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 年 级 语 文
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校、成绩号、班
别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 (曹操《龟虽寿》)(2分) (3)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1分) (4)《论语十二章》中概叹时光流逝,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是:子在川上曰: , 。(2分)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母亲 xìn fú___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她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3)我忽然爬起来,mímíhúhú 地往外走。
(4)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美不胜收。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革开放以来,这个乡的变化对我们是非常了解的。(将“这个乡的变化”与“我们”的位置互换)
B.这家养殖场养的种鸡不少于1500只左右。(将“左右”改为“以上”) C.这则消息报道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谋福利而鞠躬尽瘁。(在“鞠躬尽瘁”后补上“的事迹”)
D.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改为“就”) 4.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一组关联词。(80字之内)(4分)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盛气凌人 油嘴滑舌
不是。。。。。。而是。。。。。。 如果。。。。。。就。。。。。。 5.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
材料二: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材料三: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1 页 共 4 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 (2)根据上面的带来的信息给同学们提个恰当的建议。(2分)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9题。 (一)《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人行/日行千里 B.温故而知新/故地重游 ....C.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谋善断 D.必有我师焉/师其意不师其辞 ....
7.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口口口口口”;一个人可以在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口口口口口口口”;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 “口口口口口口口”。 (用原文词语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 C.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择善而从”这些成语都出自《论语》。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
(二)阅读《散步》片段,完成第10~19题。(12分)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④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2 页 共 4 页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
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⑦„„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文章第①段交待了哪些内容?(3分)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及事情。 11.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分)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
写出了母亲对作者的信任与依赖 。
12.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烘托出人物愉快的心情,写出了春的生机和活力,对春的热爱,揭示了希望,
为下文生命的联想作铺垫。
1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分歧的解决体现了一家人怎样的情怀?(3分)
母亲想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0
(三)你在伞里吗(13分)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
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 “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3 页 共 4 页
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3分) 15、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4分) 16、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7、“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四)(8分)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8.你是如何理解“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两句诗的?(4分)
19.母爱是冰心作品的主题。在《繁星·一五九》中,你认为诗人所关注和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母爱”。(4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同学们,踏上初中的你,对自己肯定又有了新的认识,只要用心体味,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出美丽之所在。
请以“我美丽,因为我 ”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词语,如:自信、乐观、坚强、礼让、助人为乐„„ 写出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学校名和姓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人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见其履在楚人足而心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①踵楚人之门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②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肆: .(2)逾年而事暴 暴: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B、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C、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D、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3、友人为何“遂与之绝”?(2分)
4、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4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