写成“锦”;D选项里“独俱慧眼”的“俱”应写成“具”。故选B 。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C ) (2分) A.做事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什么事都可以办好!

B.今天双休日 妈妈难得抽出空带我去模型展览馆令我喜出望外。

C.探险是一项有意的活动,但有许多人将探险与冒险同日而语,他们认为探险与冒险都有着巨大的风险,若不小心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D.那个男孩将他学到的那首诗背得滚瓜烂熟。

解析:C 选项“同日而语”的解释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用在此处语境不符,应该用“混为一谈”.

5.(2015·临沂)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临沂旅游局获悉,临沂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中国政府于2015年9月3日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能力。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在„„中”删去;C项搭配不当,“采取”应改为“开展”;D项语序不当,“开创未来”和“珍视和平”互换。 6. (2015·毕节)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识能力。A项中的“史记”应用书名号;C项中“是„„还是„„”是选择问,选择项之间一般用逗号不用问号,全句末尾才用问号,因此“美丽”后的问号应为逗号;D项中“八、九”“一、二十”这些表示约数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

7.以下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 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品有《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 B.《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C.《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D.《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编纂而成。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解析:D选项应该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8.名著阅读(4分)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①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对母亲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②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让你联想到谁写的哪首古诗?把它写下来。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你积极地参与了这一活动,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为营造氛围,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拟一条宣传标语

.主题:漫游语文世界,你我共参入。 宣传标语:语文是人类的灵魂(2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三个项目,并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写出主要环节.例:对联集锦 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主要环节:(2分)

一、巧解汉字 二、品味古诗 三、地方风俗 主要环节:(品味古诗)大家自由言论对某古诗的看法

3)请你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准备一段简短的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对偶).本次“语文是人类的灵魂”活动,将带领大家一览悠久的中国文化,请大家积极参与!谢谢大家! 10.古诗文默写(6分)

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龟虽寿 》) 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 ③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2013·常德)阅读《泊秦淮》,完成第11~12题。(6分) 泊秦淮 杜牧

姻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下列是对本诗歌的赏析,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D)(3分)

A. 诗歌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夜色图,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B. 一个“犹”字形象的写出了晚唐统治者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

C. 诗歌先描绘图画再叙事这样写先创造一个很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D. “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清新、亮丽的特点。

解析:D选项“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绘的画面应该具有朦胧、冷寂﹝迷茫;悲凉)的特点。

12.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通过写歌女不知亡国恨来写上层人物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艰难,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13~16题。(10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B.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C.俄而雪骤(突然) D.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解析:C选项里“俄而雪骤”中“俄而”的意思是不久,一会儿。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不愧是太傅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3分)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言之成理即可)

(三)(2015·莆田)阅读《治疗“语言癌” 》,完成 16~18题。(9分)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有删改)

1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解析:A选项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是“击中了命门”的结果,而非“迅速升温”的原因。 选项按照原文顺序,依此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项错误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合的内容及词语,做题是要仔细推敲,认真对比。 17.“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的原因是什么?(3分) ①中文的“恶性西化”。②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

18治疗“语言癌”可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3分)

①从青少年抓起(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或: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考试及课纲的修订引导教学。)②推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或:倡导说话做到精准、生动、雅致。)

(四)(2015·徐州)阅读《 找回颤动的感觉》,完成第19~23题。(15分) 找回颤动的感觉 林夕

①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稿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

②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稿纸上写出答案: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③二十年过去了,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乡,参加母校五十年庆典。他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皮包。

④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相反,他自己,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二十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⑤他看着那有些发黄的纸上写着: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他百感交集,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

⑥他早已实现这些梦想。实现之后,并不觉得它们重要。

⑦ “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二十年,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⑧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稿下: 、 、 。

⑨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⑩那一年,他二十九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的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除夕夜,他往家打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儿也不好吃。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馅饺子。”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叫醒,开门一看:是母亲。她坐了十二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

⑪他对老师道:“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

⑫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当初创办公司,他欠下几万元债,心灰意冷,萌发轻生念头。这时,一位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他一本存折,告诉他密码,转身走了。

