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9.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

来源:六九路网
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固体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熔点测定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测定熔点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二、操作要点

在测定熔点之前,必须先将样品研成粉末,并充分干燥,否则含有水分的样品会导致其熔点下降,熔程变宽。

(一)、毛细管法

毛细管法测固体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一般采用的熔点浴为提勒(Thiele)管,又称b形管,故毛细管法又称提勒管法。

1、在提勒管内加入浓硫酸为加热液体——浴液(凡样品熔点在220℃以下,均可采用浓硫酸为浴液,亦可用液体石蜡、硅油等)。浴液面的高度应与b形管上侧管上线平齐为宜。因为温度计的插入以及浴液的受热膨胀,都会使液面上升。2、装样

采用1mm内径,长度70mm左右,粗细均匀,一端封闭的干净的玻璃毛细管为熔点管。待测样品必须成分干燥并研细。

将毛细管开口一端向下插入粉末堆中,然后把熔点管开口向上,沿着干燥的直形冷凝管或玻璃管(长度30~40cm)自由落到实验桌面上,反复几次,让样品紧密堆实。样品高度约为2~3mm。

拭去沾于毛细管口外的样品粉末。将其用小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上,并使毛细管的装样品处位于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橡皮圈的位置要远离浴液面,以免橡皮圈被浴液溶胀或碳化,以致毛细管脱落。

把温度计固定在已有开口的软木塞或带有孔眼的温度计套管中。温度计上的刻度及软木塞的缺口部分应正对操作者。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置于提勒管两侧管的中间,且不能靠在提勒管管壁。3、加热

酒精灯的外焰应正对着b形管两支管交汇处。开始加热时,升温速度可以较快些。当温度距离熔点10~15℃时,应调整加热速度,使温度上升速度为1~2℃/min。越接近熔点,升温速度应越慢,以减少测定误差。

记下样品开始塌落并呈现湿润(初熔)时和固体完全消失,全部液化(全熔)时温度计的读数,即为该样品的熔程。

为减少误差,每个样品至少要测2~3次,至少要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试都必须用新的熔点管另装样品,并待浴温冷至熔点以下约30℃左右再进行另一次测试。

若同时测定几个不同的已知的样品,应按照先低后高的原则分别测定;测定未知熔点的样品,加热时,可采用先快后慢的操作方法,达到即准确测定熔点,又缩短实验时间的目的。4、实验结束时,待浴液浓硫酸冷却到室温后方可倒回原瓶中。温度计冷却后,用废纸揩净浓硫酸后,方可用水清洗,否则温度计易炸裂。

废熔点管、橡皮圈、废纸应倒入指定的废物桶内,不得倒入水槽中,以免堵塞下水道。

(二)、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显微熔点测定法)

1、将加热台放置在显微镜底座,并使放入载玻片的端口位于右侧,以便操作。将电源线及传感器按要求连接好。

2、取两片载玻片,用脱脂棉沾乙醚与乙醇的混合液擦试干净。凉干后,取几颗粒待测样品放在一载玻片上,并用另一载玻片盖上,轻轻压实,然后将其置于加热台中心,盖上隔热玻璃。

3、调节显微镜,使其焦点对准样品。

4、打开电源开关,根据待测样品熔点,调节调温旋钮1和2,让升温由快→渐慢→平缓。当温度接近熔点时,一定要将升温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加热台是高温部件,在操作过程中,要用镊子取放玻片和药品,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烫伤!5、观察被测样品的熔化过程。当结晶棱角开始变圆并有液体产生时为初溶,晶体完全液化为全溶。用镊子取下隔热玻璃和载玻片。

6、如需重复测试,可将散热器放在加热台上,电压调零或切端电源,使温度降至熔点值以下40℃即可。

7、测试完毕,把电压调零并及时切断电源。用过的载玻片要回收,经溶剂处理干燥后可反复使用。

8、透镜表面有污秽时,可用脱脂棉沾少许乙醚和乙醇混和液轻轻擦试,遇有灰尘,可用洗耳球吹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