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㈠默写(18分)
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3分) 2.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3分) 3.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3分) 4.草枯鹰眼疾, 。(《观猎》)(3分)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小石潭记》)(3分)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分)
㈡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作者刘禹锡是 (朝代)文学家、哲学家。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 (人名)。(2分)
8.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句是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
D.整首诗的基调十分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语文2021第 1 页 (共 10 页)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②王曰:“弃之。”
③曰:“士师不能治土,则如之何?” ④王曰:“已之。”
⑤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⑥王顾左右而言他。
9.下列关于上文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与简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文的作者孟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B.孟子史称“圣人”,《孟子》一书正是记录其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孟子的三问语气都十分平淡,且前两问都是闲笔,实际意义不大。 D.孟子是一个机智勇敢、关心民生、敢于批评时政又善于设问的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
11.齐宣王对孟子最后一问的表现是“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是 ,从中表现出齐宣王 (写出一点即可)(4分)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2分)
商陵君豢“龙” 刘基《郁离子》
有献陵鲤②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x③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商陵君:作者虚构的人物。②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③�x(chì):用鞭、杖或竹板之类的东西打。
①
语文2021第 2 页 (共 10 页)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遂从而神之( ) ⑵左右走报( ) ..
13.对画线句“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温顺地对待它。 B.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训练它。 C.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使它顺从。 D.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慢慢熟悉它。
14.阅读《商陵君豢“龙”》后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比较集中的启示有两点,
请你概括文中得出这两点启示的相关内容。(6分) ⑴启示一:真假不辨,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⑵启示二:要兼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濒危语言数量3002001000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法国19619214710826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
语文2021第 3 页 (共 10 页)
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5.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 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16.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
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语文2021第 4 页 (共 10 页)
17.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18.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
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
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
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⑴ ;⑵ ;⑶ 。 ㈡阅读下文,完成第20―25题(27分)
孤独的范本
①当下,好多人都喜欢说自己太孤独,而真正让他们说出孤独的原因,却没有一个靠谱。在我看来,真正的孤独者是从不把“孤独”挂在嘴边的,只有当他们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状态时,我们才能听见他们内心孤独的长啸,如旷野里的野兽,凌厉而又不乏唯美。这种深藏的、隐形的力量看似微弱,却极具感染力。
②真正的孤独者必然是经过岁月的磨砺,面对生活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③有这样一
位老先生,从八十四岁开始用毛笔小楷抄写《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大功告成。老先生的壮举被报纸报道,而这份报纸恰被淮北师范学院一位七十有余的退休教师老杜无意看到。同样喜欢写写画画的老杜看到这则报道无比吃惊,兴奋得想立即动身造访这位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先生。他猜想,这位老先生必定拥有极为健康的身体和超强的毅力,否则不可能完成如此令人羡慕的伟绩。因为书法拼的不仅是笔力功底,更是意志和精神。
语文2021第 5 页 (共 10 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