⑬ “存折上有6500元钱,是他的所有积蓄。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发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其实这点儿钱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我起作用的是存折主人的真诚和信任。就算是为了报答他,我也一定要收拾残局,东山再起!” ⑭说到这,他停住了,陷入深思,仿佛又回到那充满艰辛的拼搏岁月。 ⑮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道:“那第三件事呢?一定是个浪漫的故事吧!”。 ⑯ “不,一点儿也不浪漫。那字条上没有写‘我爱你’,‘我想你’这些甜蜜的话。当时那种情况,我们根本没有心情。”

⑰“发生了什么事?”

⑱ “两年前,我由于长期劳累和工作紧张,患上了耳疾,医学上叫乳突炎。我先是左耳感染,后来右耳也染上了。那段时间,妻子一直陪着我,每天帮我热敷、清洗耳道。病情越来越重,我需要动手术。手术前夜,我担心手术失败会失聪。她就给我写下那张字条:亲爱的,别担心,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耳朵!”

⑲老师被他的故事打动了,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伸手在他的背上拍打几下,意味深长地道:“二十年前,你们写在纸上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很虚幻,有的很物质。二十年后,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读来读去,我只读出两个字——感动。其实想想也对,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

⑳是啊,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它只轻轻一下,就拨动了心的弦律,荡起的涟漪久久挥之不去!无论何时何地,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事,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那些感动里包含着岁月老人无法带走、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真情。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精华本,2014年9月第一版,略有改动)

19.联系上下文,请在第(8)段内天空缺处填入三个恰当的短语。(3分)

母亲的饺子 朋友的存折 妻子的字条(母亲送饺子 朋友借给我钱 妻子留字条)

20.为什么“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而“相反,他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感动”?请结合全文说出原因(3分)

因为老师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更重要的是老师注重内心的感动而不重视物质享受(2)因为老师给她的礼物是20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老师一直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他。 21. 小说第(6)段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出理由。(3分)

不能删去。第(6)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删去后文意不连贯,情节不够完整。 22.请说说你对题目“找回颤动的感觉”深刻内涵的理解。(3分)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拨动人们心弦的感动,因为这些感动里包含着岁月老人无法带走、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真情。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事,珍惜岁月中的真情,才是找回了颤动的感觉。

23.请发挥想象,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写法将本文第(10)段“他”见到母亲那一刻的内心独白描述出来(80到100字) (3分)

“妈妈,我只是说想吃您包的三鲜饺子,没想到您竟给我送来了!您对我真的是太好了!我平时很少回家看您,很少关心您的身体和生活,想想这些我真后悔啊!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您!”

三、作文(50分)

24.文题一: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这精彩纷呈的生活是有无数个闪光的日子构成,请选择你认为最值得写的一天,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选择文题一的话,请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 ②无论选那一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有真情实感,适当描写;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一、分数段

96分以上(卷面80%)7人,占9.8%; 84——95分(卷面70%)27人,占44.2%;72——83分(卷面60%)16人,占26.22%; 72分以下(不及格,卷面60%以下)10人占16.39%;低分(卷面40%)1人占1.5%。

分数段呈现特点:高分层(A类)基本达标;优良层次分布比较均匀;合格层次比较适中;低分层只有一人,转化很难。 二、失分重点

第3题书写题有6名学生选错;第4题成语题有23名学生选择错;第5题病句题有28名学生选择错误;第6题文学常识题有12名学生选择错误;第7题名著阅读全班没有一名学生得满分;第8题古诗文填空默写有34名学生没有得满分;第11题古诗词赏析“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 妙,请结合诗句分析”得满分者寥寥无几;第12题文言实词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有8名学生没有选择正确;第13题翻译句子有34名学生没有得满分;第14题“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一题,有17名学生没有得满分。现代文阅读失分重点就是没有认真阅读文本,抓不住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语句的内在含义,答题不规范,无条理。 三、努力方向

围绕教材抓基础,培养语感教方法,增强信心提士气,开口说话重